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03-26 09:41
服务最美乡村的“电保姆”
——广东电网珠海供电局斗门供电所
一年之计在于春,广东省珠海市的斗门镇也在3月上旬拉开了春耕的序幕。随农户一起忙碌的,还有广东珠海供电局斗门供电所的“小黄帽”,他们在田埂上、在鱼塘边、在街巷里,为各村的复工复产、春耕备耕提供电力保障,大家都习惯叫他们“电保姆”。
斗门镇位于珠海市西北,自宋代起就以青山绿水、物阜民丰闻名于岭南地区,是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农业示范镇。近年来,斗门供电所贯彻“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自成“山水”文化主题,全力服务当地“三农”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好评,2019年更获得南方电网公司 “五星供电所”荣誉称号。
规划建设——高山流水知农音
在南门村入选CCTV“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后,菉漪堂、接霞庄等历史景点有望成为斗门镇的新名片。但是,残旧的中低压线路多少让景观打了折扣,也限制了旅游配套服务的质量和规模。生于斯、长于斯的员工赵日光是第一个发现问题并提出改造方案的人,他常说:“乡村发展,电力先行,好马不能缺好鞍。”从2015到2019,斗门所与政府深度对接,集中资源对南门村等6条自然村开展农网改造,让电网建设适度超前于民生保障和专项发展的要求。
现在的南门村,已经是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均达99.992%,配电自动化和低压集抄“双百”覆盖的农网标杆,过硬的指标更助力其获评广东省首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此外,斗门供电所还因地制宜地为御温泉度假区和金台寺景区等支柱性旅游产业配套了高可靠性的“主干配”自动化自愈网架,为线路产权复杂、电能质量敏感的水产养殖业户开展低压母线延伸改造。“比客户更懂客户,是我们‘电保姆’的工作追求。”斗门供电所规划及工程业务员邝加威说
运行维护——跋山涉水解农困
在全面复工的第一天,饲料厂老板赵佑财就到所里办理增容。“以前这电啊,大雨大停、小雨小停、打雷打风一直停,海鲈养的是心跳。”他回想道。“现在好了,鱼塘越来越多,订单都接不完。”对高密度、高经济价值的海鲈养殖来说,供氧稳定性是决定生产规模和产出的关键因素,增氧机停电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近三年来斗门镇大、小赤坎村的海鲈养殖面积和亩产量在迅速增长,是农户用数以万计的鱼苗在给这里的供电可靠性投信任票。
“215公里的架空线,几乎都在雷区,而且树障点多、面广、青赔难,这都是痛点。”斗门供电所所长陈洪光解释说。“从2018年起,我们通过落实党员责任区职责、找准问题协调突破口、下狠招依法清障,三招下来共清除配网顽固树障700余棵,成功扭转了树障重复跳闸的局面。而且经验很快推广到主网,光斗门镇辖区已清障超4000棵,保障了澳门、珠海两地的可靠供电。”
“防雷方面也有三招:‘天时’是根据气候规律每月调整差异化运维策略;‘地利’是线路防雷技术改造;‘人和’是落实设备主人制,用好‘一周一精巡’和自动化管理责任区。”配电运维班班长郭志勇补充道。所谓“一周一精巡”,是每周二组织全体运维班员基于风险选择某一条或某一段线路按“定时、集中、精细”的原则,运用紫外成像仪、红外成像仪、无人机、局放仪等开展精细化巡视,原则上不安排其他工作。而自动化责任区,是在班组内设自动化管理A、B角,负责相关技术技能内训,完成辖区自动化设备调试、消缺,建立和维护设备信息“一本账”,以及定值单和定值视图“一个库”。
2019年,10人、22回线路、105平方公里,连续8个月无配网故障、10个月自动化正确动作,中压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35分钟、其中居民及旅游服务片区则仅有1.1分钟,各项指标居南方电网公司前列。在看完这份成绩单后,赵老板不禁竖起了大拇指:“你们不仅是‘电保姆’,还是我们养殖业的‘电保镖’啊!”
客户服务——千山万水系农情
“不喝口水再走吗?”
“不用客气了邝伯,还有几户要走访呢,年后再来看您吧。”
还是熟悉的红马甲,一看就是“电保姆”。近年来,斗门镇人口年龄两极化明显,像邝伯这样的独居老人以及留守儿童的占比还在加大。针对这样一个安全知识欠缺、办理业务不便的群体,客户服务班在开展网格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志愿活动,以走访、电话、网络等方式收集各村需求,继而开展“驻村、到家、上门”三步走活动,便民、惠民的红马甲形象深入民心,2017至2019年更连续三年实现客户“零投诉”。
不仅服务,“电保姆”的追费也同样“到家”。由于辖区内600多户水产养殖户均采用借贷方式进行生产,欠费风险极高,若采取停电催收又会导致农户二次损失,使得追费难上加难。对此,班组总结出两个方法:一是从村委、亲戚、朋友处广泛了解欠费户的生产、生活和资金情况,“踩点”催收;二是党员组织群众对长期欠费人员进行上门“贴身”追收。“凭着‘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三千精神’,除了实现历史“零欠费”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逐步让村民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客户服务班班长黄治总结说。
由于历史原因,斗门镇各村存在大量残旧且产权不清的低压线路,用电安全和抢修效率等问题突出。斗门供电所在加快低压电网资产接收和改造的同时,主动联合村府开展“一村一电工,一季一培训”项目,以培养专业资质合格、安全能力过关的驻村电工。在日常工作和台风应急抢险期间,这批电工作为“电保姆”的延伸,对维护安全、加快抢修、协调意见、回收电费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几年来,斗门供电所以创建标杆班站所为抓手,不断推进“三基”建设,在夯实管理基础、协助基层班组减负增效、提高员工基本技能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收获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未来,斗门供电所将继续扎根本土,当好“万水千山总是情”的“电保姆”,在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刘迪燊、潘尚君)
Copyright@中电传媒媒体运营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