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我们这样冲刺!
日期:2025-01-26
“大屏幕、舞台灯光、音响新加装双电源切换箱安装完毕,一切正常。”“电压指示正常,用电负荷平稳。”“变压器高低压侧及负荷配出回路各接点测温无异常,接点无过热现象。”……1月22日18时18分,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布力雪上项目赛区竞赛颁奖仪式,在竞赛指挥中心颁奖广场进行彩排。颁奖仪式彩排前,亚冬会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工作人员沈智正在对场馆配电室内的供电设备开展延伸服务,这也是他在亚冬会进入倒计时后,开启亚冬会“冲刺”模式的一个场景。
▲沈智和同事一起在现场研究保电事项的细节内容。(任海霞摄)
沈智是去年5月第一批支援亚冬会保电工作人员之一,是牡丹江供电公司用电检查专责,在32年的工作履历中,有着近20年的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的专业经验。在200多天亚冬会保电过程中,他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挑起了整个团队技术攻坚的大梁;担当起客户侧技术指导的重任;肩负起培养青年员工的责任,并成为大家口中的“智多星”。
“有了你们这些电力专家的保驾护航,相信所有的赛事都能够精彩地顺利进行。”竞赛指挥中心彩排现场负责人对于全程提供电力服务保障的沈智和专班其他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沈智和同事一起在现场研究保电事项的细节内容。(任海霞摄)
当天彩排任务结束后,沈智回到电力保障指挥中心打开电脑,结合当天保电过程中遇到的细小问题,再一次修改了“一馆一策”的保电方案。“细节决定成败!只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能确保万无一失。”这是沈智常对身边人说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刚刚接到竞赛指挥中心、高山楼宾馆、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比赛场地的保电任务,沈智和同事迎来的第一项任务是溯源、摸排场馆所有的用电负荷末端应急电源配置,并据此编制场馆保电《一馆一册》《一岗一案》。自那时起,作为服务专班技术人员的沈智,白天勘察现场,晚上回到指挥中心整理资料,几乎天天忙到凌晨,首先完成竞赛指挥中心电力“溯源图”,为后期加入工作的专班人员打出一个漂亮的标准样板,加快其他场馆绘制电力“溯源图”的速度。
沈智简易电脑桌的案头摆放着厚厚一摞的记录本,每一个记录本里都是他记录下来的客户侧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制定保电方案的技术规范,并给大家编制了几句通俗易懂的文字,帮助其他人员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场馆内外每一处高配房至末端负荷各个配电箱以及内部开关,都通过图纸查询、现场试验等方式,明确末端负荷各项电源来路,并进行统一编号与溯源统计。”有了沈智绘制出来的第一张“溯源图”样板,大家对赛道电力“溯源图”的绘制就有了信心。
6月份,亚布力地区的天气多变,晴天时烈日曝晒,阴天时多雨潮湿。亚布力涉及赛事的赛道深处于浓密的丛林之间,其中一条被称为“勇敢者之路”的高山雪道,全长1812米,最大坡度32度,最小坡度6度,平均宽度27米。这条赛道,不仅对滑雪者的技术、体能和勇气都有较高要求,更对负责绘制赛道电力“溯源图”的沈智和同事有着巨大的挑战。
赛道改造期间路面湿滑难行,为了尽快熟悉环境设备,大家穿着水靴子踏着泥泞的坡路攀爬完每条赛道,对比着旧图纸资料一点点地从“零”开始,直至完成所有赛道电力“溯源图”。
所有场馆“溯源图”绘制完成后,沈智和大家一起拿着图纸,早出晚归,从每一盏灯、每一个话筒、每一个计分牌开始,对它们的供电线路、开关位置、电源点进行“地毯式”摸排。每天回到值守点,大家会将当天摸排的地形、线路情况在白纸上默写出来进行再核对、再熟悉、再确认。
在200多天的时间里,沈智和同事一起磨平了好几双鞋的鞋底……就这样,变成了熟悉供电环境的“活地图”。
“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能力,我们每一位保电人员都能做到,只有对每个插座、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我们心里才有底,才睡得着。”沈智说。
沈智按照亚布力雪上赛区保电客户侧场馆保障组要求,为了更好地提高身边第一次参加大型赛事保电人员的业务能力,结合保电内容和技术规范,制定“保电人员每日十问”“口袋书”“保电卡”等学习资料,方便大家学习和更快掌握技术规范。
沈智说:“亚冬会进入倒计时,我们任务就更清晰明确,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确保每一个设备‘零’缺陷‘健康’上岗。”(任海霞)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