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电”亮生活

浙江电力:带领小城镇居民奔小康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时间:

带领小城镇居民奔小康

徐俊钐  吴爱莲 王乾鹏

  浙江余姚市梁弄镇横路村是当地著名的乡村旅游地。2016年,国网浙江余姚市供电公司投入200万元,对横路村电网进行了高低压线路入地、台区切分等改造升级工作。如今,横路村村容村貌更美了,民宿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均收入增加了4000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整体战略部署,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两年攻坚战”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扎实推进工程建设。今年上半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同比增长8.7%。

  乡村旅游成为香饽饽

  夏季热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想要逃离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熔炉”,乡村的山和水便成了人们的心之向往。在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越来越小的浙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乡村生活。

  丽水的民宿生意由此相当火爆。摄影师张金水已经是丽水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的常客了,每逢莲花盛开,他都要赶来一睹风采,“别的地方也有莲花,但我就觉得利山这个地方美,空中没有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对我们玩摄影的人来说再好不过了。而且年年有不一样的味道!”对乡村美景“上瘾”的不只张金水。利山村已是名声在外,每年莲花盛开之际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周末每天的人流量高达1200人次,带火了周边民宿、采摘园的生意。“作为土生土长的畲家人,我亲眼见证了利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品民宿的业主蓝媛洁说,她选择回乡创业开民宿是非常正确的。这两年,她的民宿陆续添置了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游客对民宿的评价越来越高。

  “节假日入住率几乎都在90%以上。”大港头镇干部孙聪龙给记者做了个统计,民宿经济在春节期间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收入人均约1.1万元。用利山村村支书徐联法的话说,自从供电公司为村里更换了大功率变压器,电压稳定了,全村搞起了旅游经济,百姓日子火了,“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如今的利山村,崭新、标准、规范、安全、美观的电力设施,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近两年来,丽水供电公司将新一轮城农网改造工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将电力线路改造工程纳入“美丽乡村”整体规划之中,老旧凌乱的电力线路、电线杆、配电箱等归置齐整,清除和迁移了影响村容村貌的电杆,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8个,完成了33个特色小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实现了38个乡镇双电源改造,全面提升了配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美观度。

  像利山村这样利用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在浙江并不少见。“民宿”作为一种旅游经济新业态,在浙江正蓬勃兴起。

  湖州德清莫干山民宿,是中国乡村民宿经济发展的先锋。2016年,莫干山当地精品名宿约150多家,年营业收入约4.5亿元。是年,国网浙江德清县供电局通过农网改造升级,优化布点台区,累计改造10千伏线路17.7公里,户均配变容量达4.83千伏安。

  在杭州径山镇,大径山生态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了农庄的招牌,吸引着周边的自驾游客,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传统的制茶业。村民们积极投身服装制造、旅游、餐饮、住宿等多种行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供电更高的需求。”径山供电服务站站长夏红军说,仅2016年,余杭供电公司在大径山地区先后新建35千伏线路两回14.1公里,增容35千伏主变一台,改造10千伏线路19公里,改造低压台区33个,累计投入资金9755万元。

  这些变化,发生在浙江城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每一个角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配套基础设施必须及时跟进,并为之服务。加快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刻不容缓。

  特色小镇走出新路子

  发展乡村旅游,是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成功探索。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则是浙江此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探索出的一条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这些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产业“专而强”、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正逐步成为浙江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的重要载体。

  日前,国家住建部发布《关于拟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公示》。其中,浙江以15个入选名单,与江苏、山东并列第一。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以强大民营经济为支撑,注重市场资源与小镇资源对接,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在特色小镇集聚。8月2日举行的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透露,目前浙江共有106个特色小镇。诸暨大唐镇,正是其中之一。

  在袜业界,一直有着“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的说法,这里生产的袜子总量占全国70%以上,占全球1/3。大唐镇总面积53.8平方公里,却有4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满足大唐“袜艺小镇”用电需求,国网诸暨市供电公司先后两次对大唐镇实施农网改造。今年,诸暨市供电公司还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大唐镇轻纺二路道路两侧原有杂乱、老旧的线路、变压器等设备进行拆除迁移,将架空线路改造成入地电缆,美化集镇电力线路。

  特色小镇的定位是“一镇一业”,每个小镇都特色鲜明、个性十足。像余姚模客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是负荷增长迅猛、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型特色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是旅游产业特色小镇。国网浙江电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经过“分类施治”,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按照“一镇一策”,为每个特色小镇都打造了一套专属的供用电方案,确保小镇电力供应。

  国网浙江电力运维检修部专职胡云威告诉记者,浙江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为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提供了诸多政策支持。同时,国网浙江电力也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国网浙江电力依托省市县三级配网改造办公室实行专项管理,采用框架招标和工程量清单招标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物资到位。此外,实施专项工程“销号”制度,严格按照里程碑计划倒排节点,定期评价考核,建立工程信息优化共享机制,确保“两年攻坚战”推进顺利。

  政企合力推进农网发展

  对小城镇(中心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是浙江政府的迫切需要。过去,浙江自然村落较为分散,行政村建制较多,基础设施也相对缺乏。培育建设中心村,是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近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浙江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村建设体系逐步健全,村庄布局形态逐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普及,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圈发展。根据规划,浙江共确定小城镇(中心村)3014个,涉及651万人口,供电面积为12848.99平方公里。

  2016年7月8日,国家电网公司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浙江省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合作协议》,就加快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配套政策资金落实和建立电网建设长效合作机制等事项达成共识。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在浙江大力推进农村电网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新农村电气化,全面改造接收农用电力线路,农村用电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2015年,浙江乡村居民年生活用电量达20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9%;农林牧渔业全年用电量达23.8亿千瓦时;中心村用电负荷达424.93万千瓦。

  据预计,到2020年,浙江全省中心村的用电负荷可达574.09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333.31亿千瓦时,分别增长35%和41%。这对农村电力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心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不足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截至目前,浙江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供电可靠率达到了99.931%,综合电压合格率99.42%,户均配变容量达到了2.6千伏安,这3个数据,分别比国家提出的要求高出0.008个百分点、0.24个百分点和0.2千伏安。“数值很小,但背后的工作是巨大的”。胡云威告诉记者,两年间,国网浙江电力累计投入资金14.2亿元,累计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258.47公里,配变2006台,低压线路5075.21公里,比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提前近半年完成了所有中心村改造工作。

 

策划:黄颖 艾俊平 张子魁    执行:赵雅君 周小博    设计:张方方 于艺晨

Copyright@中电传媒新媒体编辑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