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锡林郭勒超高压供电局:实施人才科技强企战略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时间: 2020-10-12 13:57
徐青贵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超高压供电局
一、背景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质量和这个企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水平,是这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青工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石,打造一支符合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队伍是关乎健康发展、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生产型企业,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具有素质高、业务精、勇担当的员工队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锡林郭勒超高压供电局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围绕企业在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员工队伍建设问题,深入各生产单位、基层站所,就员工培训、新技术应用及相关制度保障等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是企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对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企业成长成熟的重要关口期,依托高科技,大量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既可以有效缓解队伍不成熟、技术力量不强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员工科技素养,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做法与经过
锡林郭勒超高压供电局不断加强基础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现场工作能力,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打好基础。将人才培养工作列为全年工作的重点,要求企业上下积极配合培训工作的开展,不断做好人才“选”“育”“用”,统筹、盘活各岗位人才资源;加大优秀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合理利用集团公司各种招聘方式,全年共招录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1人,其中5人为211高校毕业,不断着力打造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基础;强化“师带徒”制度,充分利用兄弟单位的技术支援、挂职锻炼机会,对青工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教学,促进“传、帮、带”工作落实;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双向通道”,努力促进人岗相适,全年遴选多名基层员工至机关轮训,进一步优化了员工队伍结构,提升了工作水平和质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组织选拔人才参加公司职业技能竞赛,选送、选派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的优秀管理、技术人才到区内外知名院校、知名企业,培训基地进行学习锻炼和调研交流;加强新员工应知应会和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训,立足岗位,以师带徒的形式,开展岗位培训,了解工作现场,掌握基本工作流程,培养基本工作技能。注重提高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规范化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开展分层、分类、分专业、分岗位的差异化培训,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采取日常培训、现场教学、案例式分析、外送专业培训机构等多种培训模式,提高全员整体技术业务水平,培养业务能手和技术骨干,形成人才梯队。充分挖掘人才队伍潜力,为优秀人才提供高端、超前培训,学习掌握电力科学前沿技术,提高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能力和驾驭大电网能力,培养技术领军人物;开展运检一体化人才培训,拓宽员工知识面和专业面,提高员工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管理人才。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训体系,培训方式从简单到多样,从小范围到全覆盖,从日常形成差异,从基础走向提高,形成了“以岗位需求为前提,内外部资源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体系化培训”的培训模式。员工培训的效果日益显现,全员整体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型团队建设效果显著,人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专业技术梯队基本形成,在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也比较广泛,远程应急指挥系统已建设完成并开展应急演练,变电站集中监视少人值守正在试运行,集中监控工作也正在实施中。智能机器人巡视、红外精准测温、带电局放检测、油色谱在线分析、直升机无人机巡检、在线视频监视等新技术新装备得到普遍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大量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员工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员工创新硕果累累,多项QC项目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公司的奖励,并在工作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引用。放眼未来,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今后长期的战略重点。
三、成效与反响
(一)培训工作方面
