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钱海军:“我会一直拎着工具箱,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
来源: 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 2024-03-07 19:24
“我会一直拎着工具箱,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
——访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慈溪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莫非
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慈溪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的那个傍晚很冷,但是一见面,他热情的笑容就驱散了傍晚的寒风。
“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宁波站第2棒火炬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年度致敬人物……诸多荣誉没有掩盖住钱海军的质朴,他依然是那个期待灯暖万家的“万能电工”。
中能传媒:第二年参加全国两会心情如何?
钱海军:第二年参会,我感到责任更重。这一年来,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搜集群众诉求,走访工业企业,为群众发好声,为企业服好务,努力为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中能传媒:去年以来履职情况怎么样?
钱海军:在社区客户经理的岗位上,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的用户。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以及我日常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我履职尽责的源头和活水。
一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以“时代楷模”劳模服务站、电力驿站、便民服务点为大本营,结合日常服务,把党的声音、人大的声音传递到更多人身边,讲好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故事”,同时主动听取社区居民对于用电及公共服务的需求。我们走进宁波的多家企业和多个工业园区,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开展调研,积极宣传节能降碳理念,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和负荷管理。
除了在宁波当地走访调研,我还带领我的团队对云南文山州田蓬镇田蓬村的用电情况进行调研,在四川凉山州推进“千户万灯”服务。看到他们的笑脸,我感觉很开心。借此机会,我们还开展了节能宣传,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节能降碳意识,形成节能降碳“人人参与、家家有责”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和我的团队持续发挥“灯暖万家”带头示范作用,相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地方政府人民法院、民政局、教育局、民营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会聘请的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形象大使、青年干警服务导师、中小学安全宣传公益大使、未成年人保护代言人、青年员工引领导师。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发挥电力社区网络化平台作用,与基层法院建设“共享法庭”中心服务站,为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殊群体提供在线司法服务,打造“法治点灯人”服务特色品牌。与街道社区共建“时代楷模”钱海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提供休息、健康义诊、业务培训、就业帮助。
中能传媒:今年打算从哪些方面提出建议?
钱海军:过去一年来,我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工作,深入社区、工厂、学校,与居民、工人、企业家、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节能降碳的认识和做法,提出了《关于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关于积极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良好氛围的建议》等建议。希望能为推动政府在绿色低碳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纵深推进,节能降碳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碳排放上,欧盟已发布全球首个碳关税制度,因此要加快推动企业“降碳”工作,避免在“碳”上被卡脖子。因此我聚焦完善节能降碳政策宣贯、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推进能源数字化改造转型三个方面,积极推动企业“降碳”和节能改造,优化余能资源配置利用,提升重点行业综合能效。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我发现,相比工商业领域,居民生活的节能降碳意识不足、措施不够、氛围不浓,更多体现在口号与宣传上,缺少配套管理制度与评价标准,我提出了把节能降碳工作与“未来农村”“未来社区”等典型场景建设相结合、搭建家庭用能与碳排放可视化平台、推动家电制造产业结构转型三点建议,想要将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实践,把节能降碳充分融入到百姓生活中,转化为行为自觉。
中能传媒:接下来打算怎么履职?怎么做?
钱海军:作为人大代表,我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勤务兵,今后我将在工作中继续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提出更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老百姓的电力获得感鼓与呼,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办实办好,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用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接下来,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扛起责任,奉献爱心,更好开展为民服务。
在我的本职岗位,我将带头开展中央企业服务模式创新,把工业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服务做得更细致,推进卓越供电服务体系暨“千户万灯”服务品牌建设,助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工余时间,我将利用“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多方链接街道社区、消防、学校、司法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公益志愿服务,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更好为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明年是“千户万灯”服务品牌创立十周年,我对此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希望,以给困难残疾人家庭照明线路改造为主体的千户万灯“照亮”计划能够走得更远,在现在的基础上,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一起走遍56个民族,走到祖国需要的每一个角落。我也希望,推动以培养当地乡村电工为主体的千户万灯“成长”计划能够切实开展起来,通过给当地年轻人传授一门手艺,让有本领、有责任的青年,扎根乡村,留下来建设家乡。“我会一直拎着工具箱,跟他们一起,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