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喜:有我守着,就没问题!
日期:2025-02-14
在哈尔滨这座被冰雪装扮得如梦似幻的城市里,亚冬会的赛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在赛场之外,有一群无名英雄正默默守护着这场冰雪盛会的电力供应,鹤岗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人员李明喜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和他的队员们负责66千伏东向线、东新线的保电任务,直至赛事圆满结束。
抉择:家人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咱们都再坚持坚持,还剩4天就能完成任务回家了。”2月12日,正月十五,这本应该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但为了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的保电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李明喜和队员们节日里依然坚持对长长的输电线路、高高的铁塔,一遍遍地巡视,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回想接到保电任务出发前,李明喜与家人的告别充满了不舍。妻子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儿子李昕翼虽然心中有万般不舍,但也为父亲能够参与如此重要的任务感到骄傲。
“爸爸,你要加油!等亚冬会结束了,记得给我讲讲你在那边的事情。”17岁的李昕翼满眼期待地说着。
“我会的,儿子。你在家也要好好学习,等爸爸回来检查你的功课哦。”李明喜笑着回应,心中却满是对家人的愧疚和不舍。
抵达哈尔滨后,李明喜和他的团队迅速投入工作。他们负责的是66千伏东向线、东新线的巡视与维护,这两条线路直接关系到哈尔滨体育学院滑冰馆及周边区域的电力供应安全。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李明喜会抽空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了解家人的近况,分享自己的工作点滴。
“儿子,你最近学习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李明喜关切地问道。
“我挺好的,爸爸。你在那边也要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李昕翼懂事地回答。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李明喜最大的动力。他知道,自己不仅是在为亚冬会保电,更是在为千家万户的光明和温暖贡献力量。
坚守:天再冷也要都看一遍才放心
“66千伏东向线31-32号塔下有大塑料布,大风天容易威胁线路安全。”这是1月15日李明喜刚到哈尔滨第一天巡视时记录的缺陷内容。发现缺陷后,李明喜和队员们立即处理,将塑料布清理,防止大风天气将其吹起,造成线路短路威胁供电安全。
“因为我对这儿的线路不了解,所以每天都要巡视一下每条线路、每基杆塔才能放心。”李明喜一边巡视线路一边介绍着。他的声音裹在厚重的防寒面罩里,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
2月10日,鹤岗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人员李明喜、徐长朋对66千伏东向线52号塔进行无人机飞巡视,保障输电线路”零缺陷“。(徐海峰摄)
2月4日至6日,全省经历了一次寒潮降温天气,哈尔滨最低温度骤降至零下35摄氏度。李明喜和队员徐长朋裹着厚厚的棉服,踩着齐膝深的积雪,一步步地在66千伏东新线下挪动。
“李哥,这地线不对劲!”徐长朋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悬在半空的导线喊道。93号至98号塔之间的地线上,隐约可见细密的冰晶正顺着钢绞线蔓延。“是霜冻,应该昨晚低温加上湿度大,形成冰霜了。”他掏出红外测温仪对准导线,屏幕显示温度已跌至零下。
“现在不太严重,先拍照记录,通知准备除冰工具,如果中午还有这种现象,就需要立即处理了。”寒风中,两人用冻僵的手指艰难操作着设备,测温仪因低温频繁死机,他们便轮流把电池塞进怀里暖着。“这大冷天,连机器都罢工!”徐长朋苦笑着搓手,李明喜却打趣地说:“咱可比机器扛造,山上车到不了的地方,咱们都能到!”
担当:能为亚冬会出一份力我也光荣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李明喜和他的同事们便开始了紧张的人工巡视。他们身穿厚重的防护服,手持工具,沿着线路一步步前行,仔细检查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隐患。而无人机则成为了他们的得力助手,能够抵达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高清拍摄和实时监测。
2月10日,鹤岗供电公司支援亚冬会保电人员李明喜、徐长朋对66千伏东向线40号塔进行夜间巡视。(徐海峰摄)
“无人机巡视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李明喜和队员一边操作着无人机一边介绍道,“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许多肉眼难以察觉的问题。”
夜晚,当城市沉入梦乡,李明喜和他的团队仍在忙碌。他们利用红外测温仪对线路进行夜间巡视,检测线路的发热情况,确保每一寸线路都在安全温度范围内运行。
“夜晚的巡视尤为重要,因为一些白天不易察觉的问题可能会在夜晚暴露出来。”李明喜严肃地说,“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确保电力供应万无一失。”
“能够参与亚冬会保电工作,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李明喜感慨地说,“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为家乡、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方式。”
在李明喜和他的团队身上,我们看到了电力工人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他们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着亚冬会的光明与温暖。(徐海峰)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