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怀揣初心梦 漫漫成长路
来源: 时间:2020-08-04 13:37
【对话·青安先锋】刘洋:怀揣初心梦 漫漫成长路
“线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想要有安,必须有全,只有把工作中每一条规章制度、每一步规范流程都执行得全,才能真正保人生、电网、设备的安。”
5月22日,国网随州市曾都区供电公司何店供电所副所长刘洋在“党建+安全”专题活动后分享了自己的安全心得。
刘洋,湖北黄梅人,2015年加入曾都公司从事技改大修方面的工作,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何店供电所,现任何店供电所副所长,负责运维、安全相关工作。
想做“全才”不想“偏科”
记者:听说你做“青安先锋”是因为缘分,很好奇你所指的“缘分”是什么?
刘洋:这要讲的话,太多故事了,只能说缘分这东西就是这么奇妙。我原本是在运检部做技改大修工作,在这之前我还在党群部做过纪检和团青专责,反正经历还挺多的,但是基本都是在机关部室。当时恰巧碰到何店所要代表公司参加第二届青创赛,我就被抽过去做筹备组成员,开始就是个毛头小子嘛,也挺害怕做不好,在老师傅指导下我每天白天正常工作,晚上与何店所师傅们一起加班加点,改进产品、测试可靠性、编整技术文件,记不清当时熬过了多少的夜,经历过多少次推倒重来。不过好在我们是幸运的,付出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经过三个月的打磨精雕,我们成功在西安获奖。
有着这次经历,回到原岗位后,我与何店所继续保持着“亲密关系”,陆陆续续参与了不少何店所创新工作。可以说我也算得上是半个何店所的人了。当时一看到“青安先锋”报名对象里有何店所,我想都没想,直接跑去报名了,当时就怕选不上,跟“高考”报志愿一样紧张。
记着:确实挺有缘分的。看来你想加入“青安先锋”队伍的心情非常迫切呀。
刘洋:我的确非常想加入“青安先锋“队伍。怎么说呢,在基层做好台区管理工作,从事检修、抢修工作,这些好比读书时的“理科”范畴,简单来说就是“纵向思维”和钻研能力的考验;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与文字、报表打交道,就像一“文科生”,俗话说“文理不分家”,现在不都讲究复合型人才嘛,何店所就像是一个“理科班”,我从“文科班”转到“理科班”,虽然很多东西都得重新学,但是我还有我的优势呀,恰恰是这样的转变,让我可以做到“文理科”的相互交融,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从而练就过硬本领。只有这样,我才能全面get“文理优势”,努力成为一个不“偏科”的“文理全才”。
记者:你把基层供电所比作“理科班”,那能说说你所在的这个班是什么样子吗?
刘洋:何店所在我心里不仅仅是“理科班”,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朋友”了,它拥有全省首家供电服务职工创新工作室,它的党支部是国网先锋党支部,它还是全省最早开展全能型供电所的试点单位……这里的师傅们在业务上都是一顶二的好手,比如运维班长闭着眼睛能把线路、台区参数背出来,安全员对哪里有裸导线、哪里有缺陷如数家珍,内勤班长文采一流,文章经常能上各种媒体。于我来说,在这里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当然了,作为一个乡镇供电所,它也存在着与很多其它供电所一样的问题,全所33号员工,平均年龄差不多有50岁了。
记者:和“老朋友”相处,想必应该很轻松吧?
刘洋:与其他“青安先锋”小伙伴相比,我因为对何店所的人、事比较熟悉,工作沟通上是要简单些,但需要面对的困难还是不少的。
结对时本职工作不能丢,工作室创新工作要兼顾,供电所相关工作也需要积极开展。我和妻子两地分居,她在武汉,我在随州。去年妻子怀孕,起初我是每周末尽量赶回去,现在只能一个月回去一次。在妻子最需要我的时候,不能在她身边照顾她,一直到现在心中还是觉得有些愧疚。所以怎么说呢,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真心话,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
记者:确实挺不容易的,好在无论有多少困难,你都已经挺过来了,而且兼顾的都还不错,能跟我们谈谈你对自己的定位吗?
