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革命主力军风采录 | 于海宇:奋力谱写新时代内蒙古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中国电力报 时间: 2024-06-19 10:59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于海宇
能源是现代社会的血液、国民经济的命脉。2014年6月13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为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能源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3次到内蒙古考察、5次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每次都谈到能源问题,特别强调内蒙古具有“三大优势”的禀赋特点,其中能源产业优势是一项重要优势;要求内蒙古发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整体功能,其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一项重要功能;赋予内蒙古完成“五大任务”的战略定位,其中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一个重要定位;叮嘱内蒙古构建体现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现代能源经济是一个重要产业。去年10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再次提供了政策支持、注入了强大动力。内蒙古作为我国能源大区,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既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所在,也是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和机遇所在。
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推动内蒙古能源实现高质量跃升发展
十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科学指引下,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定位,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新旧能源协同融合互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相继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实现从“挖煤卖煤”到逐“绿”前行、向“新”进发的蝶变,绘就一幅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一是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煤炭产量和产能、电力总装机和发电量等主要能源经济指标保持全国领先,煤炭保供任务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外送电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左右,有力保障了29个省份的能源需求,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能源保供“主力军”。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全国率先突破1亿千瓦,较2014年末增长318%、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1665亿千瓦时,较2014年增长298%、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加速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控煤减碳,科学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和“气化内蒙古”行动,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稳步下降。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增效,深入实施煤电“三改联动”,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6克标准煤/千瓦时。加强能源资源就地深加工,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已建成投产煤制油、煤制气项目的省区。
三是科技创新动能日益凸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建成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6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研发出100多项煤炭深加工专利技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体系。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大力招引头部企业,风光氢储全产业链条基本贯通,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创新高地。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试点智慧电厂,发展智能电网,加速煤矿智能化建设,能源数字化转型起步成势。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理顺能源行业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和监管,为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健全制度体系,推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管理条例》,修订《内蒙古自治区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创新发布推进煤电油气、风光氢储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成为能源制度创新的“先行地”和“示范田”。持续释放能源改革发展红利,实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输配电价、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电等电力市场重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自治区本级能源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100%下放,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获得电力”服务改革全面实施。
五是能源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搭建多层次能源合作交流平台,举办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专题论坛等多场次国内外重要能源活动。
深化能源互惠合作,与北京、宁夏、广东等13个省份,中国大唐、中国石化等12个能源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NEAR)能源合作专门委员会,建成8条向蒙古国南部跨境供电的通道,以及2条中俄原油管道,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内蒙古段投产通气,开放合作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基础更加坚实。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和“重中之重”,准确把握内蒙古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当前,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国际竞争格局加速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布局正面临深刻调整和演进。我们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和“重中之重”,深刻认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是能源安全保供压力增大。在总量保障方面,能源大宗商品对全国发展的兜底作用、对经济大省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随之内蒙古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责任也更加凸显,内蒙古的保供区域也由之前重点保障东北三省民生供热,扩大至保障全国29个省份的能源需求。在稳定保障方面,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的峰谷调节问题愈发突出,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压力和挑战,需要内蒙古坚决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推动新能源尽快“立”起来,不断提升能源综合保障能力,以更高标准端稳端牢能源饭碗,更好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是能源转型任务急迫艰巨。目前,内蒙古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全区能源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左右,“一煤独大”的能源产业结构仍未实现根本性扭转。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区总发电量比重仅为23.6%,煤电仍将长期是主体支撑电源。全区能源消费保持刚性增长,煤炭消费占比仍超70%。面对“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需要内蒙古坚持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新能源与其他产业耦合、融合发展,在促进全国实现“双碳”目标上体现内蒙古担当、作出更多贡献。
