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工业经济实现了规模总量的跨越式增长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以强大的实力推动我国由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实体经济重要支柱性地位,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我国工业经济迈上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实力日益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服务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新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地位和作用更加坚实稳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伴随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商贸流通和消费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供给市场逐步完善,流通体系质量效率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出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举措,供需适配性不断提高,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投资质量的提高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投资效能稳步提升,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不断增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步入新发展阶段,生产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持续迈进。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始终把经济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需求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优化重塑,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改善,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均衡性逐步增强,形成了协调发展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戮力、砥砺奋进,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行。
从老城胡同深处的生活日常到北京“新一翼”的城市规划,从跨越历史的文化遗产到飞向未来的大兴机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考察北京,把脉定向、擘画蓝图、心系民生,深刻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北京步入了大调整、大提升、大协同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