刘洋:对,妻子去年10月份生了一个儿子,我也是满心欢喜。现在工作有了成效,孩子健康成长,妻子也对我十分理解,我觉得自己心里就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
说到对自己的定位,我记得当时学习完青安先锋相关文件要求后,我就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心态,我是一个去基层学习的“文科小白”,如何在结对工作中既能提高自己、学到知识,又能为所里的发展和改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真的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和磨练。其实,通俗的说,像我这样参加结对工作,就相当于“临时工”,无论是在能力、时间、精力上都远远比不上其他人,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都坚持着结合自身优势找准侧重点。
记者:能谈谈你是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找侧重点的么?
刘洋:结对后的第二周,正巧所里那些天正在开展异常台区治理工作,在参与排查窃电用户时,我发现师傅们没有针对性,挨家挨户摸排效率很慢。
何店地区多山区、丘陵,师傅们夜间工作时间越长,安全风险也就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当时跟着营销班长一起,把所有用户近期电量全部导了出来,通过函数比较电量波动情况,确定数据波动异常的用户。2天时间查到了3家窃电用户,查处后台区日线损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算是我在所里“工作生涯”的良好开端,让我对做好以后的工作信心百倍,有一种小有“成就感”的感觉,所以说印象非常深刻。
扎根历练感受“基层味道”
记者:有人说基层的工作是点多面广,你怎么看?
刘洋:基层工作确实有它的复杂性,供电所业务种类繁多、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结对之后,我觉得用“基层百味”来形容我的感受最贴切。这里有淋着大雨抢修到深夜时黄连般的“苦”,有故障停电用户骂人、投诉时柠檬般的“酸”,有指出问题师傅们不理解时姜葱般的“辣”,但更多的是路灯亮起时、用户开心时、师傅们竖起大拇指时蜂蜜般的“甜”。
记者:听说你结对后经常跑到施工现场,去现场做什么呢?
刘洋:当然要去现场呀,本来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才来供电所的嘛,我心想着有这么好的机会将理论结合实践,为什么不去呢?所以除了特殊情况,只要有施工我就跑去现场,不懂的就问老师傅们,随身携带小本和笔,把重要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笔记本都换了两三本了。而且在现场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很多好的想法,可以为所里开展工作出谋划策。
记者:说到这里我很好奇,你经常跑现场,学到很多东西,那在现场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
刘洋:问题呀,当然是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次施工作业,上杆的师傅爬上电杆准备更换绝缘瓶,后备绳却还在背后晃悠,我赶忙上前提醒他要注意安全、打好后备绳,虽然这位师傅穿上了后备绳,但他笑咧咧的跟我说“小刘,不碍事!我在上面稳得很!”,顺势师傅还在杆子上左右晃了晃,看得我心惊胆战。我感觉在基层供电所,安全文化、员工安全意识仍然还是需要提高的,我觉得现在随州公司党委推行的“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提高所里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意识。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以“党建+”的形式来下功夫,能跟我们详细的讲讲吗?
刘洋:安全文化的培养其实与党团建设有很多共通之处,何店所本身在党建上有很好的基础,这是何店所的“天然优势”。在一次所里的出谋划策交流小会上,我提出能否在党员身上下功夫,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令人开心的是所长和老师傅们都很支持,然后我们拓展了党建积分考核的涵盖范围,将党员本岗位工作责任与安全责任捆绑在一起,要求党员们主动亮身份、显担当,以点带面提升文化氛围。一段时间下来,所里很多师傅开始变得喜欢互相“找茬”,以前在安全上无所谓的师傅们迫于面子也变得格外小心。
记者:看来这步棋下得还不错,那接下来呢?
