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青安先锋’的那一刻起,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自豪,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8月21日,国网黄冈供电公司举行“青安先锋”工作座谈会,优秀“青安先锋”代表雷凯和台下的团员青年分享他结对基层供电所的心得体会。 坐在第一排的刘亮饶有兴致地听着他的发言,认真做着记录,他也是一名“青安先锋”,不过晚入职几年,很珍惜这次同行交流、思想碰撞的机会。休会期间,刘亮赶紧加了雷凯的微信,拉着他交流工作心得。 雷凯,湖北红安人,2011年毕业于三峡大学,现任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技术负责人,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与二程供电所结对。 刘亮,湖北浠水人,2016年毕业于江苏大学,现任国网浠水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网管理专责,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与兰溪供电所结对。 摸索:十个手指弹钢琴 刘亮:你好,雷师兄!久闻大名,今天能有机会聊聊,对兄弟可不能保留哦!你是抱着一个怎样的心态加入“青安先锋”队伍的? 雷凯:运检部工作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你,上班时间也不长,可能会比我更“抓狂”一些。可以说,我的工作经历为我找准这个平衡点带来了帮助。2011年,我入职的首个工作岗位是输配电检修工,9年来,经历了多个岗位,但一直在生产一线,对生产运维工作的困难、基层供电所工作现状等情况比较了解。当得知省公司启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能让我所从事的配网运维管理工作与基层供电所的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联系,也能让我的一些想法有了实践的机会,所以我很期待参与这个专项工作。 刘亮:听起来,你这项工作开展得游刃有余。是不是就像打游戏一样,怪物打得多,经验攒得多才能升级? 雷凯:我结对的是红安县供电公司二程供电所,所辖区大,人员少,且平均年龄较大,工作性质导致大家在所里集中办公的时间不多,只有周一例会时,全员才会聚齐。于是,我就会在周一这天早早出发赶到所里,和大家一起参加周例会,听从所长对本周的重点工作安排。然后,我再结合部室这边的工作安排,制定好本周个人工作重点,这样工作既有重点也不会打乱仗。本职工作这边,我更多地会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自我调整,两边不会耽误。 刘亮:雷师兄,确实是有独家技能,兄弟我佩服了! 雷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这个二者兼顾在实施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刘亮,你是怎么做的呢? 刘亮:说实话,刚开始有些顾虑,毕竟入职年限短,本职工作还在摸索、熟悉、提升,又要兼顾“青安先锋”,会不会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开始总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记得初结对的时候,急于熟悉供电所的工作情况,有一个月我们所管理的指标在同业对标中滑坡很大,影响了公司整个专业在市公司的排名。虽然主任没有批评我,但我很自责、很沮丧,感觉自己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雷凯: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你后来是怎么调整的呢? 刘亮:这得感谢我的部门主任,他帮我一起分析工作中的不足,给我提出建议,最关键的是提醒我,“青安先锋”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也承载整个部室的期望,要用好部门资源。一句话如醍醐灌顶。我开始梳理前期的工作,慢慢摸索。每周做好计划,可能的话将本职工作带到供电所,借助工作之余完成。再加上我们所负责的事情本来就有一部分是要深入到基层班组、线路台区去开展,我更多的是将工作现场安排到与我结对的兰溪供电所,还会适当邀请部室其他专责到兰溪所现场办公,一些专业试点工作有可能的话也会争取到兰溪供电所。慢慢的,我学会了统筹兼顾,逐渐上手。去年,浠水公司运检工作在市公司专业对标中名列前茅,兰溪供电所的对标成绩也是县公司前三,我心里由衷的高兴。 聚焦:突出主旋律抓短板 雷凯:不错不错,刘亮,给你竖个大拇指。结对这一年多,你这个供电所转变不小啊! 刘亮:有些转变,但是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先举个例子吧,所里有个叫李银的老师傅,50多岁了,从事运营监控,通过手写板操作电脑,工作效率不太高。后来我观察了一下,兰溪所共22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2人,占比9.09%,45岁以上的师傅占了所里的三分之二,大部分人基本不太能熟练使用电子化设备,更别说营销系统、PMS系统、OPEN3000系统、风险管控系统等等,涉及各个专业。不过,我也发现这不是个性问题,这个问题在其他供电所也不同程度存在。 雷凯:是的,我们红安公司基层供电所的现状跟浠水公司差不多,可能在人员能力结构上比浠水还要弱一些。记得我刚到二程所结对的第一个月,我邀请了公司安监部专家帮忙到所里检查“两票”,结果发现几十份票里没有找到一份完全合格的。我当时有点吃惊,后来在接触中,我发现,供电所的老师傅们动手能力都很强,出个外线做起事来不在话下。但谈到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管理要求,热情不高、求知欲不强,甚至有少做点事少挨罚的心态。比如说,供电所的各种系统,基本上只有一两个人会,能填写“两票”的人也不多,很多人不愿意学,也不想学。这和我们现在的管理要求是不一致的。 刘亮:看来这是个共性问题啊,而且还不是很好解决。雷师兄,你怎么做的呢? 雷凯:举措蛮多,但归纳起来,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抓学习。我把国网公司、省公司、市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梳理,制作多种形式的“一张图”,通过集中宣贯、安排自学、现场实践等形式,让大家理解并认知各项管理,慢慢的熟悉这些规章制度。 刘亮:这是个好办法,回去把你的“一张图”发我学习借鉴。 雷凯:第二件事是抓“两票”。我配合所里制定了日检查、周纠正、月审核的系统培训制度,由所里的专职安全员进行工作票的日检查,同时依托“全员反违章大家来找茬”的形式进行互相纠正学习,每月与公司另一名青安先锋形成交叉检查,对当月工作票相互审核,以错误票卡范例为切入点讲解“两票”。师傅们带着问题学,找准差距改,一条条梳理,一项项分析,他们对“两票”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加深,目前已实现人人能填票、人人会填票。 刘亮:人人能填票?这个厉害了,虽然我们所填写“两票”水平有很大提升,但是还没有达到100%。 雷凯:慢慢来,供电所的师傅们年龄大,可能接受慢一些,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着我的第三件事,抓基础。以规范基础管理为重点,我对供电所基础资料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实现账卡物一一对应,2019年完成了供电所201台配变台账卡片的建立、34处跨塘跨房触电压降专项排查和11处隐患治理。 刘亮:感觉你一套一套的啊,成效很显著吧? 雷凯:还行吧!不过更多的要感谢那些师傅们,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的想法都得到了实现,供电所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都得到了很大进步,工作票填写应用率达到100%,“两票”合格率从不到50%提升到现在75%以上,基础台账从部分缺失到线路设备总体台账100%录入,年底还被县公司评为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刘亮:佩服佩服,雷师兄,我要为你点个赞。我也希望能有一天能做到你这样。我说说我的办法,你能帮我分析指点一下吗? 雷凯:指点谈不上,咱们这是互相交流学习,你说说看。 刘亮:我发现供电所基础工作的好坏,很多都反映在一些系统的应用上。于是,我尽量把一些供电所必须用到的操作系统进行了解,并向各专业的高手进行请教。我们部门就有个系统应用的高手,他还经常到市公司去帮忙。我就总缠着他,让他抽空教我,不仅是生产方面,还包括营销、党建等个方面。我学会了,再去手把手教给所里的专责,第一次可能会以我操作为主,第二次就是他尝试操作,第三次我就只在旁边看,看啥时候搭把手。经过了这么几个回合,所里也培养了几个系统操作能手。我也就是发挥了自己特长,尽了自己所能,帮助供电所进行短板的提升。 雷凯:刘亮,你这样做就很好啊!你目前只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假以时日,你一定能比我做的更好。 升华:奏响双提升协奏曲 刘亮:多谢师兄的鼓励,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回顾结对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也在成长。 雷凯:确实,结对基层供电所的过程,说是我们帮助供电所提升,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帮助我们成长。 刘亮:我深有同感,给师兄讲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吧。兰溪供电所地处浠水河入长江处,一到汛期就是个坎。今年的7月6日,正是防汛的关键时期,后湖泵站变压器出现故障,渗油严重,情况非常紧急,政府的催促一个接一个。但是泵站老旧,现场环境非常恶劣且刁钻,施工难度很大。我当时到了现场,一看现场配变的水泥底座被水淹没,且与机房的距离特别近,吊车根本没法操作。 雷凯:你说的这个情况确实是个麻烦事,我们所在山里,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后来你怎么处理的? 刘亮:当时可以说是十万火急,毕竟防汛是头等大事,可我搜索了一肚子的理论知识却一筹莫展。这时是所里的老班长袁祥付带着人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测量距离,反复勘察,定下了抢修方案。然后只用了两个小时,四、五个师傅冒雨完成了抢修。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现场形势可能会很复杂,找不到标准教科书,所里的师傅具备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安全地处理复杂局面,这些是值得我深入学习的。 雷凯:老师傅处理这样的“疑难杂症”,他们还是很有经验的。 刘亮:这个事情对我触动很大,通过结对,我感受到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不仅让书本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升华,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自称“大老粗”的老师傅们,为了顺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开始当起了“键盘侠”“手机控”,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敬业,让我触动很深。特别是他们战严寒斗酷暑的背影,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点亮光明,让我更加明确了一名国网人要做什么、怎样做。 雷凯:谈到收获,我的感触也不少。这一年多,我先后参与完成了《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设备变更管理制度》《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生产运维考核实施细则》《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生产运维成本管理办法》等办法的编写;制定了二程镇区10kV线路的网络结构重新调整方案。这些都不是仅仅在管理部室或基层站所能够独立完成,是需要理论的积累和实践的尝试,才能一步步完成。这一年多,一线员工就是我的成长导师,我通过到施工现场学习经验,把供电所的师傅当做长辈,虚心请教,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我感觉自己的素质能力得到了成长,我感觉原来工作上的迷茫也渐渐云开雾散,我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 刘亮:你说的很对,我觉得“青安先锋”专项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青年人来说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对于结对的供电所来说,是一次补充新鲜血液的机会。我觉得青安先锋一定要有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心态,成才成人需要到事上去磨练,没有基层经验,没有现场实际经验,很多观点都是空中楼阁,只有与基层员工想到一起、走到一起,才能实现自我的涅槃成长。
白皙的皮肤,一米六的个头,瘦弱的身躯让人忍不住担心随时可能会被风吹倒,这样看似弱不禁风的一个“软妹纸”,在生活中却是妥妥的一枚“女汉纸”。 唐玉娇,201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同年入职国网麻城市供电公司,先后从事变电站值班员、继电保护技术、现为国网麻城市供电公司调控分中心继电保护专责,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中馆驿供电所。不被看好,才越战越勇 记者:女生当“青安先锋”还是比较少见的,感觉如何呢? 唐玉娇:成为一名“青安先锋”其实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吧。记得刚去所里的时候,就被人小看了。“又来一个‘做样子’的,还是一个女孩子,相信呆不了多久就会走的!”“女娃娃又瘦又矮,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能干什么事?” 记者:听到这些,心里应该不好受吧? 唐玉娇:还好,就是很不服气。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就是不信这个邪,当时我暗暗下定了决心,想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但是越是想要做好,就越是感觉无从下手。 记者:听你这样说,那应该是你很迷茫的一个时期吧。 唐玉娇:是的,那段时间我焦急不已,还好闵所长鼓励我:“慢慢来,所里的师傅很朴实、待人真诚,他们只是不知道怎样与你相处而已,跟你开玩笑的,时间长了就会对你改观的。”为了尽快地融入集体,我就“缠着”一个主要负责资料管理的女师傅,从日常的交流和唠嗑中逐渐了解供电所的结构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找到融入这个集体的共同话题,慢慢地和他们打成一片。 记者:现在,你和师傅们应该已经相处的很融洽了吧? 唐玉娇:光找到共同话题还不够,要想他们打从心里认可我,还得拿出“真本领”。所里的每件事,我都坚持参加,从优质服务到现场抢修,从班前班后会的记录,到现场安全措施的布置,从停电申请票的办理,到风控系统的信息录入,再到“两票”的统计分析,每一个步骤、环节,每一件事情我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先让自己参与所里的工作,让别人看到你真的是来干实事而不是来走过场的,才能获得大家认可,真正融入集体。坚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记者:你作为一名继电保护专责,平时现场作业很少,是什么促使你成为“青安先锋”的呢? 唐玉娇:主要是考虑到想去基层一线锻炼自己吧,作为继电保护专责平时几乎都是在办公室工作,去现场的机会很少,平时接触到的人和事相对比较固定,个人眼界和能力也得不到锤炼和成长。更因为不了解设备、不了解线路给我本职工作也带来了一些困惑和疑问,而“青安先锋”让我的眼界更宽阔,促使我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经历。 记者:在“青安先锋”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事情? 唐玉娇:有很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寒夜抢修,让我至今难忘。那是在2019年一个寒冷冬夜,饶52管山线的果园分支出现线路故障,造成那一带村民家中停电。故障发生后,所里的师傅带着我第一时间赶往故障现场抢修。刺骨的冷风透过车窗钻了进来,吹得人脸上像被刀子刮似的生疼,让人直打哆嗦。“商师傅,现在大家都熟睡了也不用电,这晚上又冷又黑的,路都看不清,我们为啥不等到天亮的时候来抢修啊?”我不解道。“这可不行,有故障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抢修,绝不能让一户群众因停电摸黑受冻。”说完,大家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中去了。瑟瑟寒风中,大家连续工作几个小时,没有一人喊累,每一个人都鼓足了劲,争取早一分抢修,早一分送电,让客户早一分安心。我看着大家在寒风中冻得直哆嗦的身影,特别的感动。曾经我以为优质服务就是接接电话和收收电费,但是经过这件事后,我才意识到咱们的优质服务是贯穿到每一个环节的,才明白优质服务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容易。 记者:眼界开阔了,认识也提高了。为你点赞。 唐玉娇:一个供电所对整个公司而言是很小的单位,但是营销、运检、党建等各部门的业务都有所涉及,作为继电保护人员由于专业性比较强,一般跟别的部室业务上沟通也比较少,对其他部门的业务也不熟悉。成为一名“青安先锋”后,为了配合各部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有时会去营销部领一下表记、有时去运检部报一下设备变更、有时也会去安监部把安全工器具送检,我需要了解近期供电所需要派发多少工单、了解每条线路的实时变更情况、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安全工器具的安全管理。同时,还要学会根据辖区内每条线路的实时负荷曲线和月度、年度供电量来分析线路所接带的用户特性和线路存在的一些低电压、线损、分区分压情况;我也会参加中管驿供电营业所联合党支部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促进自身思想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就学会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熟悉不同部门的业务,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记者:变化显著。 唐玉娇:是的,我感觉自己有着显而易见的变化。其实刚开始担任“青安先锋”这个角色我也很陌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不知从何下手,同时压力也很大,怕自己做不好。继电保护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计算运用和一些基础的报表工作,平时工作接触到的人和事也比较片面,很长一段时间都跳不出这个圈子,看待事情的时候也比较狭隘。 记者:能具体说一说吗? 唐玉娇:曾经我也是每逢开会发言就很紧张,有很多安全生产系统不会用,很多理论知识是一知半解,更没有开展过安全培训工作。为了当好“青安先锋”我必须让自己更懂安全;为了充分发挥上情下达作用我必须对相关规章制度烂熟于心;为了让别人了解我自己必须讲的足够清楚。作为“青安先锋”一路走来,无论是个人专业技术、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步都很大,现在我也成了一名初级兼职培训师、开会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思想、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砥砺前行,才会越变越好 记者:看来这趟“青安先锋”之行,果真是不虚之行啊。 唐玉娇:是的,在担任“青安先锋”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能在各位老师傅们的帮助下逐渐成长,我觉得是很幸运的事,更幸运的是融入到这个集体中,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记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悟呢? 唐玉娇:作为一名继电保护专责,平时工作时我更倾向于“单打独斗”,往往容易忽视团队合作。但是在结对时我才意识到“单打独斗”时行不通的。 记者:是什么让你改变了想法呢? 唐玉娇:跟你讲个事吧。2020年2月14日至15日,麻城地区遭遇大风雷暴雨雪天气,中馆驿供电所辖区内设备多处出现倒杆断线覆冰短路故障,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边远地区更是道路覆冰无法通行。为保障居民正常供电和避免抗疫医疗机构停电,中馆驿供电所迅速启动应急保电预案,一时间全体班组员工全力投入抢险保供电工作,在山区道路不能正常通行、电杆覆冰、天气寒冷的恶劣情况下,抢修现场忙而不乱,安全监督毫不松懈,后勤保障井然有序。现场抢修人员克服车辆不能直接送到现场的困难,步行肩扛材料,搭云梯上电杆;后勤人员奔跑在路上,保障防疫物资和备品备件的供给;营销服务人员耐心做好用户解释和沟通工作,及时反馈最新线路抢修进程。班组全体人员通力协作,尽职尽责,直到半夜将所有的受灾线路全部恢复供电才陆续回家休息,他们的热情和坚守有效避免了乡镇大面积停电和重要抗疫医疗机构的停电事件。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团队,有了相互间的通力协作,才让这个集体一往无前,让这片电网坚强而温暖。 记者:应该说你的进步离不开中馆驿供电所这个集体,也离不开“青安先锋”这个平台,你对“青安先锋”百千万计划怎么看? 唐玉娇:“青安先锋”百千万计划是一项双向互利的行动,一方面为千万青年迅速成长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另一方面为供电所提供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安全上了一道锁。对青年而言,要扎实在基层学有所获,日常工作就要有计划、有措施、有痕迹、有目标、有效果,坚持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说一句就会有收获,讲安全可以形式多样、现场安全稽查仔仔细细、安全底线坚不可摧,跳出自己本职工作的“围城”,站在供电所的角度开展工作,组织课题攻关,进行深入思考,所见所闻都会不一样。
