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圆梦小康

河北魏县:段法合的小梦想

来源:新华网 时间:

段法合的小梦想

——易地扶贫搬迁之后①

  站在新房门口,段法合(右)和家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麦收时节,从地里收完小麦回到家,51岁的段法合吃了午饭,就赶到村养鸡大户那儿学技术去了。

  头顶的日头火辣辣地照着,但段法合想致富的心更火热,他打算麦收过后就养殖蛋鸡。“干点事”的小梦想眼看要实现了,他想想就激动。

  这个小梦想,由来已久。

  段法合是魏县沙口集乡段家庄村人,过去一家老少5口住在漳河行洪区里。河道里的土地沙化严重,段法合与妻子蔡玉秀在自家6亩地里种玉米和麦子,一年到头没多少收入。农闲时,他就外出打零工,支撑着老母亲看病和两个儿子上学。

  2012年,段法合由于股骨头坏死,做了人工关节置换,再也不能干重活了,还落下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毛病,地里的农活基本上全靠妻子。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政策,段法合和母亲两人办理了低保。

  老人吃药、孩子上学都需要钱,虽然有低保,但生活还是很艰难。

  段法合也想找点活干,但身体条件不允许,连出门走路都很困难,更别说到外面打工了。他越来越消沉,索性一天天窝在家里,连门也不愿意出。

  转机出现在2016年。

  国家组织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我省对居住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以及因其他因素确需搬迁的30.2万农村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按照规划,魏县启动对漳河河堤内4个乡镇、12个村的整村搬迁,共需搬迁212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70人。

  段法合一家就在搬迁名单中。

  “不搬!俺要在这住一辈子。”2017年秋后,扶贫干部上门动员,段法合一听就“炸”了,满脸不高兴地把人轰出了门。虽然饱受水患威胁,但穷家难舍,段法合从没想过搬家。

  为了让搬迁群众住进满意的新房,魏县让搬迁群众全程参与安置社区建设,从选址到户型设计,再到基础配套设施布局,处处尊重群众的意愿。

  根据他家的人员结构,扶贫干部推荐他选择安置社区贺祥社区125平方米的独门独院,“两层共有5个房间”,自己只需掏一万多元。

  段法合的心里开始活动了:说得那么好,要不去瞅瞅。

  一栋栋连排庭院具有江南水乡风格,街道宽敞平坦,还安装了路灯,学校、超市、卫生室、村民服务中心样样都有……看着眼前的一切,段法合决定搬家。

  2018年底,段法合领取了新房钥匙,第二年7月入住贺祥社区。

  为了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贺祥社区成立了党总支,组建了社区居委会,将社区分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让群众的事有人管、难有人帮。

  针对段法合家缺少增收门路的问题,社区党总支进行了精准帮扶。经社区党总支联系,段法合的妻子到社区附近的家具厂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段法合的大儿子到天津一家食品厂就业,月收入3000多元。一家人的日子逐渐好了起来,搬迁当年就摘掉了“穷帽子”。

  抱着感激之情,段法合带头拆掉了自己亲手盖的老房子。

  日子越过越好,路越走越宽,段法合的小梦想开始萌动。

  在帮扶干部李亚飞上门走访时,段法合说自己想干点事,“俺琢磨着养殖蛋鸡,现在都是机器化养殖,腿脚不方便也能管理。”李亚飞建议他先和村里的养鸡大户搭伙干,等掌握了技术再单独干也不迟。

  说干就干,段法合一有时间就到村养鸡大棚里学技术。今年6月,他还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因为“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一刻也不想多等”。

  段法合的故事,是魏县2万多名搬迁群众的一个缩影。

  魏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新建6个安置社区,搬迁群众已陆续入住。当前,魏县正在研究制定漳河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计划在搬迁村庄的旧址上建设万亩花海和湿地公园,发展乡村旅游,这将帮助更多像段法合一样的搬迁群众实现致富梦想。(潘文静)

策划:黄颖 艾俊平 张子魁    执行:赵雅君 周小博    设计:张方方 于艺晨

Copyright@中电传媒新媒体编辑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