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辽宁丹东供电公司:以梅园读书社为载体,激发青年发展活力
来源: 时间: 2020-09-16 17:11
丁羽冉 李学斌 王梓旭 戴杰 孙超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担负着丹东市三县(市)三区和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位于全省第二。共有营业户数128.1万户。截至2019年年底,司共有全民员工2469人,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499人。
目前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困难与考验并存,受地区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吸引高层次青年人才回归的力度正在逐步下降,新入职的青年员工诉求也越发多元化。同时,在能源电力加速转型、机遇与挑战交织,改革创新形势逼人、压力和动力相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降价让利等政策因素挤压公司利润空间的大背景下,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对青年员工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做法与经过
(一)立足调研,明确目标,让服务贴近青年
为使平台更具针对性,更贴合青年员工的实际需求,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调查方式,广泛动员并征求青年意见,及时了解青年思想动态,开展青年员工对发展平台需求的调查,从而为后期平台搭建与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和数据支持。
调查以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结合青年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之所需,历经一个月,根据调研统计,青年最希望平台具备的三个功能依次为:精神食粮、成长平台与文化港湾。
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为提高公司青年员工的能力素质,增强青年员工队伍创新创意创水平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党委以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典型寓意为切入点,提出了以“梅兰竹菊”为载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工作安排。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丹东公司特有的“义东精神”和中心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创新、完善“梅园”读书社团、“兰言”宣讲活动、“竹海”示范工程、“菊香”网络平台等4个项目载体。梅园读书社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正式投入建设的。
(二)三类特色活动,深化品牌,实现思想正向引领
丰富精神食粮。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党委依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公司发展的需求及青年员工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更新高层次、高质量的精品图书,现有书籍主要源自逻辑思维、樊登读书会、湛庐文化、中信书院、有书共读、甲骨文工作室等当下最主流的网络知识平台,内容涵盖:政治评论、社科人文、经济管理、生活艺术等16大门类,2400余册图书。梅园读书社本着“爱知求真、以文化人”的精神,常态化引领职工开展阅读、朗读、荐书和讲书等层层递进的“学思想·悦经典”读书分享类活动,使青年员工精神有所依托,帮助青年员工树立终身学习进步的理念。
促进中心工作。梅园读书社不仅是一个青年员工图书馆,更是知行合一、交融荟萃的文化盛宴。公司党委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独有的“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义东精神为引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深入融合,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举办了劳模对话、成长讲述、匠人讲技、经验分享、兴趣教学、头脑风暴等全方位提升能力素质的“知行论坛”类活动,使青年员工技能有所精进,提升党建工作价值创造能力。
营造文化氛围。围绕青年员工成长需求,定期举办话题思辨、心理解压、专长分享、艺术赏析、互动体验等文化沙龙类活动。目前,青年员工自发形成文化分众社群10个,包括书画、朗读、英语、韩语、日语、音乐、茶道、生活哲学、心理认知和互联网应用,为公司员工搭建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雅志趣、启迪生活智慧、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使青年员工生活有所追求,实现企业与青年员工共同成长。
(三)四类传播渠道,让青春敢于发声
针对青年员工有想法、有激情、勇于挑战、敢拼敢做,但想法又常常不被重视的特点,梅园读书社创新传播渠道,丰富其内容载体,借助互联网+网络运营传播模式的力量,为青年员工畅所欲言提供便捷渠道,也便于图书管理和文化的广泛、精准传播。
一是数据化网络管理图书。利用新媒体技术将2千余本图书全部录入第三方网络平台“晒书房”和“独一码”,实现手机终端实时图书推荐、评论、查询、借阅和统计分类。二是建立“梅园读书社”微信群。用于会员交流、发布活动信息、分享体会与文化传播。三是建立“梅园读书社”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精神食粮、成果展示、活动回顾和征求建议。四是开通文化活动直播频道。实现了网络实时参与互动、分社活动多方共享、文化精准传播辐射。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通过上述四类渠道让青年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充分调动了青年积极性,发挥了青年人本身的自主性与创造力,从而激发出梅园读书社的内在动力与正能量,不断地推动着梅园读书社创新发展。
