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巡礼 -> 组织建设

重庆广汇供电服务公司:新时代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梯队建设研究

来源: 时间: 2020-10-14 17:20

  张继红  张红兵  张波  杨怡  栗秋华  李晓琴

  重庆广汇供电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关键因素。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归根到底在于培养选拔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接续奋斗。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明确了这项重大战略任务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不等于唯年龄选拔干部,而是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用好各年龄阶段的干部。目前,关于干部年龄梯次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老中青干部的比例分配上,现有研究认为干部队伍应该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具体的观点包括二五三(杨杰等,2010年)、三三制(李高林等,2013年)以及三四三(郭非等,2017年)。这些观点多是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缺乏理论的支撑,且仅论证了年龄段的分配,不能解决各年龄干部年龄接续的问题,容易出现干部梯队年龄断层等情况,而且不同行业、不级层级对干部年龄的要求也不一致,用固定的年龄比例分布来指导干部管理的实践缺乏操作性。本课题以某单位为例,结合新时代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要求,紧密围绕该单位干部管理有关规定,针对干部年龄结构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层级干部年龄梯队建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做法与经过

  (一)理想模型构建

  1、理想模型的要求

  要构建干部年龄理想模型,首先应明确理想模型的要求,理想模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现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延续,理想的干部年龄结构(时点状态)应该是历次干部理想变动(主要为晋升和退二线)的累积。随着时间的流逝,干部的年龄随之变动,为了保证干部的年龄结构一直处于理想状态,因此在理想的干部年龄结构模型下,干部的现状分布是理想的,干部每一次的变动也应该是理想的。干部年龄结构在达到理想状态后应保持在理想结构下不变,适用理想的晋升率不改变理想结构。

  (2)理想模型必须符合干部老中青年相结合,年龄变动平稳接续。

  (3)理想模型必须要符合干部的晋升规律,干部选用应当用当其时,不能过早起用,也不宜太迟起用,保障晋升的公平和合理。

  (4)理想模型考虑干部管理的具体要求。即在理想的状态下,晋升区间的确定,年轻干部的比例符合上级干部管理总体要求。

  2、理想模型的构建思路

  随着时间流逝,干部年龄在增长,干部年龄梯队理想模型应当保持理想状态的动态平衡,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了让干部年龄梯队保持理想状态,实质应该研究出一种干部晋升与退出的关系和算法,兼顾公平公正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算法来确定每个年龄段适合晋升的人数,达到干部理想年龄结构的长期,精确和动态的平衡。

  晋升率指的是各个年龄阶段晋升为对应级别干部的概率。如处级干部晋升率指的是晋升为处级干部各个年龄阶段人员的概率。

  (二)理想晋升模型构建

  理想晋升率由晋升年龄区间、人才晋升年龄规律和科学晋升率分配函数共同决定。

  1、晋升年龄区间

  晋升最低年龄:依据干部任免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假定本科毕业年年龄22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年龄25岁,博士研究生毕业年龄28岁,可以算出本科生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提升至该公司副处级干部最低晋升年龄分别为33、34、35周岁。

  晋升最大年龄:为避免干部晋升后马上面临退二线的情况,确定该公司男性干部55岁、女性干部50岁作为晋升最大年龄限制。

  晋升年龄区间:综上所述,可以确定副处级干部的晋升年龄男33岁至53岁,女33岁至50岁。

  2、人才晋升年龄规律

  人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阶段性,据研究表明:

  生理方面,人在20至29岁之间,骨骼、肌肉和各种器官等已发育成熟,身强力壮,处于体力的高峰阶段。进入中年和壮年,人体的新陈代谢和体力处于平衡和稳定的状态、耐力增加、功能健全、精力充沛。

  智力方面,Schaie和Strother(1968)根据5种主要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词的理解力,词语运用能力,词的流畅度)对成人进行测量,发现一般人的智力到35岁左右发展到顶峰,以后缓慢下降。

  心理学方面,发展心理学认为:青年期(18岁-35岁,成年前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中年期(36岁至60岁,成年中期)个体面临家庭、社会多重任务,担任多种角色,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态和智慧性思维特征。

  智力成就方面,1979年我国知名学者冯之浚、赵红州统计古今中外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928名发明家重大成果发现时的年龄,发现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最佳年龄区为25-45岁(科研创造峰值年龄为39岁左右)。

