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工程现场的“博士力量”
来源: 时间: 2021-05-27 13:58
特高压工程现场的“博士力量”
——国网河南电科院博士党员服务队技术护航项目建设
霍鑫 景冬冬
“均压环发出的声音不对,停止试验。马上登高检查,看一下设备上是否有毛刺或者异物,及时清理掉。”2020年5月27日,±800千伏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豫南换流变电站内,500千伏GIS设备耐压试验正在进行。工作负责人辛伟峰凭借丰富的试验经验,听出了电晕声有异样,并指挥辅助人员进行处理。
辛伟峰是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科院博士党员服务队的一员,也是一名“设备医生”。在围绕青豫直流工程“6.30”双极低端启动带电目标而打响的攻坚战中,河南电科院博士党员服务队的队员利用自身技术、经验等优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技术监督和试验、调试工作,将设备隐患和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全站投运后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小处着手铲除事故根源
5月27日上午10时30分,特高压豫南站内的气温达到32摄氏度。换流站区域的滤波器场内,高耸林立的支柱绝缘子反射着刺眼的阳光,电科院博士党员服务队队员董曼玲和刘洋等人蹲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为电容器底部的接地引下线做接地导通测试。
小小的接地引下线连接着设备与接地网,它的接触不良会导致设备失地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董曼玲用专业仪器测试接地引下线的电阻,确保其连接良好。
“测试本身并不复杂,测试内容也是基本的参数,但‘病在腠里,不治恐将深’,危及本体。”身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博士的董曼玲介绍说,这项工作的挑战在于全站接地引下线共有五六千个,每测 试一个,都要重新牵线,固定卡钳,认真读取并记录参数,对体力和耐力有很高要求。
“接地网敷设工作往往处于工程建设初期,施工方多、开挖量大,接地网容易被挖断。我们及时开展相关技术监督工作,先后发现并配合整改20余处接地网断股缺陷。”刘洋介绍,在他们的努力下,站内接地网敷设效果、接地引线焊接质量不断提高,让测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听声“诊脉”缺陷无处遁形
5月27日下午2时左右,气温直逼40摄氏度,特高压豫南站变电站区域GIS室外的碎石场热浪灼人。在移动电源车的轰鸣中,电压被打入前方GIS设备中,均压环发出规律的“嘶嘶”声。辛伟峰轻轻点按控制箱上的升压按钮,努力倾听传来的声音,以此确认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看似寻常的操作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难题。辛伟峰负责的500千伏、1000千伏GIS设备耐压试验属于电压等级最高的耐压试验,难度大、危险性高,需要大容量、高电压的试验设备和更多的试验人员。同时,GIS设备加压时,整个GIS段处于带电状态,而当前站内参建人员多达近3000人,确保作业现场人身安全和试验顺利进行面临着巨大考验。
“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变频柜、励磁变、分压器和电抗器组成1200千伏串联谐振耐压装置,完全符合特高压豫南站GIS设备耐压试验标准,并留有一定裕度。”河南电科院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副主任、耐压试验安全员王栋说。
据了解,特高压豫南站复工后,原本25天的试验时间不足14天。河南电科院以日夜轮班的 方式24小时不停作业,分7个阶段有序开展试验工作;引进移动电源车和移动检修方舱,提高了试验工作能力和效率,确保了全站500千伏GIS设备耐压试验按期顺利完成。
保障有力项目攻坚无忧
“好的,我帮你找一下、我帮你问一下、我马上过去、我马上联系。”这是近几个月来张洋说的频率最高的话。他是电气工程专业博士,也是电科院特高压豫南站项目部经理。小到发放口罩、大到协调十几家参建单位调整试验方案,他全力保障电科院技术团队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河南电科院承担了特高压豫南站主变局部放电试验、1000千伏及500千伏GIS设备交流耐压试验等共计7大类100余项试验工作。这是该院建院以来承接的最大项目。
特殊试验是为整站设备电气性能把关,技术监督是为工程质量负责。这些工作都极度依赖高精尖设备以及相关操作人员。全站有数千个油、气样本需要检测,但频繁往返位于郑州的试验室耗时耗力,紧张的工期也不允许,就近新建试验室是最明智的选择。
“目前,试验室人员加班加点,每天可测试、分析样本120个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张洋说,有了这个“野战试验室”,工作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攻坚保工期。
工程开工以来,河南电科院组织以博士党员服务队为代表的技术团队,以充足的工程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实力,积极做好各项试验、技术监督及调试工作,为工程投运后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赵雅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