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结构优化 质效双升!我国持续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
来源: 时间: 2022-03-04 09:43
结构优化 质效双升
——我国持续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
中国电力新闻网 记者 王若曦
编者按 努力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持续深化能源生产、消费转型升级,通过提升成品油质量、广泛应用天然气、散煤治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举措,力促能源利用质量、效率的提升。我国能源供给和消费方式正发生着巨大转变,能源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可为。
不断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是能源行业发展的“必修课”。化石能源领域近年来不断实践与探索,调整发展布局,大力提高能源利用质效,深化低碳经济路径。在推进“减油增气”减煤增气“的同时,优化煤炭、石油的利用方式,助力大气污染的治理,将建设美丽中国从梦想转为现实。
油品质量升级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油品质量管控,车用燃油环保标准逐步提升,有效控制了大气污染物排放。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在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提出抓紧启动第六阶段汽、柴油国家(国六)标准制定工作,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2016年1月1日起,东部地区11个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全面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2017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车用柴油(含B5生物柴油),同时停止在国内销售低于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
2017年3月,原环保部等四部门和北京等6省市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2+26”城市于2017年9月底前全部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这意味着,这些城市将率先使用国六标准油品。
为配合国家做好油品质量升级,石油企业强化成品油供应管理。2017年7月,中国石化已在“2+26”城市区域内所属全部11家炼油企业完成国六油品质量升级,比国家的要求提前3个月。中国石油提前布局,制定详细的油品质量升级实施计划,通过落实装置生产能力、加强协调、优化生产等措施,确保按期供应符合国六a阶段标准的汽柴油。
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同时停售低于该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为规范成品油经营行为,各地完善质量监管机制,强化成品油生产流通监管。江苏省于2020年4~9月开展成品油提质增效保障行动,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实施产品抽查、查处违法行为、推进质量共治等方式,集中强化生产流通领域车用汽油、车用柴油、船用燃料油等成品油质量监管。山东省率先在国内实现油品质量快速筛查,引领了我国油品快速检测技术的进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山东省市场监管部门实现对成品油仓储、批发、零售企业进行100%全覆盖监督检测。
煤炭利用更加清洁高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我国油气资源有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而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合理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增加油气及石化产品供应量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此外,《方案》还提出,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十三五”时期,鄂尔多斯、榆林、宁东、准东煤化工产业获得长足发展。鄂尔多斯大路工业园区采取行业内领先的工艺技术,将煤化工装置产生的浓盐水经石灰软化澄清、变孔隙过滤器过滤、次生膜过滤等装置处理后,实现水资源全部回用,并获得工业级氯化钠、硫酸钠产品用于外销。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煤基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一期项目主要生产以煤为基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目前一期项目年产20万吨甲醇装置、20万吨1,4—丁二醇装置、40万吨电石装置等已经全部投产。榆林市通过引导规划现代煤化工的链群升级、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煤化工的技术升级,以及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品升级等举措,合力推进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煤制油和煤制烯烃实现产业化生产,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化工产业成为该基地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燃煤电厂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电源结构、采用先进节能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不断挖掘燃煤发电能耗水平降低及污染物减排的潜力。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提出2020年底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统筹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机组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工作。
据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超额完成“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关停落后煤电机组超过3000万千瓦,煤电装机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十三五”期间,超低排放煤电机组达到8.9亿千瓦。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晨表示,近年来,我国燃煤发电领域大力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行“上大压小”以及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王晓晨建议,未来,在巩固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烟气多污染物高效一体化协同治理,提高煤电机组烟气处理水平;加强智慧电厂建设,提高燃煤电厂整体运行效率;引导自备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落实节能减排要求。同时,加快燃煤电厂低能耗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提高规模化碳捕集能力与碳捕集综合效益。未来,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在“双碳”目标下,燃煤发电将逐步从电量主体转变为容量主体,应着力加快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北方重点地区供热机组的热电解耦,增强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从而推动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发展。
天然气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十三五”时期,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天然气消费量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天然气正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主体能源之一。
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遵循“产供储销,协调发展”“规划统筹,市场主导”“有序施策,保障民生”的原则。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有效提升民众用气保障能力,天然气应用范围得到持续扩展。据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天然气连续4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2020年预计超过1860亿立方米。“十三五”期间,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基本形成。新增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近1.5亿立方米,新建天然气管道2.6万千米,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在一次能源领域,“减油增气”的意义在于天然气比石油更清洁,污染物排放量更少。当前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保障能源安全这一使命也对“减油增气”提出要求。天然气在我国当前能源消费占比还相对较小,有很大发展空间。增加天然气的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减油增气”是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能源领域基本发展方向。我国近年来持续推进油控,但是推进具有一定难度。燃油车产售量近年来持续超2000万辆/年增加,推动成品油消费增长。国家有望下更大力度推进油控,但值得注意的是,石油消费与汽车产业紧密捆绑,电动汽车产业如果无法实现迅猛发展,油控将是我国长期需要攻坚的任务。
对于优化一次能源利用结构方面,我国在广泛应用天然气的同时,抓好散煤治理工作。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是实现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与散煤综合治理的有力抓手。
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
我国燃煤锅炉(窑炉)替代和改造成效显著,重点区域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已基本清零。
北方清洁取暖是民用散煤治理的重要内容。2017年12月,十部门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提出率先推动“2+26”重点城市实现清洁取暖。随着散煤治理的持续深入,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扩展为43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推进平原地区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山区等偏远地区发挥洁净煤的兜底作用。
2021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率达到60%以上,替代散煤1.4亿吨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