  领导干部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素质,组织环境,社会环境等内外部条件相互优化促进,综合塑造的结果。

  据人才学研究,就一般规律而言,领导人才的基本成熟期为30岁左右,最佳年龄为35—55岁,峰值年龄为45岁左右,而最佳起用期为30—45岁。如果超过45再起用,最佳时期便大部分已过去。尽量做到领导人才“用当其时”,防止贻误起用时机。

  由此可算出处级干部最理想的晋升区间为33到40岁,其中值为36.5岁。以确定副处级干部最佳起用年龄(峰值晋升年龄)为36岁,原因:

  (1)生理成熟,智力达到最高点,智慧型心理形成

  (2)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3)处于最佳起用期30-45岁的黄金分割点上

  (4)36岁正好处于处级青年干部最佳提拔区间(33-40)岁的中间值附近。

  3、科学晋升率分配函数

  定量构建理想干部梯队模型,需选取科学的晋升率分配函数,从卡方函数特征来看,最适合干部晋升规律。

  卡方函数的定义为:若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ξ₁,ξ₂,...,ξn,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也称独立同分布于标准正态分布),则这n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平方和构成一个新的随机变量,其分布规律称为卡方分布(chi-squaredistribution)。卡方分布是由正态分布构造而成的一个新的分布,其函数式如下:

  其中表示一个gamma函数。

  其具体图形为: 

  卡方函数的累积分布函数为:

  其直观图形如下图所示:

  通过以上对卡方函数的分析和图形展示,这种特性可以用来以某一年龄作为晋升率最高的年龄,同时其它年龄晋升率平滑降低,分布比较平缓,前半部分年轻人数快速增长,后半部分中老年人数较为平稳,卡方函数可以使老中青干部对接合理,过渡平稳,故可以选择卡方函数进行干部晋升率的计算。

  (三)理想晋升率构建

  处级干部(含正处与副处)理想晋升率满足如下条件:

  (1)晋升年龄区间:33岁—55岁

  (2)人才晋升年龄规律:将36岁做为晋升年龄峰值

  (3)科学晋升函数:满足卡方函数的分布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绘制处级干部的理想晋升率分布如下:

  依据之前设定的晋升年龄,通过合理设置卡方函数的自由度与离散度(自由度n=6,离散度k=4),得到其函数曲线绘制如下(其中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晋升比例):

  上图中,概率最高的点在36岁,其它点依次平滑降低。由于处级干部退二线年龄为男性58岁,女性53岁,因此晋升年龄要相对提前,避免晋升后马上面临退二线的情况。考虑到女性处级干部53岁退二线,故53岁之后干部的晋升概率会出现陡降。

  (四)理想干部年龄结构模型构建

  通过对上述处级晋升概率进行累积求和,再乘以处级干部总人数,可以得到处级干部理解梯队结构图,如下所示(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人数,其中曲线后半部分考虑到女性干部提前退休,故有一个下降过程。下降幅度依据目前的干部现状,即按女性干部占比13%进行调整):

  三、成效与反响

  一是运用于干部年龄结构分析。理想年龄结构模型,可以定量分析某年龄段干部配置差异情况,通过各年龄段实际配置干部数量与对应年龄段理想干部数量对比,分析其差异情况,可以提前预判某年度最容易出现干部断层的情况,从而便于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二是运用于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基于现有数据完善干部梯队可统计现有处级干部的年龄分布,并能掌握近5年各年度退二线人员的年度分布情况,依据各年份退二线的名额,利用干部理想晋升率,作为干部晋升年龄的参照,避免某年龄阶段干部晋升干部过于集中,致使某一年龄段干部集中退二线所产生的干部梯队断层的问题。

  三是运用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定量评价。通过设置偏差度、优化率、年轻干部比例、年轻干部提升率等指标,可定量对各单位干部队伍年龄梯队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各单位干部管理实践。

  四是运用于指导青年人才的培养。年轻干部晋升,是在储备干部充足的前提下实现的,理想干部年龄梯队模型可用于指导各年龄阶段青年人才的培养,能保证干部队伍建设的稳定接续。

  四、经验与展望

  坚持“老中青”结合,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优良传统。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求,通过切合实际的理想干部年龄梯队模型构建,并将其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具体实践,可以实现老中青干部兼顾、全盘考虑,保持干部队伍“黄金组合”配备,既激励年轻干部奋发进取,又让老干部热情不减,能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激励老中青干部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