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能源中国IOS版

  • 能源中国安卓版

  • 陇上孟河

X
  • 中国电力报微信

  • 能源新闻网微信

  • 能源中国小程序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两会前瞻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丨任佳炯:突破“低碳壁垒” 架设“政策桥梁”

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3-10 20:48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继保专业工程师任佳炯

突破“低碳壁垒” 架设“政策桥梁”

中国电力报记者 莫非

2f9c3d688f52c0097927fdff43e43791_gQAA5mfMVoGAdc8CAETXS_NUffE112.jpg

  “我将持续聚焦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围绕推动海水化学资源和海上风电集群共链开发、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新模式建言献策。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继保专业工程师任佳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年。

  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继保专工,她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竭尽所能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为了践行“脚下沾泥土,建议带露珠”的履职理念,任佳炯积极参与各级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走访多家能源企业和相关单位,经过两年来的学习充电和历练,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在履职中成长、在实干中担当。

  作为雷州发电绿色低碳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任佳炯始终精益求精、勇挑重担,在创新工作室突破“低碳壁垒”,在履职中架设“政策桥梁”。“创新的过程其实充满了挑战,在把握政策导向的前提下,需要充分且广泛的调研,发动多方协作力量。过程中方案被一遍遍推敲和完善,最终探寻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实施路径。”艰辛的汗水终于浇出了硕果,“看到我们的成果能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一切都值得!”说到这里,她的眼角眉梢充满了笑意。

  任佳炯告诉记者,雷州发电绿色低碳创新工作室依托中国大唐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体量大、成本领先、高效清洁的优势,深入开展CCUS、生物质掺烧等绿色低碳创新项目调研,与相关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并以20吨/时的生物质颗粒掺烧设计值扎实开展项目研究和燃烧优化改造,进一步降低机组碳排放,让绿色发展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不断培育绿色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今年,我将持续聚焦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围绕推动海水化学资源和海上风电集群共链开发、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新模式建言献策,进一步助力海洋经济发展。”任佳炯如是说。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