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我与杂志的情与缘

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2020-10-12 15:3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孙新勤

  长达40多天的疫情隔离,有些百无聊赖。我想给自己找点事情,打发这漫长的、难熬的日子。

  因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收集的各类资料比较多,可以借机整理一下,归类打包存起来。有人会说,现在信息发达,还有必要留存这些东西吗?很有必要。因为,它们是我的经历,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寄托着我的情与爱。在我收藏的期刊中,《中国电业》最多。手捧纸张都有些泛黄的旧杂志,许多往事浮现在眼前。

  1980年2月,经社会公开招工考试,我成为新疆红雁池发电厂燃料分场输煤工人。那时候,供职工政治文化学习的资料不太多,除了党报党刊外,也能接触到电力行业的报刊。1983年9月,我被调到厂党委宣传科任宣传干事,与各类媒体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同年,随着《中国电业》的复刊,我认识了这本杂志,从此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阅读最多的就是这份杂志,因为它接地气。当然,为做好宣传工作,我必须认真阅读各类报刊杂志,重点是《中国电力报》和《中国电业》杂志。

  1991年11月,新疆电力局创办了《新疆电力报》,我成为一名记者。这个时候,就有了与《中国电业》杂志的编辑、记者沟通与见面的机会。但从未有在这个中国电力行业最权威期刊稿的奢望,因为在我心目中,它太“高大上”了。

  1993年4月,我来到上不久的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供电局采访。眼前的一切出乎我意料——几间民房就是办公室、营业室和职工宿舍;一个苇席搭起的棚子下,堆放着设备和工器具,简陋和破旧的样子,让我难以想象。随着采访的深入,供电职工的形象开始鲜活起来。

  在他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感召下,在他们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事迹激励下,30多岁的我,激情澎湃,当夜就一气呵成了《马厩供电局的“真经”》这篇稿子。我当时觉得,这篇稿子不能仅限于《新疆电力报》使用,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情况,了解供电职工。于是,我义无反顾地投送给了《中国电业》杂志和《中国电力报》,还有《西北电力报》。

  没想到,经过几天忐忑不安地等待后,几个电力行业报刊都全文刊登了这篇稿子。单位领导、同事都对我另眼相看,我自己也有些小得意。之后,这篇稿子还参加了“征文比赛”并获奖,先后领取稿费、奖金600元。这对于当时每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的我,不能不说是一个“巨额”收入。这篇稿子让我名利双收。

  同时,这篇稿子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新疆电力局专门拨款,为托克逊县供电局修建了办公楼,彻底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稿子刊登后,供电局就把文稿装进相框里,挂在营业室的墙上,后来又挂在新办公室和会议室的墙上,作为新员工入职教育的一项内容。

  1988年8月,我受聘为中国电力报社记者,理所当然也成为《中国电业》杂志的记者了。期间发了不少稿子,因为是国家级的期刊,为我后来评职称,尤其是评正高职称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从2000年2月开始,我成为中国电力报社驻新疆记者站站长,并持续长达16年之久。期间,完成各种组稿、约稿和发行工作,多次受到报社和杂志编辑部的奖励。

  今年是《中国电业》杂志创刊70周年,峥嵘岁月、辉煌历程,历历在目。我发自内心地说:《中国电业》,您见证、助力中国电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功不可没。我陪伴您40年,我骄傲,我自豪!(作者曾任中国电力报新疆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