“张哥,你也过来了呀?” “我过来找老同事办事,他现在有点忙,我等下他。你们呢?” “我们来这里送复检材料,前几天,公司不是还开了全国文明单位复查工作部署会的嘛!” 8月27日,在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办公大楼一楼大厅,张省三碰到了老朋友刘斌和贺忠尉。 “你们知道吗?这次复检,咱们‘青安先锋’的事迹被作为典型事迹材料进行迎检了!”张省三笑着说。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啊!现在回想起‘青安先锋’的经历,对我们来说,真是收获颇丰、记忆深刻!”贺忠尉感叹道。 “现在,新一轮“青安先锋”成长计划又开始了,我们‘青安先锋’队伍又可以扬帆起航了!”刘斌满是期待。 张省三,湖北恩施人,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同年进入国网恩施市供电公司变电工区巡操员。2018年9月,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恩施市公司沐抚供电所,现任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变电二次运检班副班长。 贺忠尉,湖北恩施人,201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同年进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先后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副值调度员、系统运行专责、副主管等岗位上工作。2018年9月,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李家河供电所,2019年提拔为调控中心方式室主管。 刘斌,湖北钟祥人,中共党员,2014年本科毕业进入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2018年9月,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高罗供电所。次年4月,通过公司公开竞聘,成为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高罗供电所副所长。 谈到“青安先锋”的点点滴滴,他们感慨万千,坐下来,聊了起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省三:小刘,看你瘦了不少,在高罗所当副所长一定很忙吧? 刘斌:忙是肯定的!张哥,主要是工作管理点多,要顾及方方面面,说真的,如果没有当“青安先锋”那会儿地锻炼,自己的成长也不会有这么快。 贺忠尉:对,我也有这个感觉,现在年轻人毕业后进了单位,要么在检修班组,要么在办公室,很少有机会去供电所综合地学习业务、锻炼自己,“青安先锋”专项工作是个好机会。 刘斌:学本事是硬道理,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以慢慢培养管理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提升综合素质。 张省三:我也看出来了,你现在开始在供电所挑大梁了嘛!对了,忠尉,你搞调度的,去所里时间不多吧? 贺忠尉:难得的机会,就是挤也要挤出时间来啊!当“青安先锋”期间,我都是尽量提前完成本职工作,每周固定至少一天去所里;实在难以抽身时,则通过“线上+远程”方式保持与供电所联系,随时关注供电所的安全生产工作。 刘斌:我记得当初去宣恩县高罗所,第一印象就是老师傅挺多,而且专业本领都超级过硬,现场操作技能和线路运行掌握情况都是数一数二的好手,我感觉其他所里也差不多。 张省三:我在沐扶所,也是这个情况,而且这边管理比较“军事化”,比如不管去不去现场,上班都要穿整套工作服;中午十二点听铃声响,准点去食堂吃饭;开会提前半小时到达会场,久而久之,纪律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刘斌:氛围挺好,尤其是年轻人,在这样的熏陶下,还是挺有利于成长的,很多时候,抓好“细节”是抓好工作的基础,培养好的工作习惯是加快成长的前提呀! 贺忠尉:除了“细节”,持续学习也是“青安先锋”要坚持做的事情。我刚去李家河供电所的时候,业务都在“抓瞎”,后来我结合了所里的情况,自己制定了“两步走”学习计划,不到半年就适应了所里的工作了。 张省三:快讲讲,啥学习计划? 贺忠尉:第一步就是搞清供电所的业务全流程,吃透《供电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事务》,第二步就是跟班参加10千伏配网现场施工作业风险管控与0.4千伏及以下客户业扩报装、用电检查,在实践中跟着老师傅学。 刘斌:说到学习,不仅能使自己更快融入供电所,也能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我记得当时在高罗所是这样做的,经常利用“周安全日活动”“夜学”课堂,组织大家一起学制度。还有特别的一点是,所长带头,全员“挑刺”,我把在网改办用的“包保责任制”借鉴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跨专业互相“找茬”,将“面子”“票子”公开化。 最是青春奋斗时,不负岁月好时光 贺忠尉:这招厉害了!当时我在李家河所,其实也发现了专业知识、设备原理和结构更新快,部分人员凭经验办事的问题,除了你说的那些工作之外,我们还开展了一项工作——借鉴学习,我们所里每个月都会组织大家去别的优秀供电所学习,还制定了交叉检查的制度,“互查”也有奇效啊! 刘斌:我们供电所反倒是自己内部“互查”多点,更重要的,我看到所里闭环管理落实很严格,从计划上报、风控录入、票证办理到两票评价归档,实施严格监管,杜绝无票作业。当时所长跟我说:“闭环管理就像‘同心圆’,任何工作做好都需要它。” 张省三:没错,我在供电所学到最重要的管理方法就是“闭环”,我记得去年初检,我和所长去现场,离开的时候所长要求留下的检修人员完成工作后要拍照片传到群里。我问为啥这样做,所长跟我说,工作完成后留下文字或者图片资料很重要,不仅能“入档”,还能“安心”。 贺忠尉:你还真别说,在所里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你们也知道,我长期待在办公室,而到所里面对的是现场一些复杂问题和各类客户,怎么沟通与人打交道真的是门学问。 刘斌:贺哥,你性格挺好的,跟人沟通肯定没啥问题的。 贺忠尉:不不不,有时候在现场发现的问题,说的太直接别人不容易接受,说的太含蓄别人不重视,同样的问题天天说、时时提,容易引起反感,还达不到效果。后来,我买了几本书《非暴力沟通》《心理学与生活》……看完之后,多换位思考,重话轻说,旁敲侧击,多尝试,大家关系融洽,工作才能干得好。 刘斌:这点我深有感触,大家是个整体,聚拢人心是关键。在高罗所,大家能够利用自身专业,互相学习,主动作为,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方法。很多时候开会时间有限,大家就会约个都有空的时间,晚上一起宵夜,边吃边聊,在放松的状态下,都能说些掏心窝子的话,交流感情,探讨工作。 张省三:这样工作肯定会做得好,我之前看供电所材料,高罗所这两年,两票管理、现场反违章管控、生产系统运用等方面,提升得很快呀! 刘斌:是的,高罗供电所两票合格率由结对时的76%上升至88%,同期线损平均达标率从46%提高到69%,虽然离优秀还是有差距,但比之前提升了不少。这是件让人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自己从供电所学到了东西,又能协助师傅们,反哺供电所。 贺忠尉:太有道理了,“青安先锋”这个平台确实好,我们和供电所共同成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张省三:听你们说,学到了沟通,明白了合作,我体会了责任。我当时刚去所里,参加一个党建工作方面的迎检,头一天晚上,我主动跟所长说想留下来帮忙,一起准备下。他说,所有人都按时下班,不用留下来。 刘斌:为啥啊?所长就这样不准备吗? 张省三:我当时也很纳闷,问了所长。他的回答,让我直到现在都感触很深。他说,平时把工作做细做实,每个人责任落实到位,该归档的归档,该整理的整理就好。领导来了也不需要“临时抱佛脚”,真没必要,工作在平时,不是弄给谁看的,这是对自己好,更是为了广大用户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贺忠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回归原岗位后,在所里这段成长经历,真的是段美好的回忆,更是笔财富。现在我在调度这边做处室负责人,深有体会,要是没有在所里的锻炼机会,看问题也不会透彻,跟人沟通估计还是“呆呆”的。(笑) 张省三:肯定的,在所里干的都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实事”,比如反窃电、巡线、除障……要做用心的人,及时掌握供电所各项工作开展的第一手资料,做好记录,分析发现问题时首先要认真思考、不能浮躁,制定科学可靠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盲目地伸手急于去解决问题,这些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对我现阶段检修工作帮助很大。 贺忠尉:是啊,所里的日子让人怀念,小刘甚至继续待在所里了呢。 刘斌:主要是还想在所里继续磨炼,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年4月,我通过岗位公开竞聘,提拔为副所长。“青安先锋”锻炼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鱼”,而更多的是“渔”。 张省三:应该是处事的态度和工作的思维方法吧? 刘斌:还是张哥总结得好啊!因为所里业务涉及方方面面,教会我遇到困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多方面思考和分析前因后果,主动迎难而上的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取长补短,向他人学习,正如今天有幸跟你们交流。(笑) 贺忠尉:相互交流学习的好处,就是能更有针对性地“缺什么,补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供电所大量琐碎的工作,要细致动脑,不能想当然,比如台区的数据都要反复验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沉住气不行。小刘,你现在是副所长,会不会有压力? 刘斌:实话实说,有压力,觉得担子更重了,我想把“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继续传承下来。 张省三:说到传授经验,我想起来了,前两天公司有个同事刘波还问我,怎么做好“青安先锋”,你们都认识他吧? 贺忠尉:认识啊!他跟我年龄相仿,应该是报名加入了今年新的一批“青安先锋”队伍。 张省三:这样吧,你们也是“过来人”,一起微信语音留言他,给他支点招,他好快点上路,不迷茫。 刘斌、贺忠尉:行,那我们一个个来说。 刘斌:一定要珍惜这个结对的平台,通过结对活动,了解基层一线的实际,努力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尽可能地锻炼提高自身动手和实操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其次是要把握原则,特别是青年人,要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要扣好安全的第一颗纽扣,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 贺忠尉:“青安先锋”始终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要不忘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供电所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要马虎,细节决定成败;还有就是善于总结沟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通过“青安先锋”这个团体,互相取经,相互帮助,实现自己和供电所共同成长。 张省三:已经发过去了,我再来补充最后一句吧!不要虎头蛇尾、眼高手低,也别缺乏决心、耐心。年轻人就是要和自己过不去,不畏艰难,勇于挑战,不断成长。
“作为一名青年员工,岁月赐予我年轻的臂膀和满腔热情,让我揣着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伟大的事业中,纵使艰难险阻,也要努力前行,释放青春能量,点燃青春梦想。”近日,彭靖文在国网神农架供电公司“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专项推进会上激情地说到。 彭靖文,现任神农架公司木鱼供电所副所长,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九湖供电所。 记者:您好彭工。在许多人眼里,神农架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它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被冠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等多种称号,那么,在这里工作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彭靖文:怎么说呢,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们热情。 还记得2015年8月,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美丽的神农架,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城市的喧嚣,面对这茫茫的大山,苍莽的原始森林,我们也曾彷徨过、迷茫过,觉得与自己曾经的梦想和目标越来越遥远。 但是随着工作渐入佳境,加上公司的关心与关怀,让我觉得,我们虽然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我们收获了成长,我们让最为宝贵的青春沉淀下来,让它更加充实。年轻的我们能经受起生命的考验,在这巍巍青山中,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我们正用汗水见证着成长,用奉献丈量着价值。 我在企讯上的签名是“种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这句话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握当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过好每一天,不断磨砺技能,让自己茁壮成长。 记者:据了解,你上班的木鱼所跟结对的九湖所隔得有点远啊。 彭靖文:对,沿着国道走,距离上只有63公里,但大部分路都在山区,有时候一个山头要来回绕几圈,单程去一趟就得两个多小时。 记者:那确实挺不方便的啊,会不会对你的结对工作带来影响? 彭靖文:都是服务客户,隔山不隔心嘛。九湖镇常住人口只有三千多人,工作压力主要集中在旅游旺季,忙的时候我就跑得勤一些,平时我多半以开展安全专项活动为主。 记者:听说你刚到所里报道半个月,就学会了神农架本地话? 彭靖文:在供电所里常常需要与本地客户打交道,能用本地话与他们交流,更显亲切,工作也会更好开展。半个月有点夸张,但我确实是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本地化”。 记者:厉害了!那么你的职业成长经历一定很丰富咯。 彭靖文:5年前,刚刚结束了公司实习的我,被分配到木鱼供电所,成了1名配电线路工。上班第一天,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同事穿着湿透的工作服,手里拿着脚扣、钳套,肩上扛着地锚和大锤,磨破的手套满是黑黑的油渍。 就在惊讶中,我开始了配电线路工的生涯。高强度的户外工作接踵而至,在烈日下施工、在雨夜里抢修、背着沉甸甸的工具进行野外巡视,一天下来累得浑身像散架似的。 记者:听上去确实挺不容易的。难忘的初印象,加上配电线路工的工作经历,给了你什么样的体会呢? 彭靖文:配电网一头承接着电网,一头连接着用户,是电网中设备最复杂、构架最脆弱的部分,我们必须用心呵护。 在2017年3月,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雪让木鱼片区的多条线路跳闸了,我和同事们来不及吃完饭,立即收拾工器具,火速赶赴现场巡查故障。面对部分情绪激动的村民,我们一边耐心地解释,一边检查故障原因。踩着积雪一路走,一路查,终于发现了故障点——因大雪倒伏的大树压断了线路。到了晚上,山里气温直线下降,冷风刮得脸上生疼,鞋袜早已被雪水浸湿,手脚早已麻木,但大家仍坚持抢修到深夜,直到恢复供电。 看着山上一盏盏亮起的灯光,师傅们露出了笑容,听到“师傅们辛苦了!”村民们一句真诚的感谢驱散了寒意,也让我明白,是一代代不惧艰苦的电网人,撑起了这大山深处的万家灯火。 记者:是你们用辛勤与汗水守护着巍巍大山里的光明。 彭靖文:虽然辛苦,但这里也让我们飞速成长,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有笑有泪有汗水,这些都让我们在神农架的日子更加绚丽多彩。 记者:我看见现在你在现场也会指导新员工,那么你是如何从一个徒弟的角色转变到一个师傅的角色呢? 彭靖文:这也得益于我的师傅,我刚到所里也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小白,从办票到现场作业一窍不通,但是我的师傅很有耐心,事无巨细,从一点一滴开始讲起教起,把所学所用全部教授给我,现在我们所里来了新员工,我也是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教给新员工,让他更快进入角色。 记者:可以说,正是你的工作经历,为你当“青安先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靖文:现场工作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同时2018年我成为了木鱼供电所的安全员,自肩负安全员这个重任以来,我始终以做一名合格的安全员为目标,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协助所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些经历让我对安全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思考。 记者:那么你是如何帮助结对的供电所开展安全工作呢? 彭靖文:主要是推己及人,正是因为在所里做安全员工作,所以我充分明白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 首先是加强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决定、条例,扎实作好安全培训工作,坚定地履行《安全责任书》承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同时在线路巡视、故障抢修、设备消缺工作中要时刻加强作业现场安全措施、技术措施、杜绝习惯型违章。 还有就是要控制辖区内设备的异常、未遂事故的监督检查。施工检修中严格执行班前班后会,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及危险点分析,对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做到超前控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我们所里结合工作实际每周召开安全活动,学习安全事故快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我将这一经验做法推广至结对供电所,也得到了不错的反馈,老师傅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主动学习的转变,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记者:据了解你升任木鱼供电所副所长也是在“青安先锋”期间? 彭靖文:应该说是“青安先锋”工作为我积累了丰厚的阅历,让我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也正是因为这样,工作渐入佳境。加上领导的关心与培养,在各位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有幸担任木鱼供电所副所长。但是后面的路还很长,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记者:看来“青安先锋”的经历也让你收获颇多。有什么寄语想对即将进入公司的员工讲嘛? 彭靖文:穿行在崇山峻岭的高塔银线间,摸爬于阴暗潮湿的电缆井内,奋战在冰天雪地的抢修现场,在艰苦的环境里不断历练,这是你们即将面对的生活,也将是你们青春里最靓丽的一抹回忆,更将是你们人生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都能热血一回,勇于拼搏,青春无悔!
把最重要的精神传达下来,把最及时的信息传递回来,把最美丽的身影记录下来,把最现场的影音呈现出来…… 这是贺易工作的一部分,他不是记者,而是国网湖北信通公司的一名视频会议运维工作者,一名“青安先锋”,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所有重大视频会议的保障现场,都有他的身影。 时光留影,青春留声,贺易用无数的时光和无悔的青春去呈现别人,记录别人,今天我们对话的就是这位视频会议“后台”小哥。青春无畏记者:信通公司作为综合单位,没办法像地市供电公司那样结对供电所,那你们的“青安先锋”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呢?贺易:虽然不能结对一线的供电所,但信通公司同样也有许多重要的一线工作,例如我是从事视频会议运维工作的,还有很多同事从事信息通信系统建设、网络安全保障、客户服务和信息通信系统运维等其他工作,这些岗位都是非常锻炼人的。 为了适应不同工作职责和业务性质的青年人才培养,省公司团委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所以后来的“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我感觉是将“青安先锋”向“青年先锋”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不止注重青年的安全履责,更看重大家的岗位胜任、创新引领、综合素质等方面能力提升,应该是希望青年们在各自的一线岗位上全面发展。记者:你的工作是视频会议运维?这项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可以给我们讲讲吗?贺易:好的。说到视频会议系统,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我们有个专业的说法叫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它在我们电网公司的日常行政办公、调度指挥和应急处置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工作主要是保障这套系统的正常使用,确保公司重大决策、现场重要信息、故障协调指挥能够以最好的音视频效果进行实时传递。 比如我们为湖北公司建设的省地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它是电网应急调度的核心与枢纽,也是我们应急指挥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公司沟通决策、指挥调度的工作效率,也在支撑保障电网安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记者:那你算是全省唯一一个视频会议运维领域的“青安先锋”了,能说说“青安先锋”这项工作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吗?贺易:变化可大了。在我看来,“青安先锋”的字面意思:青是朝气蓬勃的象征,安是永恒不变的目标,先锋是不断努力的方向;而我们公司又赋予了这个称号更加丰富的内涵。“青安先锋”于我而言,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它让我对所从事的视频会议运维工作多了一种使命感。其实视频会议不止是会议,还是一次次长达数小时的直播,必须认真对待。成为“青安先锋”以后,我在会议保障时更加聚精会神了,在操作流程上更加认真细致了,在运维管理上更加严格要求了,带来的是视频会议系统运行安全水平的提升。 除了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我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了提高。公司对“青安先锋”的评价采用了积分管理制,一套完整、清晰、明确的积分项,不仅可以鞭策我们不断进步,在横向对比时也更容易找到自身短板。过去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公司“青安先锋”对隐患治理有积分,让我在重视安全工作的同时多了一份收获;对建章立制有积分,让我开始审视现有视频会议运维制度的完备性;对重大新闻宣传有积分,让我突然醒悟视频会议运维其实非常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包容;对科技创新有积分,让我反复思考这项工作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 这么说吧,“青安先锋”工作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我有了每天都在进步的成就感。记者:刚刚你提到直播,据我了解,我们一年可有1000多场视频会议啊,场场直播,这强度和压力不输专业电视台了吧?贺易:可不是吗?不过强度的话,其实早就习惯了,从2015年开始,湖北公司的年均视频会议数量就超过了1000场;压力的话,肯定是有的,试想一下,公司领导正在通过视频会议布置工作,突然,我们的麦克风失音,转播图像丢失,或者会议管理系统宕机……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可是重大的会议事故,会严重影响公司重大决策部署的传达和落实。 还记得在我入职的第一天,师傅就告诉我,视频会议无小事,做这份工作就一定要认真做好。所以,现如今,我们已经把这种压力变成了动力,不断精益求精,在提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装备水平的同时,持续提高运维保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记者:我听说,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你一直坚守在视频会议保障的第一线,能给我们讲讲当时的情况吗?贺易:我记得大概是1月20日前后,新冠病毒疫情突然全面爆发,武汉及湖北地区纷纷封城,当时情况十分危急。 为了保障电网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疫情期间供电安全,同时避免高危病毒的传播,视频会议几乎成了唯一的沟通桥梁。国资委、省政府、国网公司的重要指示不断传来,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供电保障牵动人心,工程队、医疗队、援鄂人员的慰问必须送达…… 现在回过头来看结果,当时的20余场重特大视频会保障是最终全部顺利完成了,但从过程上来说,真的非常非常困难,那会儿时值春节,物资极度匮乏,很多临时会场的组会设备难以筹措,面对封城,交通又极为不便,无论是人到现场、还是设备到现场都颇费周折,疫情的威胁更不用说了,视频会议运维保障人员能到位已经实属不易。记者:是啊,当时的情况人人自危,难以想象你们是怎么工作的,应该挺危险的吧?贺易:可不,我就说一件事吧,有一场春节期间的会议,临时会场较多,无线话筒不够用了,为了保证会议效果和可靠安全,只能外出采买。 当时,武汉已经正式封城,商户早就关门了,我们打了近百个商家电话,才找到一家愿意冒险临时营业的,而这家商户位于汉口前进四路电子器材市场,那是当时疫情最汹涌、最恐怖的地方,前往采购有着极高的感染风险,去还是不去,怎么安全地去,我们犹豫了很久。 可能真的是青春无畏吧,一想到那次会议是总部对湖北公司抗疫保电期间最重要的工作部署,我就豁出去了。戴着游泳的护目镜,罩上两层口罩,防护服还没到位,就找了件严丝合缝的外套,自以为防护很到位的就冲了过去,现在回想起来都还心有余悸。 还有还有,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援鄂医疗队驻地等高危地点现场的视频会议系统搭建也是我们,只能说那个时候大家是真的拼了,拼命的拼。青春无悔记者:这样不后悔吗?听着就有点害怕。贺易:害怕,但不后悔。在疫情肆虐江城大地的最艰难时期里,可以说社会各界、国网系统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都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关注着湖北电力同胞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疫情虽然阻隔了大家,但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将各级领导的关心关爱,通过我的本职工作真切、及时的传递,是我的无上光荣!记者:小伙子就是有激情,看你还很年轻啊,有女朋友了没?贺易:没,还没有女朋友。