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巡礼 -> 组织建设

国网山东诸城供电公司:基层支部“型行质”立体建模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来源: 时间: 2020-10-14 17:20

  刘彦  唐艳萍  魏茜  张波  陈策  刘政彤  刘延滨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诸城市供电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一)深入贯彻党中央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制定彰显了党中央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既要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用新的思路、举措、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创新思想提升支部组织力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深化推进国网、省公司标准化支部建设的必需

  在支部标准化创建中,现有考核体系指标类别缺乏清晰逻辑脉络,不利于指导基层支部系统性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部分指标没有考虑支部实际,缺乏针对性和有效的管控措施,标准化支部建成后持续提升缺乏有效支撑,这一现状与国网公司、省公司强调的“不断通过深化五个标准化建设,促进支部基础管理更加规范、活动开展更加有序、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三)深层破解公司支部管理提质增效瓶颈的必备

  基层党支部处在党建管理的末梢,传统的单链条管理下党建部对支部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支部自我管理能力欠缺、价值创造能力不足,委员分工不清、履责不力,管理考评体系的科学性有待加强等一系列常见问题,需要结合实际创新形式突破管理瓶颈,在进一步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上与时俱进、创先争优。

  做法与经过

  国网诸城市供电公司创新将“型行质”建模理念引入支部标准化管理,实施思路脉络鲜明。在“型的培育”阶段以明确支委履责分工、细化履职内容、试行项目认领、创新履责积分等方面完善支部内部管理网络,以支部结对帮扶实现“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过程共管、价值共创”打造外部管理提升支撑,有效推动支部从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在“行的引导”阶段,横向为支部理顺标准化管理的五个关键环节,纵向实施“六到支委”点对点管理和“三级联创”支部动态管控,为支部管理拓展立体化发展空间、提供管控保障;在“质的提升”阶段,为确保管理模型高质高效,通过实施支部分类管理、委员分众培训、创争分层定级、成绩分区晾晒等举措促进支部登高进阶,让标准、过硬和先锋党支部更加名副其实。通过实施支部管理的立体建模,变传统的平面管理为立体化塑型管理,有效推动了委员履责、支部自主管理和支部价值创造,使支部组织管理更具穿透力和创新力。

  (一)建立组织保障体系,筑牢支部管理支撑配置

  健全基层党支部管理支撑体系制定《“型行质”立体化建模方案》、《支委履职分工手册》和《党建工作专项考核管理意见》等实施支撑框架;结合实际编制《党支部结对共建实施方案》和《“三本六盒一证”任务分解手册》等细节操作标准,为基层党支部管理立体化建模和落地实施提供有效支撑。开设《构建“链条式”支委班子履责机制研究》、《支部结对共建研究》等定向研究,为科学建模提供可行性参考。

  优化基层党支部管理资源配置通过将部门负责人、中层干部、青年骨干推选为支委,强化支委班子配备,提升支委会决策、领导和工作能力。开展支部管理观摩,举办党建登高讲堂,量身定制委员培训套餐,深化支部结对共建,全面提升支部自我管理。以《党建工作二十四节气》指导支部把握年度重点,以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理顺支部月度工作开展,编制党员发展等专项工作明白纸,为支部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三)强化自身双重管理,助力支部管理型的培育

  明权履责,完善支部内部管理网络创新“链条式”支委履责管理机制,结合工作实际,编写《支部委员履职手册》,建立支委班子履责制度,明晰支委角色认知。细化履责清单,结合年度重点目标和支部“二十四节气表”,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名支委的责任、任务、问题清单中。针对支部临时性工作,试点推行党建工作任务包认领制度,将过去支书一人“挑担子”变为支委众人“抬轿子”,创新支委履责积分制,由支部自行进行积分量化,推动支委履职尽责。

  结对共建,打造外部管理提升支撑推行支部结对共建,互相帮扶,以过硬支部带动标准支部,逐层逐级实现支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注重组织共建,优势互补,建立支委班子定期沟通机制,及时探讨交流党建管理经验;结合党员“三亮三比”和量化积分管理,联合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特色党建活动,开展队伍共育,党员互比。通过公司党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实现过程共管,交叉互查。每月开展党支部工作交叉互查,形成互查、互学、互促的工作氛围。统筹结对支部人才资源、阵地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建立结对共建资源库,共同研发课题,交流党课,实现价值共创,资源互济、优势共享。

  (三)探索立体三维管制,实现支部管理行的导引

  五步创建,理顺支部管理思路链。确立五步工作思路链,为支部日常管理提供操作指南。一是按照“一室一栏一群”建设标准,打造支部硬件基础,强化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二是书记和组织委员定期对“支部设置、支委设置、党小组设置和书记委员任职”等5项指标开展常规检查,确保组织正常运作。三是把好党员日常管理、发展、教育、服务、违纪、创先争优六道关,实现党员管理标准化。四是理顺组织生活图谱,提前编制七组织生活制度明白纸,每月下发党建工作重点项目任务书,指导支部组织生活有序开展。五是明确“三本六盒一证”概念,细化支部资料“六盒”管理,同步做好资料系统上传,做实资料“双重”归档。

