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4-01-26 15:16
案例实施单位:国网许昌供电公司
案例主创人员:朱智勇、周杰、焦永生
案例实施时段:2022年10月—2023年7月
一、案例概况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夜市摊位用电、居民小区电动车充电以及农村集市庙会商贸活动、临时建房、农田灌溉、旅游露营等临时用电需求增大。
按照常规用电报装模式,用电申请、报装,程序相对复杂,客户、供电公司各类低效投资较多,尤其在特定时间阶段集中报装会给供电公司带来较大报装压力和各类供电服务问题。此外,临时、短时用电衍生的“私拉乱接”现象、“转供电加价”行为同样会降低客户“获得电力”满意度,给供电公司带来较大的供电服务投诉风险。
许昌供电公司“码上”用电 “共享”美好宣传策划聚焦“共享电源”用电新模式,重点围绕解决不同场景群众临时用电难题,打破固有办电模式,在便捷、安全满足群众临时用电差异化需求,压降各类用户用电成本、办电时长,降低供电公司、用户双方低效投资等方面开展宣传策划,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多方互利共赢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客户“获得电力”满意度,彰显“国家电网”品牌形象。
二、思路创新
许昌供电公司“共享电源”宣传策划坚持围绕“一个主题”(营商环境优化),聚焦“两个服务”(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用电),解决“三个问题”(解决短时用电难问题、用户临时用电成本问题、“私拉乱接”用电安全问题),实现“四个提升”(用电水平提升、获得电力提升、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形象提升)。
三、实施举措
加强内部联系,坚持策划求“实”。结合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许昌供电公司新闻宣传人员在进行主题传播时,发现推出的共享电源创新服务举措不仅解决了夜市商户临时用电难问题,也促进夜经济的发展。我们主动与营销部门沟通,第一进间了解“共享电源”建设情况,全面掌握基础素材,组织开展了以《“码上”用电 “共享”美好》为主题的“共享电源”主题策划。
加强策划研究,坚持作品求“特”。我们根据收集掌握的基础材料,挖掘的典型新闻事例,利用文字、视频等表达形式,以小切口体现大主题,用鲜活温暖的故事,多角度创作主题鲜明、视角独特的新闻作品。《共享电源 夜经济更有烟火气》视频作品先后在河南省电力公司视频号、电网头条视频号、央视频播发,点击量达到100余万次。
加强媒体联系,坚持融合求“广”。在做好自主策划宣传的同时,我们围绕全要素传播,聚焦报纸、电视、微博、微信公众号,多广度、多方面进行融合宣传。此外,我们还主动邀请新华社、河南电视台等省级及以上媒体进行集中采访,全面展示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新建设共享电源,主动服务便捷短时用电的典型经验作法,提升公司责任央企品牌形象。
四、传播效果
“共享电源”入选河南省发改委营商环境优秀经验进行交流,新华网以《“共享电源”助力“夜经济”》为题,用通稿进行刊发,《国家电网报》以《“共享电源”解难题 古都经济人气旺》在头版倒头条栏目进行了刊发,《大河报》、《东方今报》、《许昌日报》以及国网公司网站要闻等社会媒体以及行业媒体先后刊发。“共享电源”主题传播总阅读量达到2000余万次,取得广泛关注和良好效果,有力展现了公司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
五、成果总结
讲好了“国网故事”。多广度、多方面的融合宣传,提升了“获得电力”推数,加深了社会对供电企业责任央企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共享电源”主题传播总阅读量达到2000余万次。
展现了“国网形象”。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展现了供电部门压降用户用电成本、办电时长,助力客户便捷用电的责任和担当,全面彰显“国家电网”责任央企品牌形象,宣传案例入选河南省发改委营商环境优秀经验进行交流。
彰显了“国网价值”。“共享电源”宣传报道激发专业部门服务客户的动力和热情,先后在夜市经济、粮食烘干、农田灌溉、临时建房等七种场景得到推广应用,解决区域临时用电难题,又解决了“私拉乱接”用电安全问题,并降低因转供电加价和集中报装带来的供电服务投诉风险,进一步提升客户“获得电力”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