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张广清:响应行业发展需求 聚焦基础创新研究
来源: 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 2024-10-25 15:20
响应行业发展需求 聚焦基础创新研究
——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白宇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能源领域的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近年来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贡献了哪些力量、取得了哪些成果?高校可以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哪些作用?就上述问题,在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期间,记者专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
中能传媒:您如何看待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的主题“向新而行 合作共赢”?能源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广清:我认为此次会议将主题确定为“向新而行 合作共赢”极为贴切,不仅体现了能源领域的全球视野,更彰显了全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追求。唯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唯有共赢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进而激发全球各方的合作热情与积极性。
同时,从文化传承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看,合作共赢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导向。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国际合作取得了诸多成果,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数量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加入到了合作共赢的大家庭中。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自身信息与资源优势,强化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国家间的能源合作,推进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推动校企联动。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从多维度参与人才培养,从而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性、效果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能传媒:中国石油大学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有何成果?未来将有哪些计划与展望?
张广清:中国的石油产业“走出去”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伴随行业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
多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们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我们不断加强和中国石油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密切合作,了解企业在当地技术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需求,从技术研发、人才供给、培训提升深入合作,与企业和当地大学等形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我们高度重视中外青年友谊的搭建。通过专业培训、知识传授与国情教育等多个维度持续加大留学生培养力度,至今已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4000余名留学生。在校留学生已超千人,其中多数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研究生比例高达四成以上。不仅促进了现阶段的合作,更为远期的价值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注重国际合作平台的建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哈佛大学等在非常规油气领域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联合葡萄牙、马来西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学建设联合研究中心。这些合作平台的设立,不仅推动了研究创新成果的涌现,更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与模式。
中能传媒:科技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您认为高校在此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张广清:科技创新涉及多个维度,而基础创新无疑是其中的核心所在。基础创新是高校的责任,是科技进步的基石,可以为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为推动基础创新的发展进程,我们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例如,学校于2022年设立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的设立正是响应了我国“双碳”目标的发展需求。面对提高生产力与降低碳排放的双重任务,我们需要从基础研究入手,在人才培养环节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传统优势,但面对绿色发展的新要求与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我们不断向传统油气学科的绿色低碳化方向大幅迈进,同时在油气资源与氢能、地热能等协同发展,新能源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布局。
责任编辑: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