也不年轻啰,32岁的人了。记者:怎么可能,1米8的大帅哥,应该抢手的很啊。贺易:怎么说呢,这两年,对于我来说,确实很不一样吧。今年的疫情加汛情,都是天大的事,我负责的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已经8个月7*24小时开机了,应急会议随时开启,根本离不开人。 去年4月,国网公司将国家公安部网络安全攻防演习的主战场放在了湖北,2个月准备,1个月的攻防,我前后也参与了大大小小170余场各类电视电话会议的保障。 10月,又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湖北公司在武汉设立了一个保电总指挥部和20余个战区指挥部,指挥部间也是通过视频联线,组织协调重要保电事宜,我们视频会议运维人员就以总指挥部为家,一待就是半个月,直到军运会胜利闭幕。 这还不算每年的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固定7个月左右的时间都要在应急指挥中心7*24小时值守,如果遇到冰冻雨雪、洪涝灾害、重大电网故障,还需要临时不间断保障。 从去年到今年9月的21个月,我有18个月以上都是这样的状态,这种情况还找个女朋友的话,那真是对不起别人。记者:如果不是听你今天这么一说,大家还真不知道。我记得前段时间去武汉公司参观光明抗疫事迹展,上面记录了疫情期间很多重大的会议史实,照片里没看到你,你不会都在现场吧?贺易:我都在现场的。是这样的,视频会议运维人员的工作地点一般都在室内的后台会议控制室,如果会场在室外,我们通常都在临时工棚、工作台旁边,或者在离发言者较近的地方准备临时措施,以防设备故障,及时处置,所以我们的工作是不上镜的。记者:你们简直是幕后英雄,如果不说,可能真的永远没有人知道。贺易:谢谢您这样的称赞。英雄真的谈不上的,这些都是视频会议这项工作的特点,我的工作场所就是各大视频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机房以及重大会议、仪式、活动的直播保障现场。虽然我们近几年保障会议都是年均1200场以上,算上调试,这个数量还要翻倍,但确保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参会人员获得满意的收听收看效果,只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责无旁贷。 和疫情期间冲在一线的白衣天使、逆行援鄂的各行工作者、不眠不休抢建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工匠们比起来,我们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他们才是应该上镜的英雄。青春无愧记者:好吧,向你们这个特殊的团体表达我个人的敬意。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工作有些枯燥乏味吧? 贺易:刚入职的时候是有点迷茫的,但我的师傅告诉我“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选择了干通信,就选择了一份责任担当,选择了一条人生方向,当我看到通信通道畅通,看到会议系统平稳,看到每一场会议完美结束,看到我们的工作为服务电网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就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记者:真的不容易,聊下来感觉这项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的,挑战也很多,可以多想办法提高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程度,这样将来可以轻松、顺利一些。贺易:是啊,我和小伙伴们也不断在反思,这几年除了进行一些管理和科技上的创新,也建立了一整套的运维保障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后面还会想办法继续提高工作质效。 目前国网公司正处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的大潮中,从2025年基本建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来看,这段时间将会贯穿我们这一代青年员工职业生涯最黄金的时期。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我会一直铭记自己作为一名电力信通人服务电网的初心,不断学习信息通信新知识、新技能,用自己的专业去为泛在化、智能化的能源互联网建设添砖加瓦。记者:确实需要创新驱动,你前面说到信通公司的“青安先锋”成长计划也包括创新吧,真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计划。贺易:是啊,我也觉得我们的“青安先锋”成长计划非常的清晰、具体、细致,它直接明确的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青安先锋”需要在岗位胜任、安全履职、创新引领和综合素质这四个方面都有成长和进步。在这样一个成长计划的引导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了努力的方向。 公司不仅为我们建立了培养体系,也提供了相应的培养平台,我们只需要在公司建立的“青安先锋”评价体系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提升,就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个人的成长,也才能够真正向“青安先锋”这个称号看齐。而且啊,我们采取的是积分制,这让评价更加量化、客观、科学,也让青年们的成长和进步更加直观。记者:好的,非常感谢你能参与这次“青安先锋”对话,最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分享给公司的年轻人。贺易:前面讲的这些故事只是全省视频会议运维人员十年如一日,开展各类支撑保障工作的小小缩影。 我们生而平凡,但平凡而勇敢、平凡而坚韧、平凡而担当。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理想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疫情汛情交织,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需要我们负重前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是青年一代应有的姿态。希望公司的青年朋友们和我们一起,只争朝夕,践行战略目标;不负韶华,担当青春使命;志存高远,勇敢砥砺前行。
【对话·青安先锋】马梓熔VS黄冲冲:小“马”过河,奋力一“冲” “作为青安先锋,要时刻给自己上紧发条,把身子扎下去,只要找对方式方法,再难的安全管控‘暗疾’也能清除。” “安全除了1就是0,只有结合实际把安规‘吃透’才能‘用活’。” 在国网荆门供电公司“青安先锋”的微信交流群里,黄冲冲和马梓熔,一直发言积极。 黄冲冲,湖北荆门人,2012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曾任沙洋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稽查专责,在李市供电所担任副所长。 马梓熔,湖北钟祥人,2014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先后在钟祥检修建设工区,配电部工作。先后担任客店供电所所长助理、石牌供电所副所长。 两位在一线快速成长的小将,也被誉为荆门供电公司“青安先锋”中的“虎将”,在该公司的“青安先锋履职特训营”活动中,这两位受邀“现身说法”、“传经送宝”。 这不,两人的对话,干货满满,就是一本“如何当好青安先锋”的行动指南——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挺膺担责 马梓熔:哈喽,冲哥,好久不见了! 黄冲冲:“老战友”好久不见,正想八卦一下!听说当时女朋友就在身边,怎么就想着大老远跑去供电所结对呢? 马梓熔:之前总听说供电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供电公司”;有人说供电所很有意思可以学到不少东西,有人又说供电所很辛苦很累千万别去,当时按捺不住好奇心,想去探个究竟。你呢?当时是怎么想的? 黄冲冲:确实,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不过我当时可没有你那么“热血”,我从入职开始,“跨越”了三个所都是在营销岗位,对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方面涉及比较少。后来因为刚接手供电所全面工作,为了不被“鄙视”“忽悠”,就参加了“青安先锋”结对。 马梓熔:不过,去了供电所之后,我确实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黄冲冲:这话怎么讲? 马梓熔: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谈到安全谁都会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可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怎样把安全抓小抓细、怎样在管理过程中提质增效,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任何事情若不是身临其境亲自参与,就没有发言权。这有点像小时候听的寓言故事《小马过河》,只有自己亲身去尝试、去动脑筋才能感同身受,才能真正弄明白。 黄冲冲:相当有道理。 马梓熔:咱两不一样的是,你的结对所,就是你一直所在的所。两种身份融在一起,既是“娘家”也是“婆家”,有没有不一样的感觉? 黄冲冲:“婆家”“娘家”都是家嘛,这两种身份在我的工作中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牵头所长,我要统筹全面工作,带领全所员工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做到安全、可靠、优质供电;作为青安先锋,我要从细节入手,深入其中,带头当好所里的安全宣传员、监督员、示范员和联络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也要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马梓熔:听说你们所里今年来了新的“青安先锋”,目前工作怎么样呀? 黄冲冲:哈哈,我们所新来的“青安先锋”叫陈冲,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我和他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应台泵站抢修现场,当时防汛形势严峻,我既要联系防汛物资,还要兼顾抢修现场安全管控。陈冲当时第一次到现场履职,就帮我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压力。在应急抢险保供电现场、日常作业和抢修现场都会帮我把控风险,对于存在的习惯性违章事件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马梓熔:看样子,你两“化学反应”很强烈嘛? 黄冲冲:还不错,比起我,他更加能深入现场进行实际管理,我们两个第一次碰面就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其实这也不算我们第一次合作了,3月份的时候,他就作为网格员,时常到我们所来督促复工复产安全大检查,协助我们整改隐患,提高所内安全管控能力。学会承受压力,才有不竭动力 马梓熔:这“对”结的真好……冲哥,我现在也挑起了副所长的担子,给我支支招吧? 黄冲冲:咋啦?碰到啥“梗”,心塞了? 马梓熔:不瞒你说,刚到石牌的时候,我连着两个星期晚上睡不着觉,感觉压力山大。因为一下子从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到了另一个新的环境,以前的工作方法放在新环境还行不行得通?同事们接不接纳自己?说实话,心里没底…… 黄冲冲:你的忐忑,我也有过。我所在的供电所里一线员工,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以前的工作方式一时转变不过来,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也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现在压力依然山大,但是心里宽了不少。 马梓熔:冲哥,把你的“法宝”拿出来亮亮。 黄冲冲:谈不上,咱们共同学习,我们所里就四个字,简单粗暴——“唱念做打”。“唱”就是唱响安全曲,把以往的“授课式”教育,转变为“分享式”学习,我们专门邀请台区经理讲述自己关于安全的亲身经历,通过身边人的故事敲警钟。“念”就是常念安全经,所里组建了稽查班,痕迹化管理,每天检查工作票,自查自纠。“做”就是要做排头兵,在师傅们中选出优秀“三种人”,评选“安全示范岗”,提高师傅们的工作素质和责任心。最后就是“打”好绩效牌,用积分制绩效考核做到“罚得心痛”“奖得心动”,调动师傅们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马梓熔:受教受教,值得借鉴。其实只要耐心地引导,安全“顽疾”是可以完全根治地。现在我们所里的安全员叫曹庆润,今年已经57岁了,也是一名老党员,在大家眼里是公认的“老黄牛”。他担心之前没有做安全员的经验,对很多系统流程都不太会操作,而且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了,虽然他很想为供电所多做点事,但又怕自己的能力不够“好心办坏事”。后来我跟他进行了沟通,叫他放宽心,手把手教他录风控系统、OMS系统,还专门买了手写板,现在他的工作做得很顺畅。 黄冲冲:没错,只有承受压力,才有不竭动力。只要咱们扎扎实实地干,安全工作一定能做得好。我现在已经把供电所当家了,好多师傅的年纪跟我父母差不多大,我也很尊敬他们,而且他们的工作阅历是非常值得我去学习的。比如他们对风险防范有着丰富的经验,对现场的熟悉把控也做得很到位,这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都需要用时间去积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黄冲冲:但我发现师傅们都存在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填票。虽然他们对安全操作规程都懂、都明白,但就是不能很好的将实际现场与工作票文字填写相结合,在办票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问题。我听说你摸索出了几个小窍门,不仅帮助了自己,还帮助了别的供电所,这个诀窍能分享一下么? 马梓熔:哦,是这么回事,有次我在所里干活,接到了同事的求助电话,他说,在工区没接触过PMS系统,现在到供电所了,这方面还要得补补课,想找我取取经。刚好,当时我针对PMS系统每月需进行的系统应用,编写了23页详细操作手册,算是菜鸟级的入门秘籍,可以在应用PMS系统时对每一个步骤更清晰、操作更快捷。最开始我是为了自己工作方便,提升效率,没想到还帮助了别人。 还有个小窍门就是工作闭环流程图。虽然是“青安先锋”,但我认为不光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了安全管理之外,其他业务方面也应该去接触去了解。比如针对新装表计、计划(故障)换表、应急抢修、隐患消缺等等供电所日常工作,我根据每一项工作任务,细化各个环节步骤,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导图形式标注出来,制作出7个不同的工作流程图。这样一来,大家都看的懂,遇到任务也知道该怎么做。 自从有了流程图之后,对照流程图就知道在哪个环节要注意,改掉过去不规范的行为,同时也避免遇到突发情况手忙脚乱,做事没有逻辑,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家养成按照规矩做事的好习惯。 黄冲冲:一劳永逸,厉害厉害。你们所里的“126”供电服务体系搭建得怎么样了? 马梓熔:你还别说,我觉得“126”供电服务体系真的不错,通过控制平台派工、核查现场、办理两票、领用工具、现场作业、工作评价六个关键环节,让所有工单一律从平台发出,做到每项工作任务痕迹化管理,让所有任务直接穿透至每名员工,这样工作效率和安全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黄冲冲:对对对,我们所还将供电所内积分制管理与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结合起来,按照出门有单、工作有票、凭票领表、凭单领分的原则,既规范了供电所员工的日常管理,也优化了对员工的考核方式,实现了业务工作和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 马梓熔:冲哥,安全方面,还有什么好招吗? 黄冲冲:我们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安全工作“回头看”,在会上把本月办理的工作票和上级稽查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推本溯源,从根本上了解问题,然后再想如何解决、根治问题。 安全问题的根源本身也在于人。所以今年我们所里还组织开展了内部安全比武,以赛促学,促进师傅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比武中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还跟兄弟单位开展结对活动,通过互查、交叉检查的方式,对现场进行稽查,推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下次,咱们两个所也申请一起结对交流吧。 马梓熔:那敢情好,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嘛。对了,过几天我要回大本营见一见咱们公司今年新的“青安先锋”,冲哥对今年的“青安先锋”工作有什么想法? 黄冲冲:说实话,作为老“青安先锋”,与供电所一起成长,见证了供电所安全管控地转变,深刻了解到安全管控在基层落地的难点和痛点,我认为只要寻找好方式方法,暗疾也能清除。所以我建议“青安先锋”专项工作可以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扎根基层、去一线历练。 马梓熔:我也准备和大家分享些小技巧,比如要学会合理安排规划本职工作和“青安先锋”工作的时间,做到“两不误”;要有长期奋斗的恒心和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坚持专业专注,多下基层开展实岗锻炼,加强安全生产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尽快让自己成为安全生产领域的行家里手;再就是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创新工作方法。 黄冲冲:总而言之,不管是新的“青安先锋”还是老“青安先锋”,咱们都要珍惜这个机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带动身边更多的优秀青年同事加入“青安先锋”这个团队。
【对话·青安先锋】汪燚春:无奋斗,不青春 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双重职业》中,提出了“斜杠青年”一词,指不再满足“专一职业”,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多元生活的年轻人,因为头衔众多,得用斜杠隔开。 而说起国网荆门供电公司的“五星青安先锋”汪燚春,“荆电学霸”“最强大脑”等等,则是同事们对他的印象——妥妥的“斜杠青年”! “‘春天里燃烧的火焰’,我的名字可以这样记!”2019年9月,刚刚来到子陵供电所的汪燚春向大家介绍自己。汪燚春是湖北荆门人,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技师、省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后备、一级优秀技能人才,现任国网荆门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五级职员,在“青安先锋”专项活动中结对子陵供电所——在最基层“燃烧青春”。 “我们不能总是囿于办公大楼” 记者:作为一名长期与电网、设备、数据打交道的调控人员,为什么会主动报名参加青安先锋? 汪燚春:2010年参加工作后,我先在检修分公司从事继电保护工作,后来到调控从事自动化、调控方式等工作,虽然一直在生产口,但工作中主要视角都是在聚焦“大电网”,对配网和供电所管理方面基本没有接触,我希望能以这种形式,在供电所锻炼、丰富自己,为基层供电所的安全出一份力,并通过熟悉配网和供电所情况,帮助自己更好地胜任电网调度工作。 记者:“青安先锋”活动,是要让大家扎根基层。在你眼里,基层,意味着什么? 汪燚春:基层意味着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层的安全生产稳固了,公司的安全才有保障。对于我们青年员工来说,投身基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接受锻炼、接受考验,获得成长。 供电所是电力服务的最前线,是安全的基础,每次到供电所履职,检查出票面的一个问题,教会同事在电脑上填票,与所里同事们分析讨论《两票实施细则》,都能让我对安全生产有更深的认识。我们不能总是囿于办公大楼,要有更高的眼界,有更深的思索,只有扎根基层,才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学会调控自己,分配好时间与精力” 记者:在调控与在基层,工作上的重心,是否有差别?有没有不适应? 汪燚春:差别是巨大的,简单来说,一个侧重与设备打交道,而另一个是与人打交道。电网调度工作的专业分工更加明确,着眼的是电网全局,往往是与设备、数据打交道;供电所的工作涉及生产、营销、网改等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与人打交道。 刚开始去供电所,我有点不适应,主要是与想象中的供电所工作存在较大差异,之前认为供电所工作虽然繁杂,但每项工作都有制度、流程规范,更多是执行的问题。结果第一次去子陵所就打破了我的认知,当时,所长不在,副所长和生产、营销班长向我介绍了所里情况,谈到了对于检修工作安全要求的理解、对于停送电管控的疑惑、对于线路改造思路的看法、对于工作负责人水平提升方面的困惑、以及对于投诉的感受,有些问题比较尖锐,很多情况我是第一次听说,深感供电所工作的面广与复杂,绝不仅仅只是执行力的问题。 记者:你是怎样适应这些差别的呢? 汪燚春:虽然供电所与原部门的工作有许多不同,但是“抓安全”这一点是相同的,对待安全工作的态度是一致的。比如:在调控中心有“三二一”安全管理法,通过编制“三清单三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痕迹化管理,运用“两平台”,实现安全过程管控。每月“一例会一评价”,实施地县同质化管理,实现班组安全管理透视化、常态化、信息化、扁平化。 到了子陵所,我通过借鉴“三清单三规范”和荆门调控中心月度安全例会的模式,推行按岗位明确安全责任清单、“安全日活动+”。另一方面,子陵供电所的积分制管理开展的很好,各项工作都细化和量化了,对安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于是在调控中心,我们也借鉴了供电所积分制管理,根据管理专业工作特点,将积分制管理进一步细化为工作考核评价、协同配合评价、价值观考核评价及能力提升评价四个方面,有效提升了安全管理能力。 记者:“调度与控制”是你们对自己本职专业的称呼。事实上,你在基层也没有脱离本职工作。那么,在时间分配与精力分配上,你是如何实现“调度与控制”的呢? 汪燚春:2018年5月,我离开调度自动化的岗位,开始从事调控方式和继电保护管理工作,新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异常繁重。2019年,新岗位刚适应一年,又要到供电所,这倒逼着我要更加善于调控自己。 在保证完成本职工作情况下,我基本保证了每两周去一次所里。为了提高效率,会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在风控系统里提前看一下近期的工作票,会找生产班杨班长要近期的跳闸一事一分析报告,尽量不占用在所里的时间。“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融入、实践,找对症开好药” 记者:可以谈谈你的收获吗? 汪燚春:成为“青安先锋”以来,我熟悉了配网和供电所工作,通过与所里同事一起工作,更多是在思维和认识方面获得了成长。调控的专业工作,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是这个运行方式是否合理,出现故障负荷转移是否存在困难,考虑的更多是措施、方案,不必太担心执行情况。而在供电所就不一样,你得转换思维,很多事情要考虑执行层面的问题。举个例子,子陵所43名员工中,能独立填票、布置安全措施的仅有6人,很多工作负责人其实也懂安全措施,也会现场勘查,但是因为不会操作电脑,只能让人帮忙填票,这样就造成“安全明白人”工作任务过重,同时填票人和实际工作人员不统一,造成对安全措施理解的不够深入,存在隐患,并且长期由某一个人填票,一些习惯性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 这种情况下,你进行再多安全培训,效果也不明显,得想办法教会工作负责人使用电脑。所以,成为“青安先锋”,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要通过融入、实践,找准问题症结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生搬硬套以往的经验。 记者:说得好,带着问题视角下基层,不光要有脚力、眼力,还要有脑力、执行力。你在基层,具体是怎么投入工作?有哪些具体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汪燚春:在子陵所期间,我将自己的工作方法总结成“五心”结对工作法。 一是“用心”履责。定期到供电所履责,与调控其他2名“青安先锋”组队开展工作,充分利用自己岗位的“人脉”资源,邀请公司安全总监与所里员工面对面沟通,邀请安质部专家到所里授课,协调解决供电所节假日、深夜事故抢修报票问题等。 二是“尽心”培训。坚持“有效”的培训,针对工作负责人文字水平、计算机水平的欠缺,采取一对一培训方式进行两票填写培训,所里会填票人员增加至6人。 三是“细心”监督。通过青安先锋组队深入作业现场或微信群方式,实现计划类作业的“两票”检查全覆盖;规范安全工器具管理,做实做细安全工器具出、入库记录,固化了凭派工单或工作票领用工器具的管控制度,以及安全工器具领用、归还的检查确认制度,按月开展检查。 四是“诚心”参谋。向所委会提出建议,将安全工作在积分制管理进行二级展开,按现场作业管理计划编制、现场勘查、风险评估、方案制定、措施落实、现场作业6个环节进行细分,设置不同积分权重,打破现场作业“完工就得分”的现象,引导工作负责人全流程参与,提升了工作负责人整体安全技能水平。 五是“精心”运维。实行运维责任制,将14条公用线路指定责任人,开展线路定期特巡,根据巡视情况对问题瓷瓶、断股导线、树障、鸟害、过大档距、过细跳线等隐患进行消除,以“消缺的一次主动停电”换“非计划的多次停电”,同时做好跳闸一事一分析,所有跳闸必须找到原因,再对问题缺陷进行闭环。“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记者:对于“青安先锋”的履职、成长,公司的各个层面都非常关注。能不能谈一谈你的感受? 汪燚春:“青安先锋”活动,给我们青年人搭建了非常好的展示平台,为我们做实做好这项工作鼓舞了干劲。公司党建部李主任每次在电梯里面碰到,都会关心我的工作情况,嘱咐要把工作做好。我在子陵所期间组织了一次典型违章和问题工作票的专题培训,安监部派出2名专家全程参与授课与交流。我们自己调控中心王主任带队到所里讲安全,给我们鼓劲、“站台”。 说心里话,在自身工作繁忙的情况下到所里担任“青安先锋”,有时候真叫忙得不可开交,要耗费数倍的精力和时间,他们的这些关心关怀给了我当好“青安先锋”的信心和力量。 记者:今年,一波“后浪”又奔涌而来。作为公司的“五星青安先锋”,同时你从调控方式室主管新晋为调控中心五级职员,谈谈你对“青安先锋”工作有什么建议?你对我们的青年“后浪”们,又有哪些寄语? 汪燚春:一个深刻的感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而“青安先锋”这个活动,为我们青年人燃烧青春、释放更大能量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舞台。通过参与这项工作,我能更快更好地找准自身能力上的一些短板,并通过在基层的实践,弥补完善这些不足,促进了我的成长。今年,省公司“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我们荆门公司自己的专项方案出台,更系统更具体地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方向,也让公司的青年成长成才有了更加明晰的“历练”道路。 每个“青安先锋”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确定结对供电所后,建议能由专业管理部门和供电所长共同开出一份任务清单和研究课题,让“青安先锋”们带着任务带着课题去供电所,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快速提升自己。可以拓展“青安先锋”的结对范围,提供更多的实岗锻炼选择,还可以与各类施工项目部结对,从而让“青安先锋”更好地参与到各项重点工作中,让他们在公司基层各个领域打好安全基础,充分地锻炼,快速地成长。
