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中国电力新闻网-专题 ->全国电力行业优秀党建成果巡礼 -> 国网辽宁

国网辽宁电力:电力企业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实践

来源: 时间: 2020-09-07 11:09

蔡立群  王文华  李  莉  李  鸥  王梓旭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一)传承红色文化的背景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内政治文化为统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构筑精神家园,激励广大员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公司宗旨,促进辽宁地区红色资源、地域文化与电网企业完美结合。

  (二)传承红色文化的意义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顽强精神和对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渴望,来源于对真、善、美等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它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彪炳史册的建设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质和优良传统作风,因而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具有核心位置的红色文化必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撑。

二、做法与经过


“四个维度”“四大工程”“五个结合”

(一)传承红色文化,践行四个维度


“四个维度”

1.传承与践行红色文化中的吃苦精神

  抗联时期历经14年游击岁月,抗联之苦与红军两万五和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合称革命斗争三大苦。正是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中国共产党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际工作中,吃苦耐劳是履行职责、勇于进取、争先创优的重要基础。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劳模”“工匠”评选,因地制宜帮助各类员工规划不同职业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不断突破自我,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用智慧和奉献开创个人美好未来。

2.传承与践行红色文化中的战斗精神

  塔山阻击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最经典战例之一,“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因此代代相传新时代背景下,公司将勇于突破、坚守执行的战斗精神融入安全生产。

  公司严格检修计划刚性执行,实施检修作业表格化管控和设备缺陷动态管理。成立省、市、县三级反违章稽查队,全面开展现场反违章行动。加强应急管理,开展省内大面积停电事件社会联合应急演练。圆满完成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在达沃斯论坛和“十九大”保电中,实现“四个零”目标。在作业现场,开展“共产党员突击队”授旗,加强“两岗双无”“两队一区”建设,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动党建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度融合,被国务院安委会评为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先进单位。3.传承与践行红色文化中的团结精神

  辽沈战役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信赖群众、团结群众是胜利的基础。战争时期团结协作可以取得革命胜利,和平时期团结协作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公司将团结精神融入部门协同和专业融合。

  打造“七色彩桥”班组建设品牌,搭建红线警心安全平台,橙暖阳光服务平台,黄色礼赞关爱平台,绿色通道民主平台,青青子衿文化平台,蓝海无垠创新平台和紫韵光华技能平台,营造浓厚干事创业、以企为家氛围。

4.传承与践行红色文化中的奉献精神

  “义东精神”被《中国电力报》称为“中国电业工人奉献精神的源流”,也是抗美援朝精神在电力人身上最直接的体现。

  公司传承红色文化中的奉献精神,与营销服务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一是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群众客户的用电需求。坚决全方位支持地方调结构、稳增长,支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服务新能源接入,全力推进输变电重点项目工程,优化报装、抢修等业务流程,强化末端融合,优质服务再上新台阶。二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城乡共建工作。走访留守学生、生活困难学生等,通过自发捐款,为孩子们送去生活费、书包、足球等学习和体育用品,献出了一份电网深情。此外,各地市公司主动向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赠阅《社会责任报告》、《绿色发展白皮书》等4100余份,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二)践行红色文化,实施四大工程

“四个工程”

  1.围绕“正心工程”,做到“心中有数”。一是组织开展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主题思想动态调研。调研题目分基本认识、新时代红色文化如何传承、红色文化如何有效融入中心工作三部分,精心设计28道主客观题目。分总体情况、新时代红色文化基本认知情况分析、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情况分析、新时代红色文化实践情况分析、影响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的因素分析、解决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与实践的对策六个方面形成调研报告。二是按照时间轴模式,从“火种、黎明、家园、探索、创新”5个维度,充分运用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省内红色资源,编印《回望初心》红色资源图册,设计制作党员干部学习周历,指导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用好红色资源接受思想再教育、精神再洗礼。

  2.围绕“先锋工程”,做到“日新月异”。一是精心策划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年”系列活动,举办“先进文化进班组”系列活动和文艺体育系列活动,包括“我的文化我提炼”班组文化品牌冠名评选、“最具吸引力特色职工书屋”评选、《共和国·公司·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职工大合唱歌咏大赛等三大类12个子项活动,多角度展示新时代辽电职工争先创优的精神风貌,以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提振精气神、凝聚攻坚劲。二是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主题活动暨2018-2019年度五四表彰大会,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弘扬五四精神,表彰先进典型。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等四支优秀代表队伍接受授旗,表彰了2018年度“五四”先进个人和集体。

  3.围绕“育才工程”,做到“与时俱进”。一是开展“红色教育日日新,义东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传承实践活动。采用“一条主线、四项工程、一组目标”的“1+4+1”运作模式。

“1+4+1”运行模式

管理模式

  开阔视野提升员工格局,让员工能切身感受到身边的榜样和眼前的标杆,激发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内生动力和热情,增强比学赶超的进取意识,为公司复合型人才的多维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二是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传承红色文化党建共建活动。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党建共建、载体共建、资源联合、活动联谊等举措,将义东精神作为“红色引擎”融入党员教育工作中,以精神的传承与实践作为主线打造“5+2”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丹东地区红色教育资源

