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时间:2025-03-10 20:49
编者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电力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要素,正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照亮乡村迈向现代化的前行之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点赞能源电力的声音汇聚成推动乡村能源变革的强大动力,彰显出了各界对电力助力乡村振兴的认可与期待。
电力护航智慧农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鲁曼
薛锦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了要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智慧农业作为农村的新兴产业模式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智能化生产、加工、存储等环节的运行都需要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作支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鲁曼表示。
2011年,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鲁曼跟随爱人来到高作镇陈甲村从事火鸡养殖业。通过“智慧农业+现代商贸+现代旅游”一体化农商旅综合运营模式,14年间,他们创办的军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现代智慧农业企业。近年来,陈甲村依托该公司自建的网络平台“乡旮旯”,以“基地+农户”的形式,打造“线上+线下”现代智慧农业,村民们走上了致富增收的道路。陈甲村也早已从贫困村、空心村发展为致富示范村。
谈起智慧农业的发展时,鲁曼表示,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国网江苏盐城供电公司根据智慧农业设备多样化、高精准的负荷需求,将用户的电力配套纳入到年度农网改造工程中,不断优化农村电力网架结构。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结合种植业集成化、畜禽业智能化、渔业装备化等转型用电需求,积极主动为用户提供电力配套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发展的用电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同时,盐城供电以“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红色驿站等服务为载体,组织电力网格员提前摸排走访辖区内的智能温室用户,全面梳理用电需求,及时排查电力故障隐患,以安全可靠的电力护航智慧农业发展。
发展“先行官” 幸福“守护者”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
游绍斌 徐辉俊
下庄村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西部,毗邻小三峡上游峡谷平定河、后溪河。该村位于四面绝壁的山谷,整体呈井字形矗立,又称“天坑村”。为了连通外界,下庄村人用了7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以最原始的方式凿出了一条长8千米的出山公路。随着“下庄天路”通车,这个群山环抱、自然景观独特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下庄村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打造标准化果园,推动乡村旅游,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国网重庆巫山供电公司为下庄村新建及增容4台1200千伏安的变压器,升级改造高低压线路13.5千米;为下庄村陈列室及愚公讲堂安装UPS电源系统;建设1座新能源充电站和1座4千瓦的光伏发电站;累计为14户小微企业安装动力电,为企业节省电力投资近30万元;将下庄村农产品上架到电力助农展柜、“惠农帮”APP,实现销售额20余万元,助力村民稳定增收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表示,电力是下庄村发展的“先行官”,更是村民幸福生活的“守护者”。一直以来,巫山供电持续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电力爱心超市”、开展志愿服务、主动上门检查用电设施、宣传安全用电知识等,用实际行动助力下庄村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2024年,巫山供电还组织村民免费健康体检,在“村晚”演出期间一直值守在现场保障用电。对此,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毛相林说,过去凿山开路靠榔头,现在乡村振兴要靠电力支撑。这些年来,村里的发展日新月异,村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供电公司的付出。
有了可靠电也要绿色电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家如
李海妮 陈其勋
“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靠天吃饭’,而是高度依赖电力驱动的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无论是智能灌溉系统、温室大棚的环境控制,还是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农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农公司”)董事长林家如说道。
近年来,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吴川供电局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入,新建和改造一批变压器、输电线路和配电箱,保障农业电力供应的稳定可靠。2024年,共新增变压器容量4.1万千伏安,改造低压线路216.7千米,全力解决农田区域供电半径长、电压不稳定等问题,大幅提升电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东农公司拥有5000亩优质种植基地和一座现代化大米加工厂,建设有贮藏能力达到3360吨的低温稻谷仓库、1万吨的常温稻谷仓库和日处理150吨的稻谷烘干车间,配备日处理80吨稻谷的程控全自动大米加工生产线。
2024年上半年,吴川供电局对东农公司主供线路10千伏那郭垌线进行改造,将该线路主线部分架空导线以及东农实业一支线的导线全部更换为载流量最大的240毫米架空绝缘导线,同时新建了10千伏邱屋线与10千伏那郭垌线的环网线路,通过转供电的方式基本解决了该线路的重过载问题。有了稳定的电力供应,2024年底,东农公司扩大经营范围,新增了两条生产线。
此外,为满足东农公司以及周边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2024年底,吴川供电局在东农公司西南侧新增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提供6个充电车位并向社会开放。“我们公司2024年底还申请了建设厂区屋顶光伏,吴川供电局及时制定方案并实施,预计今年4月初可以建好相关光伏设施。”林家如表示。