雷凯&刘亮:“凯”歌前行电“亮”青春 “成为‘青安先锋’的那一刻起,我感觉到的不仅仅是自豪,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8月21日,国网黄冈供电公司举行“青安先锋”工作座谈会,优秀“青安先锋”代表雷凯和台下的团员青年分享他结对基层供电所的心得体会。 坐在第一排的刘亮饶有兴致地听着他的发言,认真做着记录,他也是一名“青安先锋”,不过晚入职几年,很珍惜这次同行交流、思想碰撞的机会。休会期间,刘亮赶紧加了雷凯的微信,拉着他交流工作心得。 雷凯,湖北红安人,2011年毕业于三峡大学,现任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技术负责人,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与二程供电所结对。 刘亮,湖北浠水人,2016年毕业于江苏大学,现任国网浠水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网管理专责,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与兰溪供电所结对。摸索:十个手指弹钢琴 刘亮:你好,雷师兄!久闻大名,今天能有机会聊聊,对兄弟可不能保留哦!你是抱着一个怎样的心态加入“青安先锋”队伍的? 雷凯:运检部工作忙肯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你,上班时间也不长,可能会比我更“抓狂”一些。可以说,我的工作经历为我找准这个平衡点带来了帮助。2011年,我入职的首个工作岗位是输配电检修工,9年来,经历了多个岗位,但一直在生产一线,对生产运维工作的困难、基层供电所工作现状等情况比较了解。当得知省公司启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能让我所从事的配网运维管理工作与基层供电所的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联系,也能让我的一些想法有了实践的机会,所以我很期待参与这个专项工作。 刘亮:听起来,你这项工作开展得游刃有余。是不是就像打游戏一样,怪物打得多,经验攒得多才能升级? 雷凯:我结对的是红安县供电公司二程供电所,所辖区大,人员少,且平均年龄较大,工作性质导致大家在所里集中办公的时间不多,只有周一例会时,全员才会聚齐。于是,我就会在周一这天早早出发赶到所里,和大家一起参加周例会,听从所长对本周的重点工作安排。然后,我再结合部室这边的工作安排,制定好本周个人工作重点,这样工作既有重点也不会打乱仗。本职工作这边,我更多地会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自我调整,两边不会耽误。 刘亮:雷师兄,确实是有独家技能,兄弟我佩服了! 雷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这个二者兼顾在实施过程还是有一定难度。刘亮,你是怎么做的呢? 刘亮:说实话,刚开始有些顾虑,毕竟入职年限短,本职工作还在摸索、熟悉、提升,又要兼顾“青安先锋”,会不会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开始总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记得初结对的时候,急于熟悉供电所的工作情况,有一个月我们所管理的指标在同业对标中滑坡很大,影响了公司整个专业在市公司的排名。虽然主任没有批评我,但我很自责、很沮丧,感觉自己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雷凯: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你后来是怎么调整的呢? 刘亮:这得感谢我的部门主任,他帮我一起分析工作中的不足,给我提出建议,最关键的是提醒我,“青安先锋”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也承载整个部室的期望,要用好部门资源。一句话如醍醐灌顶。我开始梳理前期的工作,慢慢摸索。每周做好计划,可能的话将本职工作带到供电所,借助工作之余完成。再加上我们所负责的事情本来就有一部分是要深入到基层班组、线路台区去开展,我更多的是将工作现场安排到与我结对的兰溪供电所,还会适当邀请部室其他专责到兰溪所现场办公,一些专业试点工作有可能的话也会争取到兰溪供电所。慢慢的,我学会了统筹兼顾,逐渐上手。去年,浠水公司运检工作在市公司专业对标中名列前茅,兰溪供电所的对标成绩也是县公司前三,我心里由衷的高兴。聚焦:突出主旋律抓短板 雷凯:不错不错,刘亮,给你竖个大拇指。结对这一年多,你这个供电所转变不小啊! 刘亮:有些转变,但是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先举个例子吧,所里有个叫李银的老师傅,50多岁了,从事运营监控,通过手写板操作电脑,工作效率不太高。后来我观察了一下,兰溪所共22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仅2人,占比9.09%,45岁以上的师傅占了所里的三分之二,大部分人基本不太能熟练使用电子化设备,更别说营销系统、PMS系统、OPEN3000系统、风险管控系统等等,涉及各个专业。不过,我也发现这不是个性问题,这个问题在其他供电所也不同程度存在。 雷凯:是的,我们红安公司基层供电所的现状跟浠水公司差不多,可能在人员能力结构上比浠水还要弱一些。记得我刚到二程所结对的第一个月,我邀请了公司安监部专家帮忙到所里检查“两票”,结果发现几十份票里没有找到一份完全合格的。我当时有点吃惊,后来在接触中,我发现,供电所的老师傅们动手能力都很强,出个外线做起事来不在话下。但谈到学习新业务、新技术、新管理要求,热情不高、求知欲不强,甚至有少做点事少挨罚的心态。比如说,供电所的各种系统,基本上只有一两个人会,能填写“两票”的人也不多,很多人不愿意学,也不想学。这和我们现在的管理要求是不一致的。 刘亮:看来这是个共性问题啊,而且还不是很好解决。雷师兄,你怎么做的呢? 雷凯:举措蛮多,但归纳起来,是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抓学习。我把国网公司、省公司、市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梳理,制作多种形式的“一张图”,通过集中宣贯、安排自学、现场实践等形式,让大家理解并认知各项管理,慢慢的熟悉这些规章制度。 刘亮:这是个好办法,回去把你的“一张图”发我学习借鉴。 雷凯:第二件事是抓“两票”。我配合所里制定了日检查、周纠正、月审核的系统培训制度,由所里的专职安全员进行工作票的日检查,同时依托“全员反违章大家来找茬”的形式进行互相纠正学习,每月与公司另一名青安先锋形成交叉检查,对当月工作票相互审核,以错误票卡范例为切入点讲解“两票”。师傅们带着问题学,找准差距改,一条条梳理,一项项分析,他们对“两票”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加深,目前已实现人人能填票、人人会填票。 刘亮:人人能填票?这个厉害了,虽然我们所填写“两票”水平有很大提升,但是还没有达到100%。 雷凯:慢慢来,供电所的师傅们年龄大,可能接受慢一些,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着我的第三件事,抓基础。以规范基础管理为重点,我对供电所基础资料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实现账卡物一一对应,2019年完成了供电所201台配变台账卡片的建立、34处跨塘跨房触电压降专项排查和11处隐患治理。 刘亮:感觉你一套一套的啊,成效很显著吧? 雷凯:还行吧!不过更多的要感谢那些师傅们,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的想法都得到了实现,供电所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都得到了很大进步,工作票填写应用率达到100%,“两票”合格率从不到50%提升到现在75%以上,基础台账从部分缺失到线路设备总体台账100%录入,年底还被县公司评为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刘亮:佩服佩服,雷师兄,我要为你点个赞。我也希望能有一天能做到你这样。我说说我的办法,你能帮我分析指点一下吗? 雷凯:指点谈不上,咱们这是互相交流学习,你说说看。 刘亮:我发现供电所基础工作的好坏,很多都反映在一些系统的应用上。于是,我尽量把一些供电所必须用到的操作系统进行了解,并向各专业的高手进行请教。我们部门就有个系统应用的高手,他还经常到市公司去帮忙。我就总缠着他,让他抽空教我,不仅是生产方面,还包括营销、党建等个方面。我学会了,再去手把手教给所里的专责,第一次可能会以我操作为主,第二次就是他尝试操作,第三次我就只在旁边看,看啥时候搭把手。经过了这么几个回合,所里也培养了几个系统操作能手。我也就是发挥了自己特长,尽了自己所能供电所进行短板的提升。 雷凯:刘亮,你这样做就很好啊!你目前只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假以时日,你一定能比我做的更好。升华:奏响双提升协奏曲 刘亮:多谢师兄的鼓励,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回顾结对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也在成长。 雷凯:确实,结对基层供电所的过程,说是我们帮助供电所提升,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帮助我们成长。 刘亮:我深有同感,给师兄讲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吧。兰溪供电所地处浠水河入长江处,一到汛期就是个坎。今年的7月6日,正是防汛的关键时期,后湖泵站变压器出现故障,渗油严重,情况非常紧急,政府的催促一个接一个。但是泵站老旧,现场环境非常恶劣且刁钻,施工难度很大。我当时到了现场,一看现场配变的水泥底座被水淹没,且与机房的距离特别近,吊车根本没法操作。 雷凯:你说的这个情况确实是个麻烦事,我们所在山里,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后来你怎么处理的? 刘亮:当时可以说是十万火急,毕竟防汛是头等大事,可我搜索了一肚子的理论知识却一筹莫展。这时是所里的老班长袁祥付带着人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测量距离,反复勘察,定下了抢修方案。然后只用了两个小时,四、五个师傅冒雨完成了抢修。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现场形势可能会很复杂,找不到标准教科书,所里的师傅具备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安全地处理复杂局面,这些是值得我深入学习的。 雷凯:老师傅处理这样的“疑难杂症”,他们还是很有经验的。 刘亮:这个事情对我触动很大,通过结对,我感受到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不仅让书本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升华,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自称“大老粗”的老师傅们,为了顺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开始当起了“键盘侠”“手机控”,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敬业,让我触动很深。特别是他们战严寒斗酷暑的背影,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点亮光明,让我更加明确了一名国网人要做什么、怎样做。 雷凯:谈到收获,我的感触也不少。这一年多,我先后参与完成了《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设备变更管理制度》《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生产运维考核实施细则》《国网红安县供电公司生产运维成本管理办法》等办法的编写;制定了二程镇区10kV线路的网络结构重新调整方案。这些都不是仅仅在管理部室或基层站所能够独立完成,是需要理论的积累和实践的尝试,才能一步步完成。这一年多,一线员工就是我的成长导师,我通过到施工现场学习经验,把供电所的师傅当做长辈,虚心请教,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我感觉自己的素质能力得到了成长,我感觉原来工作上的迷茫也渐渐云开雾散,我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 刘亮:你说的很对,我觉得“青安先锋”专项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青年人来说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对于结对的供电所来说,是一次补充新鲜血液的机会。我觉得青安先锋一定要有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心态,成才成人需要到事上去磨练,没有基层经验,没有现场实际经验,很多观点都是空中楼阁,只有与基层员工想到一起、走到一起,才能实现自我的涅槃成长。
【对话·青安先锋】余柱森:奋斗路上不孤单 “小余,这么热的天你又来了啊?” “前面老刘家的表好像有点问题,我去看看。” 8月7日,国网鄂城区供电公司花湖供电所余柱森在抢修路上,途径村书记家门口,和书记亲切地交流。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已经算是半个本地人了。 余柱森,湖北黄州人,2015年入职国网鄂州市供电公司,先后从事营销计量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带电作业等多个方面,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花湖供电所,现任花湖所副所长,曾获省公司“技术能手”、市公司“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坚守基层不孤单 记者:刚查了下花湖所的地点,我发现你们这里离黄石好近。 余柱森:是啊,黄石和鄂州花湖只有一街之隔,两地生活的人们经常来回走动,现在还有好多黄石人在花湖买房子。而且,花湖离黄冈浠水也很近,过了大桥就到了,所以我们这里是三市聚焦的好地方。 记者:据我了解,你到花湖两年多了,对这里印象如何? 余柱森:我发现花湖真的是个好地方,这里有碧波万顷的花马湖,湖中有岛,岛中还有湖,传说“八仙”中何仙姑在此修炼得道,而得名叫仙姑岛,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浏览观光。可能是风景太美了,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游览,大家看到这么好的地方,就索性在这边住了下来。所以每年,我们都会在风景住宅区挨家挨户张贴“红领网格服务群”的通知,方便大家联系沟通,并且让网格员加入业主群中,深入千家万户,做好供电服务工作。 记者:听说,花湖还是鄂州航空都市区发展的热点地区。 余柱森:是的,花湖供电所担负着一个乡镇、一个开发区,近12万人的供电任务。这边旅游业比较发达,景区供电也属于我们负责。所里现在有员工30人,有外勤班、内勤班和监控室,10千伏线路13条,直抄46253户。虽然我们所人少,但是我们的工作量却不小,每年我们所都被评为优秀文明单位和党建先进单位。 记者:上次我看到一个新闻报道,介绍花湖所党建、营销工作很有特色,能具体说下吗? 余柱森:我在这边当副所长这两年,除了安全生产工作外,我们还重点抓党建、抓营销工作。现在所里经常举办党员户外学习活动,比如到当地红色革命根据地了解历史;走访交流学习临近供电所的开展方式等,将党建单一的课堂学习形式变得多样化,增强所里员工的党性修养。 营销方面,因为现在正在推广“四个一通”,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监控室,将系统里派单、归纳等业务进行融合,相当于我们人体的大脑神经中枢,指挥着所里的运转,目前处在试运行状态,相信在多方位磨合后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记者:听说今年“青安先锋”座谈会上,你多次提到说供电所对你成长很大,你是指哪些方面呢? 余柱森:“青安先锋”确实让我提升了很多,不光是业务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我个人的一个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引用现在网络上一句笑话,“只有遭受社会最毒的打,才明白生活的不容易。”因为基层供电所是直接与用户直接打交道的,而千千万万个用户的性格、处事态度等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必须要针对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专属对应套餐。所以,我这个急性子刚开始的时候是特别难适应的。 记者:后来适应得怎么样?能跟具体说说吗? 余柱森:记得我刚来的时候是个夏天,外面很热,有位用户打电话报修,我跟着师傅去了现场,结果因为找不到位置,就回用户电话,结果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没人接,全身湿透了,没办法只能回所里等用户再回电话,然后在回所半路上用户电话来了,我们又重新回了现场,刚下车,用户就开始嘀咕我们说“你们在干什么啊,来的这么慢,把人热死了,我真想投诉你们。”我一身汗还没来及擦一下,听到这个话,我正准备开口争论,师傅把我拦下说:“我们先打电话你一直都没接,故障地点我们也不清楚在哪,只能等你回电话,这么热的天,大家都相互体谅下吧!”用户听到后还满不情愿地说“你们快点修吧,我等着开空调呢。”我看着师傅转身维修的身影,心里那个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记者:确实挺委屈的。 余柱森:是的,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各项指标、任务都是由基层站所完成,面对这些压力,师傅们的担子是非常重的,这个时候我们“青安先锋”就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和师傅们一起想办法克服,共同把任务完成,长此以往,不仅与师傅们交流和沟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在做事的过程中也能学习师傅们的手艺。 记得有次和师傅们一起换表,师傅们停电换,我就和师傅们商讨能否带电换,师傅们说不安全,我把这个情况向公司进行了汇报,得知公司正在推广阻燃低压作业防护手套,可以避免低压换表需要停电的情况,后来邀请公司有关部门现场指导,师傅们学会使用方法以后都说好,看到师傅们的赞许,我心里也非常开心,体会到了“青安”的价值。风雨磨炼不孤单 记者:今年疫情对我们湖北电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听说疫情期间你参加了抗疫保电行动? 余柱森:这是一个让我很自豪的一件事,不仅仅是我,我爸妈也上阵,并且全家都平安归来。我的母亲是一名医生,在疫情之初就早早加入抗疫一线,父亲是国网公司的一名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主动参加“小汤山”医院电力建设,我自己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在供电所值守,而我的妻子独自一人照顾不到百天的女儿。相信全国应该有很多我这样的家庭,舍小家,为大家。 记者:在疫情期间,你在供电所做了哪些工作呢? 余柱森:其实,刚开始决定要在所里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很忐忑的,因为我们什么准备都没有,后来所长当机立断,成立抗疫党员突击队,来应对这个特殊的时段。在此期间,我们配合政府完成了防疫点搭建临时电源;每天都去卫生院和隔离点进行设备用电检查,并针对重要用户编制了“一户一案”的保电方案。渐渐地,慢慢就适应了这个节奏。 记者:前阵子我看到照片中,你正在安装保障坝堤的照明用电,防疫、防汛,都能看到你的身影啊。 余柱森:今年防汛的任务特别急,连下了一周多的大雨,湖水暴涨,政府紧急联系了我们,随即组织所里人员,对将昌大堤、杨家湖大堤进行紧急巡视,并配合政府等有关部门,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点亮了30个防汛保障棚,共展放照明线路2.14公里,安装电灯60个,点亮了所有防汛保障棚,为应对持续降雨,配合政府紧急更换了一台500千伏安泵站变压器。先锋路上不孤单 记者:你觉得“青安先锋”这个身份对你有哪些影响? 余柱森:“青安先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能力的变化,使我唤醒了工作中的思考力,强化了行动中的执行力,提升了与人交流的表达力。思考力就是要用脑想,贴近基层、融入基层,才能了解到基层师傅们的所思、所需、所急,进而梳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再逐个进行排查,届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执行力就是动手做,任何简单的工作都需要自己动手去做,只有自己做了才能体验到其中的原由。表达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不管面对用户还是师傅们,与人沟通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这些能力,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通过这一年多的结对,你对“青安先锋”有哪些体会? 余柱森:“青安先锋”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一线摸爬滚打付出辛勤的汗水,最后都是丰硕果实所需的养分。这个活动给很多青年员工提供了一个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提升了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和指标等各项水平。我希望“青安先锋”这项活动能大力推行,加强激励手段,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青年员工下基层、真实干、努力为供电所提升而奉献自己的青春。 记者:现在公司对青年员工提供了很好的孕育环境,“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对此你有什么话想跟刚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年轻“先锋们”聊聊么? 余柱森:我们现在都是一颗种子,成长计划是提供给我们的肥料,一线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就是我们发芽成长过程中的困苦。青工们对工作的积极性是十分高涨的,但是心急、毛躁、不自信是我们年轻人的一个共性问题,要相信自己,在工作中稳扎稳打,要有一个清晰、冷静的头脑,这样会使自己提升地更快更好。成长计划是难得的好时机,多样式的工作方式、更加全面的覆盖率、阶梯式的成长环境,“先锋们”,让我们在这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吧!
