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圆梦小康

能源局定点帮扶脱贫记②丨创业风撩动致富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两县脱贫记②】

创业风撩动致富心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王怡 张溥

  甘肃省通渭县孟河村村委会主任刘振国是个“精致”老汉。衣着干净得体,头发花白利落,银丝镜架映衬在古铜色面庞上,更显目光坚毅淡然。

  而这些日子,刘振国的心里却犯了难。

  “今年底,在村里挂职的谷书记就要驻村期满回原岗位工作了。离了他这个‘灵魂人物’,我能不能带领村民继续运营好‘陇上孟河’?”刘振国心里打了鼓。面对小农户直播带货的大市场,这位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乡村干部,第一次感受到了知识匮乏的恐慌感。

  刘振国口中的“谷书记”,是国家能源局驻孟河村第一书记谷双魁。谷书记的另一个身份,是孟河村集体经济——电商平台“陇上孟河”的创始人,是说得出思路、讲得了段子的新晋“网红”主播。

  两年时间,从做电商到开直播,一直行走在创业“风口”上的谷书记,让孟河村两委见证了村集体经济如何实现破零,让村民们看到了地里的洋芋如何“走”出了多数通渭人一辈子走不出的黄土高原。

  村子里的人心齐了,村两委的腰杆子硬了

  手机架好,麦克风就位,环形补光灯亮起。主播谷双魁坐在摆有十几种通渭特色农产品的桌前,身体微向前倾,面对镜头熟练介绍每款产品的特点,口才与语速齐飞。

  自年初开始试水直播带货以来,谷书记的网络知名度越来越高,淘宝、抖音、快手……各大直播平台上都能看到他卖力推荐通渭特色农产品的身影。

  直播带货实打实地增加了“陇上孟河”的销量。在今年5月一场由中电传媒发起、谷书记参与的淘宝专场直播中,超过33万网友在线观看,短短3小时就为“陇上孟河”带来了56800元的销售收入。

  “谷书记本来7月就应该回去了,为了我们村的发展延期到年底。在这之前,我必须把谷书记的本事学到手。”为此,平日里就是工作好搭档的刘振国和谷书记“黏”得更紧了。

  回忆起“陇上孟河”筹办时的情景,刘振国却是投出反对票的人之一。

  2018年9月,初到孟河村的谷书记琢磨着如何发展扶贫产业,来自“淘宝之乡”杭州的他想到了电商这条路。“通渭有什么东西可卖呢?”刘振国和其他村干部却并不看好这一计划。

  为了打消村干部的疑虑,在通渭“寻宝”成为了谷双魁自我设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场大雨过后,记者跟随谷书记前往孟河村农户家收购当地特产地达菜,感受“寻宝人”的日常。这是一种生长在山间的天然食材,农户于雨后采集,经简单挑选、晾晒后,交由谷书记送到加工厂统一包装,再经电商平台售卖,几天后就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百姓餐桌。当地人眼中不起眼的地达菜就这样变成了“陇上孟河”的热销品之一。

  “通渭遍地都是宝。”在谷书记眼里,通渭的手工粉丝、苦荞茶、小杂粮等数十种特产都值得向全社会推广。思路决定出路,谷书记将“陇上孟河”定位为“好食材的搬运工”。经过一年多的选品、开发、营销,在国家能源局及系统内各单位的全力支持下,“陇上孟河”渐渐打开销路,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

  2018年年底的一天,“陇上孟河”收到了一批集中订单,村干部们带着几个村民主动来帮忙,一晚上就发出了一百多个快递。从那一刻起,谷书记就知道,电商模式受到了大家认可,村里的人心齐了。

  不仅如此,电商平台的流量效应还成为通渭百姓耕播作物的定盘星。藜麦、谷子、胡麻等热销产品从农户自给自足到主动扩增种植,通渭人脱贫致富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如今,“陇上孟河”成功登陆微店、淘宝、国务院扶贫办832消费扶贫网络平台,累计销售收入已超200万元。为了更规范地运营“陇上孟河”,村里还注册了村集体企业——通渭县孟河为民实业有限公司,这也是通渭县第一家村办集体企业,董事长正是刘振国。

  村里亮起来了,外面的人回来了

  “陇上孟河”的收入全部归入村集体所有。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正是其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向之一。

  孟河村地处六盘山区,305户人家分散在5.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村里的道路崎岖蜿蜒,通户的巷道更是坑坑洼洼。一直以来,入夜后村里就陷入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

  村民王海成的家是一户典型的通渭人家,两进院子中,第一进用于存放生产工具、饲养牲畜家禽,第二进则是起居房间。每晚去驴舍添草,王海成和老伴都要打着手电筒小心摸索,就更不用说夜晚有急事出门了。

  2019年年底,王海成家院外立起了一盏太阳能路灯,出行的夜路好走了。“院子里也能借上光,给驴添草不用摸黑了。”老汉王海成一脸笑呵呵的模样。

  这样的太阳能路灯在孟河村已经有了220盏。

  为了保障安装好的路灯能够得到村民的共同爱护,村两委决定购买路灯3/4的资金由村集体承担,另外部分由各社自筹。在谷书记及村两委的组织下,孟河村8个社村民自筹资金、自行设计,组织物资、动手安装,村民或是出钱或是出力,不到一个月时间,各社路灯亮起,漫漫长夜自此有了光明相伴。

  “谷书记,社里的道路也加快修了吧?这一下雨就得步行,太麻烦了。”行走在孟河村阴山社的道路上,村里的大学生孙旭昌“认”出了谷双魁。

  疫情期间等待返校的时间里,孙旭昌也加入了孟河村的微信群。“上级的政策下达,村里的工作推进,村民的基本诉求,都会在群里公开讨论。”虽然时有情绪矛盾需要村干部化解,但在这位大学生看来,这个群存在更多的意义是组织大家处理事情、做出决策,“给出的方案有道理”。

  村两委的号召力强了,热心农村发展的年轻人回来了。

  尹艳丽家是孟河村仅剩的3户未脱贫户之一,家中只有年迈的婆婆和女儿。2019年9月,在谷书记的邀约下,长期在北京打工的尹艳丽决定回到孟河村,成为“陇上孟河”的一名正式员工。

  在“陇上孟河”电商中心办公室中,身兼客服、售后、财务多职的尹艳丽忙到“要起飞”。忙不过来时,公司会向各社发通知,有意愿过来帮忙的村民可以按小时获得报酬。

  月收入2000多元,做得好还有年底奖金,尹艳丽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表示满意。“这是一份很有挑战的工作,我在这里边学边干,收获很大。”白色闪钻的棒球帽下,尹艳丽削瘦的面庞更显精致,眼神中雀跃着对未来的兴奋与期待。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电商发展特色村’,利用电商进一步引进特色企业、倒逼本地杂粮产业的发展。”谷书记对孟河村的未来有着许多规划。

  驻村仅剩半年,这些规划能否落实?

  谷书记一笑。“我们村最大的变化就是齐心干事的人多了。有了凝聚力,就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策划:黄颖 艾俊平 张子魁    执行:赵雅君 周小博    设计:张方方 于艺晨

Copyright@中电传媒新媒体编辑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