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吉林松原供电公司:构建“创星争优”管理模式 打造高质量党建管理体系
来源: 时间: 2020-10-12 13:57
梁晓亮 刘海东 刘炳超 徐巍巍 刘建国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原供电公司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松原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旗帜领航 三年登高”计划,立足“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立党建政工“创星争优”体系,有力解决党建工作开展碎片化,无专业闭环管理体系的问题,高效完成党建工作量化计划管理任务,提升党建工作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推动公司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背景与意义
(一)构建党建政工“创星争优”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障,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也是国有企业党委工作的首要任务和最大政绩。由于党建工作弹性较大,“软指标”偏多,基层党组织往往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式、自主式的管理模式,满足于以定性考核、综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好坏优劣缺乏统一标准,没有对比依据,致使各单位在工作中积极性与能动性不一,容易出现疲于应付却落实不力、频繁总结却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构建党建政工“创星争优”体系是深入践行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2020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部署,其中,“中国特色”体现在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首要位置,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保障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通过建立“创星争优”管理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建基础工作,厚植党建独特优势,真正实现把党的旗帜树起来,把党的建设强起来,把党的纪律严起来,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构建党建政工“创星争优”体系是切实推动央企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逐步深入,企业党建工作要求更加严、细、实,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形成一体化、集约化工作格局,是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对党建工作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企业党建工作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逐步完善,基层单位受工作视野和业务能力影响,出现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思考不足、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如何做好顶层设计,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基层的履职能力、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做法与经过
党建政工“创星争优”体系的内涵: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部署,牢牢把握“五抓”党建工作思路,提升“六个思维”和行动能力,实施党建工作质效与量化的双重动态星级评价,形成一套全面覆盖党建政工专业的“计划-考评-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重计划优措施、重过程强督导、重协调促反馈,推进党建工作责任到岗、指标到人,环环相扣。在传统分数排名的基础上加以优化,采用“星级式”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唯旗誓夺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系统设计,突出创星争优。党建政工“创星争优”管理体系对国网松电供电公司所属7家党委,9家支撑机构党支部和3个机关党支部分别进行星级评定,运用“雷达图”的方式对党的建设、工会工作、纪检监察、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品牌建设、队伍稳定六个专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月度量化计分、季度评星公示、年度综合评优”的方式,根据月度“创争”考核结果对各党委(支部)进行分组计分,以季度为单位统计各级党组织“创星争优”分数并进行分组评星,年末进行综合评价。
(二)注重实用实效,精准创争体系。不断优化指标与标准设计,形成指导与考核、激励与约束的“双轨运行”管理体系。坚持责任导向,落实党章党规和公司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坚持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价值导向,降低指标数量,提升指标质量,进一步明确完成标准、划定执行底线,提高考核指标的可参照性;坚持激励导向,注重边巩固、边提升,对照标准夯实基础,对照标杆持续改进,通过工作标准的持续提高,推动党建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深化三维体系,突出看板管理。强化目标导向,把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以清单形式“列出来”,建立 “点线面”三维评价体系。一是“点”上突破,结合常规、重点工作任务下发“月度任务书”,突出重点项目的落实和重点活动的安排,拟定月度专项考评指标;二是“线”上提升,以综合指标为基准、专项指标为依托,聚焦党建工作价值创造、品牌塑造及典型引领等关键环节,设立激励指标作为正向加分,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唯旗誓夺的争先意识,三是“面”上优化,立足覆盖党建工作各个领域,科学设置“创星争优”评价体系,明确党建、工会、队伍建设等6专业96个综合考核指标,从而真正将“点”汇成“线”,进而充实“面”。