  六到支委,实现委员对接点对点创新支部管理“六到支委”概念,让党建例会范围扩大到委员、职责任务细化到委员、专业管理对接到委员、日常工作落实到委员、业务培训分类到委员、考核评价具体到委员。推行党建部专责直接按分工对接到委员,将日常工作直接落实到委员,并按照委员身份量身定制“党建工具包”,确保委员履责到位。配合国网党建系统运用,明确支委会议事范围和程序要求,培养固化支委自觉融入和依靠支委会研究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意识。

  动态管控,确保运作调整实时化推行月度线上运行“回头看”,规定支部书记每月25日定期检查党支部资料上传完成率及资料质量情况,确保支部生活常态开展。实施季度支部“分类抽”,按照党支部分类,围绕党员队伍、作用发挥、业绩成绩、特色工作等方面,采取现场抽查方式进行分类检查评价。按照支部结对情况,组织开展分片区互查,开展半年资料“全面检”。结合年度检查后,党建部对查出问题进行反馈,综合月度、季度、半年检查情况,对所有支部进行年度“总评价”排名。

  (四)创新方法四分管控,推动支部管理质的提升

  分类管理,提升支部组织力根据业务性质,将党支部科学划分为“机关、二级机构、供电所、集体企业、离退休”五大类,制定下发“一书一纸五本通”,即“月度党建工作任务书”、“月度党建工作明白纸”和五类党支部分别定制的工作一本通,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实现支部精细化管理。按照典型引领和齐步登高原则,在每类支部中打造1-2个过硬标杆,带动同类别支部对标、达标、提标。

  分众培训,提升委员执行力针对委员类别设计开发培训套餐,开展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相结合的业务培训。结合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换届改选、发展党员、电网先锋党支部实践成果提炼等重要党建业务工作提前开展培训,确保即学即用。定期举办支部委员党务“摆擂比武”竞赛、业务考核和业务访谈,督促支委在日常工作中学思践悟、比学赶超。

  分层定级,提升目标创争力综合考虑支部创建时间、综合实力和日常成绩,指导支部设定“分级创建”目标,同步建立支部定级能认定、能撤销的动态管理机制。合理编制《过硬指标考评明细》,对部分常规创建指标进行细化分类,增强过硬和先锋支部量化评估的科学性。同时根据支部业务,有侧重的开展党员身边“三无”、党建+业务融合、党建登高十项行动、党建实践创新、课题研究等重点工作项目。

  分区晾晒,提升工作竞争力每月由过硬党支部牵头对共建党支部资料进行检查和帮扶指导,并将各组检查成绩在月度党建工作会议上随机晾晒。探索黄绿红分区晾晒,将综合评价前4名的划为绿区以示优秀;第5名至第20名的划为黄区,以示需要赶超;20名之后的划为红区,以示还有不足。晾晒成绩纳入公司月考核,连续两次在红区晾晒的书记需要在党建工作例会上做出解释说明。

  (五)构建考核激励机制,保障支部管理长效运作

  探索支部自主管理考评体系将 “三会一课”等常态管理指标纳入公司业绩考核关键指标,确定为评价支部管理开展的硬性指标。探索支部常态化联建对标机制,每月由过硬支部牵头按照标准、过硬党支部指标体系开展分组互查,让标准化支部自动对标过硬指标,实现双向提升。

  完善党建双向管控考评体系以月度、季度、半年和年终为周期,持续深化动态管控,并将支部指标排名和成绩晾晒纳入公司月度考核。注重支部管理质量“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不仅考核到支部,还同步问责联建支部,实现了党委对党支部的双向控制、双向考核。

  创新实施支委履责考评体系探索支部委员量化积分管理,从工作数量、工作效率、完成质量三个维度为委员评价计分。借鉴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建立支委履职报告制度,结合纪委工作约谈制和检查抽谈等方式督促委员深化履责,结合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结果,创新支通报委满意度测评,科学设置支委班子满意度测评和支委成员优秀率测评指标,加强对支委工作的民主监督。

  成效与反响

  “型行质”立体化建模管理实施以来,指导基层支部理顺常规工作思路,强化基层党支部对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的管理,有效提升了党支部组织力和价值创造力。通过深化支委履责机制,促进党建主体责任落实有效提升了支委自身角色认知和工作力。将基层党支部管理从传统的单链条平面管理到立体化管理的探索打通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使公司党建工作项目执行过程更顺畅,有效提升了党建管理部门的领导力。2019年11月,《“型行质”立体化建模,推动支部管理齐步登高》入选国网公司党校案例集。“链条式”支委班子履责工作经验在山东电力系统进行了推广、支部“三本六盒一证”规范潍坊供电系统内进行了推广应用。

  四、经验与展望

  “型行质”立体化建模管理有助于提升支部“四我能力”。传统的党支部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管理,支部组织建设、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等方面在快速实现标准化的同时,容易出现依赖性强、被动执行等问题。从“型行质”三步入手,不断增强支部自我思考、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四我”能力,将基层党支部从“执行细胞群”变成“智慧生命体”,可以从真正意义上激活基层党支部的生命力。“型行质”立体化建模管理有助于增强党建管理部门的领导力。支部“四我能力”的增强,从根本上将党建职能部门从繁琐的指令下发和监督执行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公司党建工作和基层党支部的系统规划和特色培育上,让公司党建工作项目特色更鲜明、执行更顺畅,进一步增强党建职能部门的领导力和辐射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