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1-02-08 09:56
“泉心泉意”铸“五星”
——国网山西电力阳泉供电公司白泉供电所“强安全、增效益、优服务”记事
23.1平方公里、16个行政村,10539户低压用户、164户企业和行政部门,81公里高压线路、96公里低压线路……这是国网山西电力阳泉供电公司白泉供电所12名职工的服务范围。针对人员少、任务重的现状,白泉供电所着力打造不断强基固本、塑魂开源、创新开路、全盘辐射的“泉心泉意”班组文化建设
和优质服务品牌,实现了安全“零事故”、降耗增效益、用户更满意,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国网企业宗旨。
2017年,白泉供电所被山西省电力公司命名为“全能型”乡镇供电所;2019年,白泉供电所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命名为“五星级乡镇供电所”。
连续18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没有安全,一切都是零。”这句话,就张贴在白泉供电所所长王琪办公桌的醒目位置。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为了时常提醒、督促自己要关注安全工作,抓紧抓实安全生产”。
在工作中,白泉供电所推行“三坚持、三强化、三确保”制度,即:坚持召开每日工作现场班前班后会,坚持召开每周“安全例会”,坚持现场“两票”落实到位;强化日常巡查做到设备情况心中有数,强化备品备件管理做到不短缺不多余,强化作业现场管控做到“零违章”;确保紧急缺陷不过夜,确保重大缺陷不过天,确保一般缺陷不过月。与此同时,他们延伸安全监管范围,深化现场作业军事化管理、微信群在线管控等模式,潜移默化培育“慎独自律”的安全文化,有效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并且积极应对恶劣天气,进企业检查电力设备、进村镇宣传电力安全知识,从而确保辖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在守正走好“常规步”的同时,白泉供电所还借力网络信息化,创新地开发出了以数据模块为基础的“白泉供电所可视化数据融合应用平台”,通过EXCEL表格、CAD制图等链接优化手段,设计完成5个大项、34个子项的专业查询和分析模块,对各类应用系统、线路设备、用户台账以及值班抢修等进行直观、便捷的在线控制分析,特别是对故障报修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全面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应急反应能力。
“有了这一平台,我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费时费力地排查故障点,而是可以一目了然、一步到位地准确确定故障点……”对此,55岁的白泉供电所职工武喜财有感而发,“有了这样的先进武器,我20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都要用不上了。
在此基础上,白泉供电所推行台区经理网格化服务新模式,组建了36个用户微信群,进一步强化保电值班和故障报修快速反应能力。
现在,白泉供电所的故障平均抢修时间由之前的40分钟缩短至25分钟,效率提升37.5%;故障报修及时率实现了100%。
有严格的制度、有得力的举措,白泉供电所在安全工作中“不走捷径、不怕麻烦、不打折扣”,收获了“平安硕果”。截至目前,其实现了连续18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连续5年台区线损达标率100%
“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近年来,白泉供电所以“提高台区线损达标率”为课题,通过对高损台区统计、线损理论计算,从人力、硬件、管理体系3个方面进行资源可行性分析,实施目标导向精准治理、动态监测精准定位、注重管理精准降损、优化电网精准提升4项治理对策,以及建立线损档案专人负责监控、完善线损管理创建网格体系、制定整改指标加强考核力度、提升采集质量夯实基础管理、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职工能力、精准梳理提炼固化典型经验6项巩固措施,全面对辖区84个台区的综合线损进行全面治理,降本增效效果显著。连续5年,白泉供电所台区线损达标率100%;白泉供电所综合线损率从4年前的7.2%下降到现在3.37%,每年可节能降耗50余万元……
“企业兴衰,人人有责。”在降低综合线损“节流”降本的同时,白泉供电还通过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为企业“开源”增效。他们以“白泉供电QC小组”为主阵地,组织全所12名职工“人人争当主人翁,人人参与技术攻关”,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服务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近年来,“白泉供电QC小组”开发研制出了“双杆变台起重器”、“多功能便携式收费箱”和“故障电表测试仪”等多项成果,并在国家、省、市等各级优秀QC成果评比中获奖。
白泉供电所职工段新平牵头研发的“双杆变台起重器”,造价仅3000元左右、重量仅仅100公斤左右,且具有在狭小空间工作的独特优势,适用于各种坑开和不同杆型的双杆变台,省时、省力、省钱,填补了电力行业柱上安装变台起重工具领域的空白,有效提升了变台整体吊装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为此,该成果荣获"全国电力行业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双杆变台起重器”已经在阳泉供电系统得到了推广应用。