【对话·青安先锋】李奔:愿做奔涌的“浪花” “千古江夏斯文在,梁子湖畔蟹正肥”,说到梁子湖,首先想到的是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梁子湖大闸蟹。但在梁子湖畔,有这么一群人,心系基层站所安全,用青春的汗水和奋斗的脚印,书写热血无悔的青春故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安先锋”。 李奔,湖北鄂州人,2016年毕业于三峡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现为国网鄂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专责。在“青安先锋”专项行动中结对国网鄂州市梁子湖区供电公司长岭供电所。渐成“浪花”,不再顾虑 记者:据我所知,参加工作以来你一直是在变电运维班,作为一名“新兵”,怎么想着要加入“青安先锋”这个行列? 李奔:参加工作三年多,我主要是负责公司变电工程安装和变电设备技改这一块工作,参与变电站建设比较多一点,但供电所业务接触比较少。想要成为“青安先锋”是出于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趁现在年轻,学习供电所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我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就是配电网网络结构优化与重构,供电所的工作接触配网建设方面不少,正好也想借助“青安先锋”这个平台,来一次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提升能力的“正循环”。 记者:从理论到实际,从陌生到熟悉,对你来说是个挑战吧? 李奔:我一直都挺喜欢读书,当时正好在读一本叫《学习力》的书,里面讲到:学习力是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提高的。这也给我启示,纯粹的纸上谈兵对成长进步是没有帮助的。 记得初次去长岭供电所路上,我被同车的变电运维班师傅们调侃:“一个搞变电的怎么还去供电所搞事情?”坦白讲我当时的心理准备并不充分,很多事情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也是未知的。当时的心态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记者:你到供电所之后,心里有答案了吗? 李奔:有了初步答案。刚到所里时,我就看到了鄂州公司“四不两直”督查情况通报的展板,红色标记的问题密密麻麻。跟以前想的不同,我之前搞变电运行,运行维护变电站的线路比较多,但问题较少,哪曾见到过这种情况。随后,我在本子上记下了隐患点,作为下步工作要解决的重点。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要提升基层供电所的安全水平,再大的投入也是值得的,也坚定了我要做好一名“青安先锋”的想法。 记者:这些问题最后都解决了吗? 李奔:实际上,安全方面的问题,在后来的半年时间里,逐个击破,规范操作,加强反馈,都解决得差不多了。初期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语言交流的问题,供电所老师傅及周边居民说的都是方言。因为我老家靠近黄石,梁子湖又靠近武汉江夏,刚开始有些听不懂,导致工作交流有些困难。好在我女朋友就是梁子湖区长岭镇本地人的,她总是耐心地教我,利用普通话和长岭话“双语”跟我讲解常见的词语发音和含义。很快,我就能基本听懂长岭话了。 记者:语言问题解决了,跟同事沟通起来就会顺畅了不少,融入其中没什么问题吧? 李奔:语言沟通没问题了,但在沟通方式上又有了问题。你也知道,我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了相对“单一封闭”的工作岗位,跟人沟通交流不多,所以说话喜欢“直来直往”,不太顾忌他人的感受。 2019年初,有次所里开会交流的时候,我当面给同事提了不少意见,有些工作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让一些同事“下不了台”,有些难堪。后来,有老师傅跟我指出了这个问题,我渐渐发现跟人沟通是要掌握技巧的,不能“一根筋”式地沟通,不然后面跟同事的工作协作就会有芥蒂。现在我很注意说话的分寸,哪些话应该私下沟通,哪些话又应该直接表达。激起“浪花”,细心用心 记者:这种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你开始成长了。听你身边同事说,你在工作中很细心,经常能够发现设备隐患。 李奔:在供电所履职期间,我经常会参与一些配电设备“巡视”工作,老师傅们一丝不苟检查地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很多时候习惯成自然,用心也会成自然。 成长其实是很明显的。记得刚到所里,我完全是一个“小白”,不会看这些设备,线路的连接点等很多小细节都注意不到,填写记录都不知道下笔。 记者:是专业方面积累不够,还是缺乏现场经验? 李奔:两方面因素都有,我的本职工作是变电运行专责,受“院子文化”的影响很大,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变电站里,安装、调试、检修设备都在一个区域里,涉及内容也不会太多,临时突发情况也很少。但到了供电所就不一样了,每次巡查的台区范围大,出现的各种小状况较多,比如台区配电柜门未关、10千伏线路对树枝放电、10千伏出线避雷器铜铝过渡线鼻断裂等等……一开始我挺“懵圈”,只有看老师傅怎么做,我就跟着怎么学。慢慢,我也养成了记工作笔记的习惯,会把这些小问题和处理方法记下来,下次巡线多留意,多观察,自然而然经验就积累起来了。 记者:看来你是个“细节控”啊!确实如你所说,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成大问题、大隐患。 李奔:我很赞同你这个观点,一个小问题不解决,真的可能诱发大问题。今年5月,500千伏吴都变电站送电前夕,在对220千伏输电线路做最后的巡线过程中,我感觉220千伏蒲沙线#80-#81杆与下发10千伏线路距离有点近,一起巡线的同事说:“感觉还好吧!” “220千伏输电线路正常安全距离是多少,总不能凭感觉吧。”我很疑惑,于是查标准、现场估测距离(3.2m左右),低于正常4.0m安全距离,便立刻通知线路运维单位及调度中心,及时处理完后一次性送电成功。 记者:看来在履职期间,你专业知识得到了强化拓展,变电和配电设备之间的检查也都逐渐熟悉了。 李奔:确实收获很大。没来所里之前,我在给变电站操作送电的时候,给后续配电工作预留的时间很难准确把握,这样就容易影响变电站送电进度。因为当时我对配电工作这块的流程都不清楚,只能“依葫芦画瓢”。这一年多来,通过政策和规章的学习,加上实际操作,我对配电工作熟悉了不少,当我再进行送电流程的时候,我就知道具体怎么调配每个节点的时间,怎么整体协调配合。有一说一,这对自己工作“计划性”“大局观”的养成太有帮助了。 记者:我能感受到你对工作很用心!但这么忙,你陪父母、女朋友的时间多吗? 李奔:他们都挺支持我,不过我特对不起爸妈,因为周末有时候要去供电所干活,有时候要加班完成本职工作,基本上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同事总是开玩笑说我“像是在外地上班”。另外,虽然陪女朋友的时间少了,但我觉得我们之间又多了一个话题,因为她从事调度工作,对配电具体设备不是很熟悉,我们一起压马路时,我总是指着路边TTU等设备跟她讲解,当她的“老师”感觉挺好的。 记者:自己努力,再加上家人的默默支持,肯定会取得一定成绩的,这一年多来肯定收获满满吧? 李奔:“共同成长”是我最大的感受。2018年长岭供电所荣获鄂州公司供电所同业对标A类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个人也获得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并作为鄂州公司“青安先锋”代表,去年参加省公司“青安先锋”座谈会,算是没给“后浪”们拖后腿。 刚才也说了,无论是从专业学习还是从心智成熟,我觉得进步了不少,在所里的工作对我的本职工作也有不小帮助。特别感谢老师傅们,感激这个“青安”这个平台给我提供机会。奔涌“浪花”,勤学成长 记者:这挺好的,本职工作和供电所工作相互促进,这个能具体谈下吗? 李奔:履职期间,所里业务交流的氛围挺好,也经常会有其他供电所的同事,过来开业务研讨会,交流分享工作心得。鄂州公司在配网自动化这块工作,走得比较靠前。有一次,我对大家讨论的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算法很感兴趣,回家翻了很多书,查了不少文献,发现算法其实可以更完善,于是写了篇带有探索性质的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 在所里工作后,我养成了这种在实际工作里,发现、探索问题的习惯,所以在自己本职岗位中,也继续保持着这种“好奇心”。此前我申请成功了两个变电方向的专利,最近又开始琢磨新的专利设计了。 记者:厉害了,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目前,这一批“青安先锋”专项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李奔:结对工作阶段性完成,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自己也通过招聘成为市公司运检部变电专责,虽然工作岗位不同,但还是要继续发挥好“安全员、监督员、示范员和联络员”的作用。如果还有机会,我打算继续强化营销方面的业务技能,让自己能力更全面。毕竟这一年多履职经历中,营销方面工作涉及得比较少,是一种遗憾。“青安先锋”是一辈子的事。 记者:“青安先锋”是一辈子的事,这是这项工作对你成长的启发吗? 李奔:在我看来“青安先锋”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咱们青年人去供电所锻炼不断成长,突破自己。一方面要好学、乐学、勤学。在工作中,要克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结对”的错误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合理安排时间,自觉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主动请教供电所老师傅们。另一方面时要沉住气、戒骄、戒躁。专项工作中,可能会有各种挫折与困难,但是要及时调整,戒骄戒躁,安心扎根基层,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即便离开了锻炼的岗位,也要带着这股“青安先锋”干劲去完成好本职工作! 这次活动中“青安先锋”的主力军是90后,作为“后浪”的我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精神特质。坦白地讲,奔涌的“后浪”的我们只是表层,“后浪”底下的水流、浪花才是中流砥柱,我们更重要的就是要沉下去,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坚于心、立于言、勤于行,早日成为公司发展的中流砥柱。
【对话·青安先锋】韩汶仲vs王君:不一样的“青安之路” 一样的精彩 韩汶仲,湖北宜昌人,2017年入职国网宜昌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现为一名配电网改施工工作负责人。在“青安先锋”专项行动中结对国网秭归县供电公司两河供电所。 王君,湖北当阳人,2007年参加工作,现任国网当阳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在“青安先锋”专项行动中结对庙前供电所。 两位不同年龄、不同单位、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青安先锋”,通过同一个活动,走出了怎样的“同”与“不同”呢? 记者:幸会二位!两位都是在城区工作,在结对中却都选择了乡镇供电所,这算是“英雄所见略同”么?? 韩汶仲:主要是趁年轻人想多学点本领。在城区单位工作已经让我学到了配网专业技术,我想借当“青安先锋”的机会,尝试学习农网运维检修,了解基层供电所的日常工作,学习直接面对客户。我猜王哥应该也是同样想法。 王君:差不多。我2007年入职,在变电运检工作了10年啦,对变电站的设备和相关工作比较熟悉。后来在运维检修部,发现对农网和配网的了解还是不够,想通过这次结对,能对供电所的各项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听说韩汶仲您结对的供电所并不是你们本单位的供电所,这好像并不常见。 韩汶仲:这种跨单位结对模式确实少见,更像是“自由恋爱”。选择两河所,主要因为它是秭归县的一个偏远供电所,地理位置独特,现场情况也比较复杂,可以让我在艰难的环境中学到更多本领,而两河所也需要配电运检室的专业技术与规范,我们一拍即合。 我个人的力量虽然很微小,但是我可以成为他们之间的一座桥梁,我邀请配电运检专家到所里讲解精益化运维方法、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还邀请配电运检室安监、生技及网改等专业部室就两河供电所的网络规划、网络改造以及现场安全把控进行交流和讨论,优势互补、同建互促。 当然这样结对困难也相应大一些,主要是工作时间协调难度大,从城区到两河供电所车程大约需要4个小时,工作日我很难频繁去供电所,所以我采取了工作日、周末“双轨”模式。 记者:明知艰难偏向前,甘做基层的桥梁,为你点赞!我们留意到韩汶仲的个人信息,你应该是公司青安先锋中最年轻的一位同志吧?有没有压力? 韩汶仲:肯定有啦,特别是在前期工作刚展开时,所里师傅一看我这么年轻,对我的工作能力还是不太信任,我自己心里也有过迷茫。但是我迅速调整好心态,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 换一个角度,年龄其实算得上是一个小优势了,因为我的个人家庭负担相对比较小,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并且从入职以来,我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对具体的现场工作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劲,可以积极地全身心的投入到两河所的安全管理提升工作中。 记者:和韩汶仲不同,王君您是作为一个生产部门管理者的身份结对到供电所,角色变换过程中还适应么? 王君:我本身的工作职责就是安全监督管理,也一直在做提升供电所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然而成为一名青安先锋以后,就面临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窘境。 我想两者都要做扎实,首先让自己明确一点,青安先锋是供电所的一份子,只有融入到所里的工作中来,才能摸清状况,对症下药。我常常到所里和师傅们一起开展相关运维检修工作,根据发现的问题,邀请公司相关专家集中开展解疑答惑或培训工作。我会更多地去关注和收集供电所的共性问题、细节问题,分析原因,并致力于解决问题,这样也为我今后工作提供了方向,能更好的精准施策,助力供电所安全管理提升。 记者:当阳公司的吴光美是安全管理的一面旗帜,她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王君:美姐对待安全工作的态度一致伴随在我工作成才的道路上,我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参与现场工作,她耐心细致地告诫我们要放下好奇心和表现欲,踏实地在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 成为工作负责人后,美姐多次叮咛我们要履职尽责,做有心人、细心人,面对工作中的疏忽和错误她严厉的指正教育,让我从敬畏、害怕到理解、佩服,打心眼里感谢与美姐每次的“相遇”。 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安全管理人员,但我始终将美姐的忠告牢记在心,也将这份安全工作的态度根植于我的本职工作中,助力公司本质安全建设不断提升。 记者:经过这一年的结对,你们觉得基层供电所现在存在哪些短板呢? 王君:平均年龄较大,安全意识不强,接受新技术、新设备比较慢。 韩汶仲:没错,目前两河所员工平均年龄48岁,很多师傅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了一、二十年了,对现场的安全管控都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在两票填写方面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多师傅们在现场工作能够安全的完成工作任务,但在工作票填写上经常出现或多或少的小问题。随着公司安全风险管控的推进,安管APP的使用也成为了施工现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很多师傅们年级较大,对安管APP使用并不熟悉,经常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最终就导致频繁出现两票合格率不高的、远程稽查经常存在问题的情况。 记者:面对这个难题你们是如何去解决的呢? 韩汶仲:在与所里的师傅们一起参加安全日活动时,我提出了加强两票学习和安管APP培训的建议,并得到了所长的支持。我们将每月所内两票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并把存在的问题拿到安全日活动上集中进行讨论,通过“你的问题你来讲”、“你的问题我来讲”和“你的问题大家讲”的“三讲”讨论模式,把问题拿到表面,把隐患摆上桌子,把违章亮在面前,大家各抒己见,一起讨论,只有问题摆出来了,大家共同去解决,才能在下一次面临同样情况时能够更好的去处理。接着我们又邀请了安监专业的专家,到供电所就安管APP的使用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手把手地教师傅们如何使用。在作业现场时,我们也随时指导现场负责人如何正确使用,最终让师傅们真正弄懂、弄通。 王君:其实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流程正逐步规范化,闭环化,但是在现场标准化作业、标准规范理解和掌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有的老师傅开展巡视工作,看不出问题,导致缺陷不能正常处理,影响设备安全运行,遇到恶劣天气就跳闸。现场作业标准化浮于表面,而未真正融入到现场,执行于流程。 既然有问题那就要解决,我们开展了供电所一事一分析,周安全活动加入工作细节讨论,循序渐进的让大家都能对必备的标准规程掌握透彻,更好的运用到运维工作上去,标准化指导卡上每布流程后面都附有该步骤的标准,把这些细节都详细的介绍给所里师傅们,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公司两票和标准化现场奖励,主动学习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作业的习惯日渐养成,我想“短板”以后就会变为供电所长处了。 记者: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听说疫情期间韩汶仲你还克服困难去了两河供电所? 韩汶仲:特殊时期,居民们都积相响应防疫措施,在家中自我隔离,这时用电可靠就显得更为珍贵,而且,不少学生都在家里上网课,我觉得还是要做点什么,于是和所长同值班人员一起,对两河所辖区内的主要供电线路进行巡视和隐患排查,确认了没有隐患之后,我才安心的回了家。 记者:带着目标来,带着经验走,这次结对活动,你们收获了什么? 韩汶仲:对我来说,这次结对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农网工作的运作形式,特别是在山区架空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修方面,山区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和城区并不相同,在城区我们所熟悉的那一套工作经验并不能直接用到山区农网中,更多的还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这次结对也让我拓宽了自己的业务面,强化了工作技能。 王君:最大的收获是成长,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教我学会了怎样去当一名安全生产的传播人,如何去带动更多的人学安全、会安全,成为一名合格的安全生产明白人。 记者:你们对下一批的即将结对的青安先锋们有什么建议么? 韩汶仲:每一名青安先锋,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刚到供电所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沉下去”,将自己融入到供电所中去,不要就在那里读文件、做指示。只有把自己当成所里的一份子,设身处地地“沉下去”了,才能真正地了解所里的实际情况。 然后是“看上来”,想要有所提升,一定要定好目标,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结合所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目标。 最后是“走出去”,摸清楚了实际情况,定好了目标,后期的工作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解决问题时,还需要积极地发挥青安先锋的作用,不能只局限于结对所里的现状,要充分利用青安先锋的专业优势,拓宽解决供电所实际问题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青安先锋“+”的作用。 我的结对历程即将结束,但青安先锋的工作不会结束,后面接力的青安先锋们一定会继续发挥他们的光和热,助力供电所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王君:青安先锋不仅是对自身的认可,更是一份责任担当,希望以后的青安先锋们能继续脚踏实地,在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用心去学习省、市公司下发的关于供电所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和规程,关注各级部门的检查通报从中取长补短,将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推进供电所管理上台阶的方法和措施,持续发力,只争朝夕,不负青年安全先锋的称号。 李治飞王芳