刘洋:嘿嘿,误打误撞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后来啊所长说:“小刘呀,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分享分享。”我就将目光聚焦在个人技能上。
因为所里师傅们年龄都挺大的,以前总觉得他们年纪大了不爱学习,喜欢用老方法、老手段处理问题。其实,通过我平常的留意和观察,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对那些图图表表、“形而上”的教程、资料,理解起来确实存在困难。
所长让我试试有什么方法可以短期内改变这种现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党建+精准培训”项目,以“人人讲、大家谈、全员考”的工作方式,加强业务能力。
记得我在所里组织师傅们上的第一堂实践课就是“学习全方位安全带正确穿戴方法”,这个安全带穿戴方法稍有点复杂,师傅们总是记不住,不愿意用,我就一遍一遍地示范,现场帮助老师傅们学,同时所里推出让能力强的党员包组包员,学会一个走一个。通过这种书面教学转为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师傅们“多对多”交流、“一对一”学习,实践起来成效很不错。
记者:你觉得何店所这位“老朋友”和之前相比,还发生了一些其他变化没?
刘洋:有呀,我们何店所是“工作积分制”第一批试点供电所,积分的高低决定师傅们绩效工资的多少。但在以前所里的积分考核模式较为固定,无法对所有的工作进行考核。所长当时叫我一起参与了此项工作的推进会,那天讨论得很是激烈,最终定下方案后,我们在所内依托生产、营销、运维等工作的规范管理流程,搭建了运营监控平台,从各业务口计划性工作、例行指标考核,到临时性的任务分派、跟踪、管控、评价,形成了一整套闭环流程。
收获工作中的“小确幸”
记者:从机关部门选择到基层,在工作上肯定是更加辛苦,现在回过头来看,你有没有后悔过?
刘洋:我可以自豪地说从来没有!近700个日夜,虽然熬过夜、吵过架、淋过雨、饿过肚子,也被否认过、忽视过、嘲笑过,但那些都成了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这一两年来,我和老师傅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与师傅们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战友”。
你还记得新冠肺炎刚开始的时候吗?那是除夕的前一天傍晚,我们突然接到公司的通知,一处隔离点需开展保电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所里让我负责联系,我给师傅们打电话说明情况后,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怀里的孙子赶到保电现场。现场的工作量很大,机械到不了位,为了保进度,我和十几位师傅们一起,扛起300米的铠装240电缆,电缆很重,可是没有一个人有过多余的话,我们喊着“一二一”的口号,穿过灌木丛、爬过小山坡、淌过水沟,所有人的衣服都是湿的,一半是水淹的,一半是流的汗。当时的感觉很奇妙,兴许是团队的共鸣,也可能是师傅们的精神,我当时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与这样一支队伍一起我们能做成任何事。
记者:到现在,你在何店所工作已有几年了,对于你来说有什么收获呢?
刘洋:时光不负“追梦人”。今年省公司下发了“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对“青安先锋”的成长成才指出了明确方向,提出了殷切希望,随州公司也针对我们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安全技术等种类多样的培训。我结合自身学习和机关到基层的这段经历,对工作大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思想站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去年4月份我被提拔为何店所副所长、6月份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在供电所工作的这段时间,工作对我而言不再是电脑屏幕前的几个报表、几行数据、几篇报告,而是一次次巡视、一次次消缺、一次次抢修。我对供电所运行的实际情况也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能够在发现问题后,冷静地解决和处理问题,同时自己也向“基层安全生产明白人”这个目标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种感觉很踏实、很好。
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到“青安先锋”队伍中,你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刘洋:还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觉得基层就是我们青年成长锻炼的最好舞台。结对的过程就是双方取长补短、互助互利、共同提升的过程,遇到问题不要畏难,多问、多想、多做,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事后还要多分析总结,一段时间下来,能力、经验必然会得到提升。真的,这个基层很有“爱”,我在基层等你来,这不是广告语,这真的是我切身感受和发自内心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