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内容>正文

讲好亚冬会雪上项目赛道的故事

日期:2025-02-07

  当造雪机的轰鸣声划破夜幕,回荡在黑龙江亚布力三锅盔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热爱冰雪项目的爱好者知道,那个熟悉而期待的冬季快乐已如期而至。

  与往年不同的是,造雪机轰鸣声的背后,多了一群国网黑龙江电力为做好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电力保障而组成的电力保障团队自2024年5月底开始他们便驻守雪场,精心做好用电保障。

  “各项设备正常运行,无安全隐患。”2024年12月28日,随着第九届亚冬会高山滑雪项目测试赛在亚布力滑雪场全部收官,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亚冬会亚布力雪上赛区客户侧供电保障专班也圆满完成了保供电的“模拟考试”任务,交出了一份“亚冬会”在亚布力滑雪场测试赛中实现保电现场“零中断、零闪动”满分答卷。

  亚布力位于黑龙江省境内小兴安岭余脉的张广才岭的西麓,这里由三座连在一起的山峰组成,每年积雪期长达170天,适合滑雪的时间有150天。早在1974年这里就建设了第一座滑雪场,距今已经有50年的历史。在1996年哈尔滨第三届亚冬会的时候,这里就承办了当时所有雪上项目的比赛。而在2025年2月即将举办的第九届亚冬会,这里仍然是所有雪上项目竞赛的比赛场地。

  为迎接亚冬会的到来,亚布力进行了很多设施升级——对整个赛区内6条高山雪道和越野雪道进行长度、宽度、坡度上的升级改造,来符合亚冬会的竞赛标准。

  “雪道上不是有天然下的雪吗?为啥还要用造雪机来造雪呢?”据当地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一条初级雪道每天平均接待游客的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人,而在这众多游客之中总是会有人向工作人员咨询这样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就会从2022年2月13日,北京冬奥会原定10时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举行的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因为持续的降雪被迫取消,而在14日上午10时继续进行的事情讲起。

  我国造雪专家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山地运行经理魏庆华也就这个问题,对媒体进行了解释:“因为在雪天,雪道、风力、能见度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自然降雪是无法达到标准化比赛要求的。”魏庆华解释,新增积雪会使赛道表面松软,摩擦力增大,不利于选手发挥。所以赛场飘雪后工作人员会立刻清理赛道上的浮雪,降低运动员受伤的概率。

  “天然降雪只是基础,人工造雪才是关键。”亚布力滑雪场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现在亚冬会赛场对雪质雪量的要求较高,人工造雪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为确保亚布力滑雪场涉及赛事的赛道达到亚冬会赛场要求,出动了150台人工造雪机器,对每一条雪道进行24小时不间断人工造雪。“造雪机造雪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当高压气体和混合其中的小水滴被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时,便会凝固成微小的冰晶。”工作人员介绍说,水流在高压空气的作用下,会通过专用的喷嘴被雾化成微小的粒子进而被喷到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喷洒距离越远,雪质越好),这些小水滴在落到地面前便会凝固成为冰晶,这也就是人们看到的人造雪花。

牡丹江供电公司亚布力客户侧供电保障团队队员李世成、付洪亮、赵磊在竞赛指挥中心现场讨论确定保电人员巡检路径。(任海霞摄)

  “150台造雪机同时连续24小时不间断人工造雪,必须要有可靠电力做保障。”雪场工作人员一句话,道出了雪场在可靠电力的助力下顺利完成了当年的升级改造项目。

  为保证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供电可靠性,今年年初,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投资5.5亿元,设置了亚冬会83项电网补强工程,并在年中再次追加1250万元资金,增补3项电网工程,按期竣工86项电网工程,累计投资达5.6亿元,为即将到来的亚冬会提供坚强稳定的电力保障。

  雪场工作人员说:“不同赛道对雪质要求不一样。”在造雪阶段,雪场造雪团队会按照不同赛道需要进行造雪。“造雪机可以出9种类型的雪,它的含水量不同。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用5号雪。但像越野场地就需要考虑要干一点,用3号雪,而在这个跳台初期着陆坡造雪的时候,就要用6、7号雪,赛事不同,用雪的型号也不一样。”

  据工作人同介绍,目前雪场所使用的造雪机制出的人工雪,可以细分为9种型号,标号越小越接近粉雪,号越大则越湿。白天温度较高时,使用含水量少的小号雪。当夜间达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时,可以用高号雪,这样出雪量更大。

  刚刚造出来的雪,虽然密度大于自然降雪,但仍达不到直接在上面比赛的标准。需要经过压雪机反复碾压,雪才能逐渐变得更适合比赛需要。

  一般滑雪者偏爱在新降下的“粉雪”上滑行。专业赛事则与之完全不同,自然产生的新降雪、融化后重新凝结的雪、长期堆积的雪等各类雪况拥有不同特性,甚至雪温差异也会影响其性状。为了满足体育竞技赛事的公平性,性状稳定对雪道而言十分重要。

  比如在高山赛场项目赛事中,冰状雪是用来形容滑雪场上雪质的一种状态。这样铺设出来的雪道表面保持结晶状态,仿若有着一层薄薄的“冰壳”,硬度大,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能保证雪道表面不变形,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相对完美。(任海霞)

责任编辑:王萍

Copyright 2001 - 2025 中国能源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技术服务: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数字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