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能源足迹 | 向阳新生——从辽阳石化看我国能源央企深化改革新气象

来源: 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 2024-05-31 17:38

0ce38368f639cbb9e099486f55c64fa4_W020240521403622671284.jpg

  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同时,国有企业要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作出重要指示

  

向阳新生——从辽阳石化看我国能源央企深化改革新气象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见习记者 赵悦婧

图片

辽阳石化厂区航拍。辽阳石化供图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钢架林立,机器轰鸣。传统与现实交织,仿若真实世界里的科幻之城。

  5月15日,辽宁省辽阳市,记者来到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以下简称“辽阳石化”),犹如步入了一片“钢铁丛林”。

  难以想象,就在几年前,这家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却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如何打赢翻身仗,辽阳石化瞄准了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阳石化时强调,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敢啃“硬骨头”,勇蹚“深水区”。辽阳石化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实现全方位进步、深层次变革、历史性突破。企业改革创新之路越走越开阔。

  点石成金

  如何当好国有企业“种子队”?这是辽化人一直在自省的问题。

  在辽阳石化新材料高级专家陈颖眼里,自主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科研要么‘顶天’,要么‘落地’,就是不能飘着走。”陈颖一边说,一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超大号”的粉色水杯。

  时尚的造型、大容量的设计,让“吨吨桶”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其原材料,就是由辽阳石化自主研发的PETG共聚酯。

  “PETG共聚酯制品透明度高、光泽度好,具有玻璃质感,冲击强度优异、耐热性好、着色力强且易于成型加工,同时符合食品接触管理要求,兼具环境友好、可回收、易处理的特性。”陈颖介绍。

  PETG共聚酯的多项优势,让其在经济社会中有着充足的用武之地。

  电子烟过滤嘴,化妆品包装瓶,塑料包装啤酒瓶······在辽阳石化研究院中试基地,记者见到了一众以PETG共聚酯为原材料制成的产品。

  “除了这些,PETG共聚酯还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包装、身份证卡片制作、3D打印等领域。”陈颖如数家珍。

  就是这样一种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化工原料,在国内没有量产之前,完全依赖进口。

  “生产到销售严格保密,价格居高不下,当时想看看PETG共聚酯是啥样都办不到。”陈颖回忆道。

  沟沟坎坎,一关又一关。从“一片空白”到“国际先进”,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几年。从实验室研发到工程技术转化,再到市场推广应用,陈颖带领团队不断挑战“知识极限”,使辽阳石化成为国内首家、国际上第三家共聚酯生产企业。

  “我们推出PETG共聚酯后,国际上同类型产品价格每吨下降了三分之一。”陈颖自豪地说。

  明星产品点石成金。看到辽阳石化在PETG共聚酯系列产品上的突破,国内其他企业纷纷跟进。“可以说真正发挥了国有企业‘种子队’的作用,推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陈颖说。

  这样的故事在辽阳石化不是个例。在另一个生产车间,一种白色粉末状产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触感与面粉相似,但密度较低。

  “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辽阳石化烯烃部裂解装置区高级工程师李倩倩介绍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耐磨损、耐低温、耐腐蚀、自身润滑、抗冲击性能在所有塑料中最高,可广泛应用于机械、运输、化工、食品、医疗、军事等领域。

  2016年,李倩倩便开始参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国产‘面粉’好使了,就不用买进口‘面粉’了。”李倩倩笑称。

  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才能在行业中发挥“种子队”的作用,这是辽阳石化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的实践经验。

  攻关全球首套千吨级超重力烷基化工业试验装置,创造历史成为行业主导;研发氧化二氮分解催化剂,为碧水蓝天净土“打气”;建成国内最大低温余热回收系统,节能创效上亿元······从源头到终端,从国内到国际,奉献能源的初心未改,创新发展的脚步未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以来,辽阳石化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品升级,形成推广应用技术16项,自主创新产品20个,申请国家专利45项,授权专利26项,核心竞争硬实力全面提升。

  数智大脑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辽阳石化在加快创新步伐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将改革的目光投向了对内提质增效。数字化转型是重要途径。

  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一面巨大显示屏上,辽阳石化的厂区全貌一览无余。地图上,红、黄、蓝三色区块将各生产区域进行了细致划分。

  “这是我们的‘安全一张图’。”辽阳石化总调度室主任王海龙介绍,“在这个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区域的生产状态。一旦发生异常,不需要人工报告,地图会马上报警,并显示异常区域,方便我们协调指挥,以最快的速度处理。”

  ——从盲人摸象到一目了然,数字化为安全生产装上了“天眼”。

  工作效率提升,是王海龙感受最大的变化。

  “就拿调度值班日志来说,以前就是一个大号的笔记本,值班人员交接班前要在笔记本上手写值班日志,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后期核对、查询非常困难。”王海龙说,“现在这些内容都搬到了线上,系统提供了专业的日志模板,每班调度人员只要按照预设指标填写数据,系统即可自动进行数据合计、累计并形成分专业的调度日志,一键生成,方便检索。

  王海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系统投用后,仅填写调度日志一项,每日便可节省6~10小时的工作量,每年可节约纸张成本超10万元。