围绕营销目标,白泉供电所坚持以精益管控、精准投资、精致服务、精细作业的“四精管理”为主线贯穿始终,建立营销分析会制度及时“取长补短”,研判解决问题;建立24小时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对表计运行状况、用户用电情况实行动态关注,及时消除异常;对欠费风险大的用户,灵活采取一户一策、分次付费的收费方式,保证电费按时足额回收。截至目前,白泉供电所的电费回收率为100%。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王琪说,“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就是要做到“业务协同运行、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而这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为此,白泉供电所依托实操训练场地和电教室、读书角等阵地,通过“多技能培训学堂”、岗位置换体验、和“以建带训”等形式,广泛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等学教活动,并每季度定期开展实操技能和故障抢修演练,让师带徒、老带新,互学互助蔚然成风,一专多能、末端融合所带来的工作优势得到充分释放。58岁的白泉供电所职工梁生财是专业的电工,也是台区经理,他除了设备巡视、线路维护、故障处理等本职工作外,对系统查询、指标统计、收缴电费等工作也是驾轻就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用户需要啥,咱就能干啥,啥事都不耽误。只要用户方便了、满意了就好。”
连续6年属实性服务类“零投诉”
“文明上岗、着装规范;卫生干净、环境整洁;严控指标、落实到位;统筹会议、任务明确;值班负责、记录完整;备品备件、管理有序;首问负责、一站服务;设备建档、定期巡视;工作盘点、日清日结。”白泉供电所形象地总结和提炼出“开门九件事”员工从业规范。
“‘泉心泉意’班组文化建设和优质服务品牌的核心内涵是基、本、魂、源,即安全为基,服务为本,“电力人”勇于担当、创新的精气神为魂,坚持客户利益导向为源,高度融合白泉供电所日常各项业务服务管理工作。”王琪介绍,“‘开门九件事’就是一个缩影。”
在此基础上,白泉供电所用心做到“办电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全业务实现“一口对外”,首问人员服务跟踪到底,所内员工“勤跑”,不让用户“多跑”、“白跑”,推行“上门预约、线上受理”,实现用户办理线下业务“最多跑一次”、办理线上业务“一次都不跑”。构建4个网格、7个台区经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实现服务用户的全过程引导。“现在打电话、发个微信就可以联系到台区经理,真是足不出户、服务到家。”阳泉郊区山头村村民王新民说。今年,白泉供电所为加强台区经理与用户的联系,建立了“台区经理微信群”,为用户提供点对点的跟踪到底服务。
白泉供电所拓展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供延时服务、帮办代办等组合服务,使客户用电更顺心、更暖心。
白泉供电所担负着郊区荫营镇白泉工业园区的供电任务。作为省级工业园区,耐火材料是其主导产业,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家企业。针对营业区域内专变用户多的实际情况,他们因地制宜推行“电力义诊”,主动做好入企上门服务,落实安全监督、消除风险隐患、优化用电指导,对措并举切实减少停电次数、控制停电时间,公用线路供电可靠率始终保持在99.99%以上。今年4月,一耐火材料厂的供电设备出现故障面临停电,而一笔马来西亚的订单却临近交货期,厂家负责人十分着急……为此,白泉供电所采取不停电带电抢修作业,保障该厂家的正常生产。
郊区下白泉小学的供电线路年久老化,白泉供电所职工利用节假日为其进行义务更换。
对于辖区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白泉供电所不仅上门开展用电知识宣传、节能产品推广、供电线路安全监测,还专门为他们建立了“用户亲属微信群”,定期发布其家庭用电情况……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没有亲人,也不会在手机上进行缴费,白泉供电所台区经理段海军就坚持常年上门服务。
……
如今的白泉供电所,建起了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电动摩托车停车棚和自助服务区、客户智能体验区、电能替代展示区、业务洽谈区,有效地将传统的工作内容、作业方式与现代化智能、人性化供电服务相融合,完成了从“单一式”到“全能型”的改造升级。如今,白泉供电所辖区用户查看用电量、缴纳电费,只需打开“网上国网”、“电e宝”、微信或支付宝等软件,就可以办理这些业务,不需要亲自到收费大厅,即便在大厅也可以在自主服务机上办理各种业务,方便又快捷。如今,在白泉供电所“客户智能体验区”,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使用智能家居、节能产品等新型科技产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白泉供电所“泉心泉意”的服务让用户满意,赢得了用户的赞誉,实现了连续6年属实性服务类“零投诉”。下白泉村村民葛永来说:“白泉供电所的服务贴心,是我们值得信赖的电力‘好管家’。”
Copyright@中电传媒媒体运营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