【对话·青安先锋】程欢:青春在于“折腾” 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干净帅气的脸庞,一副黑框眼镜,一袭白衬衫,像个书生,这是同事们初见程欢的印象。在经过几年一线摸爬滚打之后,经常跑工地的程欢,逐渐“被黑化”了。现在的他,黝黑、健壮,一身工装更接地气,俨然一副“老基建”的派头。 程欢,湖北随州广水人,2011年毕业于三峡大学输电线路工程专业,通过招考进入国网随州检修分公司,之后通过机关招聘成为国网随州供电公司互联网办公室运营监测及对标管理专责,2019年6月,他作为“青安先锋”,主动申请到安装分公司线路施工队去学习锻炼。 “折腾”不息,学习不止 记者:据我了解,你从基层才到机关没多久,怎么又回基层了? 程欢:我本身是输电线路专业毕业,职业生涯的前7年,也是在随州检修分公司一直从事最基层的线路运维工作,是一名实实在在的“线路人”。2018年6月,我看到随州公司机关招聘通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考取了互联网办公室专责岗位,于是就这样离开基层来到机关,但是心中还是十分怀念在基层工作的日子,在那里发生过太多酸甜苦辣的故事,给我的青春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记者:看来是浓厚的“基层情”促使你在基层—机关—基层这样来回“折腾“呀。 程欢:其实感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想去一线学更多的本领,实现我的梦想。虽然我以前是干输电线路的,但主要是做一些巡视、检修、运维类的工作,并不清楚输电线路是如何架设起来的,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自己亲手架一条线,我甚至经常想象着自己亲自架设输电线路的场景,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很自豪地指着远方的铁塔和银线,跟我儿子说,“看,那是爸爸架的线!”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于是在2019年6月,看到线路施工队的空缺名单,我就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青安先锋”。 记者:听你神采飞扬的描述,确实能让人感受到你的那一份激情与向往,你觉得你去施工队的优势是什么? 程欢:有一句话叫做“人有我无,人有我优”,我个人的优势,应该说我是施工队里为数不多的具有丰富实战登杆爬塔作业经验的人员,这是前7年运维工作经历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对我到线路施工队工作能起到很好的帮助。 记者:你刚提到登杆爬塔作业,我想起来曾经在一个工地拍摄视频,恰好拍到你现场爬铁塔的场景,看着挺惊心动魄的,当时你害怕吗? 程欢:现在爬塔对我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不过回想起来第一次爬塔那是真的害怕。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恰逢一条110千伏线路首次全检,班长安排我和一名老师傅一组,轮番登塔检查,面对几十米高的“庞然大物”,在老师傅的示范和鼓励下,我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信念,系好安全带,调整好呼吸,心中默念:“胆大心细、抓稳踩牢”八字要诀,我便开始往上爬,开始么,高度不高还不要紧,但随着一步一步登高,我就想看看自己爬到哪里了,途中我不经意地往下瞄了一眼,差点当场晕了过去,双手紧抓塔材、腿越来越抖、速度越来越慢、全身不由自主的与铁塔越贴越近——任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最后,我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只得灰溜溜地喊停,下塔回到地面的时候,我瘫坐在地上,浑身大汗淋漓、肌肉酸痛,四肢因为用力过猛而发抖不止,更是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我在机关呆了几年没摸塔,后来成为“青安先锋”后再次摸到铁塔还是有点紧张且兴奋。好在基本的技术都没忘。就像最近一次登塔,是在2019年底110千伏龙石高线自检验收,这座塔是我自己亲手参与组立的,从系上安全带起就信心满满,熟练运用双沟登高,身轻如燕、脚步轻快,一溜烟儿就上去了。 “折腾”还须接地气 记者:那么你在线路施工队日常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呢? 程欢:我去的安装分公司主要负责35千伏以上主网基建工程施工,是随州公司主网基建的前沿阵地,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风险点多面广。我在线路施工队主要负责基础浇灌、杆塔组立、架线施工等现场安全与质量管理,以及施工方案的编写。 记者:你刚刚提到110千伏龙石高线是你亲手参与组立的,看来已经实现了你之前的梦想,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你是怎么做的? 程欢:架线施工是线路基建施工最复杂的分项工程,动辄涉及几十人、几十公里的大兵团、长战线作业,高空作业施工风险点多面广,可以说是线路施工专业技术层面的“皇冠上的珍珠”。 初次在现场接触架线施工,一脸茫然的我不知所措地像个刚入社会的学生,基本是“看着”外包队伍干。心里有点着急,我到这来不就是要学习架设输电线路吗?可是不太“懂行”的我在现场却只能像个“傻柱”似的“杵着”。 不过这事没有捷径,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只能按部就班的把每个环节摸清楚。白天,我在现场从最基础的施工现场围栏布置做起,并且逮着空就问师傅们,把不懂的当场消化掉;晚上,我会结合图纸和相关书籍材料,边做笔记边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学习,终于熟练掌握了线路标准化施工流程以及关键风险点控制,如从张牵场的选址和布置、五级牵引绳的倒换、到导地线的压接等等…… 记者:面对新的领域,你以前的工作经验帮上忙没? 程欢:跟你讲个事吧。刚到线路施工队时,一位关系很好的老师傅打趣地对我说:“程欢,你是线路运维出来的,可以用运维的角度指导下我们基建施工呀。” 哎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听了他的话后,我就在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工作做的更好。因为以前我是线路运维,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单位,相当于“甲方”,现在搞基建负责工程具体的施工作业,相当于“乙方”。我深知基建质量工艺直接关系到投产后运维工作的质效,比如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严或振捣不到位,可能导致基础立柱蜂窝、麻面、气孔现象;基础水准基面把控不严,就会造成需加垫铁抬高塔脚板等现象。类似的基建质量问题,会对今后运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麻烦。 所以从那时起,以运维的角度搞基建就作为我开展工作的切入点,通过优化施工流程、加强过程质量管控来杜绝基建遗留隐患。 记者:那么具体如何才能有效避免那些困扰和麻烦? 程欢:我通过收集各类分项工程的标准化施工手册、验收规范,严格以规程规范为准绳开展施工作业,找出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形成动机和预控措施,同时在施工现场有针对性的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控避免出现质量通病问题,举个例子,比如人为护坡问题,确实是由于地质原因采用大开挖方式确实难以掘深,应及时申请设计变更改用人工挖孔桩或嵌入式基础形式,从而避免出现类似的基建遗留问题。 记者:这样做了后,有什么成效吗? 程欢: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我主持了7条基建线路质量通病整治工作,累计协助整改五类线路施工质量通病,有效提升了新建线路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这对我来说是件很有成就感的工作业绩吧。 记者:你最近在忙什么工程项目呢?可以介绍一下吗? 程欢:最近在110千伏莲十竹线路上组塔施工,这是去年就开始实施的项目,地点在我的老家广水,这条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广水电网消纳风电新能源能力。受疫情的影响,工程停滞了一段时间,现在重启后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并且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吃住都在工地,已经快一个月了。 记者:吃住都在工地啊?工地上的集体生活与你之前在机关固定上下班模式还是区别挺大的吧,能适应吗? 程欢:那确实,以前是“朝八晚六”,下班就能回家,现在每天早上五点多起,一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基本上告别了周末和节假日。 对我来说没问题,可以适应,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呀。不过对家人确实挺亏欠的,基本没办法安心地陪在他们身边,之前本来说好订机票陪孩子去上海迪士尼玩,也是因为跟工作有冲突,只好作罢。好在他们都很理解、支持我的工作,给了我坚强的后盾,这一点我非常感激。 记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的事儿? 程欢:有的,肯定有的,因为基建工程这块有很多需要沟通协调的工作,线路架设翻山越岭,会涉及一些老百姓的田地和树木。在青苗补偿这一块,经常会有来扯皮的,阻挠施工、干扰进度的。我一开始挺郁闷的,不明白为什么老会有这种“闹”的行为发生?我觉得我们供电工人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明明是为社会做好事,为千家万户光明服务的,为什么不能理解我们的工作。后来经历的多了,慢慢也想通了,老百姓不会想到那么远,多数还是利益为先。我只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边与他们话家常,慢慢沟通化解,另一边将上级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吃透,按照流程和规则办事,后来情况还是有所好转的。 记者:在野外施工,感觉怎么样? 程欢:我现在还挺喜欢在野外施工的,空气好,接地气,偶尔还会遇到蛇、野鸡、野兔等动物,都是之前在城市看不到的景象,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还挺好的。再一个就是不用刻意锻炼身体了,经受风吹雨淋的洗礼,也经常会汗流浃背,我现在比以前黑了好几个色号,但比之前更加结实、健康,自我感觉还不错! 不过在广水这边有一种叫“蜱虫”的物种,是一种吸血虫,有毒,而且进入人体毫无知觉,确实很危险,听当地的村干部说,去年有几个人就死于“蜱虫”的侵害,我们的经验是长袖工作服袖口和裤腿一定要扎紧,不要随便坐草地。 无“折腾”,不成长 记者:听说你去年参加省公司技能运动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程欢:那是2019年下半年,我和其他3名年轻人参加省公司110千伏输电线路基础分坑测量项目比武。当时,我作为工作负责人和队长,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以前我对分坑的理论比较熟悉,但对于实操并不在行,而且当时队里基建任务很多,我们只有挤时间,每天把工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基础施工工地进行实操,向有经验的老师傅们学习技巧,并且在赛前封闭训练15天,每天疯狂地练习。好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队伍从最开始的粗精度30分钟缩短到高精度10分钟以内,最后荣获了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并且刷新了随州公司输电项目历史最好成绩! 记者:有句话叫做“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可以结合你的工作经历谈一谈理解吗? 程欢:确实,这句话太精辟了,正是因为每一个不同时期的历练,我才因此得以历练成长。比如我机关—基层来回“折腾”,对我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在我的理解看来,基层是着眼一个点,而在机关的话则是一个面,点面结合后我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开拓了。像我之前在互联网办公室,跟数据和文字打交道比较多,日常工作主要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形成专业性的文字报告。这对于我后来编写施工方案、写汇报材料、演讲等文字材料来说,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逻辑性更强了。 记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锻炼,除了专业技能上的进步,你自身还有什么成长和收获? 程欢:这一年多的时间,是一个学习、积累、总结、分享的过程,经历很丰富。前后我经历了大大小小七八个线路工程,前面提到参加省公司技能比武,今年也参加了随州公司“青安先锋”安全技术微课堂竞赛,还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还有平时的班组微讲堂分享,写汇报材料、记录青安先锋成长手册、做PPT展示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比较欠缺的环节,因为我以前不太擅长在众人面前表达和分享。“但如果不走出舒适区锻炼自己,就永远无法成长进步!”“不把自己逼一把,你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靠着这样信念和鸡血,自我加压锻炼,成果还是不错的,起码我觉得现在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之前要流畅多了,胆量和自信也更足了,而且普通话也比之前练得好了,因为我是广水人,会有点口音。 记者:说了这么多,最后请谈谈你对“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的思考吧? 程欢:我觉得省公司“青安先锋”为广大青年员工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敦促我们青年员工快速成材,能顺利接棒,真正做到把安全生产握在手上、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同时建议更多采用“定期限、定目标、定任务”挂职一线生产岗位锻炼交流的方式,突出实效性地常态化开展,充分调动青年的干事热情和创新激情,更加注重把青安先锋放在合适的岗位,解决结构性缺员的同时着实提升基层单位的本质安全水平,同时我们青年人也要在基层一线沉下来、学进去,学好安全技术,耕好“一亩三分地”,毕竟只有守住队伍小安全,才能保障企业大安全。
【对话·青安先锋】李沛哲:永不褪色的“巡线兵” “巡线就得能吃苦,要有耐心,也要细心,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外扫描仪,通过你的眼睛熟练快速地对线路巡视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7月13日,国网随州供电公司输电运维班副班长李沛哲在班组周例会上和班员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没有魁梧身躯,却有军人的铮铮铁骨;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孺子牛般的默默奉献。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十多年来他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他就是李沛哲,湖北随州人,2007年退伍至今,13年来一直奋战在国网随州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输电一线班组。获得过省公司“一级安全等级认证”资格、“省公司优秀三种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劳动保障竞赛标兵”等荣誉称号。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该公司广水运维站输电带电作业班。 出了军营当“新兵” 记者:据我所知,你是退伍转业后到电力行业的,那么从“军装绿”转变为“国网绿”,你的内心上有什么变化吗? 李沛哲:舞台不同,但初心不忘。2007年,我退伍后就进入电力部门,直接分配到输电一线班组工作,面对陌生的一切,我仍以部队的严格来要求自己干工作。其实,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虽然衣服不一样了,但是军人本色不能丢,无论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我都是一个兵。输电线路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兵营,这里有技术娴熟的“老兵”,而我就是一个“巡线新兵”,而且在部队里锻炼出来的顽强毅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让我迅速转变了心态,对自己新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记者:从一个电力行业的“门外汉”到如今的“知情人”,相信这背后你一定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 李沛哲: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初到工作岗位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身体里还流淌着军人的血液。作为军人,是绝对不允许自己落后的。为了迅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完成角色的转变,我采用“笨办法”从基础知识学习。对着砖头一般厚的专业书籍,一遍一遍读、一篇一篇背,一个一个问。和同事外出的时候,我身上总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和一支笔,遇到一些理论性强和复杂的问题时,就把它们记录下来,回头向同事和师傅请教学习。其他班组有检修和巡视工作,我都抢着主动要求参加,以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记者:不愧是当过兵的人,适应能力就是强,那你现在工作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李沛哲:我加入电力行业13年来,一直都在输电一线。要说输电专业,我觉得不仅是个体力活,也是个脑力活,人少事多已经成为我们的常态,经常白天登杆作业,晚上加班加点学习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我个人性子又倔,遇到难学的“硬骨头”,就如同在部队碰到“攻山头”,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拿下。我所在的输电运维班,主要是维护随州境内所有的220千伏输电线路,这些线路就好比我们随州电网的“大动脉”。像我平常主要的工作就是日常巡视,通俗点讲就是去线路上“找茬”,找出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缺陷,然后记录在案,逐项消除,确保电网“大动脉”畅通。 记者:你刚才说自己是巡线“新兵”,为何要这样形容自己呢? 李沛哲:我觉得输电工作跟我以前在军营当兵时很像,要有足够的体力、耐力,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我记得进入输电班组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老师傅进行线路巡视,每天顺着高压走廊徒步20公里是常事,经常双脚走出水泡,累归累,但必须得坚持,因为容不得半点闪失。只有按照严格的线路巡视流程,才能更快地熟悉自己负责的输电线路设备,掌握线路运行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以前每次跟着老师傅们一起出去巡线,都感觉像在查找潜在“敌人”,全神贯注、不留死角,这不就是以前在部队里的感觉嘛!所以我觉得自己叫巡线“新兵”很贴切。 记者:听你介绍巡线的工作,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坐在电脑桌面前的人来说,表示还是特别羡慕啊,每天巡线路途还可以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真的不要太好啊,哈哈! 李沛哲:听起来很有意思,但做起来是非常辛苦的。我们9个人负责维护随州市963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600余公里输电线路,工作量非常大,哪还有时间看风景?而且还经常碰到“钉子”,比方说,疫情期间,我们对220千伏曾永线87#进行保电特巡时发现有3棵栗树超高,对线路有安全隐患我们就得进行砍伐处理,当时我们对八十高龄男户主进行宣传告知,但老人就是不同意,我们只能反复做工作,十几次的徒步来回沟通才换来了老人的理解。为什么我说这个呢,我们的工作其实涉及到很多方面,巡视线路还要保护好线路,这里面有很多棘手的工作,都需要我们一个个攻克。 巡线“新兵”变老兵 记者:据我所知,对很多“青安先锋”来说,他们成为“青安先锋”后,从事的都是和自己之前不同的工作,为什么你还是选择了输电专业呢? 李沛哲:有的人喜欢挑战、有的人喜欢改变,对于我来说,我更喜欢从始至终做同样的工作!能够遇到巡线工作我就认为这是一种缘分,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懂一行,就要钻研一行。 而且从战壕里摸爬滚打转行到铁塔上的攀爬检修,我深深明白,当一个“好兵”不是几年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专一”,这是很多当过兵的人的共性,因为在部队的时候,长年累月的正步训练,才能让我们闭着眼走出每步长75CM、高25CM的标准步伐,这些都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里面,即使现在退役了,我依然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我都想把它做好做精。 其实巡线工作并不简单,这里面要学得还真的有很多,特别是在新技术的研究和新的管理工作方法上,想要有创新、有突破,必须沉下心来,苦心专研,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现在的我,在输电专业上能作出成绩,能够快速的成长,我觉得与我始终坚持的“专一”有很大的关系。 记者:都说时间可以让一个人成长,这么多年来,你对输电线路工作一定积累了不少经验。能讲一下你的这段成长经历吗? 李沛哲:我先说说在部队那会,我印象比较深的事吧。班长经常会教导我们说:“要有眼力见,要抢着干事。”我们做啥事情都是一股脑直接往前冲,不会去想这个事难不难。 从事电力工作后,规章制度让我改变了这种观念,电力是个高危行业,特别是输电专业,工作场所不固定、作业条件恶劣、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做任何工作,我们都得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三思而后行,对于难做、不懂或者容易出错的工作,我都记在随身携带工作日志上,时刻提醒自己。 我现在能有好的工作习惯,真的要感恩于师傅们带得好,只要是去线路工作,全都着整齐工装,出工前像“布置作战任务”一样,集合站队、清点人数、宣读工作任务、明确安全要求。夏季的时候,为避开高温时段,我和班员们时常早上5点半在单位集合,准时出发进行线路巡视;进山处理树障时常徒步两小时才到作业点,累了大树下面靠一下,渴了喝几口水壶里的水,饿了吃几口压缩饼干。停电登塔检修,即使汗流浃背,也要“全副武装”保障安全。这样的工作环境说心里话,就像在军营里的感觉一样,让我又熟悉又踏实。 经历过,方知不易,也更让我明白,想要做好任何工作都没有捷径,必须一个一步一个脚印,就是这样,我慢慢成为一个熟练掌握输电线路工作的“老兵”。 记者:那么这些经验,在你的“青安先锋”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呢呢? 李沛哲:我结对的是国网随州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广水运维站输电带电作业班。他们处于边远基层,班组内退伍老兵多,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对日常的高负荷工作只能疲于应付,完全满足不了精益运维要求。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必须“对症下药”,我把缺陷记录仔细研究后,发现缺陷有季节性、区域性规律可循,我们一起根据季节、设备状况、地理环境的不同,对应不同程度的输电线路,投入不同的关注度及整改防范措施。一段时间下来,工作完成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因为全程参与其中出谋划策,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业得到了很多锻炼。 还有,广水山多,我注意到他们巡视路径中所处环境、途径村镇、巡视重点等信息,往往根据记忆和经验来判断,这样呢,就会特别依赖老员工,而且想要掌握所有输电线路的信息非常的费力。我主动把所有输电线路杆塔经纬度重新梳理,利用APP软件一一标注清楚,并制作了简易的“使用说明书”。大家想去任何一基杆塔,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导航至最近位置,还能了解附近的地形地貌。这个APP用上后,大家都感叹说:“导航指哪打哪,比之前靠死脑筋记路强多了”。这其中也让我积累了知识,很多东西都是积少成多的,就是通过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善于去发现,善于去动脑筋,就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和成长。 记者:在你的个人简历里,我看到你获得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劳动保障竞赛标兵”的荣誉称号,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参加“军运”保电,对你来说特别有意义吧。 李沛哲:那必须的,2019年5月底时候,在得知世界军人运动会要在武汉举行,我便主动请缨去武汉参加保电工作,这里面当然是少不了军人的情怀,所以我就想啊,能为军人运动会保电这必须得有我呀,再怎么说咱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嘛,用句现在网络流行的话,虽然退伍十三年,归来仍是军人!