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过的能源项目
来源: 《中国电力报》 时间: 2023-03-05 09:34
担当使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能源力量
——回眸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过的能源项目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 王怡 白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能源工程建设步履铿锵。
从南海之滨到北国边陲,从“一带一路”到五湖四海,能源项目捷报频传,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前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
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生产现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洋溢着能源人为国为民的奋斗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先后多次在各地考察调研中关注与能源相关的重大工程、创新成果,在能源人心中留下温暖记忆,更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国两会前夕,中国能源传媒集团记者采访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能源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者、见证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共同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力量。
以重点工程带动行业发展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筑牢屏障
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
十余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高度关注能源安全,叮嘱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岙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视察时表示,石油战略储备对国家意义重大。舟山储备基地已经建成,前景很好。要发挥优势,继续开发建设,为国家石油储备打好基础。
2019年9月,正值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大庆油田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胜利油田时指出,解决油气核心需求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国内产量基础,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连线时强调,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石油人踔厉奋发——
岙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多项工作稳步推进;
已逾“花甲之年”的大庆油田,实现了国内原油产量连续8年保持3000万吨高质量稳产,2022年天然气生产创10年来最大增幅;
胜利油田产能建设跑出“加速度”,连续6年稳产2340万吨以上,发挥了我国原油稳产“压舱石”作用;
塔里木油田截至2月18日油气产量一举突破500万吨大关,刷新了纪录……
保持稳产增产、持续效益开发、夯实储气能力的背后,是石油人践行端牢能源饭碗、实现能源强国梦的使命担当。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十余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煤炭供应安全,嘱托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宁夏银川市郊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考察正在建设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同年12月,在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希望,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时强调,要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重大项目的科学领导,深刻引领着能源发展改革方向。
在一个个重点能源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行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成绩斐然。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能源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高质量有效供给持续增加,构建起了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为能源安全的可靠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以科技创新赋能项目前行
为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14年8月18日,一束巨大的橘黄色火焰从钻井平台的燃烧臂中喷薄而出,瞬间照亮了夜幕下的中国南海。
“测试成功获得高产油气流,日产天然气159万立方米,相当于9400桶油当量。”
该口井的测试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时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深海一号”的建设者们聚焦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只为实现“用自己的装备,开发自己的能源”这一朴素愿望。
“2022年成功实现以国产500米级深水水下采油树为核心的国产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2023年实现了对进口深水水下采油树的自主维修改造与应用,我们用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我国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逐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总监陈炽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16年8月,在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国有企业带头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在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后续工程建设任务,努力把乌东德水电站打造成精品工程。
2021年6月,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并指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2021年9月,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如今,我国光伏发电系统成套技术不断优化完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10兆瓦海上风机开始批量生产,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乌东德水电站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已全部通过验收;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
这些重大项目都是能源行业发展的核心命脉,关系能源发展全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未来能源安全保障。关乎当下,更向未来,核心工程正以点带面,推动着我国能源行业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
以合作共赢开创崭新局面
为能源国际项目注入中国智慧
2021年5月19日,绚烂的烟花绽放在田湾核电的上空。同日同时,渤海湾畔,徐大堡核电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高光时刻——在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共同见证下,田湾核电7、8号和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正式开工,成为中俄核能合作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以中俄能源合作为代表,十余年来,一个个能源合作项目的建成、发展倾注了习近平主席的关怀与期望。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共同出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承建的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仪式;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共同出席中塔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杜尚别2号热电厂一期工程竣工仪式、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境内段开工仪式;
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伊斯兰堡出席中国援巴议会大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揭牌仪式;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和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中沙延布炼厂投产启动仪式;
2019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
2020年7月,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致贺信,强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我国按时、高标准、高质量交付了ITER项目有关任务,关键部件研制项目完成质量与进度均走在ITER参建各方前列,有力推动了项目实施,得到充分肯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聚变堆核电站技术分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表示。
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推动下,一个个国际能源合作项目落地海内外,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力维护了全球能源格局和贸易关系稳定,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了中国力量。
十余年间,我国核电、特高压输电、水电、新能源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出口成效显著;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和五大国际油气合作区进一步巩固完善;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下就能源问题发挥关键作用,推动进一步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回首过往,汲取奋进力量。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能源行业的辉煌仍将继续书写。面向新征程,能源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更加意气风发地全面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责任编辑: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