培训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一是做好培训规划工作。整体队伍年轻,队伍不够成熟,下一步还将有大批的新人员充实进来。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必须要以规划为引领,以2020年全面接管运检和基本建设工作、到十四五末资产达到目前三倍为近期的人力资源需求目标,认真测算各专业、各层级的人才需求计划,以此为指导,制定年度培训目标,才能确保人力资源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建立“五位一体”的培训体系。要集流程、职责、制度、标准和考核为一体,以培训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职责体系为保障,以制度、标准为准则,明确管理中做什么(流程)、谁来做(职责)、怎么做(制度)、做到什么程度(标准)、如何评价培训成效(考核)等,实现精准化培训管理,促进培训工作质效提升。三是建立三级评估体系,做到逢培必考,逢培必评,重点跟踪,通过过程性评估和培训后的评价,进一步完善培训措施,解决培训中存在的短板。四是建立层级化的管理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综合协调,支持指导各单位员工的培训工作。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职能部门专业优势,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将培训工作纳入考核、晋升的管理体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强化“人资统筹、专业负责”的培训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五是形成差异化的培训激励机制。对员工采用“分层次 分岗位 分专业”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开展不同阶段的培训,制定不同程度的培训目标,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进步较快的员工进行差异化外送培训,重点培养,通过树立学习典型,激发员工学习动力;对于工作态度好、工作能力欠缺的员工立足岗位开展基础知识培训,逐步提升业务技能;对于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员工加强思想引导与行为约束,做好内部岗位培训,并适时鼓励、及时纠正批评;对于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员工,严加约束并确保不让每一位员工掉队。六是注重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强化新员工思想教育的引导,帮助青年员工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使新员工对所在的单位、岗位有清晰的认识,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目标。结合公司培训中心第三阶段培训,夯实新员工的专业基础知识,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扎实的基础上,开展技能提升培训,避免拔苗助长式“大跃进”培训,传导压力,激发员工潜能,激励员工成长,促进员工在工作中磨练、在岗位上成才。七是考虑多方位的培训需求。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有针对性地培训计划,做细需求分析,以岗位需要、员工需求为导向,通过需求调查、课前能力测评,训中座谈、训后跟踪评价,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满足多方位的培训需求。 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岗位培训,组织各专业人员分别到国网实训基地、公司培训中心、兄弟单位开展集中培训、联合培训和跟班学习。制定“修试、变电无缝连接”培训方案,培养运检一体人才。开展输电专业全员、全封闭式实操培训,实现了岗位人员培训的全覆盖。目前,输电专业已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变电站部分运行人员已具备担任副站长、站长能力,调通、修试各专业工作已全面开展并能独立承担大部分工作。积极开展特高压业务学习,主动与国网1000 千伏胜利变电站对接,开展人员、技术交流,为公司发展特高压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
(二)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方面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通过大量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电网运行维护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积极主动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尤其是成熟的技术,提高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水平,提升员工的科技素养,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走出去,面向国网、南网开展广泛调研,了解新技术新装备,特别是远程指挥、无人值守、在线检测、在线视频监视等新技术应用情况,引进成熟技术装备,解决生产急需。二是放眼未来,适度开展前沿技术的引进、试用、研发,主动融入创新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发展,同时培养员工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了解管理方面的创新,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要及时总结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效果,修编现有生产管理制度,促进新技术应用与常规工作的有机结合,逐步代替常规的巡视、试验等工作,提升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提升技术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四、经验与展望
(一)要树立培训是最大福利的理念,要变培训是完成任务为内在需要,形成不顾一切争取培训机会的风气。
(二)培训也是一种资源,要在全员逐步树立资源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的意识,优秀人才才能获得优质的培训资源。资源获得的太容易,就不会珍惜。只有这样,员工才能珍惜培训机会,提高培训效果。
(三)差异化培训是针对人员现状而言。由于人员入职时间长短不一,专业不一,理论结合实际的转型速度不一,等等原因,短期内个人的能力参差不齐,需开展差异化培训。就中长期而言,企业现有每一名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都必须要成长为企业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各个专业的骨干力量,每位员工都是一粒种子,都要能承担起各自的岗位职责,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既是对员工的要求,又是对员工的未来、对企业的未来的责任。我们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员工也要有这样的努力方向。
(四)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团队的成长,内因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立足岗位,才能成才。员工培训,首先是员工学习主动性的培训,激发起员工主动学习的热情,培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五)要更加重视内部培养和岗位培训。大家都要求送出去开展班组长培训,却在日常管理中允许处处可见的不规范、不严格、不严谨、违章违纪现象的存在。这些都是管理的范畴,不重视日常的管理,而过多地强调外出培训,是对整体培训工作的误解。大家都渴望外出参加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培训,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应知应会的知识不掌握,基本的技能不扎实,常规的动手能力不具备。外出培训是提高,是解惑,不是科普。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在岗位培训中学习掌握的。
(六)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给员工提供跨专业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在运行、检修,输电、变电,生产技术、业务管理跨专业有序流动,全面发展。同时要扩大培训的面,鼓励员工学习电力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