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2021-04-20 19:19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武钢: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
本刊记者 周倜然
今年“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需要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发生深层次变革,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强有力的举措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持续推动经济和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发展可再生能源有了更大的支持。风电行业也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中国最早从事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的企业掌门人,武钢建议,风电行业应当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打造完善、绿色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以市场化机制提高绿电消费比例;赋能更多企业机构实现低碳转型升级。
《中国电业》:对于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您有什么建议?
武钢:一是坚持低碳发展战略,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坚定不移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合理适度发展核电、开发水电,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调峰和储能能力,加快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深入推进既有火力发电设施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二是加快产业转型,不断提高产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优化存量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三是坚持能耗双控制度,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完善节能制度机制和有关配套政策,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提升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能效水平。四是加大技术研发,加速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规模化储能、氢能、CCUS等重要脱碳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政策法律赋予“碳”以价值,通过市场化机制形成“碳”的价格,进一步明确“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价值理念。
《中国电业》:“碳中和”目标驱动下,风力发电将逐步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电方式之一。风电行业如何更健康地发展?
武钢:截至2020年底,风光发电量在我国发电总量占比不到10%,与其作为推动能源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主力军的地位极不相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风光发电已进入平价时代,足额消纳是保障发电企业生存的关键,而当前绿电消费的保障机制和制度较不健全,强化绿电消纳保障制度、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提高绿电消费意识等政策迫在眉睫。
碳排放认证机制仍待优化:当前电力行业采取的碳排放认证方式为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认证,该方式难以准确量化新能源绿色属性,对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改善新能源资源禀赋和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问题产生掣肘。
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平价时代的到来使得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定势,行业“倍速发展”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获取更加迫切。风电产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风电产业链较长,涉及学科范围比较广,随着风电产业规模化、全球化发展,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风电行业人才发展迫在眉睫,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突破技术壁垒:要鼓励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着力破除壁垒,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能源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比如“低碳能源+交通”“低碳能源+建筑”“低碳能源+旅游”“低碳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共同体,构建新形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中国电业》:风电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如何?应该从哪些方面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
武钢:风电行业无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标准,仅有绿色供应商评价团体标准。目前,仅个别企业依据团体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绿色供应商的评价工作。主要原因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风电开发商及主机制造商没有明确要求,因此企业缺乏开展绿色供应链的动力,更无自驱力。
绿色电力能耗占比较低,企业缺乏自驱力。据2020年抽样调查显示,在近30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中,使用绿色电力的企业占比约36.13%,绿电能耗占比约11.36%;在被调研企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未来5年规划中,至2025年,预估约52.25%企业会使用绿色电力,绿电能耗占比预估约21%。根据上述数据显示,零部件企业未来绿色电力消耗虽呈缓慢增长趋势,但考虑到国家2030年实现“碳达峰”,仍有较大差距。
所以,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
一是加快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标准的发布。由团体标准编写团队编制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虽已编写完成,但仍未正式发布,已由风标委上报,最快2021年2季度发布。建议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的评审与发布,填补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标准缺失。其中有关绿色电力使用的考核标准,可依据国家3060目标做相应调整,逐年增加绿色电力使用比例,2025年前实现100%。
二是建立风电开发商(央企、国企)绿色评估机制并向上游进行价值传递。制定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链评价规范,指导风力发电行业建立绿色供应链,对绿色供应链进行规范。风电开发商除制定企业自身的“碳中和”战略及实施计划外,应在现有的招投标规则下,增加更多绿色要求,积极将绿色发展理念向上游整机商、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价值传递。对依据《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规范》执行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评标加分、适当溢价等鼓励性措施。尤其是央企、国企应肩负起行业挑大梁的责任,率先优化招投标规则。
三是倡导绿色电力消费,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碳达峰碳中和”。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作为绿色电力发展的主力军,更应有责任有义务积极使用绿色电力,促进风电行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由国家能源局、地方绿色交易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政府及行业组织,组织实施风电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2023年前打造200个“碳中和”整机制造商及零部件示范企业,2025年实现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全部达成“碳中和”。
《中国电业》:风电行业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并衔接乡村振兴?
武钢:风电行业将继续加强能源民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能源供应和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能源供应的基础保障作用。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拥有良好的风能资源,发展风电既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集体收入,又能加强农村电网建设、调整能源结构,以低成本满足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用电增长需求,同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最终走出一条更美丽、更富裕、更持续的乡村发展之路。
我建议,在全国实施“百县千村万台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资源及消纳较好的100个县,首批选择5000个村,每个村安装两台风力发电机组,共安装一万台。风力发电机组以10千伏集电线路就近接至已有电网线路,并在就近区域内消纳。以县域为单位进行集中规划、打包核准,由专业风电开发企业统一规划并牵头实施投资建设,在开发过程将风电与区域旅游开发、新能源特色小镇建设、民生改善工程等相结合,使当地村屯和居民切实从中受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创新合作经营模式,多措并举确保村集体收益。风电具有长期稳定经济收益的特点,探讨村集体以土地、现金、劳动力等各种现有资源入股的方式,结合中央有关批示、文件精神和国家法律法规,研究确定可适用于不同集资能力的村集体入股合作经营模式;利用分散式接入电网的优势,在股比分红的基础上,通过增量配网、直供电、隔墙售电等方式,降低所在村屯用电电价,提升居民幸福感,增加村集体收益。在村企合作机制下,培训当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参与部分运行维护工作,增加农村就业。可先行开展试点示范项目或试点示范村县,实施一年后总结经验,出台相关政策及办法,在全国有序推广。
责任编辑:于彤彤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