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2-11 14:25
一泓碧水炼“白金”
——从“一粒盐”看青海盐湖产业发展
许婷 许盼
昆仑山下,水光潋滟,盐田绿如翡翠,镶嵌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上。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记者来到了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在这里,一滴滴卤水经过数道工序,被加工成钾肥,为国家粮食安全聚力赋能。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首站来到了察尔汗盐湖,在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码头作出重要指示。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有效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从察尔汗盐湖的码头登上工作船,几分钟后便被接驳到正在作业的采盐船上,采盐船在盐田里缓缓航行,船体前后的切割头不停地采收着光卤石原矿。在船舱操作室内,操作台上实时显示着各类监控数据,从这里,开启了钾肥生产的第一步。
在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工作了27年的采收车间船长贺连福告诉记者,像这样3平方千米的盐田一共有30块,每艘船的班组由3个人组成,每天16时交接班,全天24小时作业。“我们现在用的国产采盐船与进口船相比,前后都配有切割头,可以直接采到岸边,省去了调头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采矿量。”贺连福站在船头自豪地介绍,依托GPS和北斗导航系统,国产船的航线误差最多不超过20厘米。
在距离采盐区不远处的钾肥分公司生产一车间里,机声隆隆,8条生产线开足马力,采盐船打出的矿浆输送至此,进行矿液分离,再经过筛选、结晶、烘干等程序后,雪白的钾肥产品源源不断地产出,输送到干包车间装袋打包,装上运往全国的专列。
“我们每年的原卤开采量将近5亿立方米,通过日晒蒸发浓缩成2.8亿立方米的成矿卤水,支撑着公司每年 500 万吨氯化钾的产能。建厂66年来,助力国家粮食增产超过4亿吨。”盐湖股份生产技术部党支部书记李建业介绍。
与此同时,近年来,盐湖人秉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盐湖”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迈出了有力步伐。走进铁路运输区域,记者看到,新能源叉车正有条不紊地将打包好的钾肥运上列车。“目前,50%的叉车使用的是新能源,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车的使用。” 智运物流公司货运车间副主任张俊林介绍。同时,盐湖股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24年购买绿证超过6万个,截至目前,绿电采购占比已经接近7.8%。
以钾肥生产为代表,盐湖股份切实优化布局,奋力推进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电力数据来看,2024年,盐湖股份用电量约为9.8亿千瓦时左右,盐湖产业的总体用电量为54.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5%,呈现出平稳有序的增长态势。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清洁能源和盐湖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青海在全国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于雄飞介绍。青海,正在从盐湖出发,依托先进的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推动“一粒盐”延伸出一张庞大的产业网:“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
青海盐湖化工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清晰,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梯级开发,横向耦合盐湖化工产业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青海逐渐成为全国锂电材料重镇和新材料基地。
碧水瑶台、万丈盐桥……如梦似幻的盐湖,已不再只是工业产区的专属。2023年盐湖股份依托丰富盐田资源、工业文化景观等特色,“跨界”探索出盐湖旅游区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工业与生态和谐发展,形成了多维度的商业文旅新格局。
在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下,青海盐湖钾肥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伴随着节日的脚步,一列列满载的列车驶离站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盐湖的钾肥正发往全国各地,待到春天撒播到广阔麦田,滋养希望,迎接丰收。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