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2020-09-15 15:38
党建引领 “三线”扶贫
——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中国式扶贫之路探索
《中国电业》记者 周倜然 通讯员 杨国梁 张鸣 方昱
中国式扶贫,道阻且长。面对贫困,中国共产党毅然抗争,横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这座大山中国共产党一“移”就是40年。中国式扶贫规模之广,力度之大,时间之久,堪称奇迹。
若将目光投向一个铭刻着共和国三线建设记忆、地处祖国西南攀西裂谷的钢城攀枝花,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简称攀枝花公司)定会是闪烁在脱贫攻坚征途上的一道璀璨星光:
决胜“三区三州”,讲政治、顾大局,不计经济成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临时党支部书记架起电网“责任线”,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瑰丽嬗变;脚下沾泥,心中有爱,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发展产业,充分利用金融工具优势,驻村第一书记牵引扶贫“精准线”,谱写出从脱贫摘帽到乡村振兴“扶志+扶智”的动人故事;“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破解发展不平衡难题,助力新时代发展成果共享,电工村书记勾勒出小康“共享线”,政企合作镌刻着人民心中的无字丰碑。
以党建为引领,攀枝花公司“三线”扶贫模式提交出可借鉴的答卷——这是体现中国式扶贫的实践之路,这是凝聚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扶贫篇章,这是电网企业久久为功、倾情筑梦的扶贫力量。
织密电网“责任线”
确保开发式扶贫成效
在藏语里,木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山路盘旋和断壁横崖告诉我们,这里的山水之远。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喜德县等部分村落,因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当地群众用电仍处在“用上电”的初级水平。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是党和国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作为四川1240个“三区三州”深贫地区电网建设项目援建单位之一,攀枝花公司全力保障凉山州木里、喜德、德昌、安宁四个县92个电网建设项目实施。
2019年4月,攀枝花公司党委成立“三区三州”35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临时党支部,党支部设在盐源项目部。今年,攀枝花公司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临时党支部搬迁至木里,靠前指挥,坚决夺取攻坚胜利。
项目临时党支部施行纵向建“家”强组织、横向拆“墙”破壁垒、内向问“心”做先锋的12项措施,组织党员共同签订了党员攻坚目标责任书,在党员管理中构建一贯到底、上下衔接、各司其职、协同发力的攻坚责任体系。
临时党支部书记吕鑫介绍,从攀枝花到木里县城要8个半小时,再到施工现场还有2个半小时的路程。对于参建“三区三州”电网建设的员工来说,临时党支部凝聚人心,是一个“远方的家”。
越是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候,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党建+”三维模式的实施,有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电网建设项目的相融并进:
在木里工程现场,坚硬的岩石,电钻也难以打动。党支部细心研究水磨钻施工技术,提高效率,采取“军团式人海战”进行多点操作,为工程的顺利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克服材料运输难题,共计架设10条索道,采用多个马帮运输班,千方百计确保工程进度。
在喜德工程现场,创新建立工程管控一本账,通过对工程量、作业人数、作业效率、物资供应四个维度统计和分析,研判作业力量是否满足作业进度计划要求,动态调整作业力量,有效加快工程推进速度。
不仅如此,5月13日,临时党支部还与木里县供电公司第一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以党建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协同合作质效。“异地施工中,党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吕鑫颇有感慨地说。
5月底,110千伏固增变电站35千伏配套工程进入放线阶段,涉及11处跨越放线,需要当地停电配合。在木里县供电公司的协调下,220千伏茶布朗水电厂5号主变压器于6月1日至4日停电检修,确保了涉及跨越施工的相关线路均处于停电状态。得此良机,项目临时党支部赶紧抓紧时间实施跨越放线,大大降低了放线风险。
6月28日15时42分,金河35千伏变电站改造工程投运成功,带负荷测试正确,试运行24小时,彻底解决了喜德县县城及周边供电难题。29日晚9时30分,木里固沙线投运完成;30日12点30分,木里固豹线投运成功。
这标志着攀枝花公司全面完成35千伏以及上“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任务。其中35千伏建设项目4项、农网项目90项,新增变电容量2万千伏安、配变容量5.17万千伏安,新建线路长度1400.85千米。
从无电区建设到“三区三州”电网建设,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点亮一个家到温暖一个地区,从松光照明的落后生活到电力充裕的小康之路——这背后,凝结着国家的巨大投入,凝聚着国家电网人的倾情付出,才使得现代文明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党的关怀与温暖送至每一户农民。
勾勒发展“精准线”
落实驻村扶贫帮扶
2015年8月,攀枝花公司共产党员廖宗毅从盐边县城开车4个小时来到大窝凼村。然而,到了大窝凼村村口,车却再也开不进去了。这里没有一条硬化的路,只有一条不足1米宽的泥巴路。而这条泥巴路就是连接大窝凼村和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当时正值雨季,土路被冲毁。廖宗毅只能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村委会走。3.5千米的路,他走了3个多小时。
此后4年,廖宗毅在大窝凼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掌握大窝凼村的情况后,廖宗毅草拟了大窝凼村扶贫攻坚3年行动规划方案。他从道路不通、电网老旧、文化落后、贫困户异地搬迁到大窝凼村落户难等方面着手,向市、县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汇报大窝凼村的情况,为全村脱贫提供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在廖宗毅的不断坚持下,大窝凼村最终完成15.3千米的道路硬化,改造升级了4个供电台区,新建11口100立方米的小水窖。
