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陇上孟河

  • 中电智媒IOS版

  • 中电智媒安卓版

X

丁焰章:以市场化机制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

来源:中电新闻网 时间:

  以市场化机制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总经理丁焰章

  中国电力报 中国电力新闻网记者 马建胜 颜新华

  丁焰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范超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有效去产能,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同时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那么,能源行业如何实现这些改革目标,如何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此,《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总经理丁焰章。

  中国电力报:2017年,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那么,改革的重点在哪儿?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丁焰章:目前,我国电力供应相对过剩。我特别要强调相对过剩这个概念,因为我国电力需求的潜在市场还是相当大的,从大数据来看,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平均一人一千瓦,这和发达国家比还存在差距。

  但是,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一是要非常有针对性地支持新能源的发展,二是对于那些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机组要淘汰升级。

  应通过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开发进度、安全有序发展核电项目、优化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建设开发布局、加大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的利用规模等方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

  此外,应加大煤炭、煤电的产能过剩风险化解力度。加大不符合产业政策煤矿淘汰力度,有序发展先进产能,规范煤矿项目建设秩序,严格落实煤电风险预警机制和“三个一批”举措,调控煤电建设节奏,加大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力度,加快煤电结构优化升级,有效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

  中国电力报:市场化方式是我国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但是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技术的支撑,你认为应如何有效协调两者作用?

  丁焰章:我想以清洁能源为例。目前清洁能源的产能都没有得到有效释放,要解决弃风、弃光、弃水这些问题,要用市场的机制去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建立清洁能源合理的价格机制。我的意思是,不要直接拿钱去补贴,要在价格机制的深层次层面进行政策引导,把成本和收益都含在电价里面,让企业自己分清楚成本,选择适当的利润,由市场最终形成价格。

  另外,新能源方面有些技术还得突破,为什么电网不愿意接受新能源?主要是它不够稳定,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技术上的措施去解决稳定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储能技术的创新。现在我们光热技术的研究成果是大约可以储能13个小时,而美国大约能达到17个小时,比我们还是要先进,我们要继续研究,不断突破。

  中国电力报:能源行业的相关“十三五”规划均已发布,为未来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落实规划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丁焰章:应该说,“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需求增速放缓,并将成为常态;二是结构清洁,一方面是当前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会对能源清洁发展产生倒逼作用,另一方面是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对煤炭的需求也将减缓;三是各能源品种协调发展,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各能源品种只有统筹协调发展才能避免出现过剩的情况;四是效率提高,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不仅能节约能源,还能减少碳排放强度。

  所以,我认为我国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个方向:一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包括开拓天然气消费市场,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二是尽可能优先利用存量,增加煤炭和炼化存量产能中先进产能的比重,对供热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提高系统调峰能力;三是创新能源发展新模式,在发展的增量中注重多能互补等能源综合梯级利用项目。

  中国电力报:我国能源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系统补短板等是重点工作,这些工作应该如何细化落实?

  丁焰章:能源行业补短板,应该提高能源输送和系统调节能力,实现生产—输送—消费—储存等环节的协调发展。要统筹送受端资源条件、市场空间、承受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动油气管道、输电通道建设,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同时,要结合调峰需求、站址条件等因素,优化储气库、调峰气电、抽蓄电站等发展布局,加大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力度,增强系统运行灵活性,提高系统调峰能力和运行效率。

  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释放改革红利。深化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规则,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进出口及下游环节竞争性业务。

  此外,通过能源科技攻关和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推动能源开发成本下降。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打破贸易壁垒,通过竞争充分释放能源市场活力,降低综合用能成本。

责任编辑:廖红兴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