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巡礼 -> 组织建设

国网四川成都供电公司:架好党和群众连心桥的电网企业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管理

来源: 时间: 2020-10-14 17:20

  王宏波  陈继辉  李中华  伍言  郑思奇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以下简称“成都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成立于2002年4月,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第一批以户表故障抢修为基础、社区用电服务为重点、扶贫济困服务为延伸、应急抢险为补充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现有共产党服务队32支,专业建制队伍4支,队员624名。
  2011年8月20日,习近平同志视察了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充分肯定了其“坚持善小而为,十年如一日”开展的为民服务工作,称赞其:“‘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目标很明确,宗旨是一贯坚持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联系群众架起的一道连心桥。”强调其:“这是自觉地组织开展,长期的、有效的坚持,就是常态化、制度化。”认为其:“这是个好经验,很值得发扬、总结和推广”。
  一、背景与意义
  作为国有企业,供电企业肩负着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具体到电力行业、供电公司层面,需要通过开展创新管理实践示范来推动解决,如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企业和客户的关系、行业和社会的关系等。
  (一)党员服务队建设管理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深化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提出了要“做好先行官 架起连心桥 推进党员服务队建设再上新水平”的工作目标。作为国网公司党员服务队的发端地,成都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落实会议精神,把握好新定位、完成好新任务、落实好新要求。
  (二)党员服务队建设管理是拉近企业与客户关系的内在需要
  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是基于供用电合同而建立的法律关系,边界分明,但冰冷生硬。故而,电力人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如习近平同志讲的“超出一个供电局服务的范围”开展服务。
  (三)党员服务队建设管理是新时代下电网企业形象展示的最佳载体
  要顺应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把握思想引领、党建创新、为民服务新思路,以“扩展服务”为国网公司“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营造良好氛围。
  二、做法与经过  
  将党建工作、品牌传播与供电服务深度融合,在专注主责的同时构建服务文化,形成服务合力,推动在企业、行业和国家层面党群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一)创新理念思路,提炼建设管理新模式。
  创新提出共产党员服务队管理模式,即:一种理念、层级架构、多种服务形式、制度保障。
  1.形成了一种理念。担当国企责任,听党指挥,做群众身边的好人,做时代的新人。
  2.明确了层级架构。创新组织形态,逐渐形成适应服务不同群体群众的一线队伍组织。
  3.制定了多种服务形式。扩展多方位的社会公益服务,满足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
  4.以品牌美誉度提升为目标。开展品牌传播实践,进一步提升“党员服务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深化价值内涵,形成三个“高标准定位”。
  1.担当国企责任,成为各级党委“自己的队伍”。牢记习近平同志“继续一以贯之,继续再接再厉,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的嘱托,当好社会发展先行官,扛起救援保电责任,在民生项目中走在前头;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有新作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有新贡献。真正成为各级党委“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基本队伍”。
  2.践行企业宗旨,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好人”。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建立90余座“心连心”电力服务站,建成100个供电服务示范社区,定点帮扶1807名孤寡老人,爱心帮扶仪陇希望小学12年。从点滴小事中诠释了“君子喻于义”、“仁者爱人”、“与人为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价值理念,树立了崇德向善、推己及人的行动标杆。
  3.彰显价值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强供电服务,做专延伸服务,做优志愿服务。一是做优绿色发展,推进清洁替代;二是做细扶弱帮困,开展社区电工培训,促进下岗再就业;三是做足志
  愿服务,以“你用电、我用心”,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四是做精示范引领,塑造“志愿队”、“突击队”、“创新队”、“工作队”的形象。
  (三)围绕价值定位,完善五项“管理示范”。
  围绕“三个高标准定位”,实施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品牌化传播,重点开展完善了五个方面的管理示范。
  1.发挥示范效应。全流程构建“上级为下级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全体党组织和党员为人民群众服务”。倡导组建涵盖水、电、气、通讯等各民生行业的“共产党员服务队联盟”,推动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2.强化主责主业。坚持“专业专注,持续改善”,做强抢修服务和营销服务,做专政治服务和增值服务,做优志愿服务。
