凝析油轻质原油为油气勘探新领域再开新路
我国凝析油与轻质油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方向研讨会召开
凝析油轻质原油为油气勘探新领域再开新路
贾承造、彭平安院士等逾百名专家“头脑风暴”探路油气增储上产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安栋平 通讯员 王巧然
12月12-13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我国凝析油与轻质原油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和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方向研讨会”召开。记者获悉,作为“油气勘探新领域”的重要部分,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因油溶于气混相流动性好开发成本低、单井产量高最终采收率高、资源品质好价格更有竞争力等优势,有望跃升为最有价值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打开了新的领域和方向。
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在全球石油产量中占有重要地位,预计未来仍将快速增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彭平安领衔,陈勇、王铁冠、郝芳、徐义刚、郭旭升、李宁等两院院士以及逾百名专家,从凝析油与轻质原油定义、成因、富集、成藏、评价等视角争鸣,展开“头脑风暴”,为我国油气勘探新领域以及未来增储上产探新路。
据了解,随着全球油气勘探进一步深入,勘探领域也出现了重大改变,资源品位劣质化明显,高品质浅层油气资源越来越少,非常规、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占比逐渐变重,油气勘探新领域的发现、重大油气勘探突破和高效开发是实现逆境中生存、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匡立春介绍,石油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石油工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每一个重大基础理论或技术突破都会使人类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能力和手段产生一次飞跃。近年来,随着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要保持国内原油产量在2亿吨红线之上持续回升,国家油气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石油把创新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首位,部署了一批超前共性研究项目,加强石油地质基础研究攻关力度,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重大勘探领域地化、构造、沉积储层、成藏等基础研究;重视利用国家级科技平台,调动国内外各种科技资源进行开放式研究,通过国家油气开发专项研究解决了一批基础科学问题。
我国石油工业肩负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面临国内石油产量稳定增长的重大挑战。贾承造介绍,近年来,我国在天然气勘探开发获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已在深层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勘探开发获得一批突破。新疆塔里木油田已相继发现了牙哈、吉拉克、英买力、迪那等13个高压凝析气田。成功开发的牙哈凝析气田2000-2017年采油1000万吨,产气230亿方,回注116亿方;凝析油釆收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近我国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勘探出现新的高潮,相继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发现博孜-大北五千亿方规模凝析气田,在渤海湾盆地海域发现千亿方渤中凝析气田,给我国原油增产打开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也给石油地质学界和工程技术界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国内一方面要持续加强作为石油主力产量的正常原油和稠油勘探开发,另一方面要重视加快发展新的资源领域——凝析油和轻质原油,作为未来国内石油产量重要增长点。
会议的主题为我国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地质评价与勘探中面临的理论与技术挑战,18位专家学者围绕凝析油与轻质原油形成机理、富集因素与分布规律,全球与我国凝析油及轻质原油富集区与大油田的地质特征与富集规律,我国深层和非常规领域凝析油及轻质原油资源评价与勘探目标,我国深层和非常规领凝析油与轻质原油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等做了专题报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勘探生产科技领域专家以及中科院和相关院校15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此次盛会,不仅对推动凝析油、轻质油领域的勘探开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且对石油地质基础研究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广州地化所所长徐义刚由此期待“佛山会议”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凝析油和轻质原油开发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