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泰州发电厂:筑基生命通道,共绘安全蓝图——探索应急管理新实践

来源: 时间: 2024-06-20 1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科技进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作为护航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两翼,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了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构建平安中国、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石,它强调了从个体到集体,从日常到紧急,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责任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性。

  加强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绝非一时之功,亦非一人之力,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当前,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新的安全风险如暗流涌动,对应急管理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深化理论研究,强化实践探索,不断优化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全民安全素质,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深学细悟,把握安全应急管理之魂

  深度学习,洞悉时代脉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为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的论述,不仅揭示了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全国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论述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着眼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长远保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哲思交融,铸就中国特色。应急管理的哲学基础,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在矛盾运动中把握规律,在危机应对中寻求转机。我国应急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在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哲学精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实践中,我们注重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既强调事前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建设,又重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快速响应与高效救援。这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它不仅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也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倡导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安全治理格局。

  精准施策,确保实效落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安全和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的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政策导向明确,在实际操作层面,政策的有效转化是关键。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许多创新做法。比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实现风险预警的智能化、应急响应的精准化。例如,江苏省在落实《安全生产法》时,通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广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安全管理能力。又如,四川省在汶川地震后,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构建了更为科学的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有效减少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这些举措确保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生命力。

  二、实践探索,织密安全防护网

  5G+智慧企业,安全防护的新篇章。“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在探索高水平安全的道路上,充分挖掘5G技术的潜力,利用5G高速率、低延迟特性,配合边缘计算(MEC)、云端协同处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整个厂区的5G信号全面覆盖,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智慧安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在技术应用上,泰州公司创新性地将5G与超宽带(UWB)定位技术结合,部署了超过1000个定位基站,实现了对厂区内人员的精准定位与轨迹追踪,极大提高了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控水平。应用5G+巡检机器人技术,通过远程操控与自主巡检,不仅减轻了人工负担,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预防事故发生。

  线上线下并举,构筑安全文化长城。泰州公司在安全培训教育上同样展现出创新思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标准化安全知识课程与模拟考试,确保每位员工都能随时随地接受安全教育。线下则通过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如火灾逃生、紧急疏散、设备故障应急处理等情景模拟,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泰州公司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举办安全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传统。

  安全与效率并重,科学规划未来。在追求企业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同时,泰州公司始终将安全置于首要位置。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与规划,泰州公司建立了系统性的风险预防与应急管理体系。首先,借助5G+技术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能力,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预判与分级管理,制定出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控制。其次,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持续优化与精益管理,减少人为失误与设备故障的发生,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赢。

  泰州公司注重外委人员的安全管理,通过5G网络实时监控其作业情况,结合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外来人员同样遵守安全规范。此外,对车辆与人员流动实施精细化管理,利用5G+视频监控与AI算法,有效减少违规行为,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展现出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

  三、面向未来,共筑安全长城

  领导力与文化塑造,引领应急管理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动手抓。在应急管理的实践中,一系列关键启示凸显了构建安全社会的基石。领导层的重视程度首当其冲,领导人员的直接参与和明确导向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确保资源的充足配置与政策的高效执行。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激励着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形成了上下一心的安全管理文化。

  持续改进则是应急管理永无止境的追求。通过建立事故后评估机制,每一次事件都成为了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对应急响应流程的不断审视和优化,确保应急管理体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保持其先进性和有效性。

  促进跨部门协同是提升整体应急效能的关键。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确保不同部门间能够实时交换情报,协同作战。定期举行联合演练,检验协同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实战模拟提升跨部门间的默契度和协同作战能力。

  全员参与与自觉行动,筑牢安全意识的根基。全员参与的理念同样至关重要,安全不仅仅是管理层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员工的日常实践。通过建立全面的安全培训体系、鼓励员工报告潜在风险、设立奖励机制,激发了全员对安全的自觉意识和主动参与。实践证明,只有当安全成为每个个体的习惯时,应急管理体系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意味着不仅要增加投入,更要科学分配。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探索建立应急资源动态调配机制,确保关键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能在紧急时刻迅速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此外,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缩小应急响应的地域差异,实现均衡发展。

  面对未来的挑战,加强安全法治建设势在必行。政策层面应当注重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针对新兴风险类型,如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制定或修订相应的法规条款,确保法律框架的全面性和前瞻性。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力的法律震慑。

  科技创新与持续改进,驱动应急管理的持续进化。未来科技将在应急管理中扮演更加核心的角色。大数据技术可深度挖掘历史数据,通过模式识别和趋势分析,提前识别风险苗头,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人工智能则能够处理海量信息,快速识别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系统,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实现智能决策和自动化响应,大幅缩短响应时间。

  科技创新是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的加速器。从无人机巡检到智能穿戴设备,再到集成大数据分析的风险预警系统,技术的进步不断拓宽了安全管理的边界。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显著增强了对突发事件的预测、监测和应对能力,使得应急决策更加精准、及时。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实现对关键设施的实时监控和远程调控,增强对物理世界风险的感知能力。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则有助于建立一个透明、不可篡改的应急资源管理和调度链路,确保物资分配的公正性和效率。

  四、结语

  在探索应急管理新实践的征途上,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不仅是口号,更是维系社会肌理、畅通生命通道的坚固基石。它像一股温暖而坚韧的力量,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编织出一张覆盖全社会的安全网。每个人都成为了自己生命的第一守护者,同时也是他人安全的守护者,这种共识与行动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让我们携手前行,在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以智慧和勇气,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安全故事。(顾炜)


策划:孟肖虎 谢先哲 执行:赵飞 张永亮 谷世家

Copyright@中能传媒集团数字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