(四)深化量化管理,强化过程管控。聚焦基层党组织“少数关键”,对照党委书记、党委委员及党支部书记不同职责岗位人群的“责任清单”制定“措施清单”,明确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坚持“量化”指标与“质效”评定相结合、常规性工作执行与开拓性自主创新相结合、成果展示与过程提炼相结合,定期召开党建政工工作例会,总结工作开展情况,指出存在问题不足,提炼经验特色亮点,明确下阶段重点任务。
(五)深化问题整改,注重质量提升。通过对照“措施清单”、考核标准和“星级示范”,查找问题和差距,进行有效沟通、推动循环改进,让基层单位明确“怎么干好”“如何创星”的问题。建立党建工作“三查”机制,坚持以动态评估强化闭环管理,通过自查自改、评价考核,及时挖掘经验、发现问题,对照“专业考核标准”和《党建政工“创星争优”典型问题指导手册》,下发党建政工“创星争优”专业评价指导卡,进而研究优化改进措施,持续跟踪改进实施的过程,以过程的监控,保证改进的成效,推动党建工作水平动态提升,真正做到“以考促建”,完善了“计划-考评-反馈-改进”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深化三化管理,规范标准执行。一是制度化建设。结合基层单位实际,从刚性要求、适用层级、流程制度等方面,对党建工作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梳理提炼,建立“一书两卡四册”(一书:月度任务书,两卡:专业指导卡、整改销号卡,四册:“三本六盒”指导手册、发展党员指导手册、党组织换届(成立)指导手册、典型问题指导手册)工作体系,进一步增强党建政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规范化执行。致力于深度激发基层组织的细胞活力,从“专业性质、管理基础、人员素质”三个方面明确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对考核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以“责任田”的方式定标准,以党政合力精细推进、提升质效。三是规范化管理。注重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积极探索统一制度体系在基层实践落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全面推进党委“六个标准化”和党支部“五个标准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三、成效与反响
(一)激发组织活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建政工“创星争优”管理模式的深入实施,使党建工作在力量上整合、在优势上互补、在工作中联动,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建创新活力。运用“结对共创”形式深化“专业+一线”党支部联创工作经验在《国网动态》刊发,联创项目“深化改革与法治企业建设”,公司创新实施市、县、所三级联动的法律纠纷案件“五步十字”法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长岭公司涉电火灾案件的发生,促进了公司法律案件工作管理的提升。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108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松原调研期间保供电任务。推广“三本六盒一证”,党支部痕迹管理日益规范,一个党支部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称号。“标准化党支部示范点”“党员承诺践诺”“不忘初心主题周”等特色实践亮点纷呈,“4+Z主题党日”“党支部组织生活标准化展评”“建党周年系列活动”等一系列精品载体相继涌现,并在高端媒体多频次“发声”。
(二)坚持融入中心,公司发展实现新跨越
通过“看板管理”与“过程管控”,将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分解为具体可行的工作指标、工作标准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帮助基层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形成上下一心的工作合力。实施“党建+安全”模式,开展“六查六防”专项行动、电气火灾综合治理、集体企业安全督查等活动,发现整改问题隐患66项,本质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发挥党员在输电线路隐患综合治理方面模范带头作用,66千伏及以上线路故障跳闸次数同比降低20次。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强化应急管控,成功应对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出色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期间的保电任务,受到国网公司主要领导批示表扬。
(三)突出典型引路,创先争优涌现新典型
通过计划与指标挂钩,强化了重点工作任务的执行和控制,既剔除了工作的随意性,也确保了执行的规范性。通过标准与考核挂钩,帮助基层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结合点、关键点,真正让力气使在点子上。公司党委通过“最美人物”评比等活动,打造了卓越的“松电群英谱”,“国网劳模”刘国胜、“吉林好人”仲伟东、“松原工匠”张杨等突出典型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公司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标杆。开展“情暖春苗”、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宣传周等活动,彰显“责任央企”形象。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荣获吉林省“第六届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深化“道德讲堂四字工作法”,建成企业文化展室,公司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三家县公司荣获松原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省公司“文明单位”称号,公司两名员工荣获松原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经验与展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强化目标导向,强化对标对表、争先进位、创先争优意识,给基层党组织建立一个合乎规定、顺应发展、自我加压的“标准”,依“标准”工作、按“标准”考评,有效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问题,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深度融合,持续增强党在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