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马冲的三件法宝

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2020-12-07 17:04

《中国电业》通讯员 崔静

  傍晚时分,驻村书记马冲走过田垄和村庄之间的羊肠小道。路过的村民亲切地招呼他回家吃饭,下学的孩子嘻嘻哈哈绕着他转。白色的炊烟一簇簇升起,落日给这个小村庄镀上暖黄色的光。

  一天的忙碌暂停下来。每天从清晨到黑夜,他学习政策、入户走访、跑办项目,几乎没有休息日。他说,精准扶贫是农村老百姓最重要的时代机遇,他要“帮老乡们搭上这班车”。

  不仅如此,两年多来,他给老乡们留下了三件扶贫“法宝”。

  法宝一:板栗种植

  马冲是2018年5月到出头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当时,他是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简称秦皇岛公司)电力博物馆馆长。按照国家扶贫政策,秦皇岛公司对口扶贫青龙县出头石村。第一任驻村书记任满调回公司,马冲在秦皇岛公司第二任驻村书记的选派时报了名。

  在2018年11月宣布脱贫出列前,出头石村是秦皇岛青龙县24个贫困村之一。这里地处山区,土地薄薄地覆盖在岩石上,村民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贫瘠土地里的内容万年不变——玉米、大豆、谷子,种植一季,最后的收成够一年口粮,成为家家户户的主要生活模式。

  “可持续”是马冲的目标。在光伏项目作为扶贫基础保障的前提下,马冲想找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建立起经济产业支柱。他考察了龙头村等几个有种植经验的村,仔细研究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跑到县里请教技术老师……这个脑子活泛的“外来人”最终瞄上了板栗种植。

  出头石村土壤富含矿物质,光照充足,出产的板栗个大味甜,口感绵软。第一年嫁接,第二年就回本,再过上三五年到了盛果期,亩产能翻三四倍。

  他走遍村子,一户一户“推销”他的计划,老乡要么沉默要么摇头:你说得好是好,这板栗谁也没种过……第一年没收成,光买“马子(嫁接苗)”倒要几千块……

  只有58岁的王玉宝愿意试一试。

  马冲跟村干部一合计,把后山荒废的98亩苹果园承包给王玉宝,种下了100棵板栗树。在他眼里,封闭困窘的98亩荒山,是第一条指向好日子的通道。

  但是困难个个直击要害。首先卡在灌溉上。传统方式是农用三轮车拉水到地里,但用在山上显然不现实。县里有扶持项目引水上山工程,但是扯出来第二个难题:电。村里只有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村民家里开个空调电磁炉就掉闸,根本带不动大功率机井。另外,山脚下的泥巴路坑洼泥泞,像一条绳子,把荒山围起来打了个结,任你从哪个方向都解不开。

  马冲跟秦皇岛公司申请立项,升级变压器,不仅满足大功率机井水泵灌溉,还保障了全村353户居民用电;他联系水务局打了6眼机井,铺设了4千米管道,有了电力配套设施做保障,成功将水引上了山;他向县里申请了7万元土地平整资金,主持修建了1000米田间作业路,完成了进山道路硬化,水泥主干道一直通到山顶。马冲想好了,过几年板栗产量上来了,就地建设冷库,实现反季节存储和销售,比当季收购能提高百分之三四十收入。

  水、电、路全部到位。今年是王玉宝种板栗第二年,长势刷新了老王的期望值,结出的栗子个大饱满,喜孜孜地挂在树上。老王盘算着,5年以上的板栗树亩产400斤,7年能到600斤,一斤栗子收购价6至8元,预计收入五六十万元,除了成本,纯利润至少一半。

  老乡眼瞅着老王的板栗越长越好,心眼也活络起来。老王把“能种地的都带上山”,带领大伙儿开荒种植,以这种短期雇佣就业形式,直接带动17户贫困户脱贫。

  法宝二:电气化提升

  沿着村里走一圈,很难把出头石村和印象中的贫困村划上等号。水泥路取代了泥土路,一排排瓦房整整齐齐,还安上了路灯。

  但是马冲清楚,贫困如影随形。比如,很多瓦房用塑料薄膜当窗户,家具破破烂烂的,冬天连煤都烧不起,弄个炭盆搁在炕上。至于路灯,因为集体收入连年赤字,“只有过年才舍得亮几天”。许多从外地打工归来的村民,显得茫然无措,不知家里脱贫该从何入手。

  很多人沿着上一辈的足迹,继续种植玉米,再养几头猪和羊,日子也能勉强对付着过了。

  但在这个性格倔强的驻村书记看来,“传统作物种植只能维持温饱水平,不能发展致富”,必须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径。更重要的是,这条路必须能够可持续发展,即使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完成,这条路依然能走得通、走得远。

  在马冲看来,出头石村不仅贫困,而且落后。它的生存方式跟现代产业模式存在断层,因此扶贫的切入点之一就是提升现代化程度,把落后的村庄接入现代化的轨道上。

  现代化发展靠的是啥?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老百姓干点啥不得用电?这是全村发展最基础的保障。”

  2019年2月,秦皇岛公司投资352.96万元改造村里的低压线路,架设10千伏线路1.36千米,新增及改造0.4千伏线路9.06千米,新增变压器7台共1990千伏安。

  今年大旱,板栗园和百姓的庄稼就是靠着电力保障,引水灌溉,才没让一年的辛苦白费,他们把这水称为“及时水”“致富水”。村民尝到了甜头,更感受到了马冲的拳拳苦心。

  法宝三:抗战纪念馆

  “可持续”是马冲驻村扶贫工作最关注的命题。他时常问自己同一个问题:我会给这里留下什么?

  答案以抗战纪念馆这种别开生面的事物作为表达形式,马冲称之为“纯情怀自选动作”。

  两年多的走访,马冲经常听老乡讲述包括出头石村在内的三营口地区抗战历史。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就建立在出头石邻村洞子沟村。马冲寻思,这么深厚的红色基因,如果能还原再现出来,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精准扶贫最佳契合点,也是教育扶贫的拓展和延伸。

  他跟洞子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可新一说,两人一拍即合。

  2019年秦皇岛市委书记春节慰问时,他们汇报了这个想法,得到市委书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批示秦皇岛市党史研究室协助两个扶贫工作组,系统挖掘整理革命资料。

  今年9月3日,三营口抗战纪念馆开馆。两间共140平米的陈列室,展出100余张老照片,详细还原了三营口地区的抗战历史。

  开馆以来,纪念馆接待了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参观学习团体10余次,反响很好。

  下一步,马冲准备把几年来的扶贫历程也收集起来,以同样方式展示,并且,依托纪念馆,他准备带领老乡开发红色旅游路线,带动当地餐饮、土特产销售,把扶贫成果延续下去。

  马冲感觉自己一部分生命轨迹已经和这个小村庄勾连起来。他手头有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论述摘编》,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没头绪的时候翻一翻,就知道该往哪使劲儿了。”他把这本书称作扶贫最核心的“红色宝典”。

  两年多来,马冲从“红色宝典”里受到很大启发,想了很多点子,把各方面资源都盘活了起来:组织秦皇岛公司党员服务队入户走访,提供电力服务;培训光伏维保员,联合供电所建立24小时监控制度,确保光伏发足电发好电;考察选择百峰贸易、桃花山泉等品牌投资;联系商户帮助村民销售蘑菇、鸡蛋、小米等农产品;整合资源开办电工、面点师等免费培训……出头石村建立起长短结合、立体式的扶贫模式,拓宽了“扶志扶智”范围,村集体收入扭亏为盈,老百姓看到了“出头”的希望。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