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2020-10-19 15:05
《中国电业》记者 杜明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中国电业》这个大家庭已经生活了7年。我从一名对电力行业杂志“毫无概念”的懵懂少年,蜕变到如今能得心应手地完成好每一期分管栏目的审、编、校等一系列工作的新闻人。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领导和师长的谆谆教诲,我依然记得自己编排的第一篇稿件、第一次单独的采访、第一次参与策划的专题文章……不断成长,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电业》人,我为此而自豪。
《中国电业》自1950年创刊以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70载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70载初心不忘,70载砥砺前行,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与她共同成长、共同经历发展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她一起迎接风雨之后的彩虹。
回想过往,与她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电影历历在目。
记得2014年秋我跟随老师前往宁夏市火力发电厂实地采访,这是我第一次带着采访问题抱着探寻答案的目的走出去。
聆听企业负责人与我们分享企业发展故事、了解电力企业的历史以及现状,接触了电厂生产的整个流程,认识到了当时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方法,随后我们把企业成功的“管理经”汇总成文字分享与整个能源电力行业,讲好每一个电力故事,推动电力企业发展。
2017年冬,《中国电业》权威、厚重、深度、独家的定位让我与“大咖”有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在《中国电业》2018年第一期的选题策划会上,我就“进一步解读中国能源的现状”这一话题,拟定了5个采访问题,并计划采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老师。
那时周大地老师出差刚回北京,我第一时间登门拜见,拘谨地向周大地老师问好,脑中想的都是采访问题。
当我走进他的办公室,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书籍,茶几、书桌、书柜、过道还堆满了各种资料,为了打消紧张感,我从聊熟悉的书入手开始了我的第一次采访。
感谢周大地老师对“大力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电力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我国能源转型发展趋势的预测”等问题权威的解答,使我采写到的内容有分量,有深度,有见解,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能源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知不觉整个采访进行了3小时,已到了午餐时间,周大地老师见我采访意犹未尽,便盛情请我去食堂边就餐边采访,我喜出望外,在就餐中结束了对这位令人尊敬的“大咖”的采访。
那期刊物出版时正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望着我采写的文章电子版阅读量直线上升,看着多位社领导在微信群对文章引起大量关注表达出的喜悦心情,我作为新闻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青春短暂,稍纵即逝。2020年,跟随创刊70周年的《中国电业》,我将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紧跟媒体融合发展改革的大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全媒体采编能力,助力传播党的声音,讲好电力故事,努力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我和她的故事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