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寻找最美供电所 -> 南方电网

广东惠州惠城供电局芦洲供电所

来源: 时间:2021-02-08 09:56

“老兵精神”锻造最美“铁军”队伍

——南方电网广东惠州惠城供电局芦洲供电所

  对于美,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

  在惠州市惠城区最北部,东江中游河畔,有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国家级生态镇——芦洲镇,这里质朴的自然风光似乎都能跟“美”联系起来。

  只是,长期受制于交通不便的瓶颈,一水隔天涯的环境让芦洲成了罕有的“零工业”小镇。而在这个城区的“山区小镇”里,还有个普通的名字——芦洲供电所,多年来,他们用“老兵精神”扎根一线、锻造队伍、服务群众,以服务“零投诉”的好口碑,赢得了“最美”的认可!


  “老兵精神”凝聚团队战斗力

  去过芦洲的人都知道,这个东江岸边的小镇仍存留着惠州市仅存的最后一个渡口。

  “这是去年新买的摩托,一年下来又跑了快2万公里。”11月1日上午,刚从对岸的厦青渡口处理完一处智能电表的异常往回赶,“老班长”黄锦华指了指停在轮渡上的摩托车,笑着说这已经是第4台了。

  说是“老班长”,一方面是黄锦华1999年便入所工作,粗算下来,20多年时间里,陪伴他从事电力运维工作的4辆摩托车已经跑了不下40万公里;另一方面,他和所里的3位同事一样,都是从部队退伍到所里工作的“老兵”,4人在部队时也都担任过班长。

  “以前做抄表员的时候,我就跟陈运庭一起搭档,走村串户,现在我们又转型当起了客户经理,身份变了,工作更扎实、丰富了!”说起老搭档陈运庭,黄锦华一脸笑意,哥俩曾经都是越战老兵,还是各自连队的班长,退伍后都回到家乡芦洲当起了“电医生”。

  只不过,与其他退伍转业的老兵不同,他们与所里另外两位和平年代退伍的“老班长”还身兼一项重任:传承“老兵精神”,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铁军”队伍。

  若是早晚班会时间走进芦洲供电所,旁人一定会被营配综合班组的“气场”所震撼:这里的班会更像是部队晨训,庄严的表情、挺拔的身姿,说话铿锵有力,包括所长在内,人人都担起客户经理的职责,随时整装待发!

  “定好规矩、立下目标,全所上下不打折扣坚决执行!”芦洲供电所所长A表示,在这样的“老兵精神”、“铁军理念”引领下,所里推行了准军事化管理,该所仅用了不到1年时间,让各项综合指标从倒数跃居惠州全市前列。


  “船桨效应”撑出最强执行力

  “所里的24位同事就像一条船上的24根桨,我们这艘船能走多远、走得稳不稳,就看这24根浆。”A坦言,24根船桨中,4名退伍老班长这4根最为特别,他们身上闪耀的革命军人精神,是执行力提升的一大关键。

  由于山区电力服务的点多面广,业务琐碎繁杂,要建设一流的供电所,必须要有精益化的管理为依托,而芦洲供电所每周定期开展的交流分享会,就是一项精益管理创新。

  从2015年起,每周的周一,芦洲供电所的同事们都会收到来自4个老班长以及所长发来的供电服务案例和技术解决经验分享。

  “大家士气上去了,技能也跟上了,4个老班长和所领导带头分享案例,有针对性地发给营配班大家,收获很多!”芦洲供电所营配班年轻班员B表示。

  以去年诞生于交流分享会的“日事日清”工作法为例,“日事日清”即每人每项工作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每天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情况“日清”,其目的就是让大家清楚每天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日事日清’的落实就是从我们芦洲最典型的难题——清理竹障开始的!”黄锦华介绍,芦洲地处山区,竹林较多,特别是在每年春夏季节的竹木生长期,树障经常引发跳闸等问题,大家都领到了清障任务,每天给自己定任务,这一清就是3个月。

  所里的同事人人清障,“日事日清”,在极大提升供电可靠性之时,炎炎夏日的午时,芦洲供电所的一台台抢修车挡风玻璃上晒着的一排排蓝色电力工装,也成了所里的一道风景线。

  “党建引领”激活全员创新力

  “在‘老兵精神’的带动下,芦洲所的党建引领力也在不断增强!”A介绍,依托4个“老班长”的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全所的7名党员也以“一带三”的方式不断提升全所的基础管理水平。

  所谓“一带三”,即每名党员带领3位同事一同工作,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感染身边人。以此为衍生,芦洲供电所党支部围绕“服务群众需求”为目标,根据工作和服务内容,设置了三个岗位:

  创新服务岗,采取小组攻关的形式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群众服务岗,组织驻点服务受理用户业务的咨询和办理;青年服务岗,开展以青年团干为主体对象的专业技能培训,发挥好经验丰富职工的“传、帮、带”。


  以创新服务岗为例,主要以“黄国威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围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设立多个技术攻关项目,开展集全所智慧的立项研创,而作为创新带头人的黄国威本人亦是营配综合班的副班长。

  “发电机拖车底盘、绝缘棒多功能接头……其实这些创新成果全都是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黄国威坦言,目前创新工作室已经拿到5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有7个项目在进行课题攻关。

  在黄国威看来,如今,全所全员的创新氛围正不断催生着团队向心引力,激发出了一个个内生动力。

  “最近我们所长就自己动手成功改造了一款方便、好用的‘磨刀机’!”黄国威透露,由于芦洲清理竹障的任务较重,这项“小创新”不仅提升了磨刀的速度,还解决了原本磨刀石难以磨到砍刀弯角处的问题。

  可以说,眼下,“老兵精神”正引领着芦洲供电所整个团队战斗力、执行力、创新力的持续提升,带出了一支最美“铁军”队伍!

  (黎凯燕  温秀云)

Copyright@中电传媒媒体运营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