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时间:2025-04-30 15:04
匠心铸就光明梦
——记全国劳动模范、华能湖南分公司岳阳电厂徐东
周倩 李乐心
2025年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来自华能岳阳电厂的徐东与全国2426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起,接受了党和国家授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徐东用十六年的坚守与奋斗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初心守梦:守护万家灯火的“光明卫士”
在电力行业有这样一句话:“干继电保护工作,三年入门,五年入行,十年才能出师。”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徐东踏入华能岳阳电厂时,就将这句话刻在了心里。白天跟着师傅跑现场,晚上挑灯研读专业书籍,七年如一日地坚持,让他在2017年成长为电厂继电保护班班长。
2020年盛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考验着这位年轻班长的专业素养。当时正值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期,6号机组突发“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断线报警”,若停机检修可能影响电网安全,但继续运行又存在巨大风险。徐东主动请缨,带着一名助手钻进了不足2立方米的检修空间。在发电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他精准定位到一根电缆绝缘皮上5毫米的缺口,通过专业处理后及时化解了一起可能引发万伏高压击穿设备的重大隐患。
担任检修部副主任后,徐东牵头完成160余项技术标准修订,组织40多项技术攻关,主导集团公司首台机组出线降压改造项目和多项重大技改项目,有效解决了电厂三期锅炉泄漏、6号机组汽轮机轴系振动大等困扰生产人员多年的顽疾,使电厂多台机组保持连续运行超300天,其中4号机组更是创下湖南省火电机组连续运行652天的纪录。在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关键时刻,他带领团队保障机组持续顶峰发电,为湖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筑起坚实屏障。
潜心逐梦:绿色转型的“破壁先锋”
走进华能岳阳电厂,一座标有“Mit”字样的装置格外醒目。这是徐东团队打造的“城市废弃物终结者”——国内外首个能同时处理多种废弃物的示范平台。2020年11月,Mit项目投入商业化运营,累计处置污泥16万吨,使电厂成为湖南唯一具备城市废弃物处置能力的火电厂。
作为项目负责人,徐东曾连续三个月吃住在现场,连春节都在试验中度过的。“既然能烧污泥,废水是不是也能处理?”徐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思考技术迭代,当初这个灵光乍现的设想,经过上百次试验终成现实。2024年,电厂完成RDF、芦苇、塑料等物料试烧工作,在国内外首次实现利用高温炉烟处理城市多源固废。依托该技术,电厂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一等奖、华能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徐东积极参与华能重大科技攻关“世界首例烟气近零排放技术COAP中试项目”,推动COAP+(碳捕集)技术中试装置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为煤电绿色转型和实现烟气近零排放开辟了新路径,获得华能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徐东团队主导完成电厂6台机组供热改造,建成30余公里供热管网,使电厂成为湖南省供热规模最大集中供热最早、供热用户最多的企业。2024年,电厂年售汽量突破百万吨大关,用创新实践书写着传统火电的绿色转型答卷。
匠心护梦:薪火相传的”匠人之师”
2019年是徐东的收获之年:他先后斩获中电联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华能集团公司继电保护竞赛一等奖,参加全国电力行业继电保护决赛并获评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师父曾经的教诲他始终铭记于心,比个人荣誉更重要的是团队成长,如今的他也怀揣着这一信念带领自己的团队乘风破浪。
2022年,他创建“青年创客平台”工作室,带领电厂七个不同专业的青年大力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和技术人才培养双丰收。工作室成立的三年期间,青创成员3人在华能集团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并获得集团“技术能手”称号,多人获得省、市级荣誉。他的徒弟周倩不仅斩获华能集团”技能能手”称号,还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近年来,他带领团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项,海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制定国际标准2项,获得中电联、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一二等奖5项。
作为华能集团竞赛教练,他创新“理论+实操+推演”三维培训法。2022年带队参加中电联竞赛,取得华能集团参赛以来最好成绩,获得中电联竞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团体一等奖1个。
从湘北地区走出来的徐东,始终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他的工位上常年备着安全帽和工具袋,见证着他“随时准备上一线”的工作状态;书架上摞满的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处理过的上千个故障案例。面对荣誉,他说得最多的是:“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每一位共同奋斗的华能人。”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今天,正是千千万万个像徐东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用匠心守护着万家灯火,用创新推动着绿色转型,用传承培育着时代新人。他们以平凡铸就非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最强音。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