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国网湖北电力“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 -> 对话“青安”

梅霞vs王跃:实干的青春最精彩

来源: 时间:2020-08-04 13:37

对话·青安先锋】梅霞vs王跃:实干的青春最精彩

 

  “王哥,好久不见啊,最近看着又帅气了”

  “哪里,小梅又漂亮了!”

  视频的两端,梅霞、王跃两人互相寒暄。

  梅霞,襄阳宜城人,201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入职国网保康县供电公司从事营销工作,现任保康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寺坪供电所,任职襄阳公司“青年安全先锋队”队长。

  王跃,襄阳南漳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输电检修、办公室综合管理、配电运维等工作,现任国网南漳县供电公司板桥供电所主任助理。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板桥供电所,担任襄阳公司“青年安全先锋队”副队长。

我干,让一线不再是“远方”

  记者:哎,没想到你们互相认识呀!

  梅霞:是的,我和王哥是2018年在“青安先锋”培训上认识的。那个时候我们同为第一届“青安先锋”。在培训会上,王哥作为南漳公司“青安先锋”代表发言,在会上他分享的一线工作经验,以及获得的多项“安全先进个人”奖项,让我感觉到他的专业能力很强,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王跃:我对小梅印象特别深刻。之前就听说肖黎春董事长去保康县供电公司参加座谈会的时候表扬了一个叫梅霞的小女孩。当时我就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孩会获得肖董事长的肯定。参加“青安先锋”培训的时候,我看见她也在名单上,当时就格外留意她。刚见到她时,她带着一副眼镜,高高瘦瘦的,皮肤白皙,看起来有些许“书生气”,感觉没啥魄力。后来我跟她交谈了一次就妥妥地被“打脸”了。她是从事营销专业的,我正好对这块不擅长,就去请教她“稽查工作的现场注意事项”,她一五一十地教我,条理清晰,并且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让我觉得这个女孩子不仅业务知识扎实,考虑问题也很周到,不简单。

  记者:那你们平时交流多吗?

  梅霞:其实交流不太多,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我主要是从事营销专业的,负责线损管理,做一些文字分析类的工作。王哥则是从事安全生产的。以前我觉得营销工作与安全生产是没太大联系的,但我去了供电所结对后,才发现两者关系非常紧密。

  王跃:小梅说得对,我也有这种感觉。在供电所,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营销专业类的报装工作,在这个“现场”也是要讲安全,同时我们还能学到营销的优质服务。这让我改变了看法,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与营销服务工作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

  记者:在我看来,虽然你们的专业不同,但是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安先锋”。

  王跃: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输电检修、配电运维等工作,虽然也是在一线,但是相对供电所的工作来说它还是比较单一的。我想学习营销服务等工作,也想了解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这次“青安先锋”专项工作的契机,给了我一个走进供电所、全面认识供电所的机会,更是增加我的人生阅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大好时机,于是,我就果断地报名参加了。

  梅霞:王哥,其实我跟你的想法有点相似,当时报名参加“青安先锋”也是因为对供电所不太了解,我所知道的供电一线大多来自于“道听途说”,我不想再困守办公室方寸之地,不想让一线一直是“远方”的存在。

我敢,迎难而上接受挑战

  王跃:在没去供电所之前,我从事过输电检修、配电运维等工作,其实对供电所的安全生产工作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可能这块比小梅还是吃得消一点。小梅,你刚去供电所的时候感觉咋样啊?

  梅霞:感觉挺难的。刚去的时候,我对供电所的安全工作是一窍不通,只懂一本《安规》,所以我就从最先的“理论”开始。可是看似简单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好开展的。

  记者: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梅霞:嗯,是的。我首次到所里开展安全学习,照本宣科式的解读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甚至我还注意到了大家的“哈欠连天”,我给自己下了结论——枯燥!第一次与一线的接触,以小挫败收尾,回去后我进行了反思,如何才能讲到师傅们心里去?