  3.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经费、人员保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建设博物馆式党员服务队队部。
  4.深化文化建设。以党建文化带动企业文化,讲好党员服务队故事,推广先进经验,扩大品牌影响力。
  5.坚持从严治队。优化队伍人员配置,严把入口关,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拓展服务范围,开创全新的服务项目。
  牢记建队初心,在抗震救灾保供电、重大电网建设、重要民生项目中,展现“电力铁军”风采;电力扶贫攻坚项目受益农户6456户。
  1.积极推进工具创新。发挥“电马儿”(电动自行车)及时到达故障现场的优势,避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及停车难等不利因素,同时赢得了用户点赞。
  2.巧用“互联网+服务”模式 。建成了“配电自动化”“抢修指挥平台”和“城市电力故障工单”三大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工单派发、跟进、催办、反馈、归档等一系列功能,建成“30分钟抢修服务圈”。
  3.为大客户“量身定制”个性服务。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剑指万亿级。随着高端电力客户个性化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成都供电公司“博士共产党员服务队”应运而生,队员29名,其中博士27名,其最主要的服务内容量身定制菜单服务(包括客户画像、带电义诊、专业培训等)。作为高精尖人才队伍探索以精细化、专业化、差异化服务为地方政府和中高端客户提供最优用电方案。截至目前,已主动服务华为成研所、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地铁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
  (五)打造明星队伍,提升党员服务队内在气质。
  成都供电公司32支党员服务队,以单位或专业为依托组建,形成了“一队一特色,一人一故事”和四种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新形态。
  1.成建制的党员服务队。其中以习总书记视察过的高新党员服务队是成都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的王牌之师,领军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刘源同志,“雨夜里的生命救援”等故事让“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电力110”家喻户晓。
  2.女子党员服务队。诞生于“5.12”抗震救灾时期,“王畅妈妈”是其代表人物,平时为“志愿队”,攻克急难险重任务时为“突击队”。以“27个人要像40个人那样去战斗”和女性的似水柔情在抚慰震后孤残人群中回馈社会。
  3.光明背篓队。其领军人物是获评2016年“四川好人”的农电工马龙祥,数十年坚持义务为大山深处的村民捎带生活用品,被称为“大山里的义务快递员”。
  4.博士共产党员服务队。“博士党员服务队”的成功运作,以“高大上”的精准服务为亮点,被英特尔成都生产基地称赞其为“亚洲最佳”。
  (六)革新传播方式,提升党员服务队外在温度。
  围绕“共产党员”和“服务”两个关键词,以人格化、具体化、实践化,创作一批文艺和新闻作品,通过有温度、有广度,以小见大,以小成大,以小搏大的品牌输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好”的认同,塑造了国企姓党、服务为民的鲜明标识。
  1. 用心讲好“连心桥”故事。主动适应需求侧,量身定制促传播。开辟“群众护线员”“社区百事通”“博士说电”栏目。成都巡线工人登上央视《东西南北闹新春》节目,原创歌曲《山路上的巡线兄弟》员工讴歌了电力一线的艰辛和员工的无悔奉献。
  2.柔性传播“党员服务队”品牌。积极改变供给侧,借势发力巧输出。努力将“小故事”搬上“大舞台”,刘源故事、王畅故事、“光明背篓军”、音乐剧《谢谢你,我愿意》,借助《我要上春晚》央视舞台、腾讯,“感性传播、艺术传播、柔性传播”等方式,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电力人的初心”“高考保电”融入“党员服务队”元素,形成全方位的声势报道。 
  三、成效与反响
  在品牌塑造和媒体美誉度提升方面,为党建创新和品牌提升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激发了企业员工服务积极性,拉近了企业客户关系。
  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格在纸面上,党群的鱼水关系则更侧重于精神层面。成都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顶层动员、到中层响应、再到末端执行,一贯到底,打通了“任督二脉”,构建“两种关系”,拉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截至2020年6月,收到感谢信和锦旗2998封(面),形成了624人的党员服务队规模,并带动公司志愿者2276人。
  (二)体现了供电企业责任担当,展示了行业社会形象。
  党员服务队通过户表抢修、社区服务、扶弱济困,改变了电力企业“逐利、垄断”等刻板印象。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彰显了国企力量。
  (三)彰显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美誉度。
  成都公司党员服务队先后获得了全国 “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国网公司“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电网先锋党支部标兵”等荣誉称号。运用“互联网+融媒体”思维,结合四川地域文化特色拍摄的微电影《变脸》、MV《心灯》,在新华社、腾讯网、谈资成都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综合传播量到达230万。
  四、经验与展望
  18年平凡坚守,18年根植淬炼。党员服务队坚持以“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细微小事入手,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将党的光辉形象和能源央企的责任与担当,根植在百姓的心中,赢得客户信赖与支持。
  展望未来,党员服务队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网新战略目标指引下,深化“大服务”理念,融入“网络理政”、“志愿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感、获得感。以“精准投入、精益管理、精细作业”,充分展现企业专业专注、持续改善、止于至善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