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4-01-26 15:16
案例实施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案例主创人员:
案例实施时段:2022年12月-2023年5月
一、案例概况
目前看,发电环节不一定能满足所有用电高峰期需求。当电网承载负荷能力接近极限,严重的应对方式就是通过限电强行降低用电,防止电压下降导致更严重的停电甚至设备损坏。而虚拟电厂供应“弹性电力”,正在成为其中最环保、经济的方案,也正是因此,近几年“虚拟电厂”成为能源领域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跟踪、关注近年来辽宁省内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情况,从为接入企业实现了电力负荷精准控制(可切)、参与电网调节(可调)、日常生产能耗监测分析(可看)三大服务入手,开展虚拟电厂策划,以“虚拟电厂如何用好智慧绿电”为主题做好宣传报道,以此发挥电网行业特色,回应社会关切,为检验“虚拟电厂”实践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二、思路创新
一是紧跟热点不放松。自“虚拟电厂”提出以来,网络对“虚拟电厂”各种论断、解析、研究层出不穷,成为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但当前我国虚拟电厂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用事实说话”的验证较少。为此,国网辽宁电力党委宣传部持续关注鞍山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情况,了解产业格局,在适当时机进行宣传策划。二是了解选题必要性。在策划采访内容时,突出建设“虚拟电厂”的必要性,聚焦在“双碳”目标下加强新能源消纳、迎峰度夏期间“削峰填谷”、灵活用户侧负荷调节,以此来研究宣传角度。三是权威媒体发声。考虑到“虚拟电厂”热度高、影响大,我们邀请《人民日报》记者对鞍山虚拟电厂的驱动因素、绿电使用、市场前景、产业链及相关接入企业进行深度采访,提升“虚拟电厂”报道的权威性。
三、实施举措
一是调研报道主题。“虚拟电厂”是一个抽象概念,需要深入细致的调研,才能准确掌握其内涵,方能明确报道方向及报道方式。我们组织相关专业、单位成立调研小组,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翻阅相关论文著作、参加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实地调研鞍山“虚拟电厂”等形式,掌握虚拟电厂概念、实际应用效果及商业模式等内容。二是明确采访对象。合适的采访对象是检验虚拟电厂实践效果的重要支撑,为此,我们经过研究,确定了国网鞍山供电公司调度、营销专业人员,鞍钢集团及位于鞍山的国内重要的菱镁产品生产基地、风力发电企业等客户作为采访对象,通过不同的角度突出虚拟电厂在实际应用的效果。三是媒体实地采访。积极为《人民日报》记者提供准确、详实的虚拟电厂背景材料,配合做好采访方案,组织实地采访。
四、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5月12日10版半个版面以“看虚拟电厂如何用好智慧绿电”为题,从负荷控制、智能响应、监测企业耗能、优化交易机制四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度报道了虚拟电厂的建设与应用。新华网、中工网、搜狐新闻、北极星电力网等10余家网络媒体进行转载,总阅读量突破150万次。
五、成果总结
对于“虚拟电厂”这一高热度重大选题,在策划过程中需十分谨慎。一方面需要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优化客户资源调节等方面将报道范围缩小,并确定宣传总体方向,需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另一方面需要权威媒体发声,不要过于追求传播热度,而“一采多用”,此类型选题需借助权威媒体发声,方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