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电力公司东北大区:创建“新时代党建快车模型” 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来源: 时间: 2020-10-10 10:28
王炳东 张晓来 张春成 孙春颖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东北大区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东北大区(以下简称“大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着力将总书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这一重要论断转化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党建效能。大区党委结合华润“大党建”理念,把绩效管理的经验应用于党建工作领域,运用“行动学习”工具,创建了“华润电力东北大区新时代党建快车模型”(以下简称“模型”),具体回答和解决了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干什么”,落实责任“怎么干”“怎么评价、谁来评价”“干不好怎么办”的新时代命题。
一、背景与意义
华润集团是一家伴随党的成长壮大而持续发展的红色央企。2018年集团成立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集团的回信中提出了“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华润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东北大区党委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做实上下功夫。2019年7月启动创建工作,2019年末完成创建,2020初投入运行。
模型由党建工作机制、指数构成、考评机制、考评运用、责任监督与追究、制度体系6个主要模块构成。模型创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涵盖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各个方面,有效提升了大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引领效能。
(一)模型是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推进器,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保持党员先进性提供机制保证。模型对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建活动进行了系统规范;设立“学习任务”“学习强国积分”等指标保证了学习刚性;通过表彰“学习标兵”激发学习热情。疫情期间学风不减,“学习手卡”等新鲜学习方式不断涌现,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不断升华,创业干劲持续增强。
(二)模型是赋能业务工作的耦合器,为增强党建引领效能提供内生动力。按照“以职能优化促业务发展”的原则调整党支部设置,制定“四点合一”联系机制,在模型内设“党建课题项目”指标,解决了党建与业务“在哪结合、怎样结合、如何评价”的问题。
(三)模型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预警器,为“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建立倒逼机制。根据指数考评,对不合格党员、软弱涣散组织明确了处理办法;“廉洁指数”自动启动“三级预警”,实现了常态化的党员监督教育机制。
(四)模型起到了落实华润“大党建”工作理念操作指南的作用,为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遵循。细化到41项制度标准、125个考核标准,为党建工作实现“严细实”管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五)模型运行实现了党建工作“七联动”,助推大区全面高质量发展。指标设计与党员个人绩效、薪酬、评优、奖惩、岗位晋升,组织评先、组织调整形成有机联系,党建工作的全面引领作用在模型运行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做法与经过
模型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工作需要科学的指导、实干的精神和专业的队伍。2019年7月,大区党委组建“提升大党建引领效能行动学习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大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担任项目发起人和催化师,为模型创建提供了组织和方法保证。
行动学习是团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边学边干的组织发展技术及流程。1971年由雷格·瑞文斯教授首次提出,是华润集团经常运用的组织发展工具之一。模型创建主要应用了行动学习“群策群力五步法”。
(一)主要经过
模型创建经历了问题-目标-指标-指数-指数体系-制度体系-形成模型的循序渐进过程。
步骤1:问题界定、确定目标
问题的选择是行动学习的核心。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和团队列名的方法,先后提出了110余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运用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可达成、关联性、时限性)筛选,最终将解决问题的目标聚焦为“构建党建考评指数体系形成管理模型,提升大党建引领效能”。
步骤2:原因分析
运用鱼骨刺图的方法,对各类工作障碍和原因进行重要/紧急性矩阵排序,排除不可控因素后,确定6个方面共19个最核心的原因。
步骤3:解决方案
采用自由研讨和点数投票法,围绕19个核心原因,群策群力输出6个方面的核心对策;应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将指数、指标考评结果与绩效薪酬挂钩,形成问题解决整体方案,初步建立了党建指数考评体系。
2019年9月25日,大区党委召集党委委员、管理团队成员,部分项目公司党委、基层党支部及党务工作人员代表50余人,组织行动学习扩大会,分组开展质疑、反思、优化方案,归纳形成21项建议,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步骤4:行动计划