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在武汉临空港进行军运会保电线路隐患排查时,巡视途中遇到了一只恶犬,它突然冲出并将我的手掌咬穿,同事赶紧送我去医院,消毒、清创、打疫苗,结果缝了6针。领导们都挺关心我的,让我回家休养,可是我打心里认定,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允许自己“临阵脱逃”!经过我再三的请求,把医生证明我无大碍的签字字条都掏出来啦,这才圆了心愿又回到武汉参与保电工作,过程虽然有点曲折,但最终能圆满完成保电任务,算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说到这里,我想说虽然我已经离开部队,但身体里仍然流淌着军人的血液,虽然脱下了军装,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履行着职责使命,我很自豪! 记者:对于一线班员来说,真的是特别辛苦,往往因为工作原因和家人一起分享快乐的时间也会有限。今年疫情期间你在单位封闭值守,而且听你同事说今年有“两次”生日都是在抢修现场过的? 李沛哲: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期间我们封闭值守,我妻子一个人在家带女儿,给女儿说的最多的就是:“爸爸出去打怪兽,打赢了我们才能出去玩呀!”,听到这个,挺难受的,但是怎么说呢,更多的还是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青安先锋、一名退伍军人,在关键时刻,就必须舍小家,做好保电工作,满足用户用电需求,保障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就是我的使命和职责。 说起生日这个事,实在是太不巧了,鼠年的闰四月本来让我有机会过两个生日,不巧第一个生日5月9日正好遇上“110千伏烈两线暴雨风灾倒塔抢修”,抢修既要满足工期尽快恢复用电,又要保证抢修质效,需与时间赛跑,必须沉着应战。因为我是抢修工作的总负责人,所以抢修勘查、方案制定、物资调度、交通管制、现场指挥等各个环节,我都得起早贪黑,紧盯现场,不能有一丁点差池。指挥部的领导和同事们得知我生日后,特意等到天黑收工后,给我过了一个难忘的现场生日,妻子女儿在视频里说“没事,今年闰月,下个月生日我们再陪你过”。没成想第二个生日6月7日又遇上“220千伏随永线风灾倒塔抢修”,只能又和妻子、女儿说抱歉了。看到崭新的铁塔树立、闪亮的银线牢固,这就是我收到最好的生日礼物。 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记者:可以看出很多时候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冲突,你都是以工作为重,而且你的工作任务是非常重的。在这里我就特别想问一下,你选择加入“青安先锋”的初衷是什么? 李沛哲:这一路走来,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我才能迅速成长起来,才能够独当一面的干工作。相当于我自己有过被帮扶的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成为“青安先锋”,我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综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挑战自我、提高自我的好机会,所以我第一时间就主动申请了。 记者:加入“青安先锋”一年多以来,你觉得你又有哪些改变呢? 李沛哲:我觉得首先是意识上的升华,成为青安先锋后,明显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份责任、底气、自信,在面对大家共同学习或急难险重任务遇到难题时,我更愿意自告奋勇的试一试。 就像这两次暴雨风灾应急抢修,从理论模拟到实战,从无从下手到专家助阵再到圆满完工,以往的固定套路根本无法满足应急抢修的现场,其中更注重的是完善的方案、统一的指挥、细节的把控等等,这些正是我常规工作中无法汲取的“营养”,就如我加入“青安先锋”初衷一样,这就是发现自我、挑战自我、提高自我的好机会,我从其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多的是作为一名国网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宝贵的经历都将是我日后工作的财富。 还有我们近期配备的新装备钳形接地电阻测量仪,它和以往的接地电阻测试仪(手摇式)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不用放测试线的优点,但是我们按说明书在现场使用后,发现钳形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的数据明显偏小,这在大家心里成了疑问。私底下和几个不同专业的“青安先锋”、其他同事们一起交流、比划、操作后,发现钳形接地电阻测量仪在杆塔多腿接地形成环网的情况下需要解开其他塔腿接地方可直接测量,这在说明书上是没有表述出来的。 这其实只是现在一个小小的工作日常,但我想表达的是我变得更加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了,实际上我以前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加入青安先锋后,感觉自己总有一种“赛跑”的感觉,总觉得有人追,变得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更强烈,喜欢和周围同事们交流,无论是同专业的还是不同专业的同事,往往在交流中也会给自己很大的启发。 记者:结合你的成长经历,你希望“青安先锋”在百千万成长计划中如何发挥热量? 李沛哲:我个人认为“青安先锋”还是应该成长在一线,只有一线才能让人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专业性质、局面、困境,只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才能“药到病除”。此外,“青安先锋”不光是带动基层、班组、供电所改变,还需要带动整个“青安队伍”,可以定期开展讨论会,每个人分享自己的工作办法,由此起到交流和借鉴作用,更好地为广大青年成长服务。
【对话·青安先锋】刘洋:怀揣初心梦漫漫成长路 “线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想要有安,必须有全,只有把工作中每一条规章制度、每一步规范流程都执行得全,才能真正保人生、电网、设备的安。” 5月22日,国网随州市曾都区供电公司何店供电所副所长刘洋在“党建+安全”专题活动后分享了自己的安全心得。 刘洋,湖北黄梅人,2015年加入曾都公司从事技改大修方面的工作,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何店供电所,现任何店供电所副所长,负责运维、安全相关工作。 想做“全才”不想“偏科” 记者:听说你做“青安先锋”是因为缘分,很好奇你所指的“缘分”是什么? 刘洋:这要讲的话,太多故事了,只能说缘分这东西就是这么奇妙。我原本是在运检部做技改大修工作,在这之前我还在党群部做过纪检和团青专责,反正经历还挺多的,但是基本都是在机关部室。当时恰巧碰到何店所要代表公司参加第二届青创赛,我就被抽过去做筹备组成员,开始就是个毛头小子嘛,也挺害怕做不好,在老师傅指导下我每天白天正常工作,晚上与何店所师傅们一起加班加点,改进产品、测试可靠性、编整技术文件,记不清当时熬过了多少的夜,经历过多少次推倒重来。不过好在我们是幸运的,付出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经过三个月的打磨精雕,我们成功在西安获奖。 有着这次经历,回到原岗位后,我与何店所继续保持着“亲密关系”,陆陆续续参与了不少何店所创新工作。可以说我也算得上是半个何店所的人了。当时一看到“青安先锋”报名对象里有何店所,我想都没想,直接跑去报名了,当时就怕选不上,跟“高考”报志愿一样紧张。 记着:确实挺有缘分的。看来你想加入“青安先锋”队伍的心情非常迫切呀。 刘洋:我的确非常想加入“青安先锋“队伍。怎么说呢,在基层做好台区管理工作,从事检修、抢修工作,这些好比读书时的“理科”范畴,简单来说就是“纵向思维”和钻研能力的考验;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与文字、报表打交道,就像一“文科生”,俗话说“文理不分家”,现在不都讲究复合型人才嘛,何店所就像是一个“理科班”,我从“文科班”转到“理科班”,虽然很多东西都得重新学,但是我还有我的优势呀,恰恰是这样的转变,让我可以做到“文理科”的相互交融,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从而练就过硬本领。只有这样,我才能全面get“文理优势”,努力成为一个不“偏科”的“文理全才”。 记者:你把基层供电所比作“理科班”,那能说说你所在的这个班是什么样子吗? 刘洋:何店所在我心里不仅仅是“理科班”,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朋友”了,它拥有全省首家供电服务职工创新工作室,它的党支部是国网先锋党支部,它还是全省最早开展全能型供电所的试点单位……这里的师傅们在业务上都是一顶二的好手,比如运维班长闭着眼睛能把线路、台区参数背出来,安全员对哪里有裸导线、哪里有缺陷如数家珍,内勤班长文采一流,文章经常能上各种媒体。于我来说,在这里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当然了,作为一个乡镇供电所,它也存在着与很多其它供电所一样的问题,全所33号员工,平均年龄差不多有50岁了。 记者:和“老朋友”相处,想必应该很轻松吧? 刘洋:与其他“青安先锋”小伙伴相比,我因为对何店所的人、事比较熟悉,工作沟通上是要简单些,但需要面对的困难还是不少的。 结对时本职工作不能丢,工作室创新工作要兼顾,供电所相关工作也需要积极开展。我和妻子两地分居,她在武汉,我在随州。去年妻子怀孕,起初我是每周末尽量赶回去,现在只能一个月回去一次。在妻子最需要我的时候,不能在她身边照顾她,一直到现在心中还是觉得有些愧疚。所以怎么说呢,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真心话,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 记者:确实挺不容易的,好在无论有多少困难,你都已经挺过来了,而且兼顾的都还不错,能跟我们谈谈你对自己的定位吗? 刘洋:对,妻子去年10月份生了一个儿子,我也是满心欢喜。现在工作有了成效,孩子健康成长,妻子也对我十分理解,我觉得自己心里就有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 说到对自己的定位,我记得当时学习完青安先锋相关文件要求后,我就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心态,我是一个去基层学习的“文科小白”,如何在结对工作中既能提高自己、学到知识,又能为所里的发展和改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真的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和磨练。其实,通俗的说,像我这样参加结对工作,就相当于“临时工”,无论是在能力、时间、精力上都远远比不上其他人,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都坚持着结合自身优势找准侧重点。 记者:能谈谈你是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找侧重点的么? 刘洋:结对后的第二周,正巧所里那些天正在开展异常台区治理工作,在参与排查窃电用户时,我发现师傅们没有针对性,挨家挨户摸排效率很慢。 何店地区多山区、丘陵,师傅们夜间工作时间越长,安全风险也就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当时跟着营销班长一起,把所有用户近期电量全部导了出来,通过函数比较电量波动情况,确定数据波动异常的用户。2天时间查到了3家窃电用户,查处后台区日线损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算是我在所里“工作生涯”的良好开端,让我对做好以后的工作信心百倍,有一种小有“成就感”的感觉,所以说印象非常深刻。 扎根历练感受“基层味道” 记者:有人说基层的工作是点多面广,你怎么看? 刘洋:基层工作确实有它的复杂性,供电所业务种类繁多、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结对之后,我觉得用“基层百味”来形容我的感受最贴切。这里有淋着大雨抢修到深夜时黄连般的“苦”,有故障停电用户骂人、投诉时柠檬般的“酸”,有指出问题师傅们不理解时姜葱般的“辣”,但更多的是路灯亮起时、用户开心时、师傅们竖起大拇指时蜂蜜般的“甜”。 记者:听说你结对后经常跑到施工现场,去现场做什么呢? 刘洋:当然要去现场呀,本来就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才来供电所的嘛,我心想着有这么好的机会将理论结合实践,为什么不去呢?所以除了特殊情况,只要有施工我就跑去现场,不懂的就问老师傅们,随身携带小本和笔,把重要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笔记本都换了两三本了。而且在现场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很多好的想法,可以为所里开展工作出谋划策。 记者:说到这里我很好奇,你经常跑现场,学到很多东西,那在现场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呢? 刘洋:问题呀,当然是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次施工作业,上杆的师傅爬上电杆准备更换绝缘瓶,后备绳却还在背后晃悠,我赶忙上前提醒他要注意安全、打好后备绳,虽然这位师傅穿上了后备绳,但他笑咧咧的跟我说“小刘,不碍事!我在上面稳得很!”,顺势师傅还在杆子上左右晃了晃,看得我心惊胆战。我感觉在基层供电所,安全文化、员工安全意识仍然还是需要提高的,我觉得现在随州公司党委推行的“党建+”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提高所里安全文化和员工安全意识。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以“党建+”的形式来下功夫,能跟我们详细的讲讲吗? 刘洋:安全文化的培养其实与党团建设有很多共通之处,何店所本身在党建上有很好的基础,这是何店所的“天然优势”。在一次所里的出谋划策交流小会上,我提出能否在党员身上下功夫,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令人开心的是所长和老师傅们都很支持,然后我们拓展了党建积分考核的涵盖范围,将党员本岗位工作责任与安全责任捆绑在一起,要求党员们主动亮身份、显担当,以点带面提升文化氛围。一段时间下来,所里很多师傅开始变得喜欢互相“找茬”,以前在安全上无所谓的师傅们迫于面子也变得格外小心。 记者:看来这步棋下得还不错,那接下来呢? 刘洋:嘿嘿,误打误撞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后来啊所长说:“小刘呀,还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分享分享。”我就将目光聚焦在个人技能上。 因为所里师傅们年龄都挺大的,以前总觉得他们年纪大了不爱学习,喜欢用老方法、老手段处理问题。其实,通过我平常的留意和观察,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对那些图图表表、“形而上”的教程、资料,理解起来确实存在困难。 所长让我试试有什么方法可以短期内改变这种现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党建+精准培训”项目,以“人人讲、大家谈、全员考”的工作方式,加强业务能力。 记得我在所里组织师傅们上的第一堂实践课就是“学习全方位安全带正确穿戴方法”,这个安全带穿戴方法稍有点复杂,师傅们总是记不住,不愿意用,我就一遍一遍地示范,现场帮助老师傅们学,同时所里推出让能力强的党员包组包员,学会一个走一个。通过这种书面教学转为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师傅们“多对多”交流、“一对一”学习,实践起来成效很不错。 记者:你觉得何店所这位“老朋友”和之前相比,还发生了一些其他变化没? 刘洋:有呀,我们何店所是“工作积分制”第一批试点供电所,积分的高低决定师傅们绩效工资的多少。但在以前所里的积分考核模式较为固定,无法对所有的工作进行考核。所长当时叫我一起参与了此项工作的推进会,那天讨论得很是激烈,最终定下方案后,我们在所内依托生产、营销、运维等工作的规范管理流程,搭建了运营监控平台,从各业务口计划性工作、例行指标考核,到临时性的任务分派、跟踪、管控、评价,形成了一整套闭环流程。收获工作中的“小确幸” 记者:从机关部门选择到基层,在工作上肯定是更加辛苦,现在回过头来看,你有没有后悔过? 刘洋:我可以自豪地说从来没有!近700个日夜,虽然熬过夜、吵过架、淋过雨、饿过肚子,也被否认过、忽视过、嘲笑过,但那些都成了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这一两年来,我和老师傅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与师傅们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战友”。 你还记得新冠肺炎刚开始的时候吗?那是除夕的前一天傍晚,我们突然接到公司的通知,一处隔离点需开展保电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所里让我负责联系,我给师傅们打电话说明情况后,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碗筷、怀里的孙子赶到保电现场。现场的工作量很大,机械到不了位,为了保进度,我和十几位师傅们一起,扛起300米的铠装240电缆,电缆很重,可是没有一个人有过多余的话,我们喊着“一二一”的口号,穿过灌木丛、爬过小山坡、淌过水沟,所有人的衣服都是湿的,一半是水淹的,一半是流的汗。当时的感觉很奇妙,兴许是团队的共鸣,也可能是师傅们的精神,我当时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与这样一支队伍一起我们能做成任何事。 记者:到现在,你在何店所工作已有几年了,对于你来说有什么收获呢? 刘洋:时光不负“追梦人”。今年省公司下发了“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对“青安先锋”的成长成才指出了明确方向,提出了殷切希望,随州公司也针对我们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安全技术等种类多样的培训。我结合自身学习和机关到基层的这段经历,对工作大局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思想站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去年4月份我被提拔为何店所副所长、6月份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在供电所工作的这段时间,工作对我而言不再是电脑屏幕前的几个报表、几行数据、几篇报告,而是一次次巡视、一次次消缺、一次次抢修。我对供电所运行的实际情况也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能够在发现问题后,冷静地解决和处理问题,同时自己也向“基层安全生产明白人”这个目标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种感觉很踏实、很好。 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到“青安先锋”队伍中,你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刘洋:还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我觉得基层就是我们青年成长锻炼的最好舞台。结对的过程就是双方取长补短、互助互利、共同提升的过程,遇到问题不要畏难,多问、多想、多做,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事后还要多分析总结,一段时间下来,能力、经验必然会得到提升。真的,这个基层很有“爱”,我在基层等你来,这不是广告语,这真的是我切身感受和发自内心想说的话。
【对话·青安先锋】皮震:安全就是不打折扣的执行力 “你好,我是麦市供电所付汉军。” “你好,我是调控中心皮震。” “我报送一张10千伏小黄龙线检修申请票,请审批。” 7月21日,国网通城县供电公司调度控制分中心调度员皮震接到一个调度申请,来电的是麦市供电所工作负责人付汉军,他是皮震在担任“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交的老熟人了。 皮震,湖北咸宁通城人,2012年毕业于广西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通城县麦市供电所,现任通城县供电公司调控运行班副班长,曾获2018年国网咸宁供电公司文明建设标兵、2017年度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运行工作先进个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共青团员、国网咸宁供电公司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挥之不去的“麦市情结” 记者:刚才听你和付师傅聊天挺亲切的,“青安先锋”活动结束已近一年了,你跟麦市供电所的联系还很密切吗? 皮震:挺密切的,毕竟是一年时间打下的感情基础啊。虽然我现在回到了调度,但是经常有调度指令下到麦市供电所。每次接到他们的申请,我就不由得想起在麦市所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不知道他们的工作顺不顺利、在填写工作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难处、对业务流程还有没有疑问……虽然人已不在供电所,但是我的心始终和他们在一块。刚刚接到麦市供电所的调令申请,付汉军师傅就邀请我有时间回所里转转,他还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呢! 记者:看来你跟师傅们的关系不错呀!能给我介绍下麦市供电所么? 皮震:是的,感情都是在相处的细节和点滴中培养出来的。麦市供电所位于通城县东南角的麦市镇,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承担着1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3.8万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现有员工16人,平均年龄42.6岁。 记者:位置挺偏的啊,你当初为什么想要报名参加“青安先锋”活动? 皮震:我大学学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2年参加工作,又一直在调度台负责电网运行,总觉得自己不接地气,心里有点儿虚,想去基层历练历练。 在我看来,县调与基层站所其实在同一个战场,只不过一个在后方统筹指挥,一个在前面冲锋陷阵。去站所不仅可以扩大我的知识面,让原先只停留在书面上的知识储备具象化,还能对我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听说有“青安先锋”这个活动,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记者:在你去之前,你期待的供电所是怎样的呢?现实跟理想差距大吗? 皮震:我原以为,站所事情可能比较少,大家安全意识比较强,做事情都井然有序。我呢,就跟着师傅们跑跑现场,然后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学习,汲取养分。 但是去了之后我才发现,站所每天都有很繁重的施工任务,营销的装表接电、运维的线路改造、日常应急抢修等等,师傅们一忙起来。工作票填写就很不规范。由于我在调度主要对接变电专业,所以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加强对配电安规、配电“两票”的填写等知识进行学习,然后跟着大家一起逐渐规范日常工作的各个流程。 在每一次课后,我都会布置“作业”,对他们进行随堂测验,并一一指出大家在填写工作票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让大家及时认识到平时填写中的问题。