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页 -> 2025新春走基层

千年渔号演绎鱼水情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1-16 09:38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阮钰 通讯员 李冰清 茅锴杰

  “喂~开船喽~哎嗨嗨~哎嗨哟~”在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仙渔小镇码头,随着一首划破天际的吕四渔号,年味即刻启程。“听号启程”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而这也是蛇年来临之前的最后一次出海。与以往不同的是,1月10日的渔号里,带着亲人们不一样的期盼,期盼着他们早日回家过年。

  《吕四渔民号子》是吕四的原生态渔歌,简称吕四渔号。千年之前,吕四一带的渔民在出海捕鱼劳作的过程中为了给自己加油打气应运而出,在渔民之间口口相传。今唱年尾,明吟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吕四渔号贯穿着渔民们的“年”。

  对草、拢绳、接潮、拔蓬、起锚、测水、摇橹、盘车、拉网,这些长短不一的渔号,已经无法查找出其真正的出处。经过上千年的锤炼变迁,已经成为吕四独有的民俗乡风。2007年,吕四渔号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走向全国。

  靠海吃海,在吕四渔民的心里,年味就藏在餐桌里。各式各样的海鲜,是大海的馈赠,是对自己一整年辛勤劳作的慰问,出海便是寻味。

  国网启东市供电公司吕四供电所台区经理毛件忠出生于吕四一户普通渔民之家,从小他就跟着父亲去赶海:“那时我才7岁,就听父亲和叔叔、伯伯们唱着吕四渔号,自己也能哼个几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生产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古老的打渔情节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草、拢绳早已成为历史,竹竿、水砣也已寻无踪影,起网不再盘车,出航不用点水……但吕四渔号仍然是渔民心中那首最鼓舞人心的“战歌”。

  2002年,毛件忠入职吕四供电所,他从打渔者变成了护渔者。起初,作为负责吕四辖区的台区经理,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检修冷库设备等。“现在吕四渔业的一切都与电息息相关,为了保证餐桌上的新鲜,从冷藏到烘干再到保存,都离不开稳定电能的支撑。”

  这里的渔民大多是几辈人一起出海的街坊邻居,是看着毛件忠长大的叔叔、伯伯。只要用电出现问题,他们就会第一时间给毛件忠打电话,所以毛件忠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哪怕半夜一两点他都会赶来为他们抢修。“他们都说打我手机比打报修电话还要快。”毛件忠笑着说。

  吕四的年带着浓郁的海味。吕四海鲜是吕四的一张年味名片,不少外地人冲着这股“鲜味儿”而来。吕四渔号也因此成为这里的一张文化名片,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对其进行艺术创作,搬上了群众文艺舞台。吕四渔号的每场演出都会有毛件忠的身影,他不是台上的演出者,也不是台下的观众,而是舞台边电表箱的守护者。

  “听着这些歌声,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跟着父亲出海的场景。我觉得我选择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说着他的眼眶有些泛红。吕四渔号,这首充满感染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非遗古号,在毛件忠的见证下,成功走出了小镇,跨越了江苏,最终登上了北京的大舞台。

  咸湿的海风拂过,站在吕四港的码头,远处渔船上的福字与对联隐约可见,耳边的渔号声绵延回荡,岸边电力人的身影忙碌地穿梭着。这个年,因为有了电力人的守护,让出海变得更安全,让锁鲜变得更及时。像毛件忠这样的电力人,成了连接渔民幸福生活与海洋丰收的桥梁。渔民与电力工作者之间的鱼水情,也因为这份默默的付出而变得更加具体、丰富且充满内涵。“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力人心中的“渔歌”,此刻,也在他们的心中传唱着。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