  ——从线下记录到线上搜索,数字化让工作效率迎来质的提升。

  生产指挥调度中心的变化,是辽阳石化聚焦数字化转型的缩影。

  近年来,辽阳石化通过项目建设的持续开展和对已建系统的深化应用,数字化平台基本覆盖了生产管控、设备管控、能源管控、安全环保、决策支持等业务领域,大幅提升企业全面感知、预测预警、协同优化和科学决策能力,有力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型和业务流程再造。

  看着各项数字化工作顺利推进,辽阳石化数智技术中心副主任赵亮倍感欣慰。

  “说实话,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数字化只是可有可无的辅助系统,甚至有人认为数字化反而是在增加工作量。”赵亮说,而当真正看到数字化带来的利好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数字化,并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机器,更好地推进数字化进程。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享受,数字化正在带动老国企焕发新活力。“预计到2025年,我们将实现‘数智辽化’的目标,但这不是终点,数字化永远在路上。”赵亮说。

  只争朝夕

  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辽阳石化,曾经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块“的确良”原料。五十余载岁月沉淀,企业书写下辉煌历史,也积累了“企业办社会”、生活区“四供一业”等沉重包袱。

  如何甩掉包袱轻松上阵?

  “说实话,对于当时的辽阳石化来说,没有太多经验可循。”辽阳石化企管法规部主任王隽坦言,“当好‘种子队’的嘱托让我们有了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体育比赛中的‘种子队’是要奋勇争先,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炼化行业中位列前茅。”王隽说。

  改革的关键在人。“我们对每个项目、每个岗位进行绩效考核,只要在行业、集团或公司层面取得好成绩,都会给予奖励。”王隽介绍,辽阳石化将奖金向效益好、责任大、技术高的岗位倾斜,极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多干多得,辽阳石化制定了以岗定薪的干部管理机制。“以前,大家都是坐等发工资,多干一点儿都要斤斤计较。现在,在绩效考核体系的高效运行下,干多干少不一样,每个人都动了起来,自己努力挣奖金。”辽阳石化炼油部二联合装置区主任朱振宇说,深入开展薪酬分配机制改革以后,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如今,同样的岗位可以拿不一样的钱,一线单位奖金最多可达到后勤单位的1.8倍,不同岗位间奖金最高可差3.1倍,工作效率较之前大幅提升。

  除了绩效方面的调整,辽阳石化频频向机构改革、“瘦身健体”等领域“亮剑”——

  树立市场导向,科学应对油价震荡,建立提质增效价值创造长效机制;

  压缩管理层级,实行“大部制”改制,以扁平化运行来提升效率;

  坚决清退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四供一业”、市政设施、文体服务、医疗机构等业务和资产全部移交属地政府或国有专业公司;

  ······

  依靠国企改革,辽阳石化终于结束了长达12年的亏损,2021年至2023年实现连续盈利。企业经营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员工面貌焕然一新。

  正如辽阳石化面对行业变局,大刀阔斧进行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能源央企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夯实能源央企“顶梁柱”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真正让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

  改革未有穷期,实践没有终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表示,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当好国家“种子队”,深刻领悟“种子队”的内涵、标准,坚定承担起新时代的责任使命,精心谋划改革、发展、科技、党建四篇文章。

  向新,向好,向未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是辽阳石化在高质量发展跑道上当好“起跑”好手、勇做“冲刺”健将的新路径,更是致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新目标。

  笃行不怠,征程再起,辽化人步履铿锵,正全面提速第四次创业,朝着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奔跑前行。

  

  记者手记

打出更好的成绩

 赵悦婧 白宇

  

  十里厂区,“奋力开启辽阳石化第四次创业新征程”的横幅随处可见。

  “50多年的老厂还在创业?”记者不禁发问。“老树发新芽!”一旁的辽化人幽默地说。

  作为20世纪70年代国家建设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辽阳石化经历过辉煌,织出了第一块国产“的确良”原料;也经历过阵痛,连续12年亏损,成了“老中医”都救不活的“重病号”。

  “辽阳”还有没有“朝阳”?三次创业,调结构、抓创新、聚人心,辽阳石化扭亏增盈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翻身之后,更要考虑如何站稳。

  当好共和国“种子队”、国有企业“种子队”,总书记的嘱托给辽化人指明了前进方向。

  “种子队”如何打出更好的成绩?在蹲点采访的4天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在聚酯车间,熔喷模头吐出雪白的丝状纤维,源源不断下线打包制品;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电话不断,值班员正透过大屏的“安全一张图”“应急一张图”“环保一张图”,与一线车间远程对话;在主楼办公区,一份份事关第四次创业的改革方案正从打印机“吞吐而出”,为发展疏“经”通“脉”······

  “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是辽化人嘴边频现的口头禅,更是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打出更好成绩”的潜台词。

  站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聚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发力,是当前这轮改革的鲜明取向。

  新兴产业正加速壮大,传统产业在奋力升级······辽阳石化正以从“落后”到“跟跑”再到“赶超”的矫健身姿,担起共和国“种子队”的重任,以“冲刺”健将的饱满热情,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生动样本。

责任编辑:余璇


版权所有 中能传媒
策划:孔德琳 李欣智 设计:高慧君 吴苏灵 执行:余璇 江蓬新 闫弘旭 制作:马建中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