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冰上首金产生
日期:2025-02-10
2月8日,在哈尔滨亚冬会速度滑冰男子100米比赛中,中国队选手高亭宇夺金,这也是本届亚冬会中国代表团的冰上首金。
赛场上,运动员们相拥祝贺,观众们摇旗呐喊,现场欢呼声铺天盖地。赛场外,有一群默默守护这方场地近300个日夜的幕后英雄,自豪、欣慰、感慨、激动交织在心头。
在比赛现场的各个角落,这些守护者身着蓝色工服,头戴安全帽,巡视着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他们就是国网黑龙江电力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此时此刻,一片喧嚣之中,保电人员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该场馆还有后续8项比赛以及颁奖和新闻发布等多个项目。他们保持着冷静与专注,仿佛只有眼前的仪表读数和线路布局,但内心也难免因中国代表队摘得了首金而激动。
“这座综合馆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熟悉她每一处电路分布。其中每间配电室的分布,每个设备对应的开关,我都了如指掌。”来自国网黑河供电公司的赵俊成说。这并不是夸张,早在2024年5月22日就驻守在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的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成员,通过电力线路溯源、一馆一册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制定、多次测试赛模拟,以及成百上千次的场地巡视等,早已将场馆的情况了熟于心。
▲国网黑龙江电力亚冬会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成员检查哈尔滨速滑馆内开关箱回路(解琳琳摄)
哈尔滨亚冬会创造了两个历史纪录:一是从申办到承办只有580天的筹备时间,这在以往的世界大赛和洲际大赛上从未发生过;二是本届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运动员人数都创亚冬会历史之最,共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参赛。“本次亚冬会不仅致力于推广冰雪运动,更能够展现我们的国际形象,是一次具有重大政治使命的运动会,我们务必会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负责省冰上训练中心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领队郎兵春说。
▲国网黑龙江电力亚冬会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成员查看哈尔滨速滑馆内低压配电回路(解琳琳摄)
在场馆的布置上,速滑馆对制冷系统进行改造,还配备了先进的电动浇冰机,能够将冰面的平整度、温度调整到最好状态,有助于运动员场上更好地发挥。速滑馆棚顶还安装了电动排烟窗,比赛时,电动排烟窗的自然光可以减少冰面反射光,保障赛事转播效果。在改造期间,供电员工便提前驻守,掌握场馆用电需求,指导场馆电气化改造,并为场馆提供了“双路电源+不间断电源”的供电保障。
智能化管理也是本次亚冬会的一大亮点。无论是从智能服务上的“具身智能机器脑系统”“BASIC”,还是赛事管理与运营的“赛道风场超精细图像测速技术”“5G-A技术”,抑或是注重观众体验升级的“智能灯光互动系统”“3CC载波聚合技术”“音乐公路的AI设计”,乃至绿色与可持续中的“污染防控技术”“能源管理智能化”等等,本次亚冬会展现的AI技术,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对传统比赛模式的巨大颠覆。机器脑的对话能力打破了服务行业的传统逻辑,气象AI的精准预测提升了运动员对天气的正确判断,而智能灯光与音乐公路则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的美学与功能。
而在AI系统中,无论是复杂的算法运算还是庞大的数据处理,都需要电力来支撑电力的稳定性对AI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国网黑龙江电力亚冬会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成员查看哈尔滨速滑馆内线路溯源图纸(解琳琳摄)
这背后是数字化保电指挥平台的支撑。国网黑龙江电力构建“一主两分”两级指挥部,建立供电保障信息联通机制,与末端保电人员实现直接连线,对亚冬会保电实施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指挥平台上线以来,深度融合业务数据,接入10余套电网业务系统,能自动溯源每座亚冬会场馆供电路径和设备信息,实时监控涉及亚冬会供电的52座变电站、158条输电线路、179条配电线路、435座配电站房以及53处保电场所的电力数据,并在赛事期间承担安全保障、应急指挥、信息展示等职能。
所以,在中国代表团冰上首金的背后,是五千余名电网人的默默坚守,这群赛场背后的电力工人,虽然不被聚光灯所照耀,但他们的工作同样闪耀着光芒,是每一场精彩赛事不可或缺的幕后守护者。(刘普林)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