澎湃电能助推农业产业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思敏
王晓龙 葛永青
“传统肉制品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高,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都比较低。”通过长期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思敏认为,近年来,产品供需消费形式正向绿色化、健康化、多元化转变。传统肉制品企业要围绕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加快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劳动、技术、管理、数据等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一鼓作气上马了10万吨肉制品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供电公司扮演了关键角色。”郑思敏介绍说,“我们提出用电需求后,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为我们组建了‘派驻经理+客户经理’项目专属服务团队,提供了从办电咨询到装表接电的‘物流式’一条龙服务,并提前三个月完成送电,为我们抢占市场赢得了先机。”投产后,项目实现了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数据电子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吸收附近村民500余人就业,并成功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近年来,郑思敏积极引导山东诸城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再造。但随着产业格局不断壮大,作为诸城农业产业化核心区域的昌城镇用电负荷大幅上升。
“为满足诸城市东北部及昌城镇的用电需求,供电公司今年3月上马开工110千伏北桥变电站,建成后可接带9万千瓦用电负荷,可有效满足未来5~10年区域发展用电需求。”郑思敏说,多年来,供电公司始终坚持“让电等发展”。在澎湃电能赋能下,诸城低温肉制品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淀粉深加工基地和食品机械制造基地。诸城农业正加速向技术创新突破、要素多元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大步迈进。
强劲电流变服务暖流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
王琪瑶
来自川陕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二十年前从福建回到老家南江县,创办了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
这些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黄羊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五郎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时储备县域黄羊养殖户信息,与村社、养殖户签订黄羊收购三方协议,解决了黄羊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目前全县黄羊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到“万头”。
“在此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能源等部门对我给予了很大支持,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电力。”汪其德说。
“国网四川巴中供电公司主动找我们对接黄羊产业发展用电需求,切实做到了‘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特别是在去年夏天最炎热的时候,我们合作社冷库专用变压器突发故障而烧毁,冷库里的黄羊产品眼看着就要遭受巨额损失。危急关头,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求助供电公司。他们的技术人员第一时间上门勘查,现场制定方案,紧急采用临时搭接线路的方式,快速接入应急发电设备,仅用4小时就恢复了冷库供电,保障了库内产品不受损失。可以说,是强劲而稳定的电流,给黄羊产业带来了一股‘暖流’。”汪其德回忆道。
近年来,合作社积极探索智能养殖,巴中供电为此派来“电力精算师”,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了解用电需求,帮助制定合理的用电策略、节能改造方案等。2024年,通过采纳“电力精算师”的建议,合作社错峰生产,优化用电结构,节约电费支出共15万元。
光伏板上晒出小康路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马慧娟
方鑫 张皓楠
“光伏产业在红寺堡的发展真是令人惊叹。过去,我们照明靠煤油灯,买煤油都要走十几里山路。但现在,看看这些屋顶上的光伏板,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电能,更为我们铺就了一条致富的小康路。我们自己发电自己用,用不完的电能还能转换成钱,变成自己的一份收入,这真是太好了。”2月25日,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村民马慧娟,来到红寺堡镇团结村做两会前的调研,看着闪闪发光的屋顶光伏板感慨地说。
这位用手机写作成名的“拇指作家”,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当地的光伏产业发展。她创作的《走出黑眼湾》记录了移民新村从“苦瘠甲天下”到“绿洲满新颜”的变迁,也见证了电力在红寺堡区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投入1577.56万元在红寺堡团结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目前,团结村已有近千户户用光伏,全村建档立卡户基本覆盖,户均光伏年收益达5000元左右。
红寺堡区作为“宁电入湘”工程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光伏产业示范园的重点承载地,吸引了湘投控股、中车株洲所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落户。这促进了当地新能源装备制造和光伏产业的发展,也为红寺堡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红寺堡新能源集维中心预计‘十四五’末实现集中运维20吉瓦,将解决6000人的就业问题。”马慧娟说。
在有着“中国葡萄酒第一镇”称号的红寺堡,国网宁夏吴忠供电公司建设双回路电源,提供可靠电能,并为40家酒庄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定期巡检线路,保障年均9.6万吨葡萄酒生产的稳定用电。
责任编辑: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