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信通公司:关于基层党的建设评价考核与责任落实机制构建的调研报告
来源: 时间: 2020-09-07 09:57
路石俊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背景与意义
完善基层党建评价考核,构建责任落实机制,是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优势转化的重要组织保证。本文以党建考核评价与责任落实机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等方式,查找基层党的建设落实评价考核与责任落实机制存在的问题,力求找到完善党建考核评价制度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有效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做法与经过
(一)调研内容
紧紧抓住“责任主体”这个关键,详细了解员工对基层党建评价考核与责任落实机制的认识和期望。通过收集整理意见建议,进一步健全责权明晰、分工明确、任务具体的责任考核链条。发放《基层党的建设评价考核与责任落实机制构建的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基层党建评价考核与责任落实机制完善情况、基层党建评价考核指标值设置、基层党建考核指标的具体评分标准、党建评价考核指标内容与日常工作“任务清单”对应、党建二次考核分解情况评价以及责任链条等多维度的影响因素。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是本单位干部员工,包括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党员和员工。
(三)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调研法、数据统计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科学呈现干部职工对完善基层党建评价考核与责任落实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1、问卷调查法。2019年8月10日至9月28日,发放了7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4份,其中厂局级领导1份,中层干部岗位14份,职能处室管理岗位9份,生产处室专业岗位50份。经过统计,参与调查问卷的中共党员为51.35%,共青团员27.03%,群众为20.27%。
2、座谈调研法。召开支部书记座谈会6次,主要是面对面地了解各党支部对党建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以及建议。
3、数据统计分析法。将座谈结果和调查问卷的数据综合分析,用Excel软件中统计图表功能进行统计分析调研结果。
4、比较研究法。由于员工年龄层次比较明显,40岁以下的年轻人较多,主要了解各年龄段的员工对党建评价考核的认识和想法。
5、文献资料法。针对员工对调查问卷中问题选项反映出的情况,查阅本单位2004年6月至今的业绩考核相关资料,同时借鉴了上级单位在落实考核工作机制提出对策与建议。
(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
1、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考核评价时大多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台账记录的方式进行。通过调研了解,大部分党支部要想顺利通过检查考核,都在制作汇报材料和完善资料台账上下功夫,更加偏重于“留痕检查”和突击准备台账上报的现象。从整体来看,虽然组织考核的程序比较规范,但采取的评价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且难免出现凭经验和主观认同的评价情况,继而影响评价考核分值的公正性。
2、与中心工作融合度不高
目前,考核评价均按照所列指标项对应分值逐项评价,缺少对推进业务实绩的考核评价设置,继而造成党建、业务“融合度不高”现象的存在。党员群众对基层党建融入生产经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满意,基层党的建设考核评价与促进党的建设、中心工作及业务水平协调推进的作用未能充分显现。
3、考核评价内容难以全部量化
按照基层党建考核要求,党支部每月都要上报基础资料,每一项内容评价标准高,缺乏能够落地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某些时候会导致考核评价人员有主观判定的因素,从而影响考核效果。部分指标的责任链条尚不够清晰,考核评价工作虽然坚持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实际工作中很难把握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合理占比,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4、正向激励效果不突出
在调研中支部主要反馈的问题有:生产经营任务繁重、党务人员缺乏,党务干部身兼数职、抓党建工作的时间精力无法保证。加强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更主要体现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过程管理。数据显示基层党务人员大部分为兼职。现有的考核激励机制难以实现对解决落实党建工作与完成专业任务的时间冲突矛盾。虽然落实了正向激励机制,但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和激发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效果上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构建考核内容全面、指标设计合理、运行程序规范、结果公正权威的党建工作考评机制和体系,促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有力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的提高。
(一)关于考核评价方式的建议
考核评价是党建考核的基础环节,科学地评价方法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地反映基层工作实绩。
一是适度减少对基础资料的评价考核权重。适度减小对基础资料评价考核的权重,引导基层党支部在完成规定动作、做好记录台账的同时,有效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合理设置考核内容百分比权重,做到突出重点、照应全面,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杆”,确保打通基层党组织“融入中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推进党建成果转化的考核指标。加强分类指导,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将基础扎实、成果显著的支部选树为先进典型,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建议设置党建成果转化指标——个性化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将示范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具有潜质的党建成果进行品牌培育,不断丰富完善品牌内涵。