根据产出的解决方案,细化为可执行的任务,形成“东北大区提升大党建引领效能行动计划甘特图”,明确了任务的责任人、监督人、达成标志和各项节点工作时间表。
2019年11月,以大区党委名义下发通知征求意见。经过再次完善,2019年12月,《华润电力东北大区基层党组织党建指数考评体系指引(试行)》正式印发,标志考评体系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步骤5:学习发现
小组成员进行了学习分享和过程反思、课题反思。制定了体系运行阶段的答疑、维护和考评结果运用的工作安排。
在“聚以研讨,散以执行,聚散交替,持续完善”过程中,小组及时固化研讨成果,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整合优化指数群组,完成了模型的创建和命名工作。
(二)基本做法
模型由6个模块、4大指数、12个指标群组、43项指标及相应的考评条目构成,实行“四元考评”“四种应用”。
模块1:党建工作机制
强调了东北大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定了大区各级党组织及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明确了行政领导、联合支部中各单位负责人的“一岗双责”责任,制定了责任清单。重点压实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是模型的方向盘。
模块2:党建指数构成
党建指数包括先锋指数、堡垒指数、组织力指数、廉洁指数,是模型的基础。各项群组、指标、考核标准分别占有不同权重或得分点。详见下表。
指标群组包括基础指标、动态指标、项目化党建课题、加分项、减分项5个基本维度;具体指标涵盖党的建设及党务工作,规范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中心组学习、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组织参加“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教育培训、群团建设等大党建活动,履行社会责任、信访维稳、困难帮扶等方面;考核标准设定了考核评价具体条目,反映党建工作渐次细分的具体内容。4大指数是模型的4个车轮。
模块3:考评机制
设定了考评领导机构、日常评价机构、考核主体组成部门,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和协调机制;界定了大区、项目、支部、纪检机构“四元考评”的范围和流程;阐释了4大指数在不同考评周期,与党员民主评议、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价的勾稽关系及计算公式。反映了模型的主要构成和内在运行机理,是模型的发动机。
模块4:考评应用
(1)组织状态识别与管理
根据考评情况进行颜色标识,大区党委实行授星、评级管理,进而实现组织状态的动态识别。详见下表:
(2)根据季度先锋指数,对党员进行颜色标识;根据年度先锋指数,认定党员先锋等级;根据总体情况开展表彰奖励或者进行处分处理。详见下表:
(3)绩效应用
每月5日前,各考核主体完成相应指数考评工作; 10日前,召开党建考评委员会会议审定考评结果;考评结果按照一定权重计入单位组织绩效,逐级分解到个人岗位绩效,最终兑现为绩效薪酬。
(4)廉洁指数应用
规定了提醒、警示、纠错的标准、强度,及对责任者及其所在单位的处理机制和办法。详见下表:
模块4反映了考评的结果及基于结果的组织反应,是模型的里程表。
模块5:责任监督与追究
详细规定了对党建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对异常行为的组织处理处分办法,是模型的变速器。
模块6:制度体系
固化了行动学习成果,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清单。反映了模型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的制度保障,是模型的操作规程。
三、成效与反响
模型的运行实现了党的工作“用指数说话”。创建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及辽宁省国资委党委的肯定。
(一)以“三化”化“三化”强“三性”助“一力”。模型实现了党建、纪检工作的工作标准化、考核量化、保障制度化,有效化解了党建工作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激发了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性、创造性,除弊兴利,培元铸魂,助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持续提升。
(二)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内在协同、相互促进。大区已经建立38个党建课题项目。其中,安全运营党支部“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项目牢牢地把控了疫情防控局面;燃料部党支部“燃料纾困”项目破解疫情、市场、运输三重困难,为春节期间保电保热及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廉洁指数”考评创新应用了“第一种形态”;出台“党建活动十不准”“廉洁誓词”、开展“政治体检”,分级提示预警,抓早、抓小显威慑、见成效。
(四)在管理上完成PDCA循环,汇成强劲的党建引领效能,明显提升了大区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经验与展望
(一)持续提高政治意识、保持担当作为精神、组建专业化创新团队、应用科学的开发工具是创新实践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和技术保障,不可或缺。
(二)充分沟通、对标先进、及时固化、循序渐进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需要持续改善和优化。
(三)模型目前处于试行阶段,东北大区已经开展信息化改进工作,模型将更加实用、便捷,易于复制推广。
《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指出“地方党委应当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加强对本地区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领导”。已经实现“四同步”的“华润电力东北大区新时代党建快车”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必将迸发更加强劲的动能,引领东北大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