(四)七维互联动态管理模式,搭建青年员工成长平台
梅园读书社为了确保各项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性和身边榜样引领性以及图书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结合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对青年员工成长提出的具体的培养要求,创新实施“七维互联动态管理”模式,为青年员工搭建常态化、动态化的成长平台,实现共享共建、以社结行、以文化人的目的。
“一芯六瓣”体系模式:一个中心社——公司梅园读书社,六个分社——国网凤城市供电公司分社、国网东港市供电公司分社、国网宽甸满族自治县供电公司分社、国网丹东市振安区供电公司分社、国网丹东市元宝区供电公司分社及国网丹东市振兴区供电公司分社。并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延伸发展了“效率、创新、争先、安全、服务、效益”6种特色文化,最终形成内涵丰富的“一芯六瓣”特色文化载体。
“一支多叶”扩展模式:党委指导下的“梅·工作室”作为主要策划团队、多个文化分众社群独立活动。
“日周月季年”活动模式:每日开放图书借阅、每周文化沙龙、每月主题共读、每季阶段性总结、年度思享会成果总结分享。
“年度四星”鼓励模式:每年评选出阅读之星、达人之星、策划之星、活力之星,鼓励热爱学习、追求终身学习进步的员工。
“基层首创”组织模式:以各基层单位和党组织为主体,轮流推荐有特长的青年员工策划承办主题文化活动,每个基层单位和党组织每年发布主题文化活动1-2期。
“青年轮值”日常维护模式:以各团青组织为主体,轮流负责梅园读书社日常书籍整理、环境维护管理、文化活动服务,到岗时间为每周四、周五工作时间,每个团支部负责一周,滚动安排实施,各相关党组织做好配合与支持。
“菁英展示”主持发布模式:由团青组织负责人和公司优秀青年为主体,担任梅园读书社主题沙龙活动主持人,负责一期沙龙活动的会前协调、流程商定、通知报名统计、活动服务、沙龙活动记录、影像资料收集、存档新闻稿件撰写发布。
2019年,公司党委借助梅园读书社平台,利用七维互联动态管理模式对青年员工的辐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注重质量效果和价值创造的特色活动,做实、做细、做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是以“悦读”为主题,开展青年员工读书、学习、分享类活动。通过“初心”主题共读、“学习强国”应用交流、读书会、朗读会、分享会等形式,让“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加深刻、生动。二是以“回溯”为主题,开展青年员工红色资源实景学习、现场教学类活动。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构建“5+2”红色资源教育体系。开展“红色教育日日新、义东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和兄弟单位“联办联学”。三是以“奋进”为主题,开展青年员工爱岗敬业教育和业务技能提升类活动。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广大青年员工学习先进、岗位建功。开设“梅园读书社技能大讲堂”,形成“匠人讲技、青工学艺、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成效与反响
1.以文化人共建青年员工精神家园。梅园读书社用读书分享丰富青年员工精神食粮、以知行论坛促进中心工作、通过主题沙龙营造文化氛围,为青年员工搭建了培养高雅志趣、激发创新思维的共同成长平台。
2.开阔视野提升青年员工格局。通过梅园读书社文化活动,使全体青年员工开阔眼界,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增强了“凝心发展、智慧发展、共享发展”的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
3.比学赶超增强青年员工进取意识。梅园读书社菁英展示模式以点带面,促使青年员工爱思考、树新风、勇于展示,并以“滚雪球”式发展,让每一个青年员工感受到身边和眼前的榜样,激发了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动力和热情。
4.思想引导占领青年员工宣传阵地。通过梅园读书社利用网络互联新媒体,平台、论坛等建立了青年员工思想文化交流平台,强化了青年员工观时事、学经典、长知识的习惯,形成了共同建设、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
四、经验与展望
在推进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党委能够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青年员工队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真研究青年员工队伍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工作规律,充分发挥国企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解决广大青年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青年发展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深知,当前国网公司正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正是最需要广大员工守初心、担使命、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时候。“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青年员工的助力,青年员工更离不开国网公司这个广阔的平台,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将为青年员工搭建更好的展示平台,相信国网丹东供电公司青年员工也将扛起使命成为时代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