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
西部储能如何成就好光景?第二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探索新路径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记者 秦虹 报道 9月25日,在青海省能源局指导下,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青海大学、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青海能高新能源有限公司、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中关村海东科技园联合主办,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的中国储能西部论坛2019在青海西宁隆重召开,论坛以“探索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市场与商业模式”为主题,对西部储能产业的高效发展、市场机会、应用模式、技术路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西部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排头兵,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风能和光伏电站等一大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在西部建设运行,这些项目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但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存在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特性,西部弃光弃风现象同样严重,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新疆、甘肃和内蒙三省2018年弃风、弃光电量超过300亿千瓦,全国占比超过90%。在西部弃光弃风的当下,储能的重要作用凸显,“储能+可再生能源”成为区域发展重点。
作为此次会议的承办方,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邀请到众多政企代表广泛交流,共同探讨“储能+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空间与商业模式,积极推动储能产业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会议伊始,来自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务院、国家能源局、青海省能源局、青海大学以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与会领导就“储能+可再生能源”的议题进行了开幕致辞。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主持了本次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指出,现阶段我国储能产业发展速度的暂缓,是厚积薄发,是产业发展到新一阶段的必要调整,所以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一些,让步伐走的更稳,以坚实的基础去迎接产业的繁荣爆发。
史玉波认为,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得到验证和体现,储能已成为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技术支撑,但其在提高能源系统建设运行效率中的作用还需要得到充分挖掘;此外,电力市场尤其是现货市场是促进储能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储能的多重价值需要在电力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储能的身份问题不仅要在政策中予以明确,还需在实操中予以明示,包括独立储能电站和联合储能电站参与市场的并网、交易、调度等机制需要针对性设计。
国务院参事吴宗鑫在指出:在高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情景下如何能够保持每个地区每小时供电和需求的平衡,并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利用,需要创新技术的发展和集成,包括各种储能技术、跨区域的长距离输电和智能电网技术、足够规模的储备发电容量,并且需要在机制、体制上取得重大变革,发挥需求侧响应的功能,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需求的削峰填谷。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越表示:在储能技术和发电侧结合方面,因能源转型、新能源装机占比越来越高,而风电、光伏等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征,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一系列重大挑战,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及发电侧光储、风储已刻不容缓。
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面对新形势下的储能应用,我们提出在西部要借可再生能源探索我国储能应用新模式。望大家继续秉承市场开放的思路,创造多元主体参与市场的新局面,以先进的市场化理念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在细节层面,我们希望:一是进一步解决储能参与市场的身份问题;二是创造性地实施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创新验证储能商业模式;三是继续以市场开放的态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应用;四是丰富市场主体参与电力系统服务的工作机制,改善储能参与系统服务的补偿机制,实现各领域储能价值的多重体现。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我国的能源变革、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结合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因素,无论是可再生能源+储能,还是独立储能(共享储能),亦或是调峰收益以及未来调频收益等,西部储能产业可待挖掘的点有很多,储能在西部的发展将大有可为。本次论坛聚焦“储能+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发展,在西部可再生能源日益严重的消纳问题下,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组织承办这场论坛,希望能够凝聚各方共识,推动西部地方政府落实配套储能产业政策,为储能企业以及发电侧、电网侧的高效对接助力,为西部储能的商业化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王萍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