由于课程结合了大家的实际工作,慢慢的,听课的人越来越多,提问的人也变多了,大家在课堂上有了更多互动,“我这个接地线为什么要挂这个地方,能不挂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安全措施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课堂氛围越来越热烈,大家的兴致也高昂起来。 记者:确实是煞费苦心啊,那么你是怎样把自己的专业融入供电所日常生产中的? 皮震:供电所安全生产局面比较薄弱,要想改变,第一件事就是营造安全氛围。我利用周例会制度,把大家集中起来学习事故快报、工作票的规范填写、安全工器具的保养维护、安全资料台账的清理完善等等内容。由于调度信通不分家,所以我对他们进行了信息安全培训,教他们加强内外网使用规范,如何防范社会工程学的攻击。 最让我自豪的一件事情是教会了站所的老师傅之前一直都不会使用的安管系统APP。他们原先都觉得,已经填了纸质票,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在手机里再走一遍?我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解释这是国网公司规范化管理的趋势,可以方便稽查人员到现场进行稽查,进一步完善现场施工安全,避免无票施工、无计划施工。然后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给他们一步步演示相应流程,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再结合激励政策,鼓励带动他们又快又好地完成手机上的流程,现在所有的师傅玩安管系统APP可溜啦。 记者:哇,真棒!我听说你同时还是通城县供电公司九岭所的“第一书记”,身兼调度本职工作、“青安先锋”“第一书记”数职啊。 皮震:是的,我从2017年10月开始担任通城县供电公司九岭所的“第一书记”。所以我每周一去麦市、周四去九岭,去之前提前把调度工作做好,对于常规性计划性工作,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不能完成就加班加点完成;临时性突发性工作,就地处理,实在不行就请同事们一起帮忙协调处理。平均每周加班三到四次是常态。工作太忙的话,也会选择在周末去麦市检查工作票,同事都戏称我是调度台“时间管理大师”。 基层就是一个熔炉 记者:听了你刚才的介绍,确实很不容易,那么你觉得“青安先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皮震:一种责任吧。基层习惯性违章屡见不鲜,我想宣传一种安全理念,把安全氛围营造起来,从认知上让大家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我每次去供电所要都对“两票”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下达整改通知单,并对上周提出的问题进行复查,用PDCA的方式形成两票闭环管理。 我还带着他们在安全警示教育室开展活动,观看事故案例,跟大家讲解工装如何正确穿着、安全帽怎样正确穿戴等。这些细节看起来很小很简单,但是在关键时刻,可能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要知道安规上的每一个铅字的背后可能都是一条沉重的人身伤亡案例。 譬如说工作服袖口的扣子一定要扣好,万一工作现场有电弧或是火星,工作服没扣紧,皮肤就可能被灼伤,而扣牢袖口就能降低类似风险。 还有安全帽的正确佩戴,曾经我看过一个事故案例,电力施工人员站在变压器台架上,不小心从上面摔下来,头砸到石头上面,由于正确佩戴了安全帽,仅造成安全帽破裂,生命无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安全帽的保护,破裂的就会是脑袋了。所以安全帽不仅要戴,还要正确佩戴,因为在突发情况,它可以保护我们。 记者:这些工作效果如何? 皮震:效果肯定有啊。2019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麦市供电所顺利通过了全员安全考试,两票合格率由原来的93%提升到了97%,并获得了通城公司2019年度安全生产突出贡献奖。 安全既是筑起一个企业的根骨,也是构筑它的每一块砖石,我们要做的就是源源不断地为它添砖加瓦,将它的根基夯得更牢固,让它的发展更稳健。这看似简单的一颗扣子、一顶安全帽,背后全是我们对安全的深耕勤种。 记者:是的,安全意识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听说你还带着师傅们玩游戏? 皮震:嗯,其实就是‘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我搭建了一个施工现场,里面人为设置了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请工作负责人来查找哪些地方有问题。让大家用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和查找自己日常工作中容易犯的错误,再来谈谈如果让错误继续,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和图片来加深“痛点”。 多年来他们一直被动的“被稽查”,我用场景置换的方式,让他们站在稽查人员的角度找自己的问题,把他们日常容易犯的违章设置到场景中,加深加固“痛点”记忆。这种模式更能触动他们心里那根安全弦,只有当他们真心实意的意识到安全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是扎扎实实落地。 成长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记者:经过一年的历练再回到调度台,你对调度台的工作会不会有一个新的体验? 皮震:感觉很不一样,基层摸爬滚打一年,我学会换位思考了。比如说以前基层站所按计划报告某天有检修,但是偶尔突然提前二三天说不能执行了。我就很纳闷,明明提前报好的计划为什么就不能执行?按部就班地做不就好了嘛。 只有真正到现场才知道,原来一项施工需要协调很多方面。跟用户协调停电、跟施工单位协调材料到达时间、施工人员的到位……任何一方有突发情况,都会影响施工计划。 我以前在调度台是看不到这些问题的,就觉得报了计划就得按计划执行。到了基层才知道确实存在诸多不可抗力因素,还是要加强沟通,互相理解。 记者:换了天地,眼界更开阔了。你觉得调度和站所在安全上的区别是什么呢? 皮震:供电所的安全是一张张工作票、一根根接地线,是可以摸得着看得到的。但是在调度台,没有安全工器具等具体的安全设施来保证安全,而是用制度和系统,用调度员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处理问题,确保安全。 譬如说,在供电所施工现场可以具体到接地技术措施,但是调度的安全是通过调度台发出的指令,具体到某某线路挂接地线。我们用这种方式把施工人员限定在安全范围之内进行工作,把这个范围内可能来电的电源全都拉开,防止向工作地点供电,通过调度“划”出一个无电圈,让他们可以在里面安全施工。西游记你看过吧?调度就像孙悟空拿金箍棒为唐僧划出的那个圈,确保唐僧不被妖怪伤害。 记者:在“青安先锋”岗位历练一年后,你觉得自己收获如何? 皮震:最大的收获就是安全意识的全面渗透,不只是工作上,生活中也是如此。同事开玩笑,说我被安全工作PUA了。现在过红绿灯时一定要等绿灯,在健身房看到四处乱窜的小朋友,第一反应也是“太不安全了,健身房里那么多器械,小朋友跑起来容易冲撞受伤”。有人说这是刻板,我很同意。因为我做的就是一份“刻板”的工作,经历了“青安先锋”,更是明白,只有用“刻板”的具体措施把大家圈在安全范围里,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为生命负责。 记者:挺有意思的。还有其他收获吗? 皮震: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让我们很羞于说出“爱”字,但我觉得“青安先锋”一年来,对父亲的爱更深了一层。我的父亲在通城公司配电中心任维护班长,一直以来,我都很疑惑,为什么他每天出门那么早,回来那么晚,他一天天的到底在做什么?直到自己作为“青安先锋”走进一线,才知道他要做的事情有那么多,那么的辛苦,早上要到所里准备施工材料,到现场对施工进行监护,召开班前班后会,现场勘察,做发现场安全措施,施工完要对资料进行清理……这桩桩件件,让我对他的认知更深刻了,他总是黝黑疲累的身影不再模糊,而是越发清晰,高大。 记者:好暖啊,那最后一个问题,你作为咸宁供电公司第一批“青安先锋”,对后续上马的“青安新兵”们有什么寄语吗? 皮震:我觉得“青安先锋”们要像一颗颗种子,通过安全理论、安全文化、安全理念的灌溉,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改造周围环境,培育安全土壤,成为雪球效应。我希望更多的年青人加入我们,引领大家,成为青年员工追逐的新时尚。
【对话·青安先锋】金昭:“另辟蹊径”的金小哥 “戴师傅,有一阵没见了,最近所里的工作忙吗?” “小金,你来啦,现在所里的工作都比较顺利,说起来还真得感谢你呢!” 7月16日,国网通城县供电公司“青安先锋”金昭在去安装配电自动化分站的路上,途经新塔供电所,和所里戴四清师傅亲切交谈。 金昭,湖北咸宁人,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国网咸宁供电公司先后从事施工项目管理、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等多个专业,在“青安先锋”专项工作中结对国网通城县供电公司新塔供电所,现任国网咸宁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运检管控及配电自动化运维班班长。 进入角色,初尝甜头 记者:听说你是通城公司的“老熟人”了,再次来到熟悉的地方,感受如何? 金昭:我跟通城很有缘。2011年,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正赶上咸宁第一座11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新建工程在通城落地,由咸宁公司丰源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施工,我作为项目总工,在通城一呆就是一年半。2014年,市公司有个交叉挂职的机会,我正巧被选在通城大坪供电所挂职副所长,也差不多干了半年。这次“青安先锋”结对来到通城新塔供电所,我像回到老家一样,感觉很亲切,通城话我也差不多都能听懂,可以很顺利地融入这个大家庭中。 记者:我算了一下,你的工作地点和新塔所相距100多公里,开车也需要2个小时,这个“亲戚”走起来有点远啊? 金昭:正因为远,更要“勤走动”。 在“青安先锋”结对之前,我就做足了功课。新塔供电所地处三省交界,基础也较薄弱,依傍玉立大道,主要负责通城县工业园及城关所有10k千伏专变、隽水镇周边城乡结合区高低压用户,共涉及333户高压电力客户及21个行政村16741户低压用户用电,年售电量1.23亿千瓦时,算是通城县任务最重的供电所。 然而所里总共只有20人,平时工作都很忙,一般都不在所里,只有每周二所里要召开周例会时,全员才会聚齐。 而我就会在周二这一天早早出发,赶到站所履职。至于本职工作嘛,我会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加班,自我调整工作安排,不会耽误。 记者:看来你挺会安排时间的嘛,那在所里开展工作还顺利吗? 金昭:其实一开始,我是自信满满的,我以为“青安先锋”只是帮助站所做好安全管理提升,因为我本身就已经是副班长了,安全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觉得“青安先锋”的工作应该可以轻松拿下。 可来到站所,了解一番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站所有抢修施工、装表接电、抄核收、窗口服务以及大大小小的协调事务,可以说是一个小型供电公司了。然而当时我几乎没有什么供电所工作经验,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觉得帮不上大家什么忙。 记者:那后来呢? 金昭:直到履职的第二个月,当时正值公司“双优四零”竞赛,10千伏铁柱二回线频频出现低电压,每天被通报,所长带队查了很久都没查出问题。我了解情况后,靠着自身继电保护的专业经验,通过分析数值、检查参数,发现是变电站合并单元的参数设置问题,及时修正后问题迎刃而解,大家也对我刮目相看。 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转变了想法,觉得“青安先锋”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安全方面,我相信,只要勤去站所,愿做实事,发挥特长,能给站所带来甜头,“青安先锋”的工作就会得到认可。 创新突破,渐入佳境 记者:可以看出来你已经慢慢进入状态了,那么,随着你对供电所工作的了解不断深入,有没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金昭:“青安先锋”工作开展几个月后,我对于“基层站所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受,越是前沿阵地,就越容易忙、乱、急,比如在抢修的过程中,一边是客户催,有投诉的压力,一边是手头工作多,指标的压力,而安全隐患就偏偏容易出现这个过程中。 2018年腊月十九,我正在所里检查“两票”,突然接到停电投诉,我便跟着钟浩师傅去现场查找故障点。由于线索很少,短期内难以判断故障点。“好多用户都在催,快过年了,我们得赶紧找到”,当时坐在摩托车后排的我明显感受到钟师傅的焦急,车在疾驶的同时,他还不时盯着路边的线路。一路上,我一直捏着一把汗。目前基层站所找故障点主要是还是靠逐线排查,方式较为落后,有时为了抢时间,值班人员往往单人分头巡视,这种方式使得巡线过程少了监护,而且骑车的时候还要分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记者:听起来确实有些不安全。 金昭:对呀,另外,在新塔所这块前沿阵地,人少事繁,基层一线员工负担较重,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减负。 举个例子,2018年11月,我和50多岁的甘跃兵师傅一道在山上巡线,要背四个设备,发现缺陷要通过PDA作记录,设备定位要使用坐标采集器,营销系统也要录入,口袋里还得放一部抢修工单手机,这些看似先进的工具,却并没有给站所带来便利,巡视人员负担较重,疲于应付。 记者:那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金昭:去年,我有幸加入了咸宁公司“跑山电工”APP开发团队,关于站所安全隐患、系统多负担重等问题,也一一成为系统研发的方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这个APP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低压线路停电自动告警和故障点快速定位,从而消除单人巡视的安全隐患,有效缩短停电时长,用户也能实时掌握停电信息,投诉自然会减少。另外通过数据一次采集,共享使用,以后巡线时仅需要带一部装有“跑山电工app”的手机就可以了,这为巡线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 记者:看来是一项很不错的创新成果,听说你已经有20多项专利了,而且在“青安先锋”结对期间,你还参加了国网公司青创赛成果交易展,真是太厉害了。 金昭:能够去国网公司的平台进行展示,说真的,我也没想到,这都得感谢大家的帮助和支持! 记者:能和我们简单介绍下这个项目吗? 金昭:当然可以,这个项目的名称是“安全e卫士——生产作业全景智能管控平台”,是一个创意类项目,立足于供电所安全生产的痛点、难点,创新构建作业流程全景化、过程管理精益化、安全监管智能化、系统数据集成化、生产资料电子化的管理模式。 它是安全生产“掌中宝”。能够整合生产系统数据资源,将各功能模块集成到同一终端,实现生产业务从线下办理、线上办理到掌上办理的转型升级;同时电子化记录工器具出入库、“两票两单”等信息,基础资料管理更为便捷、规范。 它同时也是业务流转“小秘书”。可以实时获取作业各环节相关信息,针对故障跳闸与用户报修自动派发任务单,并实现作业流程线上透明流转,便于实时掌握各项任务进展及现场真实动态,生产流程更优化,作业人员更省心。 它还是安全监督“千里眼”。在关键环节、设备上添加传感装置,通过北斗定位、智能告警等技术,自动感知生产过程中人员操作、设备动作等信息,实时发现并纠正各类不安全行为,实现精准监督、智能稽查。 它更是安全管理“考评员”。通过集成优化各类生产信息,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为客观分析班组承载能力、个人能力素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并在人员培训、绩效评定等工作中深化应用。 记者:听上去挺高大上呀,如果这个创意能够转化成产品的话,相信会对供电所的安全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金昭:是的,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去努力实现的。 记者:有这么多的创新成果,你觉得创新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金昭:创新对我来说是前进的催化剂,因为在工作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坎坷和障碍,而创新就是我的一把利刃,助我披荆斩棘,不断冲破难关,砥砺前行。这次也是感谢有了“青安先锋”锻炼的机会,我才能如此深入地了解站所前沿的需求,才能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利用创新的手段,给站所送去福音。 记者:听说你还被评为咸宁公司首届劳动模范,真的很棒!可以说你是一个执着于创新的“宝藏男孩”,期待你还能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 金昭:谢谢,我会继续扎实走好创新这条路。巧干实事,收获满满 记者:从简历中,我们知道你现在在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这好像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单位。 金昭:是的,我们供指中心才成立一年多,主要负责配电网的指挥、调度和优质服务工作,我们这一块业务对供电所也有渗透。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市县所三级供电服务指挥体系。市公司层面,实体化运作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县公司成立分中心,供电所层面,以全能型供电所为基础,建立供电服务指挥平台,统一收集各方工作指令,进一步压减基层负担,实现三级供电服务指挥体系纵向贯通。 记者:具体到所里,要做哪些事呢? 金昭:就以新塔所为例吧,我配合所长谋划了供电所指挥平台的搭建,给他们培训供指系统和APP的应用,新塔所是通城公司第一批完成平台搭建的供电所。 记者:可以说是充分发挥了职业优势呢! 金昭:呵呵,还不止呢,我自己是管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城公司也正在开展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正好由我负责,我就经常利用“青安先锋”履职的机会,给他们讲解配电自动化的工作原理和业务流程,到时候那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独立运转起来,配电网设备就可以实时监测了,将给站所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新塔所的师傅们也能直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记者:可以说是运筹帷幄之中。另外,听说你曾作为咸宁公司“青安先锋”代表参加了肖黎春董事长的座谈会,在会上,你传递了怎样的“基层声音”呢? 金昭:当时能代表咸宁公司的12名“青安先锋”在座谈会上吐露心声,我觉得非常荣幸,机会相当难得,轮到我发言时,我向董事长重点介绍了咸宁公司“跑山电工”的精神和品牌。咸宁市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这样的地形地貌给公司电网运维和供电服务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以前我们的“跑山电工”是具象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山区跋山涉水地开展供用电服务,但是现在我们的品牌内涵在不断完善,它也指在各项专业工作中不断逾越指标考核、绩效提升等“高山”。 面对“高山”,我们“跑”出了运维服务新速度,以跑山电工“跑千家进万户”活动为常态,定期开展安全用电宣传,通过上集市、入乡村、进客户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提高安全用电常识和电力设施保护意识。 面对“高山”,我们“跑”出了延伸服务新高度,以“跑山电工”100%覆盖为支撑,建立网格化服务格局,对口开展延伸服务,服务对象分为重点客户、小微企业和特殊群体三类,并实行差异化服务。 面对“高山”,我们“跑”出了亲情服务新深度,“跑山电工”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跑山电工”分队,每名队员将自己的工作和百姓的需要和解决群众在用电上的困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修缮房屋、整理家务等,不断提升供电水平和服务质量,让有人的地方就能“用上电”、“用好电”。 记者:这个“山”跑的确实不容易,彰显出了咸宁供电的特色企业文化和“咸电铁军”的良好风采。回顾这一年的结对时光,你在“跑山”中有什么收获? 金昭: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觉得我们“青安先锋”在提升供电所安全管理水平上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每一名“青安先锋”也都成长了不少,真正实现了结对共赢的局面。而我自己呢,回想起每一次和师傅们一起去巡线查故障,我收获的是对设备维护的责任心;回想起5月和大家去帮扶困难家庭,我收获的是对群众的关爱心;回想起站所的“两票两单”质量不断提高,我收获的是对安全工作的进取心。 这一年的经历,充分拓展了我的业务面,让我明白了基层的供电优质服务是如何实践的,让我明白了几十人的团队是如何管理的,让我明白了我自身负责的配电自动化和供服指挥平台应该如何向县域推广。 不久,我就从副班长升级为班长,负责全市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回忆整个过程,收获满满,真得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和肯定,感谢这次“青安先锋”的宝贵经历,它将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今年省公司启动实施“青安先锋”百千万成长计划,有啥建议? 金昭:既然是“青春扎根供电所,本质安全我先行”,我觉得“青安先锋”的选拔可以从更多的专业上进行选取,例如营销专业的青年可以帮助站所提升营销工作质效,为站所减负;党建专业的可以从党建+安全的角度促进站所安全管理的提升;信通专业可以从网信安全方面着手等等。这些青年们也可以在站所得到全面充分地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李奔:愿做奔涌的“浪花”
余柱森:奋斗路上不孤单
刘宽:刘指导的“三板斧”
刘洋:怀揣初心梦 漫漫成长路
苏才普vs李赫名:青曲上津,如何“青”上“取经”?
苏才普vs李赫名:青曲上津,如何“青”上“取经”?
陶维俊:“青安”的“担心”
李尚洋:扎根一线的“安全达人”
魏辉:从“门外汉”到“多面手”
国网宜昌供电公司团委积极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月”各项工作要求,围绕“安全生产、青年当先”活动主题
国网黄石供电公司结合安全生产月工作部署,开展“履责担当保安全 只向胜利添精彩”专项行动。
各基层单位团团们在“安全生产月”都做了些什么?
无奋斗 不青春
乘风破浪的团团们,为我们的用电安全保驾护航。夏日的舞台,他们集体C位出道,快看,他们来了!
一声“青安先锋”的号令,403名青年员工像一粒粒种子,撒向基层供电所。他们,在一线锻炼成长,在基层摸...
青春已经起航,梦想期待点亮!愿广大青年乘着“青安先锋”专项工作的东风,劈波斩浪,在建设“四精”一...
“青安先锋”专项工作是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党委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锻炼、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深化党建带...
火红六月,青春飞扬。在全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逐步全面恢复、决胜全面建成...
策划:黄颖 李蕾 执行:韩懿 张栋钧 易少伟 设计:张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