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足迹·开年电力看经济丨看,武汉这道光!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2025-02-07

“科创雨林”上演光合效应

——从中国光谷看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彭源长 曲艺


  光谷星河广场,七彩光柱腾空而起,直冲天际,恍若《流浪地球》中的“太空天梯”。这是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武汉分会场震撼亮相的“高光时刻”。

  绚烂光影中,作为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武汉科创力量的代表,中国光谷无比璀璨。

  这“璀璨”,不仅因夺目的外表,更凭强大的内核。“中国光谷始终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职责使命,三十多年如一日探索自主创新之路。”1月22日,在慕名追“光”而来的记者面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宣传部丁鹏言语间满是自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2018年、2022年、2024年4次亲临光谷考察。

  步入位于光谷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创院”)展厅,一棵枝繁叶茂的科创之树引人注目。“它象征着武创院打造创新生态的价值依归,就是要呵护每一颗创新的种子,让它们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聚木成林。”武创院院长助理戴月介绍,2024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创院考察,正是在这棵树旁,他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展厅内,一块2毫米厚、巴掌大的光盘令记者好奇,其外形与普通的玻璃并无二致,但内藏乾坤。“可别小看它,这‘玻璃多维光存储光盘’获得了2024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卓越奖。”一旁的工作人员颇为骄傲。

  “它成本低廉,但刻录的技术很先进,最高存储量可达360TB。”该项目牵头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静宇解释称,玻璃多维光存储技术实现了基于激光诱导微纳结构的下一代多维光存储技术,且全部设备均源自国产,自主可控,解决了我国在温冷数据存储产业上的“卡脖子”问题。

  在光谷这片“科创雨林”,企业通过创新和合作激活自身潜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光合效应日渐凸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用电量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晴雨表”,检验着光谷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2024年,光谷全社会用电量154.64亿千瓦时,约占全市总用电量的19%,同比增长14.08%。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13.08%、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14.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29%,拉高工业用电量增速13.11个百分点。特别是计算机通信行业,用电量增速超过15%。

  高新技术企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较高。“一次几十毫秒的电压暂降就可能造成企业整条生产线上的产品报废。”主要从事新型显示器生产加工的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毛圣响说,“现在遇到雷雨天气时,我们厂用电能够保持稳定,供电公司研发的‘稳压宝’发挥了大作用。”

  截至目前,国网湖北电力已为2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安装了迭代升级的兆瓦级储能电压暂降治理装置。可靠的电力保障光谷成为武汉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2024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东湖高新区位居全国第六。另据丁鹏介绍,2023年,光谷地区生产总值达2715.37亿元,以6.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13.6%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中,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连续12年稳居全市第一。

  1月6日,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举行。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指出,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

  该特征,从湖北全省的用电特点上也得以窥见。国网湖北电力调控中心调度处处长曹芬介绍,2024年,湖北全社会用电量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具体来看,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9%,增速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类行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8.8%,拉动工业用电量增速上行2个百分点,是工业用电增长的主引擎。计算机通信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1%,对工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25.8%。

  强劲电力助力湖北经济稳健向好。据湖北省统计局消息,2024年湖北省实现生产总值600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5.0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1%,“引领”作用显而易见。

  创新之光闪耀荆楚大地。这束光从中国光谷发出,通向更广阔的未来,名曰“世界光谷”。

责任编辑:王萍

Copyright :copyright: 2001-2023 中国能源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观察》上的新闻,版权归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能源新闻网登载新闻业务的函:国新办发函[2000]232号。京ICP备150173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09026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5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2238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21 互联网举报中心

广告直拨:赵飞 1351105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