如何更好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廖宗毅在利用金融工具进行产业扶贫的漫漫道路上不懈求索。
由于廖宗毅带领的驻村工作队其余两名队员分别来自银行、银监会这样的金融系统单位,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借鉴金融理念在村里建一个“土银行”:“土银行”里有驻村工作队员筹集到的106万元金融资金,作为贫困户或有意愿发展产业的村民可借用的产业发展资金,“存”上各项帮扶资源,建立起信用风险评估小组,设立担保人,由村支两委负责引导和监督村民“对号入座”提取有效资源,村民则把产生的收益大部分归自己、小部分给集体。不仅如此,为打消村民顾虑,鼓励更多的村民做“致富带头人”,廖宗毅主动联系保险公司,无偿对村里的养殖产业进行投保。
经过会议讨论,村支两委确定了设立“土银行”的可行性。很快,对口联系帮扶单位帮助村里采购了蔬菜种子、黑山羊种羊和跑山猪种猪,村支两委甄选了部分村民做试点。试点村民从“土银行”里提取了蔬菜种子、种羊、种猪等,在产生效益后的第三年向村集体支付小额利息,剩下收益自留。
在“土银行”的杠杆作用力之下,大窝凼的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7000元。为更好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大窝凼村率先创建“金窝凼”农产品品牌,并于2019年底商标注册,其销售的蜂蜜、土鸡、荞面等农牧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廖宗毅感受到,把贫困的大窝凼和外面的世界隔开的,是一堵叫作“观念”的墙。作为攀枝花公司的优秀共产党员,他坚持党建引领来撬动“这堵墙”,将党的温暖和嘱托带到村里,将攀枝花公司成体系、见实效的党建工作方法带到大窝凼,开展结对共建在大窝凼开展公司党支部活动,与党的联系更加紧密。
不仅要“引进来”,更有“走出去”。廖宗毅多次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出去学习经验,回村后进行宣传、引导,帮助村民切实转变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方法。并且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民素质提升环境。
这堵墙一旦被凿开,便会倾泻进希望的万斛星光。万物生发,土壤灼热,村民们“精气神”十足,“志气”不再短、“短板”不再短。4年间,廖宗毅走村串户查民情、因地制宜推产业、同心协力创增收,带领大窝凼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帮助29户137人成功脱贫。
绘就和谐“共享线”
推进异地移民扶贫工程
巍巍的大山脚下,富饶的安宁河谷延伸出文明的足迹。米易河谷地区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反观高处的广袤山区,缺水而贫瘠——仿若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生动体现。
让河谷的资源向山区流动起来,让山区的彝族同胞也享受新时代发展成果,是米易走出的协作发展之路。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正在政府、企业基层工作者一点一滴地努力中形成。
四川政府扶贫相关部门人士曾形象地说,“攀枝花脱贫看米易,米易脱贫看撒莲镇,撒莲脱贫看金花塘村。”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村,就是这样一个平均海拔1700米、资源匮乏的省级贫困村,是一个以凉山自发迁居户为主的彝族聚居村。
今年是村支部书记吴复俊在金花塘村工作的第30个年头,同时他也是攀枝花公司撒莲供电所的一名电工。由于金花塘脱贫任务重,吴复俊又对村里的情况了解深入,工作得力,上级政府坚持要求吴复俊兼任村支部书记,带领所有村民完成“脱贫摘帽”目标。
吴复俊对记者说:“我们村本身在2017年就已经实现了贫困村摘帽,为什么后来又有这么一批贫困户呢?他们是从凉山自发迁居过来的彝族同胞,没有户籍,没有钱,没有住房,生活质量差。2018年10月以后,我们开展了最后一批脱贫攻坚战,把他们纳入了贫困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
秉承着“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的原则,自2019年5月接到电力扶贫任务后,攀枝花公司全力配合做好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安排,提前谋划,全力推进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的配套供电工程。同时,公司与各级政府建立起常态化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开展动态,密切跟踪其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及建设进度,并采取多部门协同作战,每周召开项目专题推进会,梳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施工方案,确保“目标不变、任务不减”。
芒果是米易产业脱贫中的“扶贫树”。果树金贵,养护要求高,用水需求也很急迫,吴复俊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把河谷的水引到山上来,必须电力先行。吴复俊拿着手续材料,去撒莲供电所协调争取尽快解决村供电问题。供电所考虑村民的难处,决定开绿灯先装电,再补手续,第一时间解决村民的生活生产用电问题。
路过一片即将挂果的芒果园,便是贫困户千三阿呷的新房。只见电视机、电饭煲、电磁炉、洗衣机、冰柜、热水器等电器设备一应俱全,千三阿呷家种植的芒果、水稻即将收获,还在房屋周边发展牛羊猪养殖。更喜人的是,千三阿呷的女儿和儿子今年分别考上了大学本科、国家重点高中,成了金花塘村的骄傲。
吴复俊开心地说:“千三阿呷家今年就可以实现脱贫,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这些年来,村民们真实享受到了电力条件改善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思想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我有信心带领山上的村民们,和河谷的村民一同奔小康。”
居者自足,来者心仪。搬出“穷窝”只是第一步,走上小康路任重而道远;脱贫不是终点,农村电网的高质量发展更是新台阶。几年来,攀枝花公司为对口帮扶的白马镇棕树湾村投入电力改造升级资金约500万元(其中2017年村村通动力电改造工程投入418万元);对湾丘乡4个村的低电压治理、自发搬迁贫困户电力建设、高低压业扩配套等项目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显著提升了供电能力,户均变电容量得到提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稳步提升,贫困村动力电用户数增长明显。
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在中国式扶贫新道路上,攀枝花电网人脚步充满力量;在中国式扶贫新道路上,攀枝花电网人用真情筑梦小康。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