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2021-02-07 14:34
布桑:甘做牛马 勇担责任
华能林芝水电公司 秦沛源
9年,经过9年磨砺,如今作为中国华能雅江公司“驻村专业人士”的布桑(藏语意为好孩子),已经由刚出校门、腼腆内向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黝黑的汉子,成长为老百姓的“布乡长”。
甘做牛马 勇担责任
2011年,笔者认识了布桑。那时他刚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毕业,是中国华能雅江公司招录的首批地方民族职工。也许是他说普通话有点吃力,布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腼腆、内向。经过几次部门聚会,才发现他是一个很前卫的藏族小伙儿,喜好篮球、汽车、户外活动及摄影等。
2011年,该公司首次接到西藏自治区的扶贫驻村工作任务,布桑主动报名参加了驻村工作队,成为该公司首批驻村队员。问他为什么能放弃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去那偏远的乡村,他笑了笑说:“因为我也是藏族人,比你们了解老百姓。”
自此,布桑开启了长达9年的“村官”模式。9年来,从加查县玛罗村到浪卡子县杂塘村,又从墨脱县的墨脱村、亚东村再到现在的帮辛村,驻村点的藏区山野田间、贫困户的屋檐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跟随他足迹的,是不断被刷新着的荣誉表:2012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驻村先进个人;2015年、2017年被林芝市委、政府评为驻村先进个人;2018年被西藏自治区党委评为民族团结模范。他所带领的驻村队获得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等各级荣誉已有近30个。
记得有一次,布桑在电话里闲聊时问笔者:“老哥,你知道,驻村的‘驻’字有什么含义吗?”
“驻村,不就是帮老百姓搞项目,多挣钱,保稳定嘛,还能有什么呢!”笔者回答。
“我是这样理解驻村工作的,你看正不正确?驻村的‘驻’字,左边为‘马’,就表示要甘作百姓的牛和马;右边为‘主’,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那时,笔者打心眼儿里佩服起这个藏族小伙儿——看来经过几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布桑对于自己的职责有了超乎寻常的理解和认知。而正因为他有着这样“甘做牛马、勇担责任”的初心和坚持,自然而然地成了“驻村专业人士”,而在这个“专业”他一干就是9年。
不怕吃苦 勇于探索
“1+2+4+10”,是布桑在亚让村驻村时摸索出来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这个“1”代表的是正职驻村干部,扮演着总负责人的角色,每名正职村干部负责管理2名副职村干部;“2”就是副职村干部,每名副职村干部负责管理4个班;“4”就是驻村小班,每个班负责管理10~13个农户。“1+2+4+10”管理模式,做到了工作到人、任务到人,不仅强化了基层稳定工作,推动了村委基层党建,保障了村内重点工作落实,还在村两委形成了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为特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营造了各项工作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这样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赞许,并作为驻村工作典型案例被林芝市强基办在各驻村点推广。
在亚东村驻村期间,他领着驻村工作队,以种植生态茶叶和茭白为突破口,实施产业扶贫;2015~2017年,落实了各类帮扶资金23.7万元,解决了4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争取到高标准农田、村道硬化及排污改造等1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932.25万元……通过一系列工作,不仅完成了亚东村的脱贫任务,还彻底改善了该村的人居环境,切实让藏区百姓分享到国家强盛、社会发展的红利。
亚东村的老支书德庆平措这样说:“布桑这小伙儿啊,挺能干,还能吃苦。他来到咱村的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他找朋友帮咱村解决了一直没电用的难题。好多老人还第一次看到那么神奇的东西。”说到这儿,老支书脸上洋溢出幸福的表情,“咱村有900余亩稻田,也是布桑小兄弟帮忙找到乡里、县里,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田坎边上修筑了堡坎,不仅固住了田里的水,也让群众出行方便了很多。在秋收时,还组织了华能的同志们到田里来为五保户收割稻子。这小兄弟啊,没的说!”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每当布桑聊到家人、说到儿子时,在电话的另一端都能感受到他的愧疚和酸楚,“记得在林芝市进行驻村扶贫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项目验收时,有10个多月没回家,当时还不到两岁的儿子,以为我是串门的叔叔,怯生生地躲到奶奶身后,不肯让我抱。”
请战不止 坚守九年
2018年,布桑的亚东村驻村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中国华能雅江公司又接到新的驻村工作任务。作为驻村“专业人士”,布桑再次主动请缨,转战到墨脱最偏远的帮辛乡。
当布桑带领着一帮“城里人”来到帮辛村时,他们傻眼了——没电、没网,也没自来水,仅有的就是在山腰上凿出来的一条机耕道与外界相连。如果说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那么帮辛村就是最后一个通自来水的乡村,群众的艰苦程度可以想象。面对这样的困难,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布桑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用电难,那就解决电的问题;没水用,那就找水源;外出难,那就发动群众修路;致富难,那就因地制宜找项目……
在中国华能雅江公司的强力推进和支持下,布桑申请到100多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村容改造。再找到县乡两级政府,又争取了饮水项目,解决了74户349人的饮用水问题。有了资金、有了项目,缺的是专业的工作人员和施工队伍。布桑又专程从墨脱县带了两名高压线路施工专业人员到场指挥线路架设,发动村里的青壮劳力参与线路架设,不到半年时间就解决了村里的用电难问题。为了解决饮用水问题,他召集村里熟悉地形的年轻人,四处寻找合适的水源,并再次向中国华能雅江公司申请资金,带领村里的劳动力铺设管道,3个月内完成管道铺设,让村里老百姓喝上了放心的干净水。
9年岁月,弹指一挥。布桑,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驻村扶贫工作,他的足迹遍布各驻村扶贫点的每个角落,汗水浇灌了当地的每一株绿苗。他内心所理解的“驻”字,让他有了“为藏区百姓做点事”的初心,“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言辛苦、奉献不计得失”的华能西藏人精神,让他有了甘做孺子牛的坚持,他这样平凡而朴实的坚持,更让华能“三色”文化旗在藏区百姓心中久久飘扬。
责任编辑:于彤彤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