三是能源科技创新竞争激烈。在新一轮能源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能源技术更新迭代较以往更加频繁。在具备成熟产业链的竞争领域,技术路线的不同选择将对产业竞争格局重塑产生深远影响。对内蒙古而言,氢储等新兴产业链短板空白需要尽快补齐,晶硅等特色优势产业存在被“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风险。需要解放思想、未雨绸缪,下大力气引才育才,加强平台建设、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项目,以能源科技创新强化自立自强,抢占能源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四是能源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加快。能源产业是内蒙古的当家产业。长期以来,能源投资、能源工业增加值、能源工业税收占全区投资和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保持在40%和50%、60%左右。近年来,新能源产业起步成势,但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低端环节同质化、高端环节难引进等问题,绿电和场景优势还没能真正转化为高效的产业发展优势,新能源产业引领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果不够明显。面对这些问题不足,需要破除束缚、放开手脚,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尽快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带动全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速破解依赖资源驱动的传统发展模式,为内蒙古自治区打造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支撑。
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全力推动内蒙古能源“闯出新路、进入上游、奋勇争先”
内蒙古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立足资源和产业特色优势,抢抓时间“窗口期”和政策“机遇期”,着力拉伸长板、补齐短板、锻造新板,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持续加速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蒙字号”能源保障。
一是坚定不移紧抓快干新能源。统筹优化新能源规划布局和项目建设,加速将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沙戈荒”等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抓紧布局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十四五”期间抓紧开工建设已批复四大沙漠基地和国家三批次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同步谋划“十五五”时期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大力推广光伏治沙和“板下”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光伏为主、风电为辅,就地治理和异地治理相结合,合理布局光伏、风电治沙项目。强化各类新能源项目的要素保障和跟踪调度,精简规范项目手续和审批流程,提速推进已批复项目早开工、早建成,确保今年新能源装机新增4000万千瓦以上、总装机达到1.35亿千瓦以上,到“十四五”末总装机达到1.5亿千瓦以上,让内蒙古的“绿能”更足。
二是加速推动传统能源绿色转型。协同推进传统能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2亿吨左右。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接续推进煤电“三改联动”,持续降低煤电供电标准煤耗,集中布局煤制油气等项目,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和精深加工度。开展煤矿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严禁在草原核心区新上煤矿项目,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煤矿采空区灾害治理项目,实现绿色煤矿全覆盖。深化实施“气化内蒙古”工程,支持煤层气开发利用,推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底色”。
三是全面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加速补齐能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电网建设,用好蒙西电网的独特优势,提前谋划新增特高压外送通道,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汇报对接,加紧建设存量电网工程项目,抓紧把主网建“粗”、配网建“密”,确保绿电发得出、送得出。提升电力调节能力,推广“新能源+储能”建设模式,在新能源汇集区和电网关键节点集中布局建设大容量储能电站,规划争取、有序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全力挖潜、加速开展火电灵活性改造,更好保障绿电稳定供应。加快智能化改造,探索能源互联网,加强能源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电厂、智能微电网建设,加快发展虚拟电厂,不断提升电力智能调度水平,培育壮大数字能源新业态。加快油气和输氢管网建设,研究布局、加快建设横贯内蒙古东西部、连接京津冀和区外的输气、输氢管道网络,加速开展乌兰察布至北京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前期工作,加速推进蒙西“县县通”、蒙东“市市通”等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完善旗县、园区供气支线和大工业用户供气专线建设,推动省级管网与国家管网互联互通,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四是做优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能源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为重点,强化产业链配套协作,打造产业共生集群,加快建设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国家级基地,年内新能源装备制造力争完成投资超过900亿元,加速形成满足区内、供应周边、辐射全国的产业供给格局。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新型储能、氢能等未来产业项目落地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深挖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布局新能源退役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推动退役风电、光伏设备高值化、无害化再利用。同时,下大力气抓好传统能源装备制造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成色”。
五是全力抓好能源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助推能源产业创新。深入实施能源科技“突围”工程,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协同抓好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聚焦能源特别是新型电力、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加快关键技术、迭代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坚,形成新产业。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用好各类支持性政策,争取实施一批能源领域重大科技专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储备差异化技术路线,鼓励技术创新成果率先落地应用。深度参与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大青山实验室建设,多种方式、更大力度引才聚才,更好支撑现代能源经济发展。
六是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加强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创新性、差别化政策机制,更好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充分放大绿电的乘数效应,研究推出更多新能源市场化应用场景,推广绿电交易,推进合金新材料、电解铝等存量高载能项目绿电替代,推动新能源与新型化工深度耦合,多招多引绿色算力等绿色先进高载能项目转移落地,着力打造国家新能源与先进高载能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广绿电交易,争取开展绿证交易,探索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有机衔接机制,深化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改革,逐步放开新能源电价保护机制,更好塑造绿电综合优势。
七是深化能源领域开放合作。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深化内蒙古各盟市间的新能源合作,加快推进“阿电入乌”、乌兰察布送电呼和浩特、兴安盟送电通辽等盟市互济项目落地,加速实施呼和浩特、包头全域新能源新场景应用整体规划,促进新能源更优配置、更多就地消纳利用。加强跨省份能源合作,探索与宁夏、陕西等周边省份的开发合作,加强与用能大省在能源科技、产业转移等方面的互惠合作,积极向受端地区多送绿电,努力打造绿色化、高端化的内蒙古能源“新名片”。深化与俄蒙两国的能源务实合作,提升向蒙古国外送电能力,发展口岸能源经济,扩大煤炭等大宗能源商品贸易规模,提升能源经济向北开放水平。紧跟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交流,支持区内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装备,鼓励先进能源技术装备“走出去”,持续提升能源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