  4.围绕“桥梁工程”,做到“喜闻乐见”。一是探索融合媒体“文化+”传播新途径。将主题教育、文化+、泛在电力物联网等八大主题,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四模块汇总资源,抓活“小桑在线”、“菲凡视角”等现象级文化产品,利用原创内容、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发好文化声音。设计制作企业文化“二十四节气系列套图”,以诗文讲文化故事,以图景展现文化力量,以视频激发文化活力,同步发挥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作用,多维度发布,多角度诠释。二是组织开展“奋进辽电 抖动青春”抖音创意大赛,123个参赛作品通过审核并在公司官方抖音账号发布,累计阅读量322.6万人次,点赞数10.7万人次,其中参赛作品的最高阅读量100.5万人次,点赞数1.8万人次。参赛作品围绕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社会责任、创新创效、青年风采、感恩企业6类,有效发挥了新媒体平台对讲好文化故事、传播文化声音、树立文化形象的积极作用。

(三)传承与践行红色文化,坚持五个结合

“五个结合”

  1.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公司各专业、各环节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引领这一要求,坚持全面推进,把握工作大局;重点突破,激发前进动力。在文化落地上,做优做实企业文化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桥头堡”作用,开展示范点建设评比“回头看”和专项整治,着力实现网省市三级示范点软环境和硬标准双提升,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业务、有专能的堡垒阵地。在文化深耕上,深化企业文化建设项目闭环管理,以“月度、季度、年度”为时间点,形成策划选题-设计实施-阶段验收-成果转化的效能链条,教育引导更加广泛的职工参与到企业发展中,参与到位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中。

2.坚持思想引领与作风建设相结合

  公司把牢思想建设这个统领,夯实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强化制度建设这个保障,突出作风建设这个重点。着力打造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样板课”“示范课”,发挥领导班子“头雁效应”,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带好头。聚焦“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和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四讲四有”,突出示范点作用,坚持思想建设和作用建设“同频共振”。面向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常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用正反两方面案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自律和自省,为持续改进工作作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坚持从严治党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公司坚持抓日常管理,面向党员大力开展“经常性教育”,即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的日常化、经常化的学习教育活动,严格监督和管理党员干部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信仰不坚定、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等突出问题。坚持抓刚性约束,切实维护党章党规权威,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党的廉洁自律准则树立起道德“高线”,以党的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底线”思维,强力矫正党员干部不求进取、侥幸逃避等行为和心理,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争先锋、做表率。

4.坚持服务中心与创新载体相结合

  全面推进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和“星级供电所”创建工作,供电服务类投诉逐年下降。深化“三亮三比”主题实践活动,针对售电量下滑、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电网建设任务繁重等困难和问题,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投诉”等实践活动,在电能替代、增供扩销、优质服务、建设协调、反违章当中见党员的身影,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员提质增效、创先争优。

5.坚持顶层设计与责任落细落小相结合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工作原则,强化党建部门抓文化传播、业务部门抓文化承载,各单位党组织书记抓文化实践,全员共建企业文化的工作格局。确立“统一领导、分类推进、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分类打造企业文化传播阵地和企业文化示范点,推动“精英讲堂”、“道德讲堂”文化传播,全部明确责任、内容与时限。全面加强党建工作过程管控,建立督学督查、党内教育自查互评和支部互访互查等工作机制,实行重点时段、重点任务监督检查,推动党建工作有力有效落实。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项目的深入实施,公司干部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新时代、新的历史环境下所焕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自觉在工作生活中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公司宗旨,在工作中突出责任为先,站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大局高度,在保障安全生产、建设坚强电网、深化优质服务等方面,能够自觉认同社会责任理念,并着力推动社会责任实践,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将各项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好地凝聚内外发展合力,让政府放心、让客户满意,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自项目实施以来,22个集体、54名党员受到国网公司表彰,在辽宁省继电保护竞赛中荣获个人团体双第一,两项竞赛个人第一名均被授予“辽宁五一奖章”。深入挖掘和宣传深藏功名65年的离休职工张贵斌同志英雄事迹,受到省委宣传部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高端媒体关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网建设发展成就”“达沃斯保供电”“开原龙卷风应急抢险”主题传播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媒体广泛宣传。

四、经验与展望

  在打造红色教育体系过程中,以本溪、丹东、葫芦岛公司为试点创新党建共建形式,与共建单位以“共建、共谋、共学、共享”为基本原则,积极开创了新形势下党员红色思想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了常态的联络机制,在互学、互补、互助、互动中努力构建党建共建新格局,不断探索符合公司和各红色基地发展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了优质红色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和互促发展,使党员教育工作形式更加新颖,内容更加丰富,党员服务活动、志愿活动开展影响面积更大,引导教育广大党员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不断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