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新疆发电公司:国有企业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独特作用 及方法途径研究
来源: 时间: 2020-10-13 13:32
杨晓芳 刘晓丹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
本文以华电新疆区域为例,从心理学、民族学的视角入手,全面总结了当前国企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独特作用具体做法,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拓展视野和思路。
一、背景与意义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促进民族团结中具有重要地位。国有企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国有企业与民族地区的关系日益密切,少数民族职工日益增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日益繁重。国有企业在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新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边防巩固的战略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随着国企在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国有企业与民族地区关系日益密切。同时企业少数民族职工日渐增多,企业成为各民族交流交往重要平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任务也日益繁重。做好国有企业的民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第三,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疆地区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在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防止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传播的任务更加迫切,民族团结任务更加繁重。作为国有企业,只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在企业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才能赢得职工、赢得未来。
二、做法与经过
作为中央企业,华电新疆公司深刻认识到新时代下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发挥国有企业独特作用。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民族团结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华电新疆公司科学配置民族工作资源,建立目标明确、运转协调、渠道畅通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坚持把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党建工作部为责任部门,选拔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负责民族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把领导带头、党工团联动、全员覆盖、不留死角作为刚性要求,确保落细落小落实。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企业总体规划,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通力协作、全员职工广泛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结合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细则,建立细化实施本单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施细则,切实提高创建活动实效。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连续十年开展民族团结工作检查,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上级检查与单位自查相结合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查出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督促整改,务求实效。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区分不同类型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健康有序开展。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切实提高创建活动实效。
(二)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手段,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入脑入心
一是切实增强文化认同。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国梦 华电梦 我的梦”“信仰 信念 信心”职工思想教育等,引导坚定“四个自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践行公司“越”文化。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二是强化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利用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春节大拜年”“我到你家吃月饼,你到我家吃馓子”“交朋友结对子”等民族团结融情教育活动。创新举办“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合照一张全家福、召开一次座谈会、举办一次发声亮剑宣誓大会”的“五个一”“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筑幸福家”融情活动,不断增进感情。
三是创新宣传教育手段。通过“主题党日”、专题讲座、报告会、“三会一课”等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去极端化”等宣传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效应,举办宣讲事迹报告会、最美代言人评选表彰等,讲好身边民族团结故事,使各族职工群众学有标杆、行有规范。强化新媒体运用,线上线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等,制作民族团结歌曲MV、我为民族团结代言、民族团结征文等文化产品进行广泛传播,增强宣传教育活动效应。
(三)发挥国有企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主力军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加大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也是国企民族团结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责任。
一是积极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大高效清洁能源获取和开发建设力度,公司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5.8%,在役及在建火电全部为热电联产机组。在民族地区投资建设时,模范遵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注重听取利益相关方和当地各族群众意见,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密切与地方政府配合,充分考虑地方和群众的利益,在配套产业、社会服务业等给予适当倾斜。
二是抓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发挥国有企业在民族地区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吸纳一定比例的当地劳动力就业,接收安置于田县和阿克陶县富余劳动力20名,接纳对口扶贫克州阿图什市富余劳动力10名;以系统招录和扶贫项目安置等方式,开展定点扶贫县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54人,系统招录5名贫困大学生。采取定向培养和“传、帮、带”等有效方式,大力培养和使用本单位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注重在实践一线锻炼少数民族年轻干部。
三是抓好职工队伍稳定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尊重少数民族在饮食、婚俗、丧葬等方面风俗习惯,依法保障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假期。每季度开展意识形态情况领域分析和职工思想动态调研分析,定期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帮助党员干部辨析理论热点,增强政治敏锐感鉴别力。制定和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纠纷。
(四)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帮助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必须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切实发挥好中央企业大国重器的重要作用。
一是培育优势产业,把人民群众带上宽广致富路。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结合“三区三州”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加快叶尔羌河水电等项目建设,围绕精准脱贫研究帮扶措施,与项目开发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展光伏扶贫,将受益分配给村集体和“无业可扶、无力脱困”的贫困群众。投入350万元在乌恰县建成500千瓦巴村光伏扶贫电站,成为克州首座光伏扶贫电站,“1+3+21”运维管理模式有效化解了光伏扶贫电站全生命周期运营难题。因地制宜孵化培育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从推广订单农业,直采扶贫地区大米、蔬菜、牛羊肉等开始,“鱼渔”兼授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帮助当地群众注册成立“微商”“微店”,开设“团团巴扎”,通过直播带货把新疆味道接入“云端”送到内地,实现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打造消费扶贫“增值链”,以“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实现乌恰县农产品48小时送达客户,仅2019年销售额600余万元。
二是持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趋向美好。针对贫困区教育、医疗等条件较差、水平较低实际状况,全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所卫生院、1个医院综合门诊楼、10所幼儿园(小学)、无电户光伏项目、惠民道路、安居房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援助实施3项饮用水工程解决了5000多名群众饮水问题,对阿图什市177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救急难”。坚持“脱贫贵在立志、扶贫必先扶智”,设立助学金、引进外部企业捐赠资助650名贫困家庭孩子就学。连续三年举办43期培训班,向贫困群众培训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通过学生就业、后勤物业辅助性岗位就业等帮助200余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三是源头强基固本,为人民群众建强不走的工作队。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新疆公司党委帮助贫困村织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选好配强两委班子,从致富能手、回乡大学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群体中把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党员选配到村党组织班子中来。完善规章制度,严肃组织生活,围绕议政议事、组织生活、为民服务等确定主题。支持贫困村党组织牵头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实施党员“1+1+1”联系户制度,1名党员结对帮扶1名合作社社员和1名贫困户。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汉族同志联系基层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同志联系基层汉族或少数民族群众。52名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认亲80户,累计走访18035户次,帮助就医就学就业、发展生产等好事实事1234件。
三、成效与反响
自成立以来,华电新疆公司未发生影响新疆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件,保持了职工队伍稳定,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团结优秀工作者,民族团结工作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国企》杂志、《中国电力报》等媒体报道刊发;连续四年获得集团公司社会责任十佳案例;先后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华电集团公司“度度关爱先锋”企业、“最具责任品牌影响力奖”,自治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访惠聚”驻村工作先进工作队等荣誉。
帮扶地区乌恰县、阿图什市,对口支援喀什市和新疆自治区交付的4个“访惠聚”驻村点及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27787户12926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乌恰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58.83%降低至0.2%。2019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鹏新调研给予公司充分肯定。2019年8月2日,国家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洪天云在中国华电驻村点喀什市墩艾日克村调研时指出,“华电结合乡村实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增添了现代文化元素,激发了村民追求现代文明生活的积极性,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给予公司民族团结工作充分肯定。
四、经验与展望
国有企业在促进民族中,既要做好民族团结各项具体工作,又要着眼于构筑各民族共同的家园,着眼于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要发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荣传统,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让民族平等、团结的种子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中,铸造民族团结的坚实大厦,为创造企业健康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近平总书记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民族团结、民族和谐重要性。华电新疆公司将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深化社会责任实践,用实际行动引导村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面塑造责任品牌形象,为新时代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