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业》 时间:
通向生态和谐的“电力天路”
《中国电业》通讯员 张惠玲 田智堂 胡晓武 麻枫桦 陈敏洁
自新疆伊犁—库车750千伏线路工程(简称伊库线工程)2016年底竣工,至今已经三年了。沿线走过,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云杉密布,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绿意盎然。陪伴这些植被一起成长的,是伊库线工程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度。
这一切成效的背后都源自新疆送变电公司电网建设的环保理念转变,其更为积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让伊库线工程成为边疆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电网建设的典范。
以环境友好理念打造伊库线工程
伊库线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新疆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能源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工程。伊库线全长361千米,是我国首条横跨西天山主脉的输电线路,并穿越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天山西段伊犁地区境内,被誉为干旱荒漠中的“湿岛”,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拥有雪岭云杉、新疆野苹果、雪豹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持新疆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因此伊库线工程亟需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了结构化分析输变电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基于生态环境部的《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规定》,识别了输变电工程各阶段涉及的自然资本接触点。进而梳理新疆送变电公司建设伊库线工程,对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相关区域自然资本的影响和依赖路径,识别其对自然资本具有的潜在实质性影响和依赖。基于此,新疆送变电公司对伊库线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运行均提出了更高标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采用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工程环保方式,打造了全寿命环境友好型输变电工程,彻底颠覆传统型输变电工程按部就班式的环保理念。
科学规划避免影响
新疆送变电公司在伊库线工程设计阶段,并非简单地执行电网建设相关环保法律和规范,而是基于环境友好理念,在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本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首先,创新采用海拉瓦技术(航拍规划定位线路减少林木砍伐)等高科技测量手段,主动避让环境敏感目标,合理选择750千伏伊库线的线路路径和变电站站址;且林木砍伐严格遵守林业主管部门批复,砍伐量控制在1362株。同时,在穿越天山自然保护区时,为了给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云杉预留一百年的生长空间,设计采用高跨度铁塔,增加铁塔整体高度20~40米,实现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和谐相处。另外,线路架线设计上采用无人机引线方式,而非传统的人工引线,尽可能减少对沿线林木的影响。
绿色施工保护生态
工程施工是电网建设的核心环节,输变电工程是否具备生态保护内涵与施工方式密切相关。新疆送变电公司将环境友好理念充分融入工程施工,主动保护环境敏感目标。首先,为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和水土流失,在山区及丘陵段根据地形地势,自主采用高低腿铁塔,避免削峰作业,工程无永久弃渣,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9.74%。其次,除跨越库车河段时因无法避免压覆矿,根据库车水利局意见在河道中立塔外,其余地段均采取对河流一档跨越;且在施工现场设有沉淀池、化粪池,生产生活废水均处理后二次利用,未对外排放,对当地饮用水河流均未造成影响。另外,为降低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设备均采用低噪机械,并根据野生动物活动规律适时调整工序,将施工期安排在早8时至晚6时之间,避免夜间高噪声作业,对野生动物迁徙、休息产生影响。
植被恢复和谐共生
为使环境友好理念贯穿伊库线建设全过程,新疆送变电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工程生态修复机制。在施工结束后,新疆送变电公司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333.55万元,聘请了专业的生态恢复机构,开展人工播撒、种植草木等生态补救措施,使工程区域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4.58%,植被覆盖率达到41.65%(传统型输变电工程的林草覆盖率仅达20%),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9.75%,有效防止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降低伊库线对工程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定期开展回访检查,确保生态环境恢复的长期有效。根据公众满意度调研,85%的被调查者认为750千伏伊库线工程的林草植被恢复较好。
伊库线工程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为了货币化评估伊库线工程(即全寿命环境友好型输变电工程)对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相关区域自然资本的影响和依赖,采用《自然资本议定书》方法学进行自然资本核算。以伊库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围绕伊库线工程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和企业依赖性三大实质性议题,以传统型输变电工程会造成的自然资本状态为基准,分析伊库线工程40年的运行期内,对企业自身、对当地环境自然资本所产生的额外的成本和效益。印证具有环境友好理念的伊库线工程,相比于传统型输变电工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优势和价值。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从工程对新疆送变电公司自身的影响看,建设伊库线工程(全寿命环境友好型输变电工程)共新增成本5898.85万元(包括工程成本3293.67万元、环保投资2605.18万元),但由于企业以环境友好理念进行电网建设,颠覆了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环保举措,树立了负责任的企业形象。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在工程建设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塑造核心优势,提升送变电工程项目的投标竞争力,助力企业工程承揽再上新台阶,增加经营效益;也有利于企业争取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支持,拓宽工程项目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系统改善天山生态
从工程对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相关区域的影响看,在伊库线工程运行的40年中,预计共能产生价值10672万元的社会效益。第一,通过应用海拉瓦技术使线路避让保护区,有效保护了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相关区域生态系统,共新增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247.2万元、590.4万元;第二,在工程施工时,采用山区架设索道、高低腿铁塔,减少临时施工道路建设、削峰作业等土石方开挖行为;在工程施工后,招标专业生态修复机构撒播草籽,并专门组织验收及后评估工作,共减少土壤水源涵养损失9152万元;第三,由于工程选线及施工所采取的避让林木行为,减少砍伐雪岭云杉约186株,共新增雪岭云杉净化二氧化硫价值10.4万元;第四,由于工程减少草地破坏56.39公顷,预计能使牧民多养约4480头羊,共新增畜牧养殖收入672万元,直接提高当地牧民收入,助力当地脱贫增收。
综合效益长期最优
综合工程对企业自身和西天山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建设伊库线工程(全寿命环境友好型输变电工程),效益(10672万元)远大于成本(5898.85万元),净效益达4773.15万元,实现了正的外部性,具有长期最优的综合效益,有助于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相关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企业负责任的品牌形象,拓展发展空间,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新疆送变电公司立足相关政策法规,在伊库线工程建设中实施更加积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打造全寿命环境友好型输变电工程,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这有助于推动政府改革电网建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化为电网科学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电网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张媛媛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