  王跃:这有什么难的嘛。你这个主要是因为讲得不“接地气”。供电所的人员结构主要以农电工为主,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你跟他们讲那些形而上学的理论,他们无法理解。你可以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师傅们都也喜欢“八卦”,那你就把公司里面的一些违章“家丑”亮出来,结合案例分析,这样就通俗易懂了。其实,我反倒觉得,让他们掌握新型智能管控设备,还是挺有难度的。

  梅霞:你说的这类问题,我也遇到过。这两年,襄阳公司投入了很多智能管控设备,我经常会听到许多高龄的班长都忍不住地抱怨:“又不是没办票,为啥还要多搞一遍上风控?大山上信号动不动就没了,咋传喽!”“还有这个智能安全帽也是,咋这么复杂呢,直接戴着走不挺好的么?”

  我明白,这多是最初的不熟悉导致的排斥感。在我们营销工作中,每年线上缴费新app运用的推广,从微信、掌上电力、电e宝到网上国网,每一次活动最初,一些老同志们都很排斥和不理解,我们得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会了,自然就不会排斥了。

  所以,在供电所也一样,我就把老师傅们当作我的“客户”,拿出干营销工作时候的经验,耐心地陪着他们多跑几次现场,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手机安管”APP、关联开启智能安全帽、上传工作票,有的师傅开始能独立操作了,一个人学会了,其他人也就有干劲了儿,逐渐都上了手,抱怨声逐渐被成就感所取代,就比如如最近的360°布控球使用,大伙儿接受适应地很快。

  王跃:小梅你这方法挺好啊。我也是琢磨了很久,才想出有效地解决办法。老师傅们不懂这些技能操作,是因为这一系列操作较复杂,他们记不住,所以我们就采用“笨办法”。将操作办法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制作成图片,打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对着图片操作,这样通俗易懂,然后熟能生巧,多操作几遍自然就学会了。

  梅霞:王哥,你这方法也挺好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甘,将“传帮带”进行下去

  记者:转眼间,你们也是“老青安”了啊!

  王跃:对啊,新的“青安先锋”一批一批接踵而至,小梅,听说你们公司今年又新加入了17名“青安先锋”?

  梅霞:是的,为了帮助这批“青安新手”快速成长为一名称职的“青安先锋”,保康公司采取小组竞争、个人竞争方式,将我们这个35人的大队伍,分为5人一组的7个小分队,让我们“老青安”带“新青安”,帮助他们快点熟悉岗位,少走弯路。我就是第二小组的组长。

  王跃:你们这方法不错,值得“引进”。我们南漳公司在这方面也有所创新——让青年职工组建“青创联盟”。公司组织咱们“青安先锋”和入职2-3年有意愿申报“青安先锋”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青安小助”们组建“青创联盟”,对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工作进行研讨、建言献策,解决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记者:有这么好的平台和机制,“青安新手”们应该会快速成长。

  梅霞:“青安先锋·百千万”的确是让我们成长的好平台,我很感激省公司为我们搭建这么好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历练的渠道,一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到一线历练的机会,既能展所长给基层带去一定帮助,也能学本领汲取老师傅们很多实践经验,为青老互通、互学、互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给不同地方的青年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借助“青安先锋”共同的成长话题,互通有无,增进交流,有助于拓展青年的知识面,见识到人外之人、天外之天,消除坐井观天的盲目短浅或者自得自乐,鞭策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一直向前进。

  王跃:对啊,我就感觉,成为“青安先锋”后我成长了不少。经历过“青安先锋”,我觉得自己在思想认识、技能提升、实践历练等多方面都有所成长,现在做事能够考虑得更广、更全、更细。但是,我与岗位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接下来,我还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基层明白人”。

  记者:看来你们对自己还是有很明确的规划,那你们对“青安先锋”专项工作有什么建议吗?

  梅霞:因为我所在的保康地处山区,供电所更多服务群众,现场工作类型相对偏少,建议可以增加县、市之间甚至地市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丰富拓展知识面,也可增进“青安先锋”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王跃:对,小梅说的也正是我想说的。其实我之前和小梅交流得很少,今天有机会跟她这样交流,让我收获了很多。建议“青安先锋”之间还是要加强沟通,互相“取经”,这样大家才能共同成长。除此之外,我希望公司能够采取“轮岗”制开展结对工作,让“青安先锋”去生产岗位、营销岗位、党建岗位等多个岗位跨专业学习,有助于大家成长为“全能型”人才。

策划:黄颖 李蕾    执行:韩懿 张栋钧 易少伟    设计:张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