三是增加验证核实评价方式。对于不能量化的指标,建议将民主测评、群众座谈、走访查验等内容纳入到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环节中,同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升基层支部组织力的薄弱环节中,放在推进业务工作的难点和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确保所评定的分值更趋于公平合理。
四是选好配强考核力量。筛选一批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组成党建工作考核专家库和党员评审顾问团。按照考核组组长、考核组成员、考核组与考核对象“三个不固定”原则,一次一授权,从中选派人员组建考核组。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每4至5名考核员组成一个考评组,确保考评结果公正、客观。
(二)关于评价指标设置的建议
一是设置党建基础资料评价指标项。把完善资料台账落实在日常,避免用“精美的留痕材料”代替党建实际成效。建议设置党建基础资料评价指标项,明确考核分值权重,由党委对照进行现场检查评价,并依标准量化计分,既要评价考核台账内容的规范性,更要评价考核台账的真实性。
二是设置“双向挂钩”考核指标项。将业务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到基层党建考核指标中,建议把支部推进重点任务上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党员群众职工精神面貌等情况纳入到处室业绩考核中,以“双向挂钩”倒逼“业务融合”。
三是突出“实绩”的量化标准。基层党建考核应包括组织建设、班子建设等内容,必须跟本年度的重点工作计划、上级党组织的重大任务部署结合起来。建议考核要突出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的“实绩”,制定能够落地的标准化可量化的指标项,尽量剔除由主观判定指标项,更好的推进党建工作。如果出现难以量化问题,可在定性目标考核的基础上以民主测评方式进行评价,将考核标准结果对应测评意见的百分比去量化,把“虚的”做实。
(三)关于考核评价深度的建议
一是完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为杜绝“责任空转与己无关”的现象,建议完善定性与定量责任落实考核工作标准,依托基层党建评价考核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日常监督检查机制,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形成“抓书记、书记抓”的责任落实成效,推动“抓成员、成员抓”的责任落实进展,巩固“该抓必抓、不抓问责”的责任落实态势。把党建考核结果纳入干部信息库,在考核、任用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职务时,综合考量党建考核结果,从导向上强化“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有效调动“党政一把手”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大落实责任指标值力度。建议将业务工作的责任落实情况同步纳入到党建考核指标项中,包括因重大工作失误对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受上级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的、党组织的民主支持率不足的、支部班子成员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及发生重大违规违纪案件等,视其情节进行考核扣分,确保责任主体共同深化,责任目标各自细化,责任管控整体强化。对于加分的指标值也不能忽视,使指标能够量化的必须量化,对难以量化的内容,辅以定性分析,提出精练准确的工作要求,使考核评价内容更具体,指向更清晰。
三是突出考核激励指标实效。需降低激励考核指标的难度系数,增加融合效果激励指标项,促进基层党支部、处室默契配合共同取得激励成效,以此激发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度。建议设立两级激励指标项:即一级是荣誉级指标项;二级是形象级指标项,将指标内容进一步形象化,例如树立学习标兵、先进处室、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形象典范。评价考核必须贯彻“注重效果、兼顾公平”原则,建立跟踪评价和反馈机制,形成长效推动作用。
四、经验与展望
通过对基层党的建设评价考核与责任落实机制构建的调查研究,查找到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增强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完善考评方式、有效调动“党政一把手”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准确地反映基层工作实绩,激发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活力和动力,以“责任链条”构成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
目前,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责任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需要形成一套责任全面、业务特点明显的责任细化清单;二是党建工作部门与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联合党支部参与所属处室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存在日常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四是定性指标考核内容转化为量化指标相对还比较笼统,考而不用的现象时有存在,需要进一步强化考核力度。
总之,尽快完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党建考核评价机制已势在必行。紧紧围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继续探索主体明晰、责任明确、有机